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03章 全部拿下!

大明嫡长子 第303章 全部拿下!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杭州城里的人都在讲,已经有许多年没见过这样的大雨,这天啊,一连几日都是阴沉沉的,阳光也躲在乌云之后,一缕都不愿下来。

许多士子都不理解,杭州的官员百姓、哪怕是贩夫走卒之前都过着平和的小日子,为什么在弘治十七年、弘治十八年连续折腾浙江。那些锦衣卫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皇帝到底要对浙江做什么?

这其中有许多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变故。

于是最终的最终,激烈的反抗没有被扼杀于萌芽之中,人们涌进官府,希望巡抚、按察使……或者任何一人都行,能不能有人出面来为他们做一回主?

还有那个正当权的锦衣卫,人们对他又愤怒、又恐怖,就是当那柄弯刀真的亮出来的时候,空气又凝固了起来。

“中丞!”

毛语文的身边,王琼终于也站了过来,他一出现,好些人就开始叫唤他的名字。

之后彭泽、谭闻义全都出现。

今日之事,性质恶劣,但士子们恨得是厂卫,不是他们,而且也没有恶劣到要杀官的程度,这帮人多少还是读过书,如果乡间野民,说不准还真的杀人抢财,反正先搞了再说。

“济物公!”人群中站出来一个身形挺拔的读书人,他头戴方巾,看起来器宇轩昂,“几日以来,锦衣卫大索杭州城,黄先生、李先生先后被抓。吾等都是各地府学、县学的学子,往日里也曾有幸听过黄、李讲学,现如今朝廷如此抓人,若非有奸臣蒙蔽圣上,吾等实不敢信!”

所谓奸臣,自然就是说厂卫。

彭泽心里头知道,这些年轻人们并不理解真正的朝堂,他们以为自己有冤屈,只是皇帝不知道。但实际上一旦继续闹下去,那真有可能办成大明开国以来的大桉了。

“你是何姓名?”

“晚生萧渺,嘉兴府人士,前年有幸,刚中了举人。”

浙江的事情演变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士绅这个阶层对于开海的反对,而并非是几个走私商人的事。因为利益共生,再加上这几日来锦衣卫稍显血腥的行动,其实是激怒了这一整个阶层。

因为毛语文杀得都是有功名的人。

客观来说,大明对于读书人相当的优待,只要是个举人,不用纳税、不用服劳役、见了县官不用下跪,这是人人都知道的。

除此之外,举人还有一份廪粮。不同地区每年大约12-18两不等。这基本上已经是一个农民从年头干到年尾所得收入的两倍。

再有,举人一旦碰到恩科,那么朝廷还会再发一笔钱,就是路费,这笔钱是被纳入地方赋役体系的,也就是说属于政府的支出。

路费这个事情,其实很有意思,很能看出什么叫政令不出紫禁城以及舆论掌握在读书人手中这两点。

首先,举人路费这个事,洪武十七年有明确记载:中式举人,出给公据,官为应付廪给、脚力,赴礼部印卷会试。其中的“廪给”,指的是廪米一类的钱粮资助。

不过嘉靖年间有个叫霍韬的人自己记录说:举人路费,成化以前无有给也。

什么意思?

朝廷已经明确了有这笔支出,为什么还说成化以前无有给也?

看起来前后矛盾,但任何有生活经验的人稍微一想都能明白,朝廷规定政府给你的钱,不是你说能拿就能拿的。

所以时间一长之后,其实士绅官府已经结成了利益共生体。

另外一方面,自正统、成化以后,举人路费这个事情渐渐被曝露出来,不间断的有官员给朝廷上奏,说我们这儿有‘大儒’、‘乡贤’,他们因为没有路费,不能够参加科举,希望朝廷能够重视。

之后的弘治、正德年间,一直也都有这样的声音,嘉靖年对于洪武年间所定的规矩也再次重申。着名的杨继盛在中了举人之后就得到去参加会试的路费三十两,不过他用这笔银子给他的兄长捐了一个散官。

而到了万历这样明朝的中晚期,这部分的费用较之前连翻数倍。当然在绝对数额上,不过就是十几两到数百两的区别,压不垮一个国家,但其实可以看出一个问题。

为什么举人连一个路费问题都可以进入朝廷的视野得到解决,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个问题被解决的越来越好,而那么多佃户、贫农的生死问题却解决得越来越差?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不同阶层在社会资源的博弈中能力不同。

也就是所谓的越强者越富,越弱者越穷。

言归正传。

士绅们在大明的体系之中是力量较为强大的一个群体,并且几百年来他们不断取得斗争的胜利,就是一个路费问题,都能争到手。

直白的说,他们自己也认为,治国还是要靠他们。

那句话怎么说的,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文人的终极理想。

而在现在他们也有一个要求,

毛语文指望不上,他们就指望王琼、彭泽,那个叫萧渺的言辞恳切,“德华公,济物公,昨日公孙道、严子孝、俞瑞峰、任青等四人,被当街杀害!此事实在骇人听闻,吾等别无他求,恳请两位上奏朝廷为四人诉冤,请求朝廷惩治奸佞!还我大明朗朗乾坤!”

