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385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大明嫡长子 第385章 谁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马车里,可是顾侍郎?!”

马车还没完成调头,就已经有人叫出了声。

少府的车马,张池的面容都是让人熟悉的。

而更加让顾左熟悉的是这个声音,

透过帘子的缝隙,他悄摸的往外看了眼,一时间心情复杂了起来。

那不正是先前在船上遇到的邢观、姜雍和宋文三人么?

宋文的印象,他不是很深刻,只是记得此人模样端正,身形瘦削,有几分才子风范。但是六指邢观以及大龅牙姜雍,他还是记得比较清楚的,

毕竟长得都比较奇怪。

而且也不要以貌取人,这三人中,顾左还是觉得邢、姜二人才能更显。

原本他和皇帝的心思一样,便是等到10月份的科举结束,

若他们能有幸高中,那么后面的接触、安排自然顺利成章。若只是个举人,将来总归受限。

在有,春天就进京的目的是什么?

自然是安心读书准备会试,提前去找人家,干什么呢?

让他们做什么事?耽误人家读书。不做什么事?那也没必要去找了。

可惜,事与愿违,今天却不知怎么在这里遇上了。

再向三人身后看去,果然是有人群聚集。

宦官乱政……这些话可不是随意能说的。

“张副司。”

“下官在。”

“你去将那三人叫来……也,也不要在此处了,将他们带到水云间去。我在那里见他们。”

“是。”

张池下去以后,宋衡还好奇,“可是那三人有何特别之处?”

顾左回答说:“陛下其实本身很有度支之才,只不过大明朝疆域太广,政务太多,许多事陛下来不及做、也做不过来。因而其实偏向于任用这方面的臣子。人人都说少府有今日是我顾左带出来的,其实也不是,而是许多人想照着我的路再走一遍,所以才不断涌现出来。”

“而这三人,他们生于商人之家,对于贸易及货币有着迥异于常人的理解,当然将来具体如何还是要看各自的造化。本官是不忍实务官员牵扯进朝堂争斗之中。”

正德皇帝执政到现在,朝堂上最为明显的变化,便是实务派官员的崛起。当初王鏊在书院讲学,宣扬‘经世致用’之说。

这里头出来的一些官员,其实比翰林院更受到皇帝青睐。

其中典型,便是进入侍从室,如今又配合宋衡在迁居京师南城普通百姓、并动员他们兴建自身房屋的汪献,他受命组建银行,若不是这个机构,京师南城外如今大规模的自建房场景又怎么会出现?

当然,还有在福建走上按察使这等高位的章黎。

要说他们真的立下什么大功,倒也没有。但似乎一旦情势或任务紧急了,皇帝就会偏向这些官员去顶上。

而少府之中,更是不缺乏当时听了讲学的官员。

像宋衡、张池,都是如此。

至于翰林院,明显走出来的也少。

但皇帝也有理由,因为本身翰林院就是要熬,那就熬呗,慢慢熬,有能耐把他这个皇帝熬驾崩。

反正现在担任日讲官的人,讲来讲去还是日讲官。

正常来说,这都是很火热的位置,因为日讲官直接给皇帝讲课,近距离接触皇帝,自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

可眼下,大明朝的政务方面动作那么多,也没见皇帝派谁干了什么大事。

相比于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大的改革,吏部在皇帝的授意下出现这种改变其实是既隐性、又重要。

这当然是朱厚照故意,他以后也会如此,就是要用很长的时间告诉官员们,实务官升职更快。

其他人慢慢熬吧。

当然,翰林院有真的优秀的,或者碰到什么历史名人了,那他会放出去锻炼。

譬如大朝会时,吏部调整了翰林院侍讲学士、经延讲官毛纪的职务,现在他在浙江当代布政使。

毛纪是天顺七年生人,今年已经43岁了。历史上他真正当到大官是在正德十年后,做到过侍郎、尚书,嘉靖年间做到首辅,活了有八十多岁。

在此之前他都是清流官员,主要是担任讲官、参与修实录等这类事务,所以他也有‘学问精深、文笔优美’的评价。

这种是朱厚照记住大名的,所以自然可以给其历练机会。

其它的自求多福吧。

官场上的变化,有一点是形成共识的,就是皇帝派你到地方任职,那就代表你要开始来运气了。

说起来,朱厚照为了让文官认识到这一点也努力了好几年。现在终于有所成。

而形成的效应就是,地方官一改过去惰怠之风。因为真的坐在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位置上的人,是清楚的知道,皇帝的双眼盯着他们。

你要是名利心重,想升官,那么请你好好干,干出政绩,调任一部侍郎,一年见几次皇帝又有何难?

