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443章 当得机得势!

大明嫡长子 第443章 当得机得势!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朱厚照绝对不会放过这种机会。

锦衣卫毛语文、韩子仁,还有宫里的大总管、司礼监掌印及东厂厂督刘瑾都叫皇帝给宣了过来。有些活动,要主动开展开展。

至少可以编造一句话出来吧?

比如说:皇庄万余顷,中官万余顷,合计两万余顷,剩下两万余顷在京中勋臣和大小官员的手中。

具体的数据朱厚照没有,这个时候再下令去丈量,或是让各级官府层层上报也没什么意义了,本就是要舆论效果,大致上编个差不多的数据就可以了。

官方,是《明报》在写宫里已经有旨意,要将两万余顷庄田退还于民,而私下里锦衣卫、东厂番子则四处散播国公爷捐一百亩,内阁阁臣捐一百亩的谣言。

这东西前半句真,后半句假,文盲遍地的时候谁能分得清楚?

至于民乱本身,朱厚照倒不担心,他已经让张永率了精锐的上直亲卫出发以防万一,兵部也在调附近的卫所之兵。

而分田令,更是在瓦解民乱的基础,哪怕这个时候再有哪位王爷作乱,他的皇位也稳得很。

四川巡抚费宏略显担忧的看着京中忽然乱起的局势,恰是这节骨眼的时候,自己带过来的宜宾县的知县顾人仪不见了人影。

等到下人来和他禀报,他这才知道顾人仪纠集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僚要给皇帝上疏,首要弹劾的就是内阁首揆李东阳!

内阁的人找到费宏,想打个招呼,费宏只有一句话:我也拦不住顾人仪。

呵,不要说他们了。

顾人仪这种人,认准的事情,就是圣旨都拉不回头。

无非就是一条命,拿去便是!

消息出来的第一时间,他就已经和几位御史朋友拿着《明报》最新版当众宣泄情绪,年轻人情绪激昂啊,庙堂之中有奸佞,怎么能不抨之?

考虑到外面许多人不识字,他也就不讲的那么文绉绉,直接大白话,

“……诸位,当今天子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夙夜兴寐,听闻北直隶之地百姓苦于民牧,于是厉行节俭,数年来已取消二十余县的民牧!前些日子,不才在下向陛下上疏,民牧之害远逊于庄田矣!于是陛下圣旨,还皇庄、中官两万余顷的良田给无地的百姓!”

“我顾人仪自小读圣贤书,为的就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可惜,朝中有不忠之臣阳奉阴违、欲壑难填!陛下分田给百姓,他们倒是一边占着农田,一边还说为国效力。当真是贪官污吏、祸国殃民!”

“贪官污吏、祸国殃民!”

“贪官污吏、祸国殃民!”

……

顾人仪和几位年轻官员的对面,酒楼上面的包厢,是威宁伯府的王止,她那漂亮的眼睛里此时有些难以消除的忧虑。

其实她不太愿意出门的,但是这事太大,而且直接牵涉到她的二哥,她必须要出来看看。

按理来说,京中一些士子、官员当中议论些朝堂上的事情,不能说没有。不过多多少少都会做些回避。

今天却不同,不夜城、大白天,堂而皇之的做这件事。

更不同的是,负责京师治安的锦衣卫压根不见人影。

没有人来阻止这些充满愤怒的年轻官员,这说明什么?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姑娘呢喃自语,她其实略有领悟,宫里的那位是要以圣君之名立于不败之地。

若只有寻常百姓也就罢了,可已经有官身的一些人,也开始讲出这种话,那便说明外庭官员之中本身已经分化。

皇帝是两手,一方面是运用道德,一方面也是利用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官员想要晋升的**。

现如今在退还田亩这件事上,皇帝有了这种‘形象’,那么问题就来了,假如事情推不下去,堵在了哪里?

到时候杀掉一些人,总不至于是滥杀无辜,那肯定是替天行道。

王止心中觉得震撼,她叫了屋子里的其中一个婢女,吩咐道:“小荷,你回府去问一下常账房,威宁伯府在京畿之地有多少田亩?”

威宁伯不如过去那样的显赫了,但田亩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

现在勋臣不愿意退,官员也不愿意退,

皇上是不太好将这些人全都抓起来杀了。

但有人会想要杀他们的。

至于说她那个惹祸的二哥…还不知要怎么办呢。

……

此时的内阁值房,虽然没有众人群聚闹事的情况,但实际上像雪花一样多的奏疏,已经让李、刘两位觉得事态不妙。

如果那么多人弹劾,那么他们现在只能做一件事。

请辞。

于是两人递了条子,到乾清宫外等候。

等到靳贵带他们进去,

不等他们说话,皇帝先问了:“两位阁老,朕先前下令,要分万顷皇庄于民,你们来,是有什么进展要禀报么?”

