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13章 来路不正

大明嫡长子 第813章 来路不正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晨光中的县城古朴安静,田长衙门院落里种着的三五桃树并不高大,但春日渐暖,桃花盛开。

桃树中间有条小道,走过去再穿过一个圆形洞门,便入了书斋。

书斋之中是郎朗的读书之声,夏九哥正式在此朗诵《诗经》。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这是国风当中的一首,其实是一种歌谣,妇女们采摘时唱得歌谣,有人说这是讴歌劳动,但实际上这反应的时社会清明、安居乐业,否则采摘时哪里有心情唱这样的歌谣?

夏言在仕途无望之后,开始变得飘然逍遥起来,正好朝廷给的俸禄也够,而他的儿子则是受他影响。

等到晨读结束,夏九哥又就着咸菜喝了一碗米粥,顿时肚子里变得暖洋洋的。

他身边还有一妇人,又掀开一个黑色的像瓦罐一样的容器盖子,说:“昨日你买的鸡蛋,为你煮了两个。”

夏九哥摇头,“是给爹买的,我昨日已吃过了。”

“不必推辞了,正是老爷吩咐的。”

这份父子情不浓,却正合适。

“今日你不是要赴那人的约?时辰差不多了,快去吧。不过要记得不要太晚回来。”

“好!”

正德十四时,四川曾闹过一些匪乱,实际上是刚移民的百姓生活不够富足,同时中央朝廷加强了对附近一些土司家族的管理,种种矛盾结合之下最终爆发了出来。

也正是那一年,侍从室谢丕离开京师,开始巡抚四川。

他是皇帝身旁亲信,前任阁老谢迁的儿子,在官场资源上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而历经这么多年的锻炼,绝不至于做不到掌控一省。

而后便是历经一年半的剿匪运动。

等到正德二十年的现在,四川完全可以说是四方安定了。

寻常高门日子过的更为豪奢,夏家因为夏言为官清廉,所以夏九哥连匹马都没有,毕竟那得小二十两的银子,实在是买不起。

大约也只能借用他那徐好友的马车了。

马车行过街道,来往行人不绝,约莫一炷香的时间才到拜帖的主人家中,也就是韩府。

夏九哥原以为这外来户要办什么诗会之类的活动,没曾想入了府后才知这是次‘赏钱’活动,只待他们二位衙内到来。

原来,这韩春薄将双流县中入得京师高院人的家属都请了来,并在县里士子的见证之下,捐助了这些人家每户二十两银子。

如此善举,自是赢得一片喝彩。

徐知县的儿子徐敏见韩春薄善良的过分,便是对待普通农户也很是客气,这绝不是寻常举动,于是低声附耳说:“此人来历不明,出手阔绰,说不定是别有用心。”

夏九哥本有悲悯之心,而且不愿意想那么许多,便讲:“就算是别有用心,这些人家也得了银子,今后便不必受尽贫困之苦了。”

朝廷一直在四川竭力开垦荒田,但那是为了吃饱肚子,而要想过得轻轻松松,那……得是地主才行。寻常百姓家还是很难的。毕竟种田种不出生活优渥来。

这其中便有一家人很是典型,其人姓胡,苦寒出身。

正德十五年,朝廷在贵州用兵,于是雇佣民夫运送粮草,胡务本在其乡间有些类似于孩子王,所以手下二十多人统一听令,个个奋勇争先,立下大功。

而后被多赏了几两银子。

之后更加神奇,他虽对圣学方面才能不显,连个秀才也考不中,但却通于治河,而且四川垦荒,本就需要兴修水利,他于寻常劳作之间又有感悟,最后在正德十八年考入京师水利学院。

想来后面是可以做个事务官的。

但在他命运没有完全改变之前,家中双亲还是日日苦劳。

韩春薄就是将这样的人请了过来,以捐助之名行善,而且获得官府允许,于是这宅院里响起不少感谢之声。

胡氏为表对其感谢,全家人,包括是自己的女儿都一起来了。

韩春薄面对众人拱手说:“韩某是外乡之人,本无厚德,不过多了些庸俗财货,今后既为乡邻,但有韩某可以襄助之处,尽管开口,韩某力所能及,必定应允!”

“多谢韩大善人!”

“多谢韩大善人!”

