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24章 新神机营

大明嫡长子 第324章 新神机营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朕翻前朝实录,上记载太宗皇帝组建神机营,其火器威力巨大。所谓神机火枪者,用铁为失镞,以火发之,可至百步之外,捷妙如神,声闻而失即至矣。永乐中,平南交,交人所制者尤巧,命内臣如其法监造,在内命大将总神机营,在边命内官监神机枪,盖慎之也。”

“但朕今日观之,各处守备官皆采取杂木制铳箭,大明国力不如百年前,由此可见一般。朕也知晓上马打天下,更需下马治天下,可治天下是否包含治军?军备废弛,羸弱不堪,一旦遇警,我大明朝要靠什么来守卫疆土?”

永乐时,皇帝组建三千营、五军营和神机营。

所谓三千营就是当时被打投降的蒙古人组成的军队,最初是三千人,所以叫三千营,但后来远远不止三千人。

五军营是从各省抽调的精锐兵卒组成的军队。

神机营,则是装备火铳和火炮的部队。

具体当时用的是什么火铳,各类史书各有说辞,但大致上,是可以手持发射的武器。只不过绝对不如现在这样方便。而且不是每人一把火铳,因为装填不方便,所以神机营其实是五十七人一队,其中三十三人分成三队,十一人装填、十一人传递火铳、十一人瞄准射击。剩余人员则持盾防守。

麻烦是麻烦了些,但这样的设置做到了“枪不绝声,对无坚阵”。在冷兵器时代,神机营当然大显神威。

再加上三千营和五军营。

朱棣就是靠着这些武装力量横扫大漠,大明也是四夷宾服。在那个时候不要说像今天这样寇边劫掠了,边疆的大臣报告一声说蒙古人可能会进犯中原。是可能。朱棣就会令明军去扫荡一圈。

当然也确实花了不少钱就是了。

然而尽管百余年来差距显着,但军备的议题在今天提出来,仍然会引起巨大的争议。

因为这些钱花了,老百姓落不着好,官员也落不着好,然后他们就将这个行为定性为皇帝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一旦真的要发动战争,就要征调天下几十万民夫,劳民伤财,确实也是事实。

“陛下,复套已为国策,且耗银百万,国家之财一小半用于其上,且为了对抗鞑靼,朝廷不遗余力整顿马政、编练骑兵,这些也都还有理由。而听陛下之意,似欲重建神机营,却不知又要对付哪里的敌人?”

说这话的不是旁人,乃是左副都御史章懋。

随后礼部尚书林瀚也附言,“启奏陛下。当初神机枪所用之木名为铁梨木,其木质坚密沉重,色赤而重,一发可三百步。原先为交趾岁贡于京,为神枪中用。宣德后,大明退出交趾,朝廷便无法再获得大量铁梨木,除非高价购买,可大明国库空虚,大量购入铁梨木也只能陈而不用,因而也无法恢复当年神机营之勇。”

朱厚照说道:“听你们的意思,朝廷应当放弃火器,不去管他。既然如此,当年太宗皇帝为何要组建神机营?太宗皇帝文治武功古来罕见,不正是朕要效彷的明君吗?若说耗费了银子,朕这座紫禁城也耗费了不少银子,你们不如将其拆卸卖了!”

“陛下息怒。”章懋上奏说:“臣等只是担忧朝廷开支太甚,陛下并非昏庸之主,所说的增强官军之力原也是题中之意。只是大朝会第二日,河南、山东、浙江为了四十万修河银两争上了整整一天,所求者皆为百姓之望。朝廷武备已然大有改观,何必再多花银两?”

左都御史张敷华也劝戒,“臣听闻陛下于北境拨银百万以挡鞑靼,又拨银三十五万靖平海疆,如今再提火器,实为不该!陛下初登大宝,理应与民休息,断不可起好战之心,耗竭天下民力!”

朱厚照有些皱眉头,“西北拨银百万,朕用的是开海的银子,东南靖平海疆,朕用的是海贸的银子!你说朕不与民休息,这些银子哪一笔是来自于加派赋税?!朕每日不辞辛劳,欲重振大明国威,怎么尔等心中竟觉得朕这是徒耗民力?!”

