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431章 二哥,你得入宫!

大明嫡长子 第431章 二哥,你得入宫!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杨应宁这个三边总督的确很关键。

皇帝能以复套大业相付,心中对他的信任还是很大的。

这种抉择的关口,要说谁能真正影响皇帝的决策,也就只有他了。

因为正德皇帝是个很理性的皇帝,如果今年复套能搞成,那就搞,搞不成,只要道理说清楚,那肯定就不会搞了。

这可不是那种把军国大事当儿戏的昏君可以比的。

只不过……

杨增荣能想到的事,他王炳会想不到?

“你说我去见他,是该去见他。可怎么见呢?我这个兵部尚书,虽说掌全国兵事,但他是阁老,复套的事,我得听他的。这是当初皇上安排得巧妙之处,就是许他便宜行事,不受朝堂制约。所以在公,他还是我的上司,他与陛下说什么,怎么说,轮不到我多嘴。

多了嘴,反而让人觉得不懂事,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搭上了上司的身家性命,那以后还不知多少麻烦事。再有,他杨应宁也算是老狐狸了,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能做的事,不用我去劝,他也会做。不能做的事,我开了这个口也是无用。”

杨增荣老脸一红,

他还以为自己想到了王炳没有想到的一茬,谁曾想,人家不仅想到,而且想得更多。这朝堂之上,谁又比谁更笨呐?

“……听大司马的意思,倒不如想想杨阁老需要什么?”

王炳低头转着手中的瓷杯。左思右想之后,只能摇头,“若真的那么好想……陛下也不会安排这么个位置给他了。”

总督加阁老。

大明大概是头一回。

这就使得杨一清的地位有些超然,他要调动什么资源,一般人不敢拒绝,也就是所谓的边疆战事不能受掣肘。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皇帝是故意让杨一清只需要在意圣意,

“若我是杨应宁,才不会管京里怎么争,天子以如此重任相托、又如此信任,那么便是天子怎么说,我便怎么做,只要抓住这个关键,京师再乱,一样可以稳如泰山。反而掺和进京里的事情会大大的不好。”

因为那样,皇帝就会猜疑你这个手握军权的边疆大臣的用意。

不会的,王炳确认,杨一清绝对不会管这些事。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内阁也争取不到杨一清。

这也足够了,反正圣意在他们这一边。

至于结果如何,那就是看皇上要如何抉择了。

过了一会儿,府中的下人过来禀报,说:“老爷,宫里传出了新的旨意。”

“嗯,拿来我看。”

结果王炳一看就觉得很莫名,

“威宁伯?他与此事有何关系?”

……

……

“杨总兵,一年不见,您又魁梧了。”

威宁伯府的老管家是当年跟随王越的老人,老人嘛,用着顺手,便一直留着了。

以往王越在的时候,杨尚义常常出入威宁伯府邸,现在人不在了,他只要回京也还是会来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不是王越举荐、培养,他现在还在广宁卫那里吹冷风呢。

“孙伯说笑了。我这是一年年见老还差不多。”

老人家让出身位,“快请进吧,老爷在呢。”

“好。”

杨尚义之所以常来这里,多少还是怀念王越。

他现在在杨一清的手下虽然说也不错,不过周尚文几番征战下来,显然已经更受重用了。

而对于新任威宁伯来说,

甘肃总兵杨尚义的上门,显然是件大事。

王烜非常正式的接待了他,尽管两人其实并不熟悉。

“去年十月,朝廷下旨让我袭了威宁伯的爵位,我虽然朽木之才,但朝廷旨意不敢违抗,且,也想尽些力量,不堕祖宗的威名。”

说到这后面,他的底气有些不足,像是害羞的男孩儿。

杨尚义看在眼里,心中叹息,如此懦弱,想恢复祖宗威名那也不太可能了。

“若是不介意,我想去祭拜下王襄敏公和令尊。”

“怎会介意?我带杨总兵过去。”

威宁伯府没什么过年的氛围,毕竟去年刚刚死了老威宁伯。府院里除了古朴的建筑,就是些梅花,相比于其他伯爵府略显简陋,但不失雅致。

一行人在廊檐中边走边说,还未注意到后面已经有人快速跑了过来,远远的喊道,“老爷,圣旨到!”

威宁伯府几乎很少有这样一句话。

王烜一开始听得不真切,还以为自己是幻听,到第二遍时他嚯然愣住,然后转身。

杨尚义也一样侧着,他听清了,“既是圣旨,还是快快去接旨吧,这可耽搁不得。”

王烜有些恍然,他想到了年前妹妹说的话,没想到还真是如此。

“杨总兵,我去去就来。”

威宁伯府很少接圣旨,好在过去的老人还剩下,知道一些礼节什么的。

这个时候,悦园中的王止也接到前院的消息。她难得走出悦园来,大概也是心中关心吧。

姑娘有一头掠过腰线的乌黑长发,两缕落在胸前,大半披在身后,从背后看,身形纤细的她还真有一丝大家闺秀的气质。

对于王止来说,她大概猜得到皇帝可能会派给威宁伯一些差事,但具体是什么,这个可就难猜了。

不过想来也不会是很难的事。

到了正堂之边,王止躲在拐角不露头,静下来只听到一句,“……钦此。”

兴许是圣旨不长的原因,倒是结束的快。

之后是一番常规客套,威宁伯感谢一番太监,送上一丢丢碎银意思意思,反正就是走个过场。

一直等到宫里的人离开,王止才款款走了出来。

“二哥,圣上委以何事?”