夏九哥眼眉一闪,竟是觉得那胡家姑娘婉婉约约,虽是一身素装,也没有什么贵气,但胜就胜在朴素自然。

然而韩春薄却不什么浪荡子,他只瞥了一眼,看到是个身段纤细、五官精致的小娘子,立马移开视线,顿首曰:“客气,客气了。”

在一旁的徐敏诧异,“这人,女色当前,竟也不乱。九哥,”

他一转头,发现夏九哥眼睛睁得老大,眼珠子都要突出来一般。

“喂,九哥!九哥!”

最后实在没办法,直接晃了他的身子,“九哥!你这番形状,可是无礼了!”

夏九哥醒悟过来,立马红了脸,“失礼、失礼。真是失礼。”

“不过一个村姑,瞧你那样。”

却说这韩春薄在料理了那边事,但心思也分出一半在他们这里,完事了以后过来招呼,“两位公子,请入屋就坐吧,今日贵客颇多,招待不周之处,还望海涵。”

“啊,海涵海涵。”

徐敏大方许多,拉着夏九哥就到里面去了。

坐下之后,徐敏一直就在观察此人,“九哥,你真的不好奇这个姓韩的来历吗?”

夏九哥眉宇之间看着就是个纯白少年,他说:“刚刚人家不是讲了,是你爹徐知县的好友。难道还有人敢冒充知县好友的身份?”

徐敏觉得这倒也不敢,而且一个外乡人就更不敢了。

换句话说,他之所以这么讲,自己那父亲肯定是允许的。

可这些年来,他的亲爹什么时候多出这么一个年轻、潇洒的忘年交出来了?

这事很奇怪啊。

“好了,徐兄,人家行恶事你多想,行善事你有什么好想的?”

“你知道个什么。我看你啊,心思都被那胡氏女勾去了!”

夏九哥一急,“莫要胡说,我是无妨,人家一个清白女子被你这么一说,名声一毁,那事儿就大了。俗话说的好,饿死事大,失节事小。”

“啊?”

“喔,不不不,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徐敏忍不住笑了起来,“我看你是昏了头了。再说你有什么好怕的,你未娶,她未嫁,你爹是皇榜进士,正牌的官身,她哥是京师高院的学徒,将来的事务官。这不正好门当户对?你要是不好意思说,回头我去拜见夏伯父,我和他说!”

“你还胡说!”

看他急成那样,徐敏也就不讲了,不过自己这好友他还是了解的,心思纯善,性格又肉,但他不会掩饰内心,刚刚那份欢喜却做不了假,看来他还是得走一趟夏府。

而且也不能再说了,韩春薄回来了。

“诸位,诸位,久等了。诸位登门,真是令韩某倍感荣幸。”

……

这样的小宴席,自是难不倒徐、夏两家衙内,推杯换盏之间,他们很是熟练。

可惜夏九哥不胜酒力,没几杯就醉了。

还得徐敏送他回去。

坐在马车上,徐敏叼了根草,想着回去后得问问老爹,这人什么来头,原来这双流县的第一公子是他,现在韩春薄严重威胁到了他,所以必须得搞清楚。

知己知彼嘛。

不久,马车行到夏府。

因为来人是知县的公子,夏言本着不得罪这么一家的原则,还是出来露面了。

徐敏说:“伯父,今日小子荒唐,起了兴致以后便劝九哥多喝了几杯,您别怪他。他性子纯善,耳朵根子软,要怪您就怪我。”

“不敢。多谢贤侄送他回来,如今天色已晚,要不就在这里留宿一晚?”

夏言那是客气。

毕竟这是知县公子,他在县城里乱晃荡还有谁敢冒犯他不成。

但是徐敏天生脸皮厚,竟直接答应下来,“那小侄就叨扰了。喔,对了,伯父,还有桩事,小侄还要和你说道说道,也好成九哥之美。”

夏言无奈,便摆桌倒茶,招待一下他。

于是乎徐敏就将胡氏女的事情原封不动的全都说了出来。

夏言本就爱子,听了后也不生气,只是外人当前,他还是怒哼了声,“让他出去结交同辈好友,增长见识,没成想差点成了登徒浪子!”