这个时候开海的事情,像是不那么重要了一般。

争斗本身成为了主角,争斗的内容已经消失。

这是激化的征兆。

王琼和彭泽都不好讲这个话,他们既不能答应,也不能拒绝。

最后还是彭泽说话:“这件事,是对是错,朝廷自有公论。但是你们不该聚众哭闹,擅闯官府,若是报到京师,叫京师怎么以为?各位要是还信得过老夫,那就听老夫一言,各自回家,安生度日。朝廷从来也没要杀人的圣旨。”

毛语文一听,这最后的一句安抚得过了头,不应该讲。

果然有举子出声,“既然朝廷没有杀人的旨意,那么这四人的命又该如何算?”

“我们不能回去,要将事情闹起来,让朝廷知道!”

而就在此时,谷大用已经带着锦衣卫陆陆续续的出现在了这里,当八十多名锦衣卫和五百名东厂番子持刀出现,

诸多士子的脸色又是大变。

彭泽都急了,“毛副使,你要干什么?”

毛语文面色不改,“济物先生的脾气真好,对待强闯官府的人还能原谅。若是这样还遣散回家,当做无事发生,朝廷的威严何在,陛下的威严何在?”

彭泽说:“你敢在这里行凶?”

“本使没有说行凶,但本使不会放一个人走!”

彭泽没办法,“中丞!”

他跪了下来,就在王琼的面前。

眼见彭泽跪了下来,衙门里其他属官也全都跟着跪了下来,“中丞!几百人的性命在您一念之间,浙江若是发生了坑杀士子的大桉,举国震动,天下不稳呐!”

之前说话的萧渺也开始紧张起来,他和几个同窗相互依偎在一起,这个时候开始害怕,但还是要强装镇定,毕竟,害怕了就把脸都丢完了。

王琼则陷入了万分的挣扎之中。

向他求救的人,有的是为了自身,有的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自身的人,这辈子也不会有什么政治前途,就是在这衙门里一直晃下去,为了大明江山社稷的人,也不在乎什么政治前途。

但是他在乎。

浙江这次的事,毫无疑问会进入皇帝的视线。

他要考虑,他在皇帝心中的位置问题。

说穿了,到底是要和这些文人士子一道,还是要和皇帝一道。前者青史留名,后者青云直上。

“请中丞为浙江四举人伸冤!”

“请中丞为浙江四举人伸冤!”

……

这些嘈杂的混乱叫声让王琼深为心烦。

“肃静!”

毛语文眯起细长的眼睛,这个时候他的人已经来了,控制住这里完全不成问题,时间也不急,所他倒也想看看,这种时刻王琼会怎么选择。

之前再多的阴谋阳谋最后还是归结于此时的选择。

王琼到底是怎样的人?

王琼,字德华,山西太原人,明朝中期名臣,他治河、掌管户部、兵部都颇有成效。但是他风评不好,清流耻于结交权贵,他却善于结交权贵。而且比较会骂人,像着名的三杨内阁、李东阳、杨廷和这些清流之臣,他都骂得很厉害。因为他觉得这帮人就是道德高,没什么做官的水平,比如他批评过李东阳面对水灾、旱灾,就知道减免钱粮,没什么善后的措施。

“……不论如何,这里也是本官的巡抚衙门!”王琼说话的速度不快,眼神中不知为什么像有一团火,“本官是朝廷钦命的浙江巡抚!各地士子平日里习读孔孟,更应该知道上下尊卑……”

毛语文嘴角弯了起来。

“……以下犯上,天所不容。”

“……君为臣纲,是为大义!”

彭泽等人开始面色发白。

这么多人呢啊!这是要干什么!

毛语文举起手中的刀,其他的话都已经不必多说了,他不会杀这么多人,因为没有必要,但是这帮人一个都走不掉了。

“锦衣卫听令,全部拿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