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745章 复名西州

大明嫡长子 第745章 复名西州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正德十一年的五月,从京师派来的钦差队伍出了嘉峪关,一路向西过哈密抵达原土鲁番城,现在则复名西州。

西州这个名字虽然音同稀粥,不过抵不过天子喜欢,盛唐之时这里便是西州,重新恢复这个名字在恢复汉家荣耀方面有特别的意义。

另外,朝廷本身在清理土司,自然也不会在新疆再以羁縻政策统治,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要在西州设立卫所——驻军。

军队都没有,还叫大明的领土吗?

而原先由周尚文率领的西征军都是甘州、肃州的卫所,隶属陕西行都司。

战事结束以后,他们是要回原地布防的。

新疆地域广大,西州之地,地处盆地,东西八百里,南北五百里,扼天山南北孔道,又当中西交通要冲。

朝廷当然要在这里驻军,不仅驻军,而且还要在这里筑城。

天子令既下,京师就派遣了由少府令顾人仪为主,户部、工部侍郎为辅的钦差团,除了官员,还有以成国公次子朱凤为首的百余将官,和各类工匠,运输军器、粮食等物资的农夫。当然按照现在朝廷的财力,这都是花钱的。

这些将官之中,几乎都是军学院培养出来的,少部分是从其他卫所征调,之所以由朱凤率领,便是这些将官之中不一半都是勋贵子弟。

眼下的朝廷中,立功升爵的不在少数,而大明军队无往而不胜,这帮人都争着去。

除此之外,朝廷也将青年将军马荣调至杨一清麾下,已原哈密卫为基础,再从陕西调兵,重新组建了西州左卫、西州右卫和哈密卫。

朱凤、马荣再加原哈密卫指挥使凌卫锋各任指挥使。

战马的问题同样好解决,西州那么广大的地方本身适合养马,而且杨一清本身还是马政出身。

当然,还有一样神器,就是摆在众人眼前的大炮!

朱凤风尘仆仆,几年的戎马生涯以后,整个人已经再看不出那种勋贵子弟的优宠,在杨一清面前更没有任何的架子可讲,他颇有几分神采的说:“这些红夷大炮每尊重达千斤,这么远的路程都不知道怎么走过来的!”

杨一清头发和胡子都白了很多,不过精神还可以,远离了京师的人心,在这里虽然最初有些不习惯,但渐渐的也能感受到清净的美好。

“四尊还是少了些。不过运来太远,已是不易了。”

朱凤道:“部堂所言不错,新疆如此广大,都知道光是守卫西州四尊便不够用。但皇上已经说了,不好运就慢慢运,一直运。”

杨一清能明白的,皇帝想要汉化这些区域,而且准备长期驻守。

“城楼建好以后,搬到城楼上。”

“是!!”

西州城内是尘土飞扬,因为明廷正在这里扩筑城墙,杨一清到了以后干脆主持对全城进行重新整修,城内的大道、小巷,官邸、民居全都按照汉人的风格进行重新布局。

总督府这块牌匾也挂了起来。

新归之地,总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事了,而且京师很关心这里,才五月份,军队、工匠以及一些随行迁移的百姓就已经到了。

从河西走廊跨越隔壁沙滩走来的时候,杨一清就已经渐渐想清楚的,他在西北的苍茫、远阔、雪山草原之中感受到一股特别的力量,那种力量似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尤其风声呼啸是还能听到古时的声响,而汉人的功绩也从来不曾消逝。

现在又轮到了他。

他是当了十年首辅的人,新归之地的整顿难不到他,首先是整顿卫所,恢复秩序,这些将官也都是他问朝廷要的。

“在你们来之前,我已命人建好营房。这里不比中原,外族人多,我们最后的倚仗,就是这两卫兵马,所以本官在城东西两侧较偏之地造了营房,西州左卫在西,右卫在东,朱凤、马荣,你二人回营以后迅速整顿,把军学院的将官派下去,七日之后本官会下令在城内巡视,到时候不要军容不齐整。”

“是!”

城中百姓、商铺已经基本恢复成原样,汉人、蒙古人、回回人杂居于此处。

按照朝廷的施策,官府、军营之中以汉族人为主,而民间则不对各民族进行区分,以免激化矛盾。

实际上是采取了相对隐形的歧视政策,保证权力始终掌握在汉人手中。

不过‘为主’,却不是完全排斥。

马荣曾提出一个观点,他以为应当仿照当年的三千营,包括后来亦不剌部落归降之事,在西州再组建一卫,其人员构成以回、蒙等族为主。

杨一清并不排斥,不过这等大事要上奏朝廷,待天子决策,目前的话是人员准备起来,但印信等重要东西还没有给。

今天人都到齐。

杨一清索性一起安排了开,“眼下新疆主要是这几样事,第一个整顿卫所,恢复秩序这本官已经说了,第二便是按照圣旨扩筑城池,加强防卫,这里远离中原,叶尔羌汗国仍不死心,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突然发动袭击。第三件事……”

他的目光转向哈密卫指挥使凌卫锋,“西州复归以后,哈密则成内城,防守压力不重,哈密卫要暂时前出,主要是肃清余敌!”

