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794章 行军、定策

大明嫡长子 第794章 行军、定策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陛下息怒。”

“陛下息怒。”

……

这还是正德年间的第一回,今上在内阁阁老奏对之间直接将其人下狱,在此之前,哪怕是闹出再大的动静,也都要发酵几日,而且不管如何发酵,天子会渐渐怒消,随后为其寻个不错的去处。

哪像今日一般。

杨廷和不仅革了职,甚至连个庶民的身份都没捞到,直接蹲大狱去了!

于是乎侍从室谢丕、范玉昌,包括尤址都觉得皇帝铁定发了天大一般的火,所以他们纷纷放下手中事务,到皇帝面前跪下听旨,口中还不停地说着息怒息怒。

说得朱厚照都听烦了,“好了!莫要再讲了!”

杨廷和的那番话也确实令他生气,江南的那帮混蛋到头来竟成他逼得了,妈的,说到底是东也不行,西也不行,最好听了他们的话,缓行,哦不,停了清田令才是好的!

不成,朱厚照心中很坚定,不能受了这帮人忽悠。

土地兼并是王朝痼疾,他现在有这个条件能做一次,绝对不能放弃!

渐渐地,朱厚照气息平稳下来,监国的旨意他也得重新下了,并将目光放在了谢丕之上,“传旨。”

一声令下,所有人身子一凛。

“宁逆无君无父,勾结江南乱政的士绅举兵谋逆,罪无可赦!!朕将亲尊驾临,率大明锐卒,以破贼军。自朕离京之日起,由皇长子监国,大学士王鏊、吏部尚书王琼、侍从室侍从谢丕三人辅政。并宣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光祚、威宁伯王烜、大学士张璁、兵部尚书王璟、侍从室侍从范玉昌,随行侍驾!”

随驾的还好,几个勋贵和张璁等人原本就是确定的。

只不过辅政之人和先前有所不同。

谢丕这些年在朝中位是不高,但权力不轻,毕竟是最接近皇帝的人之一。

也就是不出京办事,但凡出去,是个人都得卖他面子。

而且谢丕乃谢迁之子,算是清流二代,家学渊源,很注重个人品德修养,几乎不做很嚣张或是很冒头的事情。

反正就是皇帝说什么,他就完成,在朝堂上存在感不是那么高的。

此番忽然辅政,实在令人意想不到。

臣子们也在想,皇帝突然有这样的考虑,这是有何用意?

另外一边,杨廷和已经被侍卫带了下去,红色的锦绣官袍脱掉,换上带着‘囚’字的灰色麻衣,十一月底的京师天气已经很是严寒了,突然如此,冻得这老家伙直哆嗦。

好在他到底算是阁老那样的人物,而且名望也高,朝中不少人愿意照顾他,所以苦熬一两个晚上,取暖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刑部天牢不见天日,杨廷和被关起来的时候还有些恍然失神,他宦海浮沉多年,被下狱还是头一回。

刚进来的时候,他自己也还有气,同时心里也想着自己只是暂时惹皇上生气,但皇上知道他的心志不坏,因而估计等这阵风头过去也就好了。

另外他心中并不后悔,为人臣者,本身就是要敢言直谏。

第一个晚上,无眠。

一夜过去,一点动静都没有,没什么人理他,他仍然是当初的想法。

而后又想到苦难打熬的就是人的心志,所以于狱中端正坐好,不管如何,他都是正气凛然的汉子!

第二天过去,睡了一会儿,但一觉睡醒,不知过去多久时间,一下便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也不觉得时间在流逝,之后就是不知过去多久。

直到有一天,大锁打开,门前忽然站了两个人。

“爹!”

竟是他的儿子,杨慎。

杨慎啪一下给他跪下,“爹,你受苦了!”

“痴儿。”

纵使是杨廷和,落难之时看到儿子也是面有动容的。

而杨慎边上站着的乃是王鏊,皇帝倒没有过分苛责,说他们不准探望。多年的同僚情谊,见一面还是应当的。

杨廷和却有些不知如何面对王鏊,只能干干的叫了一声,“王阁老。”

“介夫还是不要多礼。”

说着他招招手,外面两个青衣小厮各捧了许多书,王鏊说:“人生得一知己不易,老夫没有金银珠宝、也没有美酒佳肴,想必这才是你需要的。”

杨廷和鼻头一酸,为难之时见真情,“多谢,王阁老。”

“介夫,你且在里面熬上几日,陛下是一时之气,等时机合适,我便向皇上说几句软话,总归是将你放出来再说。”

“皇上……”杨廷和眉宇之中有黯然之色。

“皇上已经离京七日了。”

“七天了?竟有这么久?!”