你要是‘粪土万户侯’,自命为为民之官,那么也请你好好干,因为这个位置足以让你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负。

这个效应形成之后,对于朱厚照来说就简单了。他只要强化这个效应。让官员们一次一次的确信,喔,我想的是对的,皇帝就是按照这个路数提拔官员的。这样就可以了。

所以顾左才说他不希望这三个可以成为实务派官员的青年人,过早、过深的参与进无聊的政斗当中。

就像韩文对他做的一样。

他也会对别人这么做。

水云间的房间里,

顾左显得比以往沉默。

盐课的事,韩文是代他向皇帝禀报。

眼下看,韩文还不会有什么问题,因为他是深受皇帝的信任的主审官,但是这颗种子已经种下了。等到将来算账的时候,得罪这么多人的韩文难道会一点儿不受影响?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顾左没有去找韩文,而是回过头来做自己的事。

这次的事件让他成熟了许多,成熟的人是应该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

“少司徒,人到了。”

听着张池的声音,顾左转过头,说道:“带他们进来吧。另外,你与宋司去忙,我这里不需要人了。明日将要登在《明报》的东西拿来我看就行。”

“是。”

当日顾左被抓,

那三人已经知道了‘詹佑’这个名字是假的,知道了他的身份。

如今再相见,是要如何自处?

相比起来,年岁更大的顾左还是更有经验,直接邀他们入座,并致歉说:“我的身份敏感,不能以真名示人,还请三位小友勿怪。”

邢观、姜雍、宋文都不敢造次,“少司徒哪里的话。”

“今日没有少司徒,是顾左要感谢三位,来,坐吧。”

他们三人虽是举人,但毕竟不是进士,没有官身。宫里的事、皇帝的打算、少府的安排,其实都不适合说,不然他也不会想要等到科举放榜之后。

眼下看来,也只能说刚刚遇到的情形,可那里的事情,顾左实在没有兴趣知道。

最后还是邢观先开口,甚至向他跪了下来,说:“当日的詹兄既是少司徒,在下便也只得说了。少司徒深受陛下信任,刚正不阿、忧国忧民。如今朝廷有宦官乱政之忧,不知少司徒可愿禀明皇上,拨乱反正?!”

“唉。”顾左没办法,“那里是什么情况,为什么忽然说宦官乱政?”

姜雍补充说:“也是些读书人私下相聚,高谈阔论多了,虽可能触犯了律法,只不过现在人人听闻此事,确实也是怨声四起……”

“少司徒!”

顾左伸手,“说了今日是朋友相聚,这里没有少司徒,你们还当我是詹佑最好。再有,如果你们当我是朋友,便好好听我下面的话。邢兄弟,你也先起来。”

邢观等三人相互看了眼,都各自坐好。

在四个茶杯冒出的热气中,顾左说:“你们都没有见过陛下,我见过。”

“是。”

“我敢以这颗项上人头担保,”顾左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一字一字的说:“就是王振、汪直再生,他们也乱不了陛下的政!”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一下子有些敲懵三个人,因为刑部的事实摆在眼前。

“朝堂上的水很深,不要说你们仨,就是我,有的时候也摸不准其中的脉络。按照道理而言,稍微了解一点陛下的人都应该明白,没有谁能乱政。我不知道这些话从何处而来,是何人所说,又有什么目的。”

“但我可以确定知道的是,参与这样的事情对你们来说没有什么好处。船上一见,我知道你们三人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但这里是京师,处处卧虎藏龙,不是有才能就可以畅通无阻的。”

当初皇帝还砍了一个顾左求情想保的人。大明中兴,从来不是靠某一个人的个人才能。对于朱厚照来说,他也不是靠着张屠夫才吃上无毛猪的。

所以这三人要是犯了忌讳,该贬逐还是要贬逐。

顾左是不忍心这样的事情发生才说了这么多。

看看他们三人的表情,都一副挣扎模样,顾左只得又添一句,“这是我的肺腑之言。”

姜雍问:“……少司徒可知道,陛下会何让司礼监监审?”

顾左眉头落下一点,“你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因为我对此不是很关心,更没有去请示过陛下。三位小友,我便这样说吧,如果你们花心思去琢磨开海、贸易、货币这类事,我可保你们一身官服,这话是我说的,只要我还在朝为官,便一直有效。可你们若是尽信其他人胡说八道,还参与其中,那说不准等待你们的就是牢狱之灾。再退一万步说,会试就在眼前,不去温习功课,跑来管这些事干什么?”

邢观和姜雍有些脸红,“……我们也是听人说的事情好像很严重。”

毕竟王振、汪直的例子并不久远。文官们对于宦官擅权的记忆是又深又痛,相当敏感。

顾左也觉得有些不同寻常,

也许,他应该入宫禀报皇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