王烜自是毫无隐瞒,将圣旨给她看,并道:“顺天府还余几县没有完全退出民牧,陛下旨意,要我统管改牧为农之事,一是收拢百姓手中马匹以为军用,二是会同地方保乡安民,勿使作乱。”

王止快速扫了一眼圣旨,

她心中思量,皇上这个安排可称合适。

威宁伯初任事,自然不宜太难,这件恰好。再者也与兵事有些关联。马匹,可是军用物资,而且是比较重要的军用物资。

“这原先应当是太仆寺的职责,如今圣旨落在二哥的头上,二哥当先去拜会太仆寺卿,以及兵部堂官。一来与他们交接好诸多事项,二来,也不要以威宁伯的爵位自居,谦虚些,请教他们如何去做。再有,爷爷曾经任过兵部尚书,衙门里或许会有些老人,二哥借此机会待他们也客气些。回头仔细把事儿做好,再以爷爷的人脉为基础结交些朋友,这样,第一步走得也算稳妥。”

如果真的按照她说的模样去实现,

威宁伯一个众人好感是不会少的。

当然关键是事情要办好,好向皇帝交差。

这样上司的信任和‘群众基础’就都有了,这开局还不好?

“好,那便依计而行。”王烜听了也有开始信心满满,接着他忽然又想起来,“对了,杨总兵还在府里呢。”

“杨总兵?哪个杨总兵?”

“就是甘肃总兵。”

一说王止就知道了,毕竟先前王越也经常提到过。

这个人可是重要,尤其既然决定要参与朝政。

杨尚义那边也没耽搁太久,祭拜完了之后也回到正堂,见到远远走过来的王烜,问道:“已接了旨了?”

“接了。杨总兵,请到正屋里坐。”

看着这么个胡须都没绒毛的威宁伯,杨尚义还真有些不习惯。当初威名赫赫的威宁伯,现在就靠这么个娃娃来撑场面了。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也看到了王止。以往就见过,熟悉的。

“见过杨总兵。”

“不必客气。近来如何?”

“还如往常一样。”

王烜催促,“都进来吧,外面冷。”

“好。你们也不必都叫我杨总兵,太过生分了。”

“那……我叫杨兄?”

“还是叫守文吧,虽然大了你许多,但我们平辈。而且我是武人,没那么多的讲究,名字就是起来读的。”

“好。那守文就称呼我为立恒。”这是小节,王烜没有说太多,转而讲道:“还未告诉守文,刚刚圣旨来了个好消息。陛下已经委以顺天府改牧为农之事,算是对弟弟我一个不大不小的考验。不过我已立下决心,要继承祖父之名,再立新功,振兴门楣!”

王止就坐在他的边上,所以说讲这话底气都足了不少。

只不过杨尚义听完是愕然、且皱起了眉头,“你怎么与此事扯上了关系?”

王止漂亮的小眼神一个偏顿,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

“守文,这有何不妥?”王烜仔细想了想,“民牧施行了几年了,弟弟窃以为也没什么难处。”

“以往没有,今年便有了。”

接着杨尚义把大朝会的当下,两方人马围绕民牧、银两等暗中相斗之事给说了出来。

王止马上就听得蹙眉头。

威宁伯却还是一脸天真,“便是如此……那又怎的了?无非就是退几个县的问题,只要有陛下圣旨,弟就是照旨而行罢了。”

“没那么简单。”王止眼神已经变了,“朝中此番相争,必定是到处拉人、壮大声势。二哥想不参与,但顺天巡抚、保定巡抚真的来拉你了,你应还是不应?应了,便是掺和进这件事,那以后再想抽身则殊为不易。要是不应……将来二哥去推行民牧,他们是地方官,怎样都不配合你,处处掣肘,岂不头痛?”

王烜一听,脸色有些发白,“……那,那便先应吧?免得后面事情不好做,陛下交代的差事不是办砸了?”

王止偏头,“应了与兵部相争?马政就是归太仆寺管辖。二哥这马政要怎么做?”

“那这是两头堵啊!”

杨尚义也摇头,“所以我才说,你们怎么会忽然掺和进这件事。”

王止贝齿咬了咬嘴唇,这件事实在出乎她的意料,今上不是一般的帝王,这种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高难度之事怎么会交予二哥呢?

这其中,必有蹊跷。只要知道这种局面,绝对不会有此安排。因为实在看不出价值在哪儿,还特容易坏事。看以往皇帝的用人,这次简直可以说是昏招。

除非……皇帝,还未意识到此番相斗。

王止眼睛一亮,“二哥,你得递条子入宫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