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295章 王守仁用兵

大明嫡长子 第295章 王守仁用兵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从福州府去往泉州府的有一处高山名为高盖山,不是什么横亘大地的超级山脉,但丘陵地区的地形就是小山包一座接一座。

官道实际上就是从这些小山包里穿过去。

这样的地形,如果隐匿在山中的土匪有意埋伏,还是很令人头疼的。

说起来,弘治六年,朝廷之所以在南赣设立巡抚,其实也是因为这一点。福建、江西、广东,或多或少都有这个问题。

对于现在的福建来说,搞不定藏在山窝里的土匪就抓不了想抓的人,这些亡命之徒只要收点钱眼里是没有王法的。

皇权?这儿可不是北京城,皇帝的一句话还不如一块金豆子好使。

所以这个匪必须剿。

不然官府在这里一点儿威慑力没有,还谈什么推行政策。

尤其是按察使都被袭击了,如果不把这伙山匪敲了,那福州城里大大小小的衙门就是在自娱自乐,没人当你是一回事。

而因王守仁的表现出色,总督王鏊也自然将剿匪事宜也压在他的肩头,他也知道自己带的这个小小的主事,其实藏了一个当将军的心。

之后,都指挥使于子初怀着将信将疑的心情把王守仁请到了自己的大营里。

现如今,他手里的卫所兵已经是临战的状态,毕竟盗匪都敢袭击福建按察使了,胆大妄为到这个程度,谁敢保证就不出什么事儿?

回去路上,于子初大约多问了几句。

这才知道王守仁在没有中进士之前,曾跟随当年的王襄敏公在贺兰山下纵马狂奔,于是心中再不敢有一丝轻视。

得了王越真传的人,可以说用兵上是行家里手了!

再有,他们这些粗人,对于进士总是有一些礼敬,觉得他们读过书,懂得多。

“在西北草原用兵和在东南是完全不同的。”王守仁骑在马上,分一二三点给他说:“其一,敌人不同。鞑靼即便不复大元时的兴盛,可怎样也是数万军队,而且常年作战,即便是大明官军亦有不如。所以在西北,朝廷也得组建规模巨大的官军与之对抗。”

“可福建呢?一个山坳子里藏个几百人就是一处山寨,他们哪里是军队,乌合之众而已,其中大部分也仅为了讨口饭吃。”

“所以呢?”于子初问。

“所以咱们不需要成规模、数万的军队。首先不好行军,其次不便指挥,在这里带领三万大军倒不如给我三千精兵。”

于子初心说,我就是看得起你么,你也不能敞开了在我面前吹牛逼。

你三千人搞定了,我带着三万人还没啥功劳,这叫什么?

所以他马上就露出了怀疑的神色。

但王守仁只是笑,“于指挥使你信我,挑出三千精兵,高盖山的那伙山匪,我们转瞬间就可将其消灭。不过是真的三千精兵,最好能让下官亲自挑选、亲自整编。”

于子初略微有些不乐意,不过他想到了王鏊。浙闽总督非常信任这个小子,他这里不愿意其实也没用,两个人争起来,王守仁到王鏊面前一句话,还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既然如此,于子初也就没必要去得罪这个人。

要三千,那就三千,出了什么事反正不要找到自己就行了。

“好!那我们回去之后便挑三千精兵!不过……不过剩余的人用来干什么?”

“令其守城即可。”

这个时候守城是没什么危险的,山里的盗匪难道还敢来攻打福州城不成?即便真的来打,这么一帮泥腿子连城墙都摸不到。

所以这个没问题,于子初也觉得有道理。

王守仁其实颇有些兴奋,还小的时候他就对兵事感兴趣,这么多年了,终于可以在这里练练手。当年他曾经和他老爹说过:给我五万兵马,我能荡平草原!

迎接他的就是王华的一顿训斥,不考科举,成天做这些美梦。

现在么,虽然还不是几万的军队,但三千……也可以过把瘾了。

在王守仁看来,剿匪必须要小股精兵。

因为山路不便,就那么一条窄窄的路,最多走两个人,三万、五万有啥区别?反倒是自然条件艰苦,所以需要精壮的、意志力强大的兵卒,这些人才能够翻山越岭顽强作战。

再有,这个山头和那个山头之间相互有联系。用兵之时,切断敌人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基本常识。山匪的战斗力弱,但是一旦他们相互配合,且又熟悉地形,这就比较麻烦,最好是可以各个击破。

所以三千官兵还要再分,面对鞑靼分兵是危险的,但在这里,五百精锐就能够将一处山匪打得落荒而逃。

可这样一来,又需要非常高效的指挥。所以其实人少是一种优势。人多成了劣势。

兵无常势、水无常势。用兵没有什么所谓的大忌,如果有那就是脑子僵化、照本宣科。

“那么其二是什么?”于子初听了王守仁说其一,就知道有其二。

“其二。就是这山中的许多百姓并不是真的要造反,并非明军与鞑靼之间那种你死我活的关系。简而言之,官府若是不给百姓活路,那么遍地都是反民、满山都是土匪,就是大罗金仙来了也剿不完。”

“那王参政的意思是……”

“剿抚并用。”王守仁显得胸有成竹,“这就涉及我们抓奸细了,正好可配合起来并用。”

“怎样用?!”

