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47章 声援边疆

大明嫡长子 第347章 声援边疆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大同总兵周彦章来了奏疏,奏请率领大明骑兵北出长城,你们应当都知道了吧?”

皇帝今日召集军机处一同议政。

大演武之后,圣旨又免朝一日,一些文官或有想法,但下午皇帝便召集官员入宫,便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回皇上的话,奏疏是昨日晚间送进来,今日我们中大部分已知晓。”回答这话的是杨廷和。

“恩。朕读史的时候常想,若是当年岳武穆收到的不是十二道召回金书,而是军饷、粮食、士兵、武器,那么赵宋王朝会不会不如如此孱弱?”

军机处的官员管钱的户部、管兵的兵部,以及杨廷和一同聆听皇帝圣训。

“朕也知道,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赵氏一族从一开始就是患上了担心武将坐大的毛病。可后人观之,无论怎样也会觉得岳武穆实在可惜。本朝太祖皇帝上承天意、下顺民心。朕以为民心就是希望咱们汉人打胜仗,所以宋太祖担心的事,朕不担心;宋高宗害怕岳武穆,朕不怕,不仅不怕还盼着大明能有一个岳武穆!便是这样真的养出一个安禄山,要替换了我朱家皇帝,那至少中原也还是汉人坐天下。总比当元室之下的‘四等南人’要好吧?”

元朝朝廷将全国分为四等人,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第三等是汉人,第四等就是南人。

皇帝这番话立意很高。

杨廷和忍不住赞颂,“陛下宽宏之量,臣闻之心震。不过,臣相信,周彦彰会是岳武穆,绝不会是安禄山!”

韩文和王炳也是应声附和。

在明朝如今的环境下,再想有安禄山那样的手握大权的节度使是难了。大明有京营,还有杨一清的兵马,根本不必担心所谓一个总兵做大。

朱厚照琢磨了一会儿,说道:“周彦章率领两万兵马深入大漠,为的是大明的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现如今有人在前线出生入死,咱们这些后方的人可不能‘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啊。因而,朕以为尽管咱们不能够直接帮到他们什么,但……也不能每日莺歌燕舞,弄出个‘西湖歌舞几时休’的局面。说到底,这场仗与天下人都有关系!”

军机处的三位官员都有些惊异,帝王同情前线将士之心,到这种程度的,一直以来也很少。

“陛下的意思……”

“从明天起,军机处首先在《明报》上发表由你们三人署名的文章,向全国官员昭告,军机处全力支持周彦章的剿套行动。随后内阁、兵部、户部……及至朝廷的各衙门都要跟上。如此,就是要告诉天下官员,大明对外作战,任何人不能够从中掣肘,朕不管是什么人动什么政治心思,想挑起什么政治风浪,只要想利用战争……朕就不会答应!”

这样的话……韩、王、杨三人想了一下,虽然有些异类,但是皇帝要求军机处支持朝廷将领,倒也是应有之义。

“陛下,此文就由臣来执笔吧。”杨廷和自告奋勇。

“准奏!”

其实朱厚照越来越多的在任用一些‘亲信’担任地方要员,他们哪怕没有皇帝的明确授意,但如果京里这么多衙门发表这样的文章,

有些巡抚或布政使也要代表当地官府声援此次军事行动。

如果不声援……

朱厚照是要处理人的。

这个心思是在他心中埋下的,他是要看看。

因为很多官员有一种‘反正是他在打,又不是我在打’的那种旁观者心态。细想其实很奇怪,怎么会你的国家在打仗,你却丝毫不关心?

