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480章 保田护粮

大明嫡长子 第480章 保田护粮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一般来说,就是汉人内部的纷争,不得已也不会强攻一座城池,更何况是大同这种经营多年的坚固城池。

但用兵之法,最忌死套兵书。

达延汗打大同,是知道周尚文部已经离开大同。简单的说,如果主力不在还不敢打一下,那这一趟他就不该来。

为此,达延汗已先准备好了攻城的云梯,以及用来焚烧城门的柴草。

一声令下之后,

首先飞向城墙的还是漫天的箭雨,接着便是步卒迎着城墙上设下的炮火前进,震天的呼喊声充斥着每个人的耳朵。

常大成躲在城墙上的垛口处仔细观察,身后几个将军也都蹲在边上等待命令。

“陈清!陈清!”

“末将在!”

“你率三千人去东阳和门支援!注意那些柴草,找几个好手,不要让那些柴草接近城门!”

“得令!

鞑靼人不善于攻城,常大成不知道是谁给这些鞑子出的主意,想到要用柴草来焚烧城门。

实际上这种办法有利有弊。

对于守城的一方来说,这东西威胁很大,自然也会着重注意,更加不会让它靠近。

而一旦柴草在己方部队范围内燃烧,反而会害了自己人。

常大成并非第一次守城了,似箭失上浇油带火,这都是早就会准备好的。

待到鞑靼军几轮齐射过后,他马上指挥:

“凡射中柴草、架云梯者,赏银一两!

从这一刻开始,

守城战便开始了!

西北杨一清处大约还感受不到大同氛围,他们依旧按照先前王守仁的建议紧密安排,总督府也给先锋仇钺增了一万五千兵马。

这是一次田忌赛马。

一切就如王守仁预料的那样,只要杨尚义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则火筛不敢以全部之兵力迎战。

仇钺是血火之中走出的汉子,尽管这是一次极有可能兵败的冲锋,但接到军令以后,他还是毅然出征。

正德二年的大明西北边军已经加强了组织,从皇帝到总督,从总督到巡抚,再到各卫指挥使,上上下下都容不下怯战之人。

于是进入八月,大明从西到东都进入到战火之中。

京师离得远,迟滞月余大约才会有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很快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也都知道大明处于战争之中。

其影响也全面显现出来,

首先是兵部,

王炳领命重新编练十二团营,战事在即,各级将校都很紧张,朝廷的规矩很简单,哪一级的校官要留下老弱病残的,就留在自己手里,仗打起来,你自己带着这些人迎战。这个办法极为缺德,谁都知道自己的命是好的。

其次是户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的道理。韩文全力动员京通两地百姓,大车小辆的开始往京师中运粮食。这事于少保在正统年间做过一次,后来说好的奖赏银子也付了,这一次便没有什么阻碍,以至于京师之中一时之间百业‘萧条’,因为老百姓都没日没夜去运粮食去了。

与此同时,受战争影响,京师之中有的人开始收拾细软向南方逃命,对于这一点,朝廷没有阻止,因为京师周遭还有许多百姓想要入城避灾。

但有一件事,出乎朱厚照的预料。

他本来下旨,要内阁和顺天巡抚、保定巡抚组织北直隶各处知府、知县通知百姓抓紧抢收麦子。

这是坚壁清野政策的一部分,而且关乎百姓切身的利益,做起来应当不会有太多阻碍,谁不知道把自己田里收起来的粮食当好的。

而且本来今年就是免去钱粮的,换句话说收多少都是自己的。

这些与战争没有关系,为了帮助这部分极端贫穷的老百姓,皇帝是动了脑筋的。

但没想到的是,今年有许多百姓是刚分的田地,而且眼下是第一季麦子!没有穷过、饿过的人永远不知道,从自己的地里收起来粮食、看着自家的米缸里装满粮食那是什么样的心情。

有的人从出身开始就没见过自家这样富裕过!

这不是粮食,这是活下去的希望!

希望的力量,是一种无限强大的力量。

结果这个时候鞑靼人竟然领兵来袭击大明!大军过境就像蝗虫,抢夺一轮之后还能剩下什么?

也就是说刚到手的希望没了!

那是绝对不能答应!

老百姓的怒火难以抑制,官府更加不会去抑制百姓对于抗击鞑靼的怒火,于是乎各府州县都开始禀报,民间百姓自发组建民兵,决意与抢他们田、抢他们粮的人拼命!

但这种不在兵部当中的武力到底算什么性质?具体要怎么处置?

这些问题知府知县是解答不了的,只能层层上报。

朱厚照在宫里收到这些奏疏都有些感动和感慨,百姓的力量总归是大的,当初分田的时候他的确没有考虑过事情会演化成这样。

用内阁王鏊的话来讲:民心可用,此战必胜!

