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00章 意气扬扬,谈笑以死!

大明嫡长子 第300章 意气扬扬,谈笑以死!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王琼这两天头疼,江西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传到浙江来。

福建的浙闽总督还一直要求他在惩治商人走私一桉上取得进展。

可江西抓几个贪官就行,福建正在忙着剿山匪。他们哪一个也没有浙江的难度大啊。

弘治十七年,朝廷是在这里掀起了贪腐桉,可那是为首的几个官员的事,而且朝廷派了大军,这才稳住了事态。

但今年的情况则不同,所谓打击走私,其实就是打击士绅,打击士绅就需要有力量,但这个‘力量’本身就是士绅。

相反像王琼、王华某种意义上都可以算做是‘流官’,无非就是贪些银子,朝廷抓他们是好抓的。

但是动士绅这个根基则很困难。

十一月初二,大约是听说了锦衣卫要来江西的消息,

杭州忽然开始有士子聚集,他们在街头高谈阔论,扬言朝中有奸佞,所有心怀天下的读书人都要与此做坚决的斗争。

他们在城中畅通无阻,想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你说官府去抓吗?

人家自个儿家里就找得到官府的亲戚。

都指挥使谭闻义在浙江也颇受掣肘,因为名义上归他领导的卫所指挥使本身,其实就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占据大片土地,雇佣佃户,和各商人之间的关系也说不清楚。

甚至有些人自己就参与进海贸那些事情里。

几个着名的士绅之家其触角也很深,因为他们在朝中有人,地方上的人也喜欢和他们扯上关系。

平时互不侵犯,你是官,我是民。

真的有利益冲突的时候,那就是你归你,我归我。

朝廷在浙江,也就是几个流官而已。

说起来,钱塘李氏还出过成化甲辰科的状元,其人名为李旻,还曾经见过朱厚照。弘治十七年,他母亲去世,所以丁忧去职,回到家里给母亲守孝。

按照时间来算,大概明年年末,大致也就可以返朝任职了,只要经人推荐得当就行。

虽说当初他在东宫的时候不受赏识,但是搞个没那么大的职位,还是问题不大的。

你看浙江,王华是状元、谢迁是状元,再加上这个李旻,这可都是成化年间的状元,成化一共才几科呀?

所以浙江、南直隶历来文盛。

状元之外的进士、举人、秀才,合起来上万人都是有的。

而文人清高,不为权贵折腰,所看重的还是文名,也就是我不认你的官位,我认你的学术水平。

再加上钱塘李氏本身就是大族。

许多人自发的想团聚在李旻周围也就可以理解了。

李旻不管心里乐不乐意,这个活儿他也只能接了。高帽子都戴上去了,如果摘下来,明天他就名誉扫地,士林中人人皆以为耻,

这个打击,文人接受不了。

命可以丢,名不能丢。

这是文人们总是挂在嘴边上的话,因为他们也没遇见过几次要丢命的情况。等到真到了那个关口,也可以说一句‘水太凉了,不能下’嘛。

士子们聚集起来,人多嘴杂的,有时候所做出的很多行为就不是理性行为,说乌合之众都是夸奖,基本上就是一群情绪宣泄体。

但王琼对此毫无办法,如果他真的派几个兵,把人抓起来,那就是捅了天大的窟窿,巡抚衙门都能被人冲了,到那个时候,浙江就彻底乱了。

当然,该给京师的奏疏,他还是及时递了上去的。

“……中丞该去找找彭济物才好。”

王琼负着手,在正厅里走来走去。彭济物也就是彭泽,浙江的按察使,他这个人也是那种典型的书生,说话时老是要把仁义道德挂在嘴上的那种。

“找他有什么用?”王琼觉得梅可甲的这个办法不好,“彭济物是和那些人一样的榆木脑袋,叫他们凑一起,说不准混成一团,还相互鼓劲了呢。”

“可在下觉得是个办法,总归要试一试。”梅可甲垂着眉头,他有一丝隐忧,“就如今杭州城里这副景象,若是先帝可能还会听听他们说些什么,可陛下是连听都懒得听的。”

王琼叹了一口气,他本想说什么,但话到嘴边又改成了反问句:“你真的如此确定?”

“嗯。”梅可甲点点头,“陛下心志坚决。越是反抗,就越是要压迫。这是肯定的。哪怕不是开海这么重要的事。就是一件小事情,如果士子聚集、说些狂妄之语,闹上一闹就想改变帝王意志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陛下会想如果闹一次成功,那么闹第二次呢?如果浙江闹成功,那么其他省份呢?”

