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740章 莫要当杀鸡儆猴的鸡

大明嫡长子 第740章 莫要当杀鸡儆猴的鸡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张璁晚上就在钦差行辕暂歇。

天黑以后,几道人影钻入他的房中。

所来者也是他的熟人,锦衣卫副使麻斌。

皇帝将这样的人派给他,其用意自然不言而喻。

“怎么样?”

“济南城里的线人都有报,城里人多。”

麻斌经过几年风霜,胡须也蓄了起来,他面平而静,略微凶狠,这都是这几年的生涯所带来的。

“是什么人?想干什么?”张璁平静问道。

麻斌摇头,“人只是多,并没有具体的动向。不过应当是各府州县的眼线。”

张璁并不慌张,“看总是要让人看的,不看清楚他们想必也心中难安。”

暗地里的情势已经已经很紧张了,

表面上的山东官场似乎还是春风和煦。

皇帝选择山东还是有理由的,刘健在山东这么些年,一个当过首揆的人当巡抚,不过就是三司衙门和各地知府这些官,数来数去这么些人,一个个什么心志全在他的心中,巡抚衙门出去的令绝对不可能为人所推翻。

虽然六个知府都对于朝廷的清田令有些慌。

但旨意是明确的。

刘健先将他们和三司使的主官叫到衙门里面来。

“钦差已经到了,你们都是管着几个县、甚至是十几县的朝廷命官,本官也多方打听过,清田令是天子之意,而且绝没有弄虚作假的意味在其中。史书之上,杀鸡儆猴是用烂掉的招数,因而这种时候莫要让自己成为被杀掉的鸡。

一百多州县有些知县,依本官看应当是不来了。平常便算了,这种时候不能马虎大意,回去后要一一询问,究竟是什么原因,除非生病,若是有意拖延的,本官的意思还是要换个人。不要让这些人为了自己,到时候把你们诸位当中的某一人也拉下水,这就不值当了。”

其实知府们还是紧张的。

说实在话,在地方为官,如果就真的清廉得如一碗白开水,这种人还是少的。大部分还是会和当地的大家族搞好关系,相互之间有所往来,关键的时候能互相利用。

当官的不会去认识屁民的,你对他又没用。

但大族就不一样,有的家族中,会有成员在外地甚至京里为官,有的还有钱。朝廷每年的赋税任务并不轻松,关键时候大的宗族还能帮衬帮衬,先过眼前关,回头再想办法补偿嘛。

现在要清丈所有的田亩,这里面的问题就复杂了。

万一被查出某个人有问题,然后办案之中再把自己给交代出来,这可怎么办?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上面的朱厚照知道,张璁知道,甚至刘健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嘛。

但没有办法,朝廷要做的事始终是要依托于这个官僚体系的运转来落地,所以就算他们不乐意,也只能以旨意强压。

刘健今日的话就是要起到这样的效果。

过了两日,张璁真的把一百多个知州知县全都一起见了,还把自己带来的人进行分配。

巡抚衙门屋前的空地上,挤满了从各地赶来的官员。

所说的话,无非也还是那些,即天子的旨意、清田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一些‘警告性’的话语。

随后,张璁借花献佛,在这里摆起了宴,四方桌子从院子里排到了院子外。

每张桌子中央都是一个州或是县名,主官是知县,剩余的位置就是三个专门培训的测量人员。

测量是要有统一的标准的,比如张居正就规定,就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哪儿都按照这个口径,否则乱七八糟的不便于计算。

张璁端着白色的酒杯,穿梭于这一片四方桌之间,他说道:“许多年以前,本官与诸位一样,也是一个知县。本官知道,管理一县几十万的人口绝非易事,宣风化、平狱讼、均赋役,样样都是看着简单,做起来极难。幸得朝有明君,自陛下柄国,京官不如地方官已是人所共见,尤其是不如知县,因而在座的各位,至少有一半将来是要位列高官的。”

“不敢不敢,阁老客气。”

“不是客气,本官也觉得皇上此法极好。知县虽只有七品,但最熟悉民情,这样的人到了朝廷,朝廷才知民间。皇上不提拔你们,又该提拔谁?话又说回来,此法施行也有十年了。朝中高官,有知县经历的不在少数。因而天下清田令得以成行。本官想,你们自己也清楚,自己的治下,有些田是被隐了,有些田呢,投献在别家的名下,还有些呢,和鱼鳞图册对不上,干脆就算了。这些田在少数吗?朝廷每年的赋税又该流失多少呢?”

张璁官位太高。

在场的知县心中再觉得为难也不敢吭声。

“来,满饮此杯。喝了酒,领了旨,各位就回衙办事,办好了差事,皇上少不得升各位的官。立功报赏,你们就算不信本官,也该信希贤公。”

“不敢不敢。”

稀稀拉拉的声音响起。

张璁知道这些人为难,但是事已至此,没有其他办法了。

“希贤公。”

刘健缓缓站了起来,“张阁老。”

“你是山东的巡抚,这些的官员没有敢不服你的,以山东的地形、丁口,每县要完成丈田,大约要多久的时间?”

刘健自然守礼,“张阁老是朝廷钦差,自然听阁老的。”

“好。其实也并非是听本官的,山东的情形都在陛下心中。本官出京时,陛下亲**代过,说山东各方面的条件最好,或许半年之内就可见成效。”

刘健明白了,“那便半年,半年之后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县县都务必完成此事。”

他说完张璁挥手,这次他不仅带了人,还带了登记田亩的册子。

明朝有所谓的鱼鳞册,就是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标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

但这次张璁带的东西是朱厚照要求的,其实有些类似于汇总册。

现在都是空白的。

“遵照皇上旨意,将这些册子发与诸位知县,封皮之上还请各知州、知县签署姓名,本官带来的测量人员也要一同签字画押。”

这里面的基本内容是个汇总,就是哪个县、哪个乡、哪户人家、有几亩地、是水田、还是旱地,当然还有日期等基本的信息。

大家都是官场上的老人,很明白签字的用意。

现在签下去,填好信息,那就家家户户可查,将来核对起来万一不准,签字的人肯定是倒霉。就像当年南京皇宫的砖头也有人签字。

这样一来压力就大了。

毕竟都已经正德十一年了,开了那么多次大朝会,朝廷对于派人核准数据这一套东西已经很熟练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