王守仁离得近些轻轻言语了几句,

于子初听完便大为震惊,“此计甚好,此计甚好!”

接着他一改神态,颇为正经的对着王守仁行礼,“王参政,我于子初没服过几个人,从今往后我是服你了。”

“等打完了这场仗再说此话不迟。”

“好!”

话说两人回到营房之后,大张旗鼓、分外张扬。就跟敲锣打鼓差不多了。

于子初一声令下,福建都指挥使司里的都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已经下辖卫所的卫指挥使,大约二十人全都集中了起来。

此时是战时状态的节奏,营房里住满了士兵。

每名士兵的长官全都进了都指挥使的帐下,这个节奏很容易猜。

要打仗了?!

于子初从京师带来了五个人,都是他用起来得力的,一个被他安排在都指挥同知的位置上,另外四个则成了掌管5600人的卫所指挥使。

当然,实际上也没有5600人就是了。

时间不等人,于子初也不啰嗦,等人到齐他就宣布了三件事情。

第一、官军已经决定要进军高盖山剿匪!

第二、从整个福建都司中挑选精兵三千人重新整编!

第三、剿匪以安为主、以杀为辅,愿意投降的,可从轻处置。

于子初虽不是什么名将,但毕竟兵书上的东西学了不少,军令如山是他们这一票学员的基本素养。

无论用的好不好,反正是在用。

所以他的命令下去之后,首先开始的选人活动吃过午饭就开始了。

王守仁亲自主持,按照身高、体格、年龄、是否有桉底……等等条件在一群男人中一个一个选。

这样公开的活动把官军的下一步行动暴露无遗,而且挑选人员、秩序混乱,人群中隐藏着的一些人趁着这个关口偷偷熘出了营房,没几步路便在山野村道之间消失不见。

于子初从京师带来的一名叫冯维德的年轻校官,他现在帮助于子初掌握着镇东卫,看到新来的叫王守仁的家伙搞得营房哄哄闹闹的,心中有些忧虑,于是就去向于子初密告。

“……行军打仗讲究出其不意,山里的盗匪本就难找,这个王守仁还这样大张旗鼓,咱们这里说不准就有奸细,要不了一个晚上,那些山匪不就都知道官军要去进剿了吗?”

于子初双手抱胸站在离演武台不近不远的位置,他就在这里看着王守仁一个一个人挑选。

三千个人,说起来不多,可一个一个挑,可能两天都挑不完。

不过这个家伙倒是有耐心。

“不被山匪知晓,咱们就能找到上山的路吗?”于子初缓缓反问。

冯维德看长官这个反应,马上就猜道:“都指挥使您……早有谋划?”

“不是本使有谋划,是那个人有谋划。一个书生,不好好研究四书五经,成日里尽对兵法感兴趣……他是南京兵部尚书之子,还没有进士身份的时候,就通过他父亲求皇上在王襄敏公身边求了职位,弘治十一年,朝廷在贺兰山用兵,你我都还不在的时候,他便已经在了。”

冯维德略有震惊,他仔细的瞧了一眼不远处那个瘦削、忙碌的身影,三十多岁、并不强壮,他又能有多特殊?

于子初看了看日头,“太阳落山之后你带上亲信之人把守营房正门口,记住,前半夜松,后半夜紧;出去松,进来紧。其他出入口,我让他们把守。”

“这是何意?”

于子初左右看了看,这是空地,没人离他们近,便说:“咱们如此认真的说要剿匪,营房里的山匪奸细会怎么做?”

冯维德眼睛一亮,“会去通风报信!”

“不错。所以谁今晚不在,那就抓谁。抓了他就让他带路,山路还有什么不好走?”

“可是……就算去了,那些山匪也会知道官军来了,贼寇严阵以待,这仗怕也不好打。”

“一帮土匪都怕,咱们还叫官军吗?!”

就是堂堂正正也能够击败那些乌合之众!

“好!那末将今晚就等着他们。要说还是于指挥使,这个法子好!”

于子初略微叹气的笑了笑,这种办法要真是他想出来的就好了,也省得在福建打土匪……周尚文当上了大明骑兵的统领,都在草原上和鞑靼人比高下了。

不过于子初也想这个王守仁肚子里有墨水,皇帝似乎对他也青睐有加,跟住此人,说不定将来也能有立功受赏的机会!

==

这本书,即将一百万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