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757章 为科学发展指路

大明嫡长子 第757章 为科学发展指路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派使出海,游览各国,这是朕思虑良久,也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大事,这几年下来,杭州、苏州等地百业兴旺,百姓生活安居乐业,一现多年未见之繁荣,足见各种商品的出海对于民生的重要性。

朕固然知道朝中大臣有言朕行事不正,以偏、奇之道一味求快,但朕是大明的当家人,朕若不决断,还指望得了谁?

倒是这出访之人至关重要,令朕一时难以决断,思来想去,还得是身边之人最能明白朕意。”

乾清宫里,景旸听着皇帝的话渐渐明白了言外之意。

他虽然有些意外,不过事到临头,也没有办法。

朱厚照说的也是心里的实话,这个人必得是皇帝身旁近人,就像永乐皇帝当年也是选了三宝太监。

不过眼下这个光景,他并没有合适的宦官可用,张永固然忠心,可毕竟心思不够细腻,万一遇到什么情况,肚子里没什么墨水的他,真让人担心。

这样便只能是从侍从当中挑选了。

可谢丕在靳贵走后一力担着诸多事务,本身已非常繁忙,杨慎身兼重任走不开,新年刚得旨进入侍从室的范玉昌年纪还小,经验也不足。

所以比来比去,就剩个景旸了。

这个和他那个女儿也有些关系,不管怎么说在这个年代作为父亲能允许自己的闺女这样做,其实就已经很开明了。

正常的就会像淑妃那样,又打又骂,根本是碰都不让碰,又怎么会有条件大量查阅资料,完了自己还撰写一本书出来?

所以综合多个因素考量,景旸就是合适。

当然了……

朱厚照也明白的,“此去万里,不仅要辞别父母妻儿,还要担心海上的重重风浪,所要面对的艰难险阻必然极多。朕知道,你心中或许也不愿。”

皇帝可以这样讲,

景旸也可以这样想,

但是他千万不能这样说。

如果皇帝派任务,臣子不愿意就可以不干,那很多事都办不下去了。

景旸自然懂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叩头谢恩,“陛下有命,臣安敢不从?莫说横跨大洋,便是刀山火海,臣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不管是不是真心的,

他这样讲,朱厚照当然是要夸赞起来,“好!有爱卿这话,朕始知我大明亦有博望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有功,因而受汉武帝之封,列为博望侯。

如今天子以此作为类比,一下子就在景旸心中种了一颗**的种子:汉代出使能封侯,明代出使难道不能封侯?

**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一旦种下,几乎不会消失,尤其景旸本身也是争强好胜的人。

“景旸,你说说,你出使都需要些什么,只要大明有,朕都给你找来。”

“臣别无所求,只愿陛下赐十日休沐,以便与家人一诉离别之情。”

朱厚照微微一怔,他其实有些于心不忍,不过身为天子,这种时候就不要让妇人之仁来困扰心志了,他马上调整过来,“这事好办,你这便回家。记得,好好解释。还有,朕不是说过秀玉公主很喜欢你那女儿嘛?回头朕让人为你的女儿专门做个令牌,允许她可以出入皇宫,时常与秀玉相伴!”

这是格外的恩赐,景旸终于放下心来,“臣谢过陛下!!”

时常与公主在一起,这是很了不得的资源,至少他走以后,家人不会在京里受罪,毕竟有秀玉公主作为后盾,谁还敢造次?

朱厚照看着他的背影,想到了当年张骞出使途中被匈奴人扣下的事情。

这一路出使,过南海、马六甲海峡到印度,印度还有葡萄牙人和荷兰人,这帮白皮猪根本就没什么道德概念,和海盗基本一样,换句话说这一路都是海盗。

为免景旸出事,也为免人被扣留,使他们在这里空等浪费时间。

朱厚照还是觉得要有一路舰队跟随左右。

本来嘛,组建一个和郑和差不多规模的两万人舰队也不是特别困难的事,不过日本和满剌加国正是用兵之时,一下子却调换不开了。

此外,现在的大明商船遍布东南沿海,保持一定的海军规模和存在,威慑海盗,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全部出动以后,那富庶的东南沿海就像是脱了衣服的美人展示在别人眼前,一旦有意外,那就是山河震动。

“至多也只能派三千人给他了。”