“伯父言重了,九哥您还不知道?就是小侄是登徒浪子,他也不会是登徒浪子的。”

“喔,徐贤侄误会,我不是那意思。”

徐敏也没将这个当回事,接着说起这韩春薄,“夏伯父,听说韩春薄前前后后已经买了五千多亩良田了,此人什么来头?”

夏言心思一动,想着打听下消息,“贤侄也听说了?”

“购田、置宅、捐款行善……双流县以往都是出的盗匪,还没出过这样的大善人呢。小侄怎会没有听说?”

“那贤侄怎么看?”

徐敏想到此人莫名其妙和自己的父亲成为好友,分明是行贿,只不过贿的不是利,而是名,“就怕是虚伪之徒。”

“喔?何以见得?”

徐敏嘿嘿一笑,“小侄活了二十多年,见过人娶婆娘急,得功名急,还没见过人做善事急呢,他这一通下来,短短半月就美名远播,伯父见多识广,京城都去过,首善之地有这样的大善人吗?”

夏言微微一怔,这徐家儿子倒是机敏。

“未曾见过。”

徐敏断言,“那他铁定有问题!等明日九哥醒了,我们再去闯闯那龙潭虎穴!”

夏言却担忧,“贤侄,九哥……”

“伯父放心,我与九哥相识多年,定会顾好他的。”

他是说放心,但夏言没那么放心,正好有这胡氏之女的事,还是打打岔吧,他失去了三个儿子,龙潭虎穴,他自己去就行了。

第二日,徐敏就回家去了,见面就给他爹倒茶捶背,“爹,听说那韩春薄是你的好友,此事为真?”

他本来很老实,没想到徐维明当即冲他发火,“你昨夜去了哪里?!”

徐敏被吓一大跳,不敢动弹。

“是不是那夏言的府上?”

徐敏默认。

“真不知你是谁的儿子!那夏言如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平日里半分面子都不给你爹我,就这你还舔着脸去人家府上,你将我的脸都丢干净了!”

徐敏继续装孙子,“爹,九哥是我的好友,他醉了,我总得送他。”

“你当他是好友,他当你呢?如果也是,你让他劝说其父。黄册上交在即,你难道不知道吗?”

“知道。”

“你!”

“爹,你消消气。”徐敏继续陪笑,“黄册的事那夏言确实有些死板了。是不是因为这样,咱们县里才多出一个韩大善人出来?”

因为夏言照实报了黄册,明年知县就得足额报税,如果到时有困难,自然是大户援手比较好,万一盘剥百姓被知道了…

那个当了二十年皇帝的正德,手段可是不软。

徐敏心思则多,他就怕自己亲爹存了这份心思,到时候,就是他都轻易得罪不起那韩春薄,此人目的不明的情况下,甚至有可能推动他爹做出什么糊涂事。

五千亩田,就是五万多两银子,再加上置宅子等等,徐敏现在是一点都想不明白。

“爹,咱们双流并非江南大县,忽然来了这么个人,难道爹就不好奇,他那些银子怎么来的?”

说着徐敏就从怀中掏出一个银锭,这是官方造的标准的十两纹银。

徐维明也好奇起来,眼睛盯着底部的一行小字,“正德甲申,是正德十九年造的银子?”

徐敏说:“想必爹也是知道东瀛岛国的银山的吧?这件事朝廷不多宣扬,但不少人也都知道,而且凡是那里的官银,底部刻两行字。

左侧和年份有关,正德甲申,便是正德十九年,右侧和地点有关,譬如石见银山。其意思就是说这是正德十九年,产于石见银山的官银。”

“所以呢?这银锭右侧是刻了石见银山字样的,有何疑惑?”

徐敏摸着这银子,虽说模样上是没什么问题,但关键在时间,“往年这样的官银要流入到四川不会那么早的。孩儿记得,在市场上最快是每年五六月份才能见到上一年的官银,今年怎么早了两个月?”

“那又如何,或许是商人行商带了过来,仅仅十两,能说明什么?”

徐敏眯着眼睛,这会不会和那个姓韩的有关系?

“坏了!”

“怎的了?一惊一乍的!”

“爹,如果京师高院的家人,还有寻常百姓,家家户户都用这银子,最多两三个月,官府就是想查也查不清了!而且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咱们这偏远小县会来这么一个豪奢之人了,便是越偏远,越隔绝,便越不会有人发现这其中的猫腻!”

这银子,肯定来路不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