“自秦汉而至隋唐宋元,个个都是开国建元的初年武力强盛,而至中后期则吏治**、军队废弛,你们睁开眼睛瞧瞧,大明是不是也一样?若是再这样昏昏沉沉下去,大明是不是亡国有日!还有你林尚书,没有了铁梨木,就跑来跟朕说朝廷干脆放弃算了。你这个尚书当得未免太轻松了,两手一摊说做不到,没有一句是说怎么做,是不是要朕去给你砍木头来,那朕要你何用?!”

皇帝原先是会发些脾气。

不过过了这么些年,其实也是越来越少了。

但今天这脾气没忍住。

主要是朱厚照忽然觉得做一件事好难,他都没有折腾国库,结果还是要面对重重阻力,仿佛就是皇帝搞来一些钱,也应该交给他们决定要怎么花。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臣子们见皇帝发怒,也大多不敢多言,默默跪了下来,全都低着头。

朱厚照一甩衣袖,“大学士李东阳、谢迁,兵部尚书王炳,工部尚书曾鉴听旨,”

四名老人家往前一些,跪得一齐,“臣在。”

“朕欲在上至亲卫之中抽调一卫组为神机营,拨银三十万两用于火器采购!”

采购?

众人一听这个词,就有些意外。

“朝廷向天下求购火铳,所有能人巧匠,凡能造火铳、火炮者,皆可向朝廷自荐。内阁、兵部、工部合力筹备试射仪式,以其质高而价低者得中,得中以后,朝廷加价采购装备一卫!是为新神机营!

宣布完毕以后,朱厚照什么话也不想说了,“退朝!”

以往他还不可以这么做。

但是现在朝堂已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什么这个那个的,当个议题拿来商量是演个戏,早说了议题上的事不是该不该做,而是怎么做。

既然要这么搞,那就都不要演这个戏了,直接一道圣旨,说做就做。还有人敢抗旨不成?

其实当初将其放在最后一天,也隐约想到会有这个可能性。

这样也好,反正明天也就结束了。

大朝会之后,皇帝进一步免朝三日,但是免朝不免事,侍从室反正会去盯,到底这道圣旨拟了没有。

其实采购的办法,朱厚照也酝酿了一阵了。

像是武器这种东西,的确可以不必朝廷自己成立个研究院,自己去投资。本来也可以向民间购买,一旦定了一种武器,很快就可以扶持起一家比较大的厂子。

在后世被采用的办法,还是具有一定科学性的。

这样一来,朝廷花出去的银子也不都是换成了几栋房屋,至少能有什么东西造出来。

同理,战马在这个年代也是一种‘武器’。

所以朝廷是拨银让官军去向太仆寺购买,购买所得银两再用于维护、扩大官牧马场。现在是战马数量不足,所以只供军队,将来也可以卖到民间,用于运输。

只有卖出去的马都有得赚,这样才是健康的模式。

当然即便有得赚,估计也不够用来不断扩大马场,所以朝廷也要给太仆寺拨银,这是另外一回事。

而朱厚照在做的事,就是慢慢理顺这些关系和逻辑。这些群体姑且可以称为准国有企业,他们需要一步步壮大,成为新的利益既得群体,才能够对抗旧的、保守的利益既得群体。

改革最为重要的就是培育新得利益群体,否则肯定就是人亡政息。

简单的说……当有好几个大的造武器的厂子,每年总是需要朝廷的‘订单’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有冲动要在政治上获得分量,来维持甚至扩大朱厚照目前提出的装备火器这种思路。

如果有人说,没有战争,用不着这些玩意儿。简单,制造战争就可以了。

到那个时候,农耕文化也会喜欢发动战争的。因为爱好和平的其中有一个理由,就是打仗它不赚钱。

如果马政也有一批人,人家靠着这个获得利益,那朝廷要荒废马政,自然就有人反对。

现在朝堂上就一帮地主,当然是啥也不干,天天以农为本,让老百姓去当佃户、老老实实种地了。

说来也是凑巧,

大朝会这一结束,天上就下起了小雨。

春雨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各地要回去的车马被雨水所阻,但是不妨碍人们在京师之中取景作乐,听雨品茗。几名太监撑着纸伞,折过弄堂敲响梅府的大门。

宫里有恩旨,梅府古氏获准进宫探望永寿宫的两位贵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