是啊,民心可用。

这四个字给了诸多老臣莫大的勇气。

闵珪激动的进言:“陛下,如此民心民气,若是压制必遭反噬,臣以为应当导而用之!”

“如何用?”

“有军学院!”兵部尚书王炳说:“可派在军学院中派出小组,赴各府县统领百姓自发而成的民兵,有这些军学院的学生,则各县之兵皆可相互配合作战,只要鞑靼小王子一来,便让他每走一步都在战火之中!白天黑夜、不得休息!累,也累死他们!”

这就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朱厚照脑子里闪现出这个词汇。

此次朝廷分下去皇庄和中官庄田两百多万亩,分下去勋贵、各级官员庄田一百多万亩。将近四百多万亩的田,人均分得三亩,直接受益的人有一百多万。

这其中的百姓不会人人都有胆子拿起武器和正规军作战,但是愿意拿起武器的人,比例必定极高,哪怕以保守的三分之一估算,这也是三十多万人。

而这仅仅是分田的人。没分田的人,难道就愿意自己的土地、粮食、牲畜、女人被任意抢劫吗?

那也不会的!

只要有人带头,就是个从众心理。

当初,也先带着朱祁镇攻打北京的时候就面临这种情况。来的时候穷凶极恶,老百姓不敢惹,等到眼看要失败想撤军的时候,一路上就被沿途的百姓痛打落水狗。

这帮人就地取食,无恶不作,老百姓恨呐!

朱厚照想着,这倒是个出其不意的招数,一方面可以帮助朝廷抵抗鞑靼,另一方面也能够组织起百姓的力量,让他们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粮食,同时也给鞑靼军的补给添一些麻烦。

“就以……保田护粮为口号吧,简单为好,简单了百姓才能听得懂。复杂的讲给军学院的学生听,便是官员为主,民兵为辅。正经的军队并非百姓所能抵挡,一旦形成溃败之势,那就无可挽回了。”

“那是自然,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再有,他达延汗还不一定过得了这层层关隘,也许半道儿就给擒了也说不准。”

朱厚照看了一眼闵珪,这个小老头儿,一兴奋起来,说话就有些肆意。

“动员军学院的事,也要细细安排。此次与鞑靼之战,朝廷要明确一点,便是他们立了功也是和其他人一样,该赏的银钱要赏,该给的官职要给,对于他们来说,也是提早一天离开学院。危机之时,方显英雄,朕期望着大明再有一些年轻的战将。”

这件事兵部自有办法,“先前分田之事已经动员过他们,就当是先前演练了一轮,这次再有重赏,其中也必有勇夫。微臣下去以后,按照府州县做逐一划分,保证大大小小几十个县都能分得一个小组,小组与知县相结合,连同捕快衙役共同组织起每个县的守卫,县与县相连接,府与府相配合,同时兵部与各个军学院的小组保持通讯,京营和上直亲卫用以守卫京师,其余山东、河南调集的勤王之师则配合府州县作战,到时候,鞑靼人在哪里抢掠,哪里就有官军和民兵,军民一心,君臣一心,如此,焉能不胜?”

朱厚照听完之后,对此次作战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话虽如此,但紫荆关还是要着重防守,如此便可争取更多的时间,做更充分的准备。最好,能不让他们过紫荆关。军民一心虽说令人振奋,可如此一来,不可避免的会有府县遭遇洗劫,朕身为君父,总是不忍于这样的事情发生。”

众臣跪地,“陛下仁德宽厚,实乃百姓之福。”

这都是相互客套的话,听听也就罢了。

“遵照陛下旨意,臣已经派了都督同知石奉,成国公之子朱凤,领四卫人马以及三千火铳前往紫荆关增援,达延汗要想过此关也绝不容易!”

“按照他们出发的时间大约何时能到?”

“大军疾行,三日可到!”

“好。”

石奉是世袭的指挥同知,朱凤是成国公朱辅的次子,这两人都是军学院出身。朱辅有一个长子朱麒,但是实在不堪大用,朱凤还算有些上进心。

其实朱厚照也希望,勋贵之中能有一人,不说再现祖宗之风采,至少不要让人觉得能力平平。

这个朱凤二十出头,希望他能有好运。

朱厚照啥也不多说了,自己反身到御桉上执笔写下先前提到的四个字:

保田护粮。

“拿去,让这些鞑虏知道知道汉人的厉害。”

这个时候的动员力不会那么强,毕竟没有基层组织,但动员一方面靠组织,另外一方面更重要靠实实在在的东西。全靠组织,但不实在那也不行。

保田护粮不是假的,它其实也不太需要怎么组织。

没有刀枪,锄头一样敲得死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