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446章 分田

大明嫡长子 第446章 分田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望着王鏊的背影。

朱厚照忽然觉得,是该让他这位老师入阁了。

这君臣之间的沟通,比之和李东阳、谢迁他们要好上不少。

而且到正德二年了,接下来他新的想法只会越来越多,与其最后和李、刘二人闹得个不可开交,耗费精力,不如在相互之间关系还可以的时候提前终结,也好保留一份情面。

“陛下,不知需要臣做些什么?”

朱厚照想了想,“得请梅卿去吹吹牛。”

“吹牛?”

“去年是梅记解送京师是两百四十万两白银,今年是五百万两,到了明年,应当是增长的吧?只有增长,同样的比例,才能分得更多的银子。”

“若是一切正常,八百万两银子应当可以达到。”

“说什么八百万两,就说一千万两。”

朱厚照眼睛都不眨的。

至于那八个知府,他也还是会支持。

双管齐下,自然是那边紧逼着,这边利诱着,如此才有效果。

宫里的圣旨已经出去了。

顾人仪也在四川会馆接到了旨意,这么个节骨眼,圣意要他到顺天府当府尹,什么用意还用想么?

这京师啊,大朝会已经没什么人关心了,似乎都在围绕着这件事在观望、看戏。

“当初带你来京师,就知道你回不去了,只是没想到竟是顺天府尹。”费宏心情有些复杂,他自然是希望顾人仪能把事情做好。

只是这件事情太难,他又怕顾人仪出什么事情。

不过对于顾人仪这样的人来说,他倒不会考虑那么多个人前途与安危。

“中丞提拔重用之恩,属下时刻铭记于心。属下便在顺天府,等着中丞回京。”

“本官已经官至巡抚,能署理好一省三百余万之民,就已经是莫大的功德,回京与否,本不奢求,你也不必思虑过多。只可惜,你在顺天府,本官总是鞭长莫及了。只能说一句,务必珍重。”

简单的一个离别,确弄出了点生离死别的感觉。

便是因为顾人仪这一任府尹的职责重大,其实顺天府尹掌着京畿刑名钱谷诸多事务,但眼下对他而言就是一件事,分好田地,追查源头。

顺天府尹的品级其实比一边的知府要高到两级左右,所以这次顾人仪的提拔是飞速。但他那一封奏疏上的对了,这便与其他人很不一样。

明朝很多文臣都是这样,清名一有,升官儿特别容易。

似嘉靖年间的张璁,正德十六年他上疏支持嘉靖皇帝大礼议,当时他刚刚科考结束,仅捞到一个观政礼部的机会,可到了嘉靖六年都已经是掌管都察院成为九卿了。

但这种升迁,对于本人来说是责任重大。

顺天府下辖四个州,合计二十三个县,四州即为通州、涿州、霸州、蓟州,这四州下设12个县,还有些县归顺天府直领,主要有宛平县、大兴县等11个县。

除了京城之内,顺天府在四周各县有人口二百四十余万,有可耕地大约在10余万顷,也就是一千多万亩。也就是说,顺天府四五成的耕地被设为皇庄。所以才一直说,北直隶地区是土地兼并异常严重的地区。

不过具体是不是10余万顷,这其实是笔湖涂账。

朱元章建国时,全国有可耕地800多万顷,到了弘治年间,这个数字下降为400多万顷。

人口增长,应当开垦土地才对,结果是大幅下降。这很明显是被隐匿去了。

其实即便一千多万亩地全分给这200多万人,平均每人也就四五亩地。

而养活一个人,基本就要四五亩地的粮食产量才够。

所以古时就时常有人说,丰年百姓刚刚够饱腹,一旦遇到灾荒之年,那必定是饿肚子,要死人的。

形势严峻。

容不得顾人仪一直在这里与费宏感伤离别。

固安县其实就在顺天府治下,那里的民乱是不必他管,但那里的皇庄需要他分。

这件事可没那么容易,说不准今年都要忙活一整年。

首先是宫里司礼监来了人,锦衣卫也来了人,厂卫本就是皇帝意志的延伸,皇帝贪财,他们就给皇帝敛银子,现在皇帝要把皇庄的田分了,他们自然也是遵旨办事。

不过顾人仪对厂卫的印象不好,所以这分田之事,他要亲自关心。

不然分给老百姓的田,且不知会不会被锦衣卫、东厂里的人自己私吞了。

为此,他叫来自己信任的几个好友,由他这个顺天府尹推荐,任职下面的知县。

便是如此,顾人仪自己也不偷懒,他亲临田埂,按照司礼监提供的田契亩数,现场框出范围,然后重新登记造册。

这事情说起来无非就是那些步骤,但从准备开始到真的落地,所需注意的细节很多,疏忽一点也容易落到分田人的手中。

除了他这里,其余七个知府都差不多是这样。

也因为官府在正儿八经的推这件事情,固安县的民乱最终没掀起什么风浪,说实在话在吃人的社会里,哪个县闹点儿什么事都算是正常的。

现在分田令摧毁了他们的根基,所以这些人是越抓越少。也必定不会像明末那样,流民的队伍越滚越大。

二十三个县,一个一个县来吧……

几日之后,

顾人仪先率领人手至大兴县,大兴县有皇庄八处,合起来也要有六千多亩地。就是这分给谁,是个麻烦事——贫困生怎么认定啊?怎么防止造假?