凌卫锋大喝一声,“是!”

“这次朝廷的旨意里已经说了,新疆要推广种植棉花,朝廷以国库之银购为皇室之用,所以不必怕积压在手中。”

边上的顾人仪点了点头,这次他带来的人里也有专事布帛生意之人。

整体上就是按照朝廷的调度统一行动,少府要在西州设立专门的商铺,用来收购、转运等。

“……但种植棉花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若是战事乱于野,那便什么也种不成了,西州左右卫新建,哈密卫是要辛苦些了。”

凌卫锋是军学院出身,“部堂放心,这片地界现在是大明的,末将不会让任何人在大明的地界上撒野!”

“嗯,还有一事也要去办,便是开拓向西的商路。不过这并不需官府亲力亲为,而是以鼓励保护为主。”

朝廷已经下令,在西州、哈密设立专门的马市。

日本已经发现了银脉,所以朱厚照可以预期以后的白银是不会过于紧张了,日本大内氏可以开矿换物资,他也可以。

他要和西域换马,本身新疆可以养马,但战马是一直要的。

西州设立专门的马市,是向西域诸国开放贸易,允许甚至是吸引他们到西州来经商。

而虽然叫马市,这不过是通俗的说法,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贸易的点,除了马以外,其他的盐、茶、丝绸等商品都可以进行交易。

这个需求是长期存在的。

中原的丝绸就是好,同理,西域的马匹那也是真健壮。

不过新疆初定,要形成商路繁荣的场景,需要几年的时间。但官府的配套措施现在就可以做了。

顾人仪赞道:“定军、种棉、通商,新疆有此三策,何愁没有兴盛之日?”

杨一清想到当初人家以刘健劝他,山东是刘健,以后新疆就是他杨一清,这片汉唐故土有山东并不具备的特别含义。

千百年后,他的名字将会因为他今日在新疆所为始终印刻在史书之上。

“部堂,属下还有一事相告。”马荣向前一步。

“何事?”

“如今哈密、西州已定,当初朝廷设立的关西七卫的残余又要如何处置?”

关西七卫就是安定卫、阿端卫、曲先卫、罕东卫等卫所,大体位置是哈密南侧的广大区域。

当初设立是羁縻政策的一种,一百多年以来,土鲁番汗国不断进攻,关西七卫实际上已经破败不堪,且不少人已经内迁肃州。

历史上随着哈密丢失,关西七卫也在嘉靖初年被完全吞并。

明朝人也想过以内迁的蒙古人、回回人为主体,重新组织力量打回去,为此还花了钱的。但是这帮人内迁之后乐不思蜀,根本没有积极性。

所以说中原就是一片好地方,适合生存,人就慵懒。

现在的关西七卫因为明军的胜利,仍然维持着现状,朝廷没管,杨一清也没提到,马荣却讲了出来。众人有些奇怪。

他便解释道:“哈密忠顺王当年都曾反明入土,关西七卫几乎都不是汉人,叶尔羌汗国又虎视眈眈,末将担心他们暗中合流,成我心腹大患。”

杨一清点了点头,倒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尤其在当前的背景下,新疆都是和陕西、山西一样的明朝领土,然而在这里面却有一些不怎么听号令的外族卫所。

确实有些奇怪。

此外,历史上,关西七卫经常不服从明朝指挥,即使是皇帝的命令,对它们也不具权威性。如宣德六年,明朝对安定、曲先用兵,令安定卫指挥桑哥与罕东卫军从征,罕东竟违令不至。

正统九年,安定卫那南奔掠曲先人畜、帐房,明廷“遣官往彼追理,尔那南奔等肆恶不悛,复劫掠官军马驼行李”。罕东卫奄章部占据沙州,赤斤都指挥革古者接纳沙州卫叛亡之徒,沙州卫都督困即来屡诉于朝,朝廷“数遣敕诘责”,“诸部多不奉命”。

近的如弘治八年,甘肃巡抚许进遣人谕罕东卫助明军攻打据守哈密的土鲁番守将牙兰,罕东卫竟借故不来。

其实这些问题明人都是心知肚明的,以前不谈,那是够不着。

现在天子这样用心经营新疆,他们这群武人哪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功劳放在那里,还有不去捞的?

对于杨一清也一样,不过这属于大事了,他略有赞赏的看了一眼马荣,“此事待本官上奏朝廷,听从陛下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