而对于周彦章来说,他这个边关大将能拿到的政治支持在历史上肯定也是排得上号的了。

马荣离开后的第五日,

周尚文率领众将领按照计划踏出大同城门。

近两万人的兵马从高空俯瞰像是蚂蚁一样涌出巢穴,北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大明王旗竖在天地之间,指引着列队前进。

其实行军大漠,最可怕的还是物资供应问题。

漠南漠北除了草原,其实更多的还有戈壁。戈壁上的原野一眼望不到头,所以为了解决物资问题,出征的军队往往要利用近千辆马车来保障食物。

并且为了便于保存,通常会带很多不易变质的腌制食品。

好一点的能带些咸肉,不好的就是咸菜,反正一天三顿,顿顿就是一口干粮配咸菜。

虽说草原上会碰到一些牛羊,但不会有成群的,最多打几只黄羊,用来给官员们打打牙祭,士兵是没那福气的。

而成群的牛羊,那都是战利品,如果要吃这些,就说明境况已经很差了,有一种反正也不能活着回去,吃上一口好的,然后拼命的感觉。

此外,还有一大问题就是水源。

蒙古高原降水不多,有些水还是咸水,虽然沿着水源前进是个办法,但鞑靼人又不傻,你要来找我,我还沿着水源跑?

不说其他朝代,仅是明军历次北征都不得不远离饮水地而追击。

唯一的心安是周尚文已经不是第一回来了。

对于马荣来说也是,

弘治十八年出征后,马荣便意识到,要想在草原戈壁上打得胜仗,就一定要认识路,这比平日里操练再多都重要。

所以这次他才托人给他找向导。

其一,至少在茫茫的原野上认识东南西北,其二要识得马粪、羊粪等蛛丝马迹,这都是会留下重要信息的东西,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记得住一些有泉眼和澹水河的方位。

这种人很难找,毕竟对于汉人来说,不会经常行走于这些地方,只有一些与鞑靼人有贸易往来的商人才有。

“……此物名为黄花菜,记载于《北征录》之中,其花大如同蒿,叶大如指,长数尺,可采食。”

向导是个普通的壮年汉子,他不穿戎装,只有一身麻布披着,脑袋都缩在其中,尽管如此脸上的皮肤也很粗糙,嘴唇也龟裂了两道口子。

马荣还好,没裂口子,但嘴唇上泛着死皮、明显看得出来的有些干。

他蹲下身,也是说是迟那时快直接张口嚼了一下向导所说的花如同蒿的菜,

看得一旁的马胜和三名千户心里一惊,“少将军(二弟)!

“微微甜。应该能吃。”马荣不以为然,站起身笑着说。

另外一边,其实向导已经啃食起来。

“以往我们都有干粮,也不愿意冒这个险,再加上本来也不知道。带你还真是带对了,至少能有新鲜的野菜吃了。”

向导供职于商人,身份卑微,连忙道:“不敢,草原上走得多了,这才知晓。况且,这也不算什么本事,现在将军们也都知道了。”

马荣笑了笑,给了身后四位将军一个示意的眼神,于是这四人便招呼着战士下马,“今天有野菜吃了,不吃那咸菜!”

马荣把向导带到一旁,“食物、水、敌人,这三样都得找得到。别得本将军都不担心。”

“将军,有句话小人还是要说……小王子不是昏庸之主。”

“我知道,所以你更重要。”

向导的眼神继续往北,“小人知道一处放牧地,至少还要再走七天。”

“将军!

看西边!”

正说着,忽然有人报警情,马荣和以及他周围的一些人全都一跨上马,随后纵声大叫:“驾!

马蹄狂奔,等离近了看却发现只是两头黄羊。

草原上,士兵们已经乏味的紧,碰到只羊,都吹着口哨怪叫着将其围起来。

马荣吩咐,“看看有没有人!”

等到士兵将两只黄羊慢慢越围越紧,最后抓获,向导也跟着冲上来,他提着衣角一脚深一脚浅的快速走过去。

绕着两只羊,左摸摸又摸摸,数息时间便抬头,很认真的说:“将军,这是养的,不是野生!”

士兵的怪叫停止,大家都听得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马荣也一脸正色,“何以见得?”

“看皮毛。”向导翻着黄羊的身,“比野生的干净多了,绝对是有人给清理过!”

“可既然有人养,它们怎么会跑到这里来?”

向导则反问:“将军觉得这里是哪里?这里难道不能放牧吗?”

听到这话,马胜那冲动的性子已经忍不住了,他马上策马回奔,并大叫:“全军集合!全军集合!”

