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01章 江南士绅先负于朕

大明嫡长子 第801章 江南士绅先负于朕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十二月底,那是农历新年的日子。

宁王造反之事能在正德十一年画上句号,朱厚照对于周尚文等人的表现还是满意的。

一个朱宸濠确实不太需要他这个皇帝,

但是没有这个皇帝,藩王造反所引起的混乱会给江南一带造成深重而久远的灾难。

朱厚照这个天子坐镇南京就不一样,

离南昌近,离漩涡近,许多事不必跑上千里,乘个船几日时间就能拿到圣旨,而且皇帝强压之下,效率又高,因而秩序恢复得也快。

朱厚照原本就对节日无感,对一个皇帝如何过节日更加无感,与其被当摆件去做那么多的祭祀仪式,不如以战事为借口,抽身出来。

不过明孝陵,朱元璋这个祖宗还是得拜一拜。

其他的他就派成国公和魏国公代替自己,这是老一派勋贵为数不多的作用之一了。

而他自己则宣召张璁、张子麟、荆少奎以及张永等一众官员,迅速处理各类战后事宜。

南京的皇宫也很少见到那么多忙忙碌碌的。

“隆冬时节,天气寒冷,又逢战乱,百姓想必很难熬过这一冬的苦寒……”

朱厚照站在火炉边说话,事实上,外面正在飘雪。

白雪皑皑,将这座红色宫殿染白,原本是一片圣洁景色,但却没人有心思欣赏。

朱厚照怕热不怕冷,只是……冬天又更冷了……

这也许是他已经提前知道事实所以形成的心理错觉,不过单论寒冷程度,在他感受上来说至少有令下十度。

“大战之后首先要重建官僚体系,先前被宁逆杀害的一众官员,朝廷不能忘了,该追封的要进行追封,若有后人存世,包括海陆军学院在内的各个学院都要在招录时予以倾斜。此次立功的一些官员,就地提拔,知府可破格直升布政使、按察使,以示嘉奖。不过,江西巡抚郑瑜暂时不动,他巡抚江西多年,威望甚高,命他统管江西各府。”

朱厚照回身一指背后的范玉昌,“旨意中说清楚,官员到位以后要迅速摸清各府的灾民,尽快开放粮仓予以救助,大乱之后不得再有民乱。”

皇帝是口述,范玉昌要马上下笔,转化为书面用语。

这是侍从必须具备的本领。

其实官场提拔是有一些‘潜规则’的。

最为典型的,比如说正德初年时,人人都觉得京官好过地方官。

哪怕是京官的三品,都比地方官的从二品要号。

例如礼部侍郎是三品,布政使是从二品,论品秩肯定布政使高,但是论谁更好,十个人里九个会选侍郎,剩余一个也是脑子不好。

你当了侍郎,就是京官核心,每日上值碰到的是尚书,事务往来也是尚书直接和你对话,出门在外,碰到的是其他各部的侍郎,一旦尚书年老或是出了问题,还有很大的机会顶替。

但是布政使?

差远了,尤其在正统以后,巡抚逐渐从临时官变为固定官员,成为事实上的封疆大吏,布政使的含金量就更为下降。

皇帝记住京圈一众权贵都不容易,更不会记住哪个省份的小小布政使。

直到朱厚照继位。

他一方面大量派出嫡系心腹担任这些官职,又通过提拔他们来创造‘前例’,从而逐步冲破了固有观念。

比如先前提拔的张子麟,他仅仅是布政使,一步擢为工部尚书以往是绝无可能的。

但在正德朝没什么可能与不可能,天子的下了旨意,就是可能。

官场的规矩由官员自己来定,这是当皇帝做得最蠢的事。

“……饶州府知府、安庆府知府以及临清府知府这几人在此次平叛之中皆有不俗表现,且不说他们才能究竟多大,至少忠诚可信,勇气上佳,关键时刻脑袋清醒。值此混乱之机,正应用他们稳定各府官场。”

朱厚照仍然在下旨,“献俘仪式在正月里选个吉日,不急着进行,先让他们处理完手头之事。而除了维稳,接下来便是如何处置这桩逆案……”

锦衣卫指挥使毛语文,副指挥使韩子仁可都在呢。

天子抵达南京,他们当然要在殿内候旨。

“这桩逆案,牵连于朝廷的天下清田令,先前江南官场因此震动,此次逆案之中亦少不了江南人的身影,所以这其中丝丝缕缕的线索得深挖。”

有天子这句话,锦衣卫便懂了。

此时此刻,并没有讨厌的文人阻挠,而且杨廷和被下狱,导致朝堂之上为之一震,不少人因此不再拿自己的血肉撞铁墙。

江南之变,已无人能挡。

张璁都能感受到皇帝话语中的杀意。

朱厚照也不避讳,“朕不瞒你们,在朕的规划之中,江南一地未来必定是富裕繁华的,一方面有海港,商业贸易不断浸入各府、县,甚至是乡村之内,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另一方面,江南本就是人文荟萃之地,只要承平,历来都是都会遍布之地。所以江南不能再受第二次宁王之乱!”