“恩!”

杨廷和心中一惊,他其实有些不好的预感,“皇上勤政好学,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从未有七日不召见臣子的……”

说是臣子,其实是他自己。

这些年来,除非他有事离京,否则确实没有和皇帝有相隔七日不曾见面的。

皇帝,该不会真的将他忘记了吧……

……

……

朱厚照率领的大军是从陆路出发,天气冷,原本是不适合打仗的,好在棉衣本身也是作为军备物资提前备着的,每个士兵都有御寒衣物穿在身上,倒也还好。

这个年代的人,本身承受痛苦的能力就大大好过朱厚照所知道的前世,所以没什么大的问题。

只不过行军速度缓慢,朱厚照反复催促,才从每日三四十里,提高到了八十里左右。

正常来说,大军的行进速度都慢,但那主要受两点影响,一个是运粮队,粮草太过重要,所以军队行军速度实际上受他们限制。然而此次朝廷出兵,是沿途补给,所以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二个因素是为了安全。

因为古代士兵赶路是不着甲的,那玩意儿一套几十斤重,穿在身上走路,地方没到,人先累瘫了。

可不穿甲,就会很害怕遇到敌军。

所以一般大军都是天亮之前出发,走上几个时辰,赶紧又要在天黑之前安营扎寨,构筑防御工事。

这样小心翼翼的,当然就走不了多远。

但这次同样没这个问题。

难不成还能在自己境内被什么人袭击?

所以这几天赶路下来,朱厚照已经走了四百多里,很多,但实际才刚刚走出保定府……

不过也属正常了,从京师到南昌有2800里,路上原本就是要35到40天的时间。

这会带来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他可能还没到,周尚文已经料理干净了。

但朱厚照心中已经想过了,这没什么问题,他不会像历史上的正德帝一样胡来,只要赢了,该赏则赏,而且他不仅是奔着宁王去的。

他要带着周尚文,然后再率领六万精锐兵马在江南走一遍。

就这么点人,就这么点地,看看到底能不能理清楚,是哪些人理不清楚。

出了京,带着军队,朱厚照自然换了军装,结发髻于顶,露出宽阔的大脑门,身上穿红色锦缎长袍,长袍的袖口和领口都是用金线精心绣制,腰间则是束着宽大的玉带,玉带之上有龙形,极为贵气。

如果是战时,他还有锁子甲,还要头戴盔帽子,作为平日里练过的皇帝,这些对他而言都已经是习惯了的。

而且连续骑马也一样不是难事。

就这样,时隔多年,终于又有大明天子领军了。

在他的身后一侧是成国公、定国公等武将,另一侧是张骢、范玉昌等文臣。

这没甚特别,只是威宁伯边上多了个女扮男装的玉面之人,此次行军,说不得还会用上她,所以也一并出来了。

行出一片枯树林,正巧是一片空地,朱厚照命大军停下,一方面是要进食,另一方面他在这里还不断接收着消息。

这个时候的沙盘也只是简易的地图。

朱厚照一个招手,下面人就明白,赶紧把东西给准备了起来,诸臣子则围绕着他一起靠了过来。

他看了一眼刚刚斥候递来的军报,上手指了起来,“宁逆于十一月二十六日正式杀官造反,迄今为止,已有江西布政使、南昌知府等官遭其毒手,江西巡抚郑瑜早有准备,而且和宁逆早就反目成仇,不相往来,事发之时历经一番苦战后逃出城去。

二十八日,靖虏侯接报,南昌有变。

十二月二日,他这一部驻扎各府的士兵全数到齐,于是整军出发,同日大明海军从宁波解缆启航。今天已经七日,周尚文或许已到了宣城……”

镇江与宣城相隔四百里,而且进入那里之后就是丘陵地带,不像北方这么好走了。所以到没到宣城还真不好说。

“这是朝廷一方。宁逆一方,他在三五日间拿下南昌以后随即便抢夺了很多船只,看样子这是要破九江了。九江之后则是克安庆、下南京。心思倒是简单。”

目前的战报还没到那一步。

不过看这个样子,是错不了的。

“南京是留都,南京既下,江南即告急,这样他的声势就大了。其次,江南不少士绅与其媾和,他想快速的攻下南京也是迎合这部分人。而且,南京还有他们最恨的人。”

