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83章 天下人皆可来伐朕!

大明嫡长子 第383章 天下人皆可来伐朕!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取消运司的影响还没消退,一个月后,扬州所押的犯人又开始陆陆续续进京。

这里头有四五品的官员,也有百万两的盐商。

京师的百姓倒是看了一出好戏,隔三差五便有长长的囚车入城,一般这种时候总有人扔点石子、烂白菜之类的,然而因为次数多、人也多,

弄到最后,京师的白菜都被整涨价了。

在朝廷有意的舆论引导下,老百姓已经知道他们都是贪官奸商,自然人人喊打,但真到了朝堂上,却并非是一致的意见要处死他们。

且不说其他运司以及各处盐课提举司的官员们的感受,便是不直接身处其中的官员也比较抗拒皇帝因此而杀人。

宽仁等道德因素当然不能不考虑,但最为主要的原因——其实大家都不干净。

唇亡齿寒,皇帝成功收拾了一次,就想再收拾第二次,那么总有一天会收拾到自己身上。

原先浙江、江西,现在到扬州,这形势还看不清楚吗?

所以跟随囚车而来的其实还是请求皇帝从宽处理的奏疏,

这些奏疏不止是京官,

便是如地方各道御史,部分省份的巡抚、三司,也都上呈奏疏。

朱厚照在宫里看的都要气笑了,

“当初朕关押永康侯、南宁伯,也不见全国的官员如此反对,宫里揪出那么多公公更未见谁正义凛然的出来要伸张正义!等到开始审问盐政官员,才发现朕竟然养了这么多教师爷!”

“陛下息怒。”

“息什么怒,明天,到奉天殿早朝。朕倒要看看,圣旨还管用不管用。”

如果没有这么区别对待,朱厚照也不至于如此。

但实在太明显了,

先前永康侯被抓起来,不是没有反对之声,但量少,而且皇帝稍微一坚持,许多人也就算了,因而在朝堂上没起什么风浪,更不要谈成气候。

现在倒好,犯同样的罪,同样的处置,还处置出问题来了。

锦衣卫刑事所这次将运司衙门四十六人全部抓捕,除此之外,还有扬州知府、同知、知县等地方官,大小十几人。

再加上之前受此牵连被抓起来的京官。

以及随着桉情深入,逐渐被扒出来的官员,

包括其他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不断受到弹劾的官员,林林总总加起来突破二百之数是轻而易举之事。

其实弹劾还好,因为大明官员被弹劾是家常便饭。

主要确实是招了自己罪行的官员,其中涉及私盐贩卖的不在少数,这种人除了杀别无选择,还有什么好说的?

可真的人被抓到京师,定罪处斩之时,

都察院、大理寺、六科、六部员外郎、主事以及光禄寺、钦天监等各路官员几十号人上了像小山一样的奏疏劝戒皇帝。

所说者,无非就是杀伐太甚,震动扬州官场之类的理由。

赵宋一朝极少杀士大夫,到了大明,却动不动就要杀文臣,这也惹怒了皇帝。奉天殿午朝之上,朱厚照把奏疏全都搬了过来。

“户部陕西清吏司郎中汤有宁何在?”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左右,站不下的都已到了殿外。

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他一句喊话,都要太监一直传话到外面,才能让人听见。

等到汤有宁手执笏板,撩着官袍跪倒的时候,朱厚照已经等他一会儿了。

接着就是‘啪’的一声,

皇帝把奏疏掷在了地上,

“盐课之桉涉及走私的官员一律处以死罪,这是圣旨。你写的章句混乱,言语荒唐,朕杀这些人动摇不了朝廷的根基,大明万里江山难道是靠这些个贪官撑起来?没有他们我大明今日便亡了?!真是可笑。你这封奏疏,朕没有批阅,自己带回去重新再看!”

天子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对一个臣子发怒,

奉天殿里从大学士到六品小官,全都心紧了起来。

“钦天监监正周尧仁何在?”

如之前一样,朱厚照把奏疏掷在地上,并训斥:“朕杀贪官,护得是百姓。上天如何会因此而生出异象?你也是胡言乱语,一样,拿回去自我反省!”

皇帝这样一连叫了三四位,

最后把身前所有的奏疏都推出来,并吩咐,“刘瑾,念名字让这些人来领!”

随后皇帝中气十足的对着自己的百官说:“太祖皇帝当年说,元以宽失天下。朕幼时还不明白,现在懂了。便是因为朝廷对这些贪墨渎职的官员太过宽容,所以使得他们可以随意欺压百姓!朕现在问你们,宽容了这些人,那朝廷严厉的一面朝了谁?是百姓!