李东阳脱下官帽,撩袍跪地,“陛下圣旨所交代之事,内阁已传于各府州县,严令他们奉旨办事,不得徇私枉法。不过臣等二人此来,并非是要禀报进展,而是向陛下……请辞!今朝中诸臣劾臣昏聩者日多,臣难以自辩,但觉有负圣恩,心中愧疚之至。况臣老迈腐朽,尤自正德元年以来,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身体不堪敷用。恳请陛下准臣乞骸归乡,则臣不胜感激涕零之至!”

朱厚照面色不变,只是偏过去又看了一眼谢迁。

谢迁也是叩地,“臣有负圣恩,难当阁臣之位!”

要不要把这两个老臣换了?

朱厚照以往很多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这一次是认真的在考虑。

先前一直不换他们,有两个原因,

一是,刘大夏实在太过分,他忍不了了,所以登基不久就夺其官位,扔进大牢,到现在还没出来。刘健稍微好些,不过毕竟不在内阁了。作为弘治皇帝留给他的老臣,他如果短时间之内全都收拾一轮,在现如今的政治环境中,不太好。

不要小瞧‘名正言顺’四字,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如果你这个皇帝总是一副坏人作态,那么你身边聚集的也基本都是这种人。

第二,就是李东阳和谢迁,毕竟不是什么奸佞之臣。

作为内阁阁老,他们一不把持朝政、大肆排除异己,二不尸位素餐、一心只顾敛财,至于说做得好、做的坏,反正儒家的治国方法里就那么几个套路,他这个后世穿越者都还在步步为营、逐步深入,这个时代的人,又能有什么神奇法子?

至少他们在内阁的这两年,基本上朝廷每日在正儿八经的处理政务,并且没那么多幺蛾子事。

不过这次的事件,他们确实跟不上皇帝的圣意。

但不管怎样,老臣请辞,是不能够一次就同意的。

“李阁老、谢阁老,固安县尚处民乱之中,两万余顷、两百多万亩的土地也不是那么好分的,这个时候,你们两个……深受国恩的老臣,要弃朕而去吗?”

李东阳听到皇帝这话鼻间一酸,“陛下,此事,并非臣不愿也,是不能也。”

“有何不能?!内阁的后方是紫禁城,难道还有人敢冲撞内阁不成?!”朱厚照忽然大喊出声,“你们二人的辞呈,不必递来给朕看,刚刚的话朕也只当没听过!固安县的事还没结果,分田更不知是否顺畅,你们若真的觉得愧对了朕,那便回去仔仔细细的将这两桩事处理好。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咱们还在玩这些朝堂套路?”

皇帝言辞拒绝,看着不像是假话。

况且,此时此刻,朝廷确实有事。

“那……臣便再奉一回陛下的圣旨。臣等二人,一人负责民乱、一人负责分田,一定给陛下一个满意的结果。”

“好。”朱厚照正色道。

这两人走了以后,乾清宫侧面的房间里,王鏊走了出来,刚刚的对话他全听在耳中。

“陛下,臣想求陛下一道旨意。”

朱厚照听到声音侧身,“先生请说。”

“臣想恳求陛下,便是阁臣换了人,也不要让李阁老、谢阁老致仕。”

“那让他们去干吗?”

“陛下,希贤公不正是您派到山东去的吗?”

这话一说就比较明显了。

不过当时那件事,办得很不容易。

而且若不是刘健那种人,即便皇帝想留他,人家自己也会觉得挂不住面子,推辞不受。

王鏊继续说:“这一次……两位阁老确实魄力不足,缺少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但李宾之,谢于乔,这都是一时的贤臣。若是让这样的人,回乡养老,那是陛下的损失。”

朱厚照没有立即回答,

说起来,谢迁和王鏊还是同科,他们之间也算互相欣赏了。

“不知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陛下,不是有一个顾人仪吗?”

“他就是四川宜宾县的一个知县。”

“可升他为顺天府尹,由他推行分田。如此,顺天府几十万的百姓,陛下可无忧矣。”

这是个办法,不过顾人仪一边上奏疏弹劾阁老,一边又在京师之中大议阁臣是非。升了他,可不是一个知府那么简单……

简单的说,真要如此那内阁两位就怎样也干不了了。

不过朱厚照也不是犹犹豫豫不敢做决定的性格。

他负着手在殿前略作踱步,继而命令,“靳贵,拟旨。”

“是!”

王鏊又说:“年前,陛下也让臣在浙江、福建举荐一二贤臣。此次可一并升为知府。”

北直隶地区,除了顺天府、保定府,还有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等六府,延庆州和保安州两州。

“好!就依先生所言,分田之事非同小可,既如此,一并换了!”

靳贵略有激动,皇帝做事不能说稳妥,因为也有激进的时候,但也不能说每次都很解气,总归还是有考虑大局的时候。

这次一次性北直隶所有知府,算是一个比较振奋人心的动作了。

换句话说,分田之事是势在必行,无人能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