刘瑾。

杀了刘瑾,他们必定会士气旺盛一段时间。

因而从多个方面看,南京都是他的上佳选择之一。

不过周尚文一部走陆路直奔南昌,并未在水上准备迎击他,这主要是因为大明已经有海军了,没有必要。

倒不是说船不够。

而且周尚文的部队本就是陆上士兵,不必跟着敌人的脚步走,忽然换到水上。

“这不是什么难解之局,依朕所见,靖虏侯这里,令其继续保持行军速度,威慑南昌,就算路遇几个投敌的小城,也有火炮这等攻城利器。海军一部加紧行军,尽快抵达南京。若是赶不及也没关系,南京本身也有守卫,那是雄城,想来不是三两日内能攻克的。你们以为如何?”

成国公沉吟两声,随后说:“陛下圣明!”

朱厚照:“……”

不过,本来也没指望他们就是了,就是带在身边给勋贵刷个存在感。

“那便这样吧。喔,对了,问问郑瑜的情况,看看他人在哪儿。”

回想起来,历史上的宁王之乱,是王守仁平定的,当时他是汀赣巡抚,就是江西南部一代的巡抚,听闻宁王叛乱,他便纠集了一些兵马勤王,然后直接掏了宁王的南昌老巢。

宁王本来要打南京,一听说老巢被端,那是赶紧回救。这里要注意,古代士兵作战可不是咱意志坚强的红军哪怕打剩一人都能成军。

旧时代的军队差得远了,宁王带出来的人,大部分家小都在后方,包括宁王自己全家都是的,所以如果后路被抄却不能回救,部队必定散伙。

于是南昌被克四日后,在南昌东北一个叫黄家渡的这个地方,他与王守仁军相遇,然后被杀得大败。

自然的,他当皇上这事儿也就歇菜了。

所以朱厚照不管他在江面上怎么折腾,就是让周尚文奔着他的老巢去,在兵法上,这叫攻其必救。

如此一来,他们这一方就变得主动了,而不会跟着叛军的节奏跑。

至于说要找郑瑜,那是因为朱厚照想到这一世的宁王看形势不对,或许有可能不出南昌,选择固守,到那时郑瑜或许会有办法。

其实固守也是个死,而且死的更快。

因为造反这事儿的风险太大了,你怎么才能让部众死心塌地的跟着你?那就是三句话,胜利,胜利,胜利!

一直打胜仗,士气才能保持。

一旦像乌龟一样憋在里面,呵,都不必外面人做什么,等着自己人收你的人头吧。

所以宁王仍然有进军南京的可能。

反正不管他怎么做,朱厚照都有应对之法。

用饭之后,再赶路半日,至傍晚,又有山东巡抚刘健来奏本,估计是为送粮而来。

与此同时,威宁伯身边那女扮男装的女子也进得他的营帐,而且较为熟练的去淘了热毛巾给他擦拭。

姑娘家的穿着男装有一种别样的韵味,朱厚照还多看了几眼。

王芷倒也不避他,而是走近了说道,“皇上,白日里臣妾不好讲。臣妾以为皇上不必以江西为目标地。”

“什么意思?”

“此番朝廷反应很及时,臣妾觉得宁逆这形势,撑不住太久,或许皇上大军未至,叛军便已被拿下了。”

朱厚照略有诧异,他是有先知,但这姑娘可没有,“所以呢?”

“皇上应已江南为目标地。”

“喔?怎么讲?”

“南昌是宁逆所必救,江南则是在逃的士绅所必救。”

朱厚照眉毛一挑,“继续说下去。”

“所谓用兵之道,在臣妾看来就是想方设法分化、弱化敌人。宁逆与江南士绅是无奈而合,这些人到了他的帐下,心心念念的仍是江南,可南昌也有威胁,于是两方人马之间必然出现分歧。叛军本就弱小,一旦不能心合一处,必败无疑。”

“哈哈哈,你还真是朕的女诸葛。”

“臣妾不过效法皇上,高明也高明不过皇上的。”

朱厚照听得心头痒痒,不过大事当前,不能乱搞,他想了想点头说,“好!那咱们就杀向江南,他要是躲在南昌城里,那就把那群江南士绅急死,如此情势下,大概是会自乱阵脚了。他要是出了南昌城,朕就让他有家不能回!”

周尚文所率领的也是大明精锐步卒,城外野战,可以把叛军部队里的地痞流氓打成模范良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