朱厚照嘀咕着,应当也不会有人莫名发动进攻,只要足以自保应该也可以了。

安排了此间事后,朱厚照又关心起张天瑞和京里正在筹办的各个学院。

他现在已经用对了人,想想他在各个地方放的人,杨一清、王守仁、张骢、严嵩……这几个猛人各管一摊,只需事事上奏禀报,至于说事情的发展超脱他们的控制,那是没可能,也不需皇帝过分忧心。

所以朱厚照现在就是关心科学、产业、外交等等方向性的事务。

而且说实在话,他的能力必然是不如杨一清的,让他这个时候细致的管新疆的练兵、筑城之事,那就相当于蒋委员长干指挥,干了还他妈不如不干。

倒是科学和产业,他还能凭借一些后世经验做些提点。

科学发展虽然是要完备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否有进步,有的时候就是灵光乍现的事,现在朱厚照的脑袋里‘乍现的灵光’可是多的很呢。

于是乎过了大约一个月,朱厚照就让张天瑞把他寻找的长老们给集中起来,一起入宫。

一共才六人,天子设了一次很简单的宴,招待了他们。

六人之中,朱厚照认得的是四个,张天瑞、谈允贤、吴海雷和左宗吕。

剩余的两个,一个是张天瑞找来的制盐的大家,姓沈,名有云,名字有点怪,其实是个男人,而且是很五官不很匀称、相貌略丑陋的男性。

另外一人,是军器局设计火炮的负责人,名为陶中道,他比较正常,长长的脸,长长的胡子,没甚特别之处。

张天瑞和谈允贤不提,他们一个管行政,一个是研究中医的,主要还是后边儿这四个。

朱厚照可是做了一些准备的呢,他在宴席间说:“朕之所以重视科学研究,说到底也略懂一些,朕相信时间所谓神奇的戏法,必然蕴藏规律。而且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只要细细观察,其实都很值得研究,比如说冰升温即融化,化为水,再升温又化为水汽。那么油呢?会和水一样吗?再比如说,糖掉入水中,马上就消失不见,可你们应当见过,有些树叶水却溶不掉,为什么?这背后是什么道理?

依朕所见,世上之千变万化可从三个方面仔细研究,一为算学,二为格物,三是化学。前两个你们都是明白的,第三个化学,奥妙便在这个化字,朕不知道你们有否察觉,这个世上有些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有些物质则是结合在一起会产生神奇的变化的。比如从银矿,炼出银,就是一种,我们的先贤前辈其实已经在运用这个规律,只是没有多加以总结。”

后面这四人朱厚照对他们更有期待,“朕先前提过粗盐提炼,化为细盐之事。这个你们应当好好研究,所谓粗盐,依朕所见不过是里面有脏东西,想办法把脏东西去除即可。”

这帮人苦思冥想,问道:“那些东西与盐本身结为一体,难以分离又如何能够去除?”

朱厚照问:“如果一块木头完全包裹了铁皮,现在要你把铁皮取出来,用什么办法?”

陶中道能马上答出,“用火烧即可。”

“不错。道理都是一样的,食盐当中的一些成分既然表现的和盐不一样,既然属于不一样的物质,必然会有不一样的特性,就像火能烧木头,不能烧铁,关键就在于要找到这种方法。找到了方法以后再去研究为什么。”

说着他招了招手,让尤址把东西拿了过来,“这是朕用心编写的一些东西,算是给你们一个框架和基础。朕在当中定义了一些概念,你们可照此深化研究,将来必定有所成就。”

这三本数当然就是他凭着记忆写的一些数理化的基础内容。

到了这个时间点拿出来,应当也比较顺理成章了,毕竟大明也开始有些人初初摸到了一些门道。

“气态、液态、固态……蒸发、气化、升华……?”这几个怪人也是真的怪,看了以后便疯狂发问:“陛下,水也可以是气体?那气体是如何看见的?”

说实话他不是很擅长这些东西,不过到底是受过义务教育的,把每门课的框架内容搭建起来,这还是可以做到的。毕竟没有人不知道如何解释蒸发吧?

在数学方面,也同样如此,比如基本的图形研究,面积的求法,数轴的定义与应用等等。

朱厚照微笑以对,“不急,近期你们可时常入宫,咱们一个一个好好探讨。朕说过,世间万物奥妙无穷,就算穷尽一生也只可初窥门径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