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58章 上谕

大明嫡长子 第58章 上谕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弘治皇帝是老好人一个,而且他现在心情舒畅。

该说不说,他看自个儿儿子气这些往日里油盐不进的大臣都快要上瘾了。

多亏是生了个好儿子,不然他今日如何能这般过瘾?

既然心情不错,他也就不讲那些让气氛紧张的话,伸出手安抚安抚大家,“好了,两位爱卿。朕呢,让太子少说几句。你们呐,也不要再讲什么辞官的话了。咱们君臣还是回过头来说说朝廷的用人之法才是要紧。”

朱厚照暗暗哼了一声,

他可不是开玩笑,这两人要真的因为今儿这件事就辞官,那他真的就回去发东宫旨意。

多看了五百年,可能正经事儿干不出几件,损人的办法脑子里却有一大堆,不把你恶心死誓不罢休。

不过眼下,这的确不是要紧之事。

“父皇,不如这样吧,”朱厚照想了想,“一是,父皇能否发个上谕?将今日两位大人与儿臣的对话详细记录,提出朝廷用人之法不可囿于派系之别,更不可对推荐了王越的朝臣肆意安插罪名。二是风闻奏事归风闻奏事,不要胡乱弹劾朝中大臣,尤其是弹劾周经周大人的那个张朝用,周大人何等样人,没有人不清楚,这样弹劾实在没有道理,不过言官不以言论获罪,父皇便不要治他的罪,但要在上谕中点名批评他,以示警戒。三是,三边总制官要以最能胜任这一标准来拟定人选,不管他是谁的人,或不是谁的人。说到底,朝廷上上下下那都是父皇的人。”

“嗯。”皇帝点了点头,“周爱卿和吴爱卿以为如何?”

仅看这三条,他们两位也说不出哪一句是不妥的。

虽然和他们想象中的差距很大。

但他们今日在御前已经和太子相争到这个程度,太子说出了一个正理,一样对国家有好处。

这样的话,他们那个‘君父昏庸、臣子力谏’的套路就不好使了。

因为君父也有自己的道理,也讲得通,只不过和你不一样,你还一定要反对,这叫什么?

这叫抗旨不遵。

没有道理,皇帝要听大臣的吧?

宣扬出去,舆论场上也肯定是双方都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朱厚照要做的就是这样,就是要当他们‘搬出道德圣经,一棍子把你打翻在地、说你错得不能再错’的时候一定要讲出自己的理来。

不能给他们辩得哑口无言,否则即便强行发个上谕马上就给你定性成昏君!

长此以往事情就难办了。

现在辩了则不一样了,

你为国为民,我也为国为民,只不过角度不一样,你非说我是昏君,那我就弄你。而且大张旗鼓的弄你,把你的名声搞臭。

可就眼下这个结果,实在也难以令周、吴二人称心如意。

所以皇帝问他们,他们这心中也是觉得有些像闷了一声气一般。

“陛下若要坚持这样发,微臣也只能领旨了。”

这话看似服软。但服的是权力的软,不是道理的软。

但对朱厚照来说这便够了。

至于有人认为不对,那是另外一回事。一年下来被有人说不对的事儿多了去了。但皇帝也要干,而且要坚持用威权去压着干。

“周大人,”皇太子在叫他,

“微臣在。”

“圣人之道说君子和而不同。本宫知道你是君子、直臣,但本宫也不是小人。”

“殿下言重了,微臣不敢。”周经也只能无奈叹气。

“今日你我之间的意见不合,不能说明你与我,一个贤、一个不贤。你是为了朝廷好,我也是为了朝廷好,恰恰说明我们都是为了给父皇效忠。因而刚刚有些话,你且不要往心里去。”

弘治点点头,嗯,朕这个儿子真厉害,有紧有松,拿捏自如。

周经一听有太子温言,话里也不敢再拿大头,赶紧跪下行礼,“殿下之言实令微臣羞愧!微臣今日也有不当之处,请殿下恕罪!”

朱厚照点点头,对自己的微操感到满意。

周经这种人,当户部尚书还是可以的。管钱袋子的,就需要这么个性格。

至于吴宽,

他也懒得去管他心里是不是委屈。

“你也没有什么罪,更谈不上恕罪。”朱厚照摆了摆手,“你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害处,我说出了选了王越的好处。这许多事本就是好坏参半,十全十美之事向来难求。既然如此,咱们就以父皇的圣旨为准,我与周大人总归都是人臣,一切权柄还是要操之于上。”

这种话是不好反驳的,除非是你的十族都和你有仇,你想灭了他们。

吴宽心中暗叹,

皇太子实在是个人精,他几句话把自己的地位拉下来与周经一致,既抬高了周大人,也抬高了陛下。

现在好了,他们都是臣,且作为臣子都说出自己的道理,然后交归圣上决断,这恰恰就是君臣之礼。

这事儿就成了君前论理,都有为国为民的道理。皇帝择一而用罢了,可不是闭塞言路,昏庸无道。

当然了,这样干太子是有压力的。

仅从这一点来说,吴宽是佩服的。

仔细回响起来,太子虽看似无意与他们一问一答,但其实每句话的背后都有想要达到的目的。

现在太子讲出权柄操之于上这一点,周经也没什么话好说了,“既如此,请陛下圣断!”

弘治皇帝召了萧敬过来,“传旨内阁,就照太子的话明发上谕。务必使内外官员明白,朝廷的用人之法不得受派系之别牵制,最大的目的是要为国家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是。”

这样的话,没什么事情,周经和吴宽也就离去了。

等人一走,弘治皇帝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叉着腰忍不住发笑,“朕还真未曾想到,此事竟然这样就能办成了?”

办成了?大概,但不保底。

朱厚照心里想着:您老人家真该感谢我这个儿子考虑周到。

这样就办成那大明的文臣就没那么难对付了。

他从袖口里拿出一张纸条,“爹,儿子正在查这个人。陕西道御史胡贵闵。”

皇帝略有印象,“就是专门上疏反对王越的那个胡贵闵?”

“不错。”朱厚照把那张纸给他摊开来,“李广的账本上有他的名字,但他却在李广死后言辞激烈的上疏,更是旗帜鲜明的反对王越任三边总制官。这是个小人,也是个典型,儿子已经派人去暗中查他了。爹如果允许,儿子想请锦衣卫会同办案。”

“你要做什么,我这个当爹的当然没有不支持的道理。”皇帝凝着眉头,“不过你说他是个典型是何意?”

“就是反对王越是为了撇清与李广的关系的典型。正可说明朝中有人为了自身的政治利益弃朝廷利益于不顾。现在上谕之中只说了‘以最能胜任’这一标准来选,没有说一定就是王越。几句话不一定会叫那群大人放下门户之见,万一不成,那便大办胡贵闵之案。告诉他们并非支持王越就是与李广为伍,反对王越,更有可能是与李广为伍!”

看看那些给李广送礼的各部尚书,有了胡贵闵之案后,又是怎样的反应。

“当然,如果事成,咱们便只需依律办案。”

他就是这风格,做事喜欢留一手。万事求稳。

因为是亲爹,现在说出来倒也无所谓,总归是让他多一份安心。

“好!”弘治皇帝眼中精光一闪。不知为什么,他忽然有一种上阵父子兵的感觉,而且往日里无聊的朝政,现在竟多了许多趣味!

但仔细想想胡贵闵的身份,又觉得不妥,“会否让人觉得是上了这道疏,因言获罪?”

朱厚照睁大了眼睛,“父皇冤枉。儿臣可没说他上疏的事。儿臣说的是他贿赂李广的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