顾人仪到了之后采取了一个简单粗暴的办法:家里饿死过人的先分。

这件事不太好瞒,乡里乡亲的,很容易被揭露。

并且按照丁口数来分,每人三亩地。

先分,如果有多余,那么各家再分个半亩地什么的。

官府的人在顾人仪的亲自率领下奔赴大兴县的张集村。

北方的平原乡间在春天的早晨有种雾蒙蒙的感觉,路边一些野草的脑袋上还有没来得及散去的露水。

走到村子里边儿,很多房屋都显得破败,抬眼望去,要么是几片破瓦搭起来,要么就是窗户破个洞也没修。

几家几乎的房子落在一起,墙倒屋塔的,没有半分朝气。

而即便时辰还早,也能看到有身材干瘦的老人家扛着锄头在房前屋后锄地。

有一家模样让顾人仪情绪翻涌,便是一个垂髫稚儿趴在一块圆润的大石头上蘸水写字,一个妇人,应是她的母亲在淘米。

很少很少的一把米。

一个成年人的手掌都装不下。

要是煮成一锅三人喝的粥,那和水也没多大区别。

民生之苦,已苦不堪言。

至于篱笆院落里的第三人,应是那孩子的父亲在捆柴禾,大约是准备背到集市上卖钱吧。

这三人都是面如菜色,妇人更是瘦得颧骨突出,嘴唇也干巴巴的。

看到官府的人,他们都颇为紧张。妇人急忙过去搀着孩子往屋里躲。

“不要害怕,这是顺天府来的大官。”村里的里正这样介绍,“来分田的。”

来的路上,里正与顾人仪说过这一家,年前,这一户的家主也就是孩子的爷爷去世了,倒也不是真的单纯饿死的,只是饿得慌了,吃了很多树叶子,结果身体不好闹了病,又没钱抓药,只能等死。

而且这三口之家过得也很艰辛。

遇到这种情况,顾人仪也定主意:可以分。

至于男子则颇有几分惊恐,颤音说:“分谁家的田?!”

顾人仪知道他会错意了,“分天子的田,你家有三口人,原先还剩两亩四分田,这次要分给你们六亩六分田。有九亩田,日子能好过些。”

这话说出来,老实的农夫都没有立即反应过来。

“天子的田……怎么会分给我们?”

其实顺天府尹也不算小官了,哪里会落到和农户直接对话的地步?实在是之前那种惨状,顾人仪看得心中难受。若是不正儿八经的为了他们做点什么,他坐在衙门里也是犯堵。

现在看下来,他更是觉得这件事马虎不得。

皇帝如此大力的提拔重用他,天下的百姓好不容易等到这么一个机会,他顾人仪怎么敢马虎!一马虎就是人的性命为代价啊!

一个大男子,此时看到老百姓这般模样,有些忍不住要落泪。天子要给他们分田,他们都不敢相信。

“……真的分吗?是分给我们吗?要不要钱的?”屋里的妇人走了出来,问了这么一句。

“你一个妇道人家管那么多干什么?回去!”

“不妨事。”顾人仪使劲张目,忍着泪水,说:“这些地,都不要钱,都是直接划给你们,并且重新制定田契,官府与你们签字画押,而且要做得快,这样今年的春耕你们还来得及,熬过这几个月,地里有了收成,下半年就不会这样苦了。”

男子还是带着些防备,他干脆下来,“敢问官老爷…天子,为什么要给我们分田?”

“天子是所有子民的君父,他看不下去自己的孩儿受苦,所以派我们前来给你们分田。”

这话,也不知这男子听懂没听懂,反正他还是愣愣的。

顾人仪也看不了他瘦到包皮的面容了,“解释一百遍不如做一遍。还是分田吧,拿到田契,百姓们就该信了。”

这时候倒是他边上一个人走过来,

“大兴县内的八处皇庄只有一处在这里,也就1200亩,还算是大的,这样一家分六七亩地,后面只怕会不够分。”

顾人仪没什么表情,“没事,先分。不够了咱们再查其他的庄田,一样一样做。”

这件事,他能有命做到五成就五成,三成就三成,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哪怕仅仅是五成,也是几十万百姓的性命,北直隶多多少少也能恢复一点人烟。

“……可其他的庄田,圣旨并未提及。”

“我自有主意。先不多说,分田为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