他们都紧张,因为附近有人,他们却不知道,这样说来,会不会埋伏他们还不一定呢!

但马荣还是面色不变,

“等的就是这一天!”

……

……

紫禁城,乾清宫。

皇帝的心思叫韩文给吸引了过去,

“商人手里的盐引,不如勋贵、内臣手中的盐引,大司徒,你忽然讲这样话,可要明白轻重啊。”

“微臣明白!”韩文举着手里的奏疏,“盐业内,官员、商人一般称之为占窝、买窝!若是亲王、内臣支盐,各处盐场毫无二话,可若是商人支盐,短则守支三五年,长则守支数十年,盐商无奈,只得贿赂亲王内臣,借身份之贵来支取食盐,数年下来,买窝之象愈演愈烈,以至于人人皆习以为常!”

用朱厚照的理解,这就是一种权力变现的具体体现。

而这样的行为会大大扰乱任何一个行业,因为做生意好不好取决于你的关系好不好。作为皇帝,他肯定是不喜欢的。

但叫他奇怪的是,

顾礼卿这个巡盐御史在扬州还没说什么,一向稳重的韩贯道怎么会突然之间上此惊人之疏?

这其中,莫非有什么猫腻?

“盐法败坏,朕早已知晓。只不过朝中诸臣皆说天下大治,要仁义之并行、刚柔之相济,当初太祖高皇帝承元人积弊之后,其创制立法,大率以严为本。但国家承平日久,重熙累洽,民志日趋松懒,故而要以仁足育天下,而天下莫归于仁。”

韩文马上说:“陛下,当初刘大夏于孝庙之前也曾说过,事涉外臣则不问,事涉内臣则要讨论核实。如此,何以服众?”

皇帝望向王炳、杨廷和,“你们以为呢?”

虽然他们和这件事没关系,但朝廷重臣,对于大事都可以有表态,是支持还是不支持。

“微臣以为,大司徒乃谋国之言。只不过事涉显贵、还是要核实以后方可有所举措。”

这属于废话,涉不涉显贵,都要核实。政令所出,又不能随意改的。

“臣附议。”

听了他们两人的话,朱厚照没什么想法,他就是还没想通,韩文这是为什么。

不过他转念又想,不管是为什么,既然有人提出来,总归也是好事情。

“大司徒,”

“臣在。”

“朕并非是因为事涉显贵所以才要反复核实。任何人、任何事,都要确认了以后才好下旨。这里面有亲王、有外戚,你韩贯道一封奏疏便要朕将他们一体处置,这是不是也有所不妥?再者你若坚信此事为真,那应当也不怕核实,是也不是?”

韩文并不觉得皇帝可能会袒护那些人,皇帝将顾左派过去,等得不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么?

“陛下所言极是,微臣也当然不怕核实!”

“好!”

皇帝偏过头对刘瑾说:“先不要惊动谁,以司礼监的名义将两淮运盐使宣到京城里来,顾礼卿也一并还朝。这件事事涉皇亲国戚,到底是大司徒污蔑,还是他们真的有不法行径,总该要弄个清楚才是。”

“弄清楚了,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而且朝廷正在教谕天下群臣,要声援边军之将兵。这个时候闹出此桉,总不能囫囵吞枣了事。前方吃紧,后方紧吃,说出来,朝廷就是个笑话了!”

朱厚照说得斩钉截铁,“这样绝对不行!大司徒,”

“臣在。”

“今日之事,朕不对外宣扬,乾清宫的任何人也不许对外宣扬。你下去以后要积极调查此事,朕不会给你旨意,只能你自己去调查,拿得出证据,朕就照你的奏疏办,拿不出证据,你可不要向朕叫冤。”

韩文行大礼,他心中其实还算稳当,有些事既然做了,就不后悔。

“微臣,领旨!”

朱厚照嘴角微弯,虽然还是不清楚韩文与顾左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既然有人出招,他接着就是,说到底,无非就是杀些人的事!

===

今天来不及啦,只能更新四千(带老婆去了隔壁大城市的大医院做些检查)。

三月的最后一天,没有投掉的月票不要忘记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