言外之意,这一次就是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毛语文,韩子仁。”

他们两人一起上前跪下,“臣在。”

“你们从宁王造反案的士绅们开始查起,顺着线索摸下去,不管遇到谁,朕都不会放过。等到靖虏侯回到南京,朕会率领六万大军驻于江南,到时候瞧一瞧,是何姓何家,再敢说动了他们,就是动了朝廷根基!从今日起,你们将锦衣校尉全都散出去,快去!”

“是!”

他手中还有神武卫和六卫人马,南京皇城的防卫已经不需要这里的卫所了。

他就在这里,好好的处理叛逆案的后续事宜。

江南不是不能驯服的,至少后来满清就做到了。

而且还把拖欠税款那么老大难的问题都解决了。

话又说回来,这帮人凭什么拖欠税款?

还不是朝中有人。

但用上朝中人,是要分时候的,和谋逆案相挂钩的话,这事情就不好玩了,绝大部分人也会避之不及。

毛语文顾不上这个年关好节了,领了圣旨以后马上就开始行动。

锦衣卫当中原本就有放在宁王府的奸细,这个时候正好用上。

他让韩子仁把人都调来,结果一来来了十多个。

这些人相互之间见面都惊讶,

“原来是你!”

“怎么你也是?”

大约有种这个感觉。

好在缇帅大人坐在上面,各人都不敢放肆。

不过毛语文还是觉得夸张了点。

韩子仁心领神会,“南镇抚司内情所设立以后,就在宁逆府中安插细作了,这些年来数他最不安分,自然也就多了些。”

“无妨,开始吧。”毛语文抿了一口茶,“既然都是锦衣卫,那么就是咱们自己人关上门说话。皇上已经下了旨意,要彻查江南士绅与宁逆勾结之事。你们当时都在他府中,关于这些人如何与宁逆勾结、又有哪些人与其勾结,凡是所见、所闻全都交代出来。皇上是记不住你们的这点微末之功了,本帅在锦衣卫内给你们记功吧,一个百户甚至千户也是可以的。”

这其中就有当初王妃娄氏边上的那个小侍女,远霞。

她是在场中唯二的女性之一,听闻此话,不禁心中来了兴趣,“宁逆有一宠妃,姓娄。平日里,宁逆唤其为娄妃,因其是娄谅之女,才学渊博,容貌姣好,聪慧娴静,所以对其宠爱有加。大约也是因娄谅的关系,不少读书士子也曾听闻过她的名声。因而借娄氏故旧的名义,挂钩宁王府的,倒是有几家。”

毛语文眼神落在此女身上,他问到:“王妃能见外人?不需避嫌么?”

远霞说道:“若是想要与宁王联系,自然可以让夫人出面,实在不行那就冒犯写信,这些士绅本为活命,总归是想尽各种办法的。”

夫人外交!

毛语文和韩子仁相识一笑。

“不过……”

“不过什么?”

“不过娄妃并不赞同宁王举兵造反,而且苦苦相劝过数次,只是宁逆执迷不悟、始终不改,最终走上绝路。所以宁逆帐下那些已露面的士绅并不难查。属下还知道一些人是被娄氏挡于门外,未能称心如意的。”

毛语文眼睛一亮,“既有谋反心,同于谋反行。这些人,一样不可放过。你快说,是哪些人家!”

“无锡县应有一户姓王,并与宜兴王家同为本家,都遣过人来。”

“速速记录!”

……

远霞说的很对,宁王府帐下那个姓许的还用查么?

战事刚开始,那一户人家的祖坟都被掘了。

关键是这些不为人知的。

若是能查到这样的程度,他才好向皇帝禀报‘干净’二字。

之后,南京城中成队的校尉开始纵马出城,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线索,直奔各家各户。

开门就是一句话,

“逆案叛贼!全家带走!”

这些人抓获以后,再逐个审理,牵连之人,一时无算。

以至于在家守孝的前左都御史费宏都跑到南京来见皇帝,并向皇帝说情。

费宏是成化二十三年的状元,是东宫潜邸旧官,改元正德以后,他历任四川和凤阳巡抚,后来又到京中担任左都御史,正德八年,他老母去世,于是归家丁忧。

此外,他还是江西人,费家在当地本是大族,他的二伯父费瑄、五叔费瑞等都是在朝的官员。但因为不从宁王,所以遭了报复。

天子到了南京以后,费宏有感于江南之祸,于是又来拜见,本意是希望能够少些杀戮。

朱厚照见是见了他,费宏毕竟正直,而且能够坚持底线,与宁王划清界限,没有丢了潜邸旧人的脸,费氏当然跃升为忠良之家。

但即便是他到了南京,也不过是得到一句‘江南士绅先负于朕’的严厉之语。

而这种年头有负于皇帝,可不是什么好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