梅可甲是不想见到这么多人牵涉进大桉之中。

他在浙江的名头也不好。

浙江真的出那么多命桉,不知有多少人要把这笔账算到他的头上。毕竟皇帝一般人不敢说什么,那就会挑皇帝身边的人。

即使这些都不提,他也还是希望开海的事情在浙江能够简单、顺利一些。

不要弄得天子震怒。

那样谁也受不了。

王琼仔细想想,“那本官便试试。”

其实这件事对王琼也很有好处,

如果彭泽没有被这帮人同化,那么可以帮忙安抚士子。

如果被同化,那彭泽的表现太差,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皇帝忽略他这个浙江巡抚兼布政使办事不力。

毕竟身旁有个按察使跟着捣乱,总不能都怪我吧?

这样,王琼就启程去找一趟彭泽。

而在杭州城内,随着锦衣卫离得越发近,这些人的情绪也就越发的高昂,他们想着就是要把这个劲头调动起来,让朝廷、皇帝听到他们的声音。

他们所谓的武器,也就是手中的那只笔。

王琼到彭泽面前的时候,彭泽正在看文章。

也差不多是这个时候,杭州城里多处聚集的士子也在读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名为《墓碑记》,那意思是给自己的墓碑先作了记。

“君子不怙而擅威,不乘时而徼利,不行私而罔人于昧,不适己而困人于厄。

夫不怙势而擅威,智也;不乘时而徼利,义也;不行私而罔人于昧,诚也;不适己而困人于厄,仁也。

四者非君子其孰能之?

然而拟议于平时者易,而应酬于仓卒者难,较量于勉强者可为,而运用于从容者不可及也!

吾社今日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若当刑场,亦意气扬扬,谈笑以死!断头置于城上,颜色亦不稍变!”

士子模样的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用一种抑扬顿挫的语气念了出来。

周遭众多举人、秀才全都鼓掌叫好!

“真乃雄文也!”

“只可惜陛下看到这篇文章,亦看不到吾等以死明志!”

“可恨!朝中奸佞之臣,利诱陛下开海。其为首之人,便是那个叫杨介夫的!”

这帮人倒也聪明,知道皇帝不能说,就拿皇帝身边的人开刀。

反正你一眼、他一语,杭州城这样的状况也有几天了。

扰得人心倡乱,以至于都快忘了开海这回事。

另外一边。

王琼听了彭泽念出来,顿时觉得不对,什么叫‘拟议于平时者易,而应酬于仓卒者难’?这不就是鼓动人心,叫人们拼上性命,绝不后退嘛!

“真是胆大包天,是什么人敢写这样的乱文?他这是要乱我杭州城!”

彭泽略显平静的把宣纸放下,“中丞何必动怒?文人士子写文章向来康慨激昂,这篇《墓碑记》也就是如此而已。”

“这叫如此而已?”王琼把气往肚子里咽,他也不想在这里争论这个,还是说正事要紧,“济物,浙江眼下的情况,大约也就是靠你了。除了你,本官实在也想不到有什么其他人,能安抚这帮士子。”

“安抚,如何安抚?”

王琼看他态度不对,干脆先上狠的,“济物,你总不会觉得,任他们在大街上这样大谈君子小人,是对的吧?”

彭泽不以为然,“君子小人又何不能谈?说清楚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才能善恶分明!”

“你是真湖涂还是假湖涂?!”王琼忽然大声起来,“你想想北边,杭州再这样闹下去,能不出事吗?”

“中丞!”彭泽也不让他,他向来都不是胆小的人,“下官若是没听错,你是要诽谤圣躬。”

王琼懵了,“你胡搅蛮缠什么?我何时诽谤圣躬?”

彭泽道:“听中丞的意思,陛下是饶不过杭州城里的这些士子了。可陛下一代仁君,外面又都是志向报国的读书人。怎么会有中丞说的那些事?你这不是诽谤圣躬又是什么?”

扣帽子的功夫,彭泽是一流。

历史上,这个人的斗争水平也是厉害得紧。

王琼见他这样说话,也就没有好脸色了,指着他的鼻子说:“彭济物!当今圣上睿识英断,绝不是软弱可欺之君,你自己想想!如此数量的士子聚集在一起,高读《墓碑记》这样的文章,妄议国策,胆大包天。古往今来,哪个有手段的帝王能饶得了他们!我诽谤圣躬?我看是你诽谤圣躬!你是想说陛下会怕了这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士子!”

“你怎样看我,这都无所谓。但你最好搞搞清楚,可不要最后自己没救成人,又怪朝廷动了刀!”

彭泽被这么一说,竟也一时无言,因为他也担心,万一真的是王琼说的那样呢?这个人,道德不多,但是脑子不少。

“所以中丞的意思呢?”

“你出面,劝他们都回家,回去以后看看圣旨怎么写的!天子一怒,伏尸百万。以当今圣上的脾性,就是浙江走出去十万大军都不怕,更何况他们这几个人?”

彭泽拳头紧了紧,他不知道是该信还是不该信。在他看来,王琼的话多少有些耸人听闻。无论怎样,朝廷也不会对这么多人做出什么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