最后的二字他喊的极为用力。

以至于回声都在殿里来回悠荡。

稍作停顿之后,朱厚照站了起来,声调也略低,“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还是大学士教朕的,便是你们不是大学士的,又有哪一个不识得这句话?可为什么到了这个时候,就忘记了‘亦可覆舟’这句话?”

“朕,时常也反躬自省,是不是不该杀这么多人,可朝廷的一个盐政衙门,几乎成为私盐贩子的窝点,他们对上欺瞒朝廷,对下欺压百姓,这些人你们竟还能从中找出一个不杀的理由,难道你们也要让我大明以失宽天下吗?!”

皇帝的话像一记重锤敲在许多人的心头。

许多人纷纷感慨,唉声叹气。

“……及其后嗣沉荒,失君臣之道……有司毒虐,于是人心离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

朱厚照这一段念的乃是朱元章的《奉天讨元北伐檄文》。

“朕最初监国时,以为朝廷之弱在国库,国库空虚,故而灾荒不赈,后来朕想方设法找来了银子,赈济了灾民;不时的,甘肃、大同等边疆之区不断有鞑靼寇边,朕整兵备饷,花马池一战打跑了鞑靼人;同时,又有地方主政官员怠政不修,朕又汰换了一批年富力强之人。

朕现在是越来越清楚了,大明的心头之患不在鞑靼,也不在财力不足,而是在……朝廷,就是在这奉天殿!在朕每日促膝密谈的臣子当中!你们这儿松一点儿,大明朝就松一片儿,你们这儿要是全松了!大明朝的百姓卖儿鬻女、无以为继,到时候就会揭竿而起,让咱们死无葬身之地!”

“陛下!”

“陛下!”

……

此起彼伏的,反正有臣子叫唤他的声音。

皇帝如此激动,臣子们不做表态似乎也不好,好些人也不知是真感动还是假感动,反正一个大老爷们哭哭啼啼的眼泪也下来了。

“户部、兵部、刑部各部尚书外加英国公,”

四位老头儿全部出列,“微臣在。”

朱厚照吸了吸鼻子,一副忍住不落泪的模样,他侧着身子伸手指他们,“锦衣卫带回来的人,朕全都交到你们手上,这桩桉,仔细的查、仔细的审。贩卖私盐,是挖朝廷的墙根,这句话是朕说的。朕现在还要说,吃着朝廷的饭、砸着朝廷的锅的人,朕就是要看砍下他的脑袋。刘瑾,毛语文,你二人作为监审官!”

刘瑾没想到自己还有这差事,这下好了,先前文臣得罪他,他得好好找回场子才行。

“奴婢遵旨!”

朱厚照转过来,眉头紧皱,眼神坚定,“朕是天子,上承天意而治万民。今日朕在此下旨,就是要杀这些不知君父、毫无廉耻的官员,若是此道不正,天下人皆可来伐朕!”

哪里有人都抓到京师还放了或是轻轻处置的道理?

除非他朱厚照不是皇帝了!

每次动点文官都费劲,搞得这皇帝当得总有些憋屈的感觉。

运司撤不撤已经在综合考虑了,结果这些人杀不杀还停留在讨论层面,开什么玩笑,运司都没了,留着他们干什么,当供品吗?

而对于朝堂上李东阳等一众重臣来说,

那么多的这种奏疏会惹皇帝生气其实在他们意料之中,

关键是让刘瑾和毛语文监审,这实在太出乎意料!

韩文是户部尚书,第一个被皇帝叫上去的就是陕西清吏司郎中汤有宁。气得他先把此人叫过来大骂了一顿,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陛下天纵之君,所握权柄之重也可堪比当年洪武、永乐皇帝,你若要上书陈奏,至少要理由充分,逻辑通顺。而且要思量清楚后果!如今司礼监、锦衣卫监审,这不是更加要命吗?!”

原本没有这回事,他韩贯道毕竟也是声明在外的贤臣,必定不希望事态扩大,所以事情也许不会那么糟糕,至少不会像司礼监那样,沾上点儿边就是一颗人头。

可现在大大小小几十名官员一下子让陛下觉得事情搞大了。那就不一样了。

毛语文成为监审官,有些迷惑。但是他那聪明的娘子徐雪云就知道,“几十名官员上疏,会让陛下觉得是不是有人在背后授意。即使没有,其实‘官官相护’四个字,也能读得出来。总之,陛下会开始想知道这里有没有藏事,因而也才有你和刘公公成为监审官这一节……”

“所以会说,这次还真是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毛语文轻轻一笑,言语中有些讽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