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702章 核田归税

大明嫡长子 第702章 核田归税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西北确实打胜了,朝廷也定下了战后的各种事宜。

从百官到后宫都很很兴奋,不过朱厚照可不会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以为从此就天下太平了。

从江南回来以后,他心中是藏了事情的。

便是士绅优免。

内阁在进行产业之议,那是他们的差使,朱厚照也有自己的差使。

而之所以会选择张骢,一是他在军屯清理时确有一种果决,其次便是他这个坏人缘,士绅优免一旦被停止,不知多少人会想着走后门、托关系,以此来取得豁免。

如果这个人是张骢,那他们就比较头疼了。

不过朱厚照唯一有些担心的是,张骢在军屯清理之中表现优异,虽说当时也升官了,而且是几年时间从知县骤升为朝廷高官,但被他冷遇这也是事实。

而人都是会变的,如果这一次他记吃又记打,开始变得有些私心的话,也不能说没可能。

这也是今天有这样一番谈话的缘由,他想尽量打消张骢的顾虑,所以很明确的说出朕并不讨厌你这样有些奇怪的话。

只希望他有私心,但不要太重。

朱厚照是皇帝,臣子有些小毛病,他不可能哄着、惯着,必要的管束和教育是肯定需要的,如果他要因此而心生隔阂、选择相背而行,那也只能怪他自己没想清楚了。

这样的话不好讲,只是在心中放着。

但他期望着,张骢能和他君臣相和……所以并不愿意他挑错了路……

于是乎还是忍不住提醒,“张骢,圣人都说人无完人,朕今日点拨你本意还是爱你之才,你万不能走向极端,负朕之望,明白吗?”

张骢心中微颤。

他忽然间害怕了。

皇帝讲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是,微臣……谨记陛下教诲!”

朱厚照最多最多做到此处了,虽然心中还有些隐忧,不过……也就算了,后面再看好了。

“尤址,搬张凳子来。”

张骢谢了恩以后坐下。

“今日朕告诉你的事,你在京中先不要声张。除了南巡时与各个巡抚商议,朕回京之后还未讲过。”

“微臣明白。”

朱厚照背着手,“朕此次下江南,见到了许多为祸乡里的恶霸,他们要么是当地大的宗族,要么是寄生于当地官僚的豪强,当年太祖皇帝为示对读书人之优渥,所以准其免赋,这本是一项善政,但百年来却已完全异变,以至于到了威胁朝廷根基,社稷稳定的程度。你是个很有才干的官员,应当明白朕在说什么。比如,投献。”

张骢微震,陛下竟然要动这个!

“投献之事朝廷早以得知,在朕之前,宣宗、英宗时都有臣子上报过此事,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实际上,投献之害,颇为巨大。一则,它让朝廷的税基不断缩小,但本朝的包税制之下,税收总额并不减小,如此一来官僚与豪强联合,继续压榨越来越少的自耕农,导致朝廷的岁入不增,但自耕农的税赋却在增长。

如此,逼得越来越多的百姓放弃土地,这几十年来的流民大多由此而生。而等到天下处处都是流民的时候,天下就该大变,朕这个皇帝也该做到头了。所以你说,这是不是要命的害处?”

天子说得也太吓人了。

张骢忙道:“陛下不必如此忧虑,自正德初年以来,百业兴旺、四方安定、边军更是焕然一震,四方诸夷皆臣服,如此盛世之际,绝不至有惊天之乱。”

朱厚照则依旧认真,“朕听说过一句民间的谚语,说的是天晴的时候就要修房子,等到下了雨就来不及了。士绅优免是太祖所定之策,朕当然知道祖制不可更改。但现实的弊端摆在眼前,若是知道却不更改,等将来到了地下,才会被祖宗所责骂。

反过来说,你所言不虚,但也正是这样的盛世光景才能容许做这样大的变动,况且,朕虽比不得太祖太宗,但百年之后,古来帝王之中胜过朕的又能有几人?朕若不做,后嗣之君更不可能做,甚至想做也做不成。因而朕决心已定,士绅优免不可再继续!

张骢,朕与你说实话。重新让士绅缴纳钱粮绝不是简单易行之事。你若心生退意,朕也理解,你此时就可与朕讲,朕不会对你做任何的责罚。但你若不讲,领命之后阳奉阴违,坏朕大事,这就说不过去了……总之一句话,朕可以容忍你胆魄不足,却不能容忍你破坏大局,你要想好。”

张骢握了握拳头。

当时军屯也是这样。

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他这里就是难得不得了的事情。

反观杨廷和之流,现在要么是跟人考察古献,追寻文字起源,要么就是三五成群相聚,品评古往今来的英雄人物,还要给人家做盖棺定论的评价,真不知凭的是什么。

而且不仅接着简单的活,还有阁老给当着,儿子又是天子钦点状元,侍从室的侍从。

这些事想起来当然令他难受。

但天子亲自问询,他也不敢不接这件难事。

什么容忍你胆魄不足这种话好听是好听,但伴君如伴虎,真要做了这个选择,他的仕途也就结束了。

另外他苦闷了三年,本身也是要等个机会……

心里一番挣扎以后,他跪了下来,正式道:“皇命在上,臣敢不奉承,愿以此微躯,尽瘁国事,虽赴汤蹈火,臣亦不辞!”

“想好了?”

“想好了!”

“想好了就行。这件事,必定会引起朝堂震动、天下震动,想要做成怕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臣以为有一个难点。”

“什么?”

“陛下要收士绅的税,就要先弄明白士绅有多少田,这就需要清丈田亩。”

这四个字说得简单,可自古以来就没几个人能做得成。

当然,朱厚照知道有一个猛人做成了,至少是部分做成了,这个人就是张居正,史称万历清丈。

其实古代的改革说到底就是四个字:核田归税。

这在建国初期是可以的,一百年后土地开始兼并,如果能在中后期重新进行核田归税、哪怕是部分成功,那么延续半个世纪的王朝寿命一般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最最本质的改革,道理也很简单,整个国家就是农业国,所有的人都靠种地,地的问题解决好了,剩下的都是旁枝末节。

张骢说的其实也是这番道理,所谓的免除优免,就是重新归税,而它的前提就是核田。因为你要收张三家的税,你得首先知道人家到底有几亩地才好收吧?

这个数据在正德年间官府已经完全不掌握了,洪武年间留下来的什么鱼鳞图册早就对不准了,上面写着的人名可能都死了几十年了。

“……此外,清丈田亩一事一旦开始便不能停止。”张骢低着脑袋,讲得话却尽显他个人的实干和经验,“若是半途而废,便是只管破坏民间之序,却不负责重新建立,留下的烂摊子极易造成土地的进一步兼并。”

因为动乱之时,最容易让一些原本就占据实力优势的一方获得更多利益。

朱厚照感叹张骢抓问题的能力,“看来朕所托得人,才与你说上这么一点,你便能思考得到关键所在。至于你说的不能半途而废……朕何时半途而废过?朕可不是宋神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