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22章 请父皇明察!

大明嫡长子 第822章 请父皇明察!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到正德二十年,有些老人离开了朝堂,还有些人甚至离开了人世。

王鏊只是其中一个。

张璁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除了顶着一个最会给皇帝办事的头衔以外,还有个好运气。

就是杨廷和始终没有起复。

正德十一年,杨廷和激烈顶撞天子,惹得龙颜大怒,事后在王鏊等人的斡旋之下,天子总算在气消了以后将他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但并未同意让他再入庙堂。

朱厚照的考虑有两个。

其一,杨廷和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是他的潜邸旧人,是他从弘治十一年就招揽的心腹,按道理说,年头久了,总该是有些感情的,不至于一朝翻脸。

可也正是因为年头久,当他顶撞的时候,朱厚照才更加愤怒。

如果是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御史聒噪几句,朱厚照倒不会与其一般见识。可他呢?多年的君臣相处,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当这个皇帝是昏聩还是不昏聩?

其二,正德十一年时,朝廷清理的江南大案,引起了清流激烈反弹,使得皇帝重新调整自己的用人思路。张璁、王琼、张子麟等一票人马粉墨登场。

杨廷和是王鏊一样的老派人物,他过时了。

之后的几年间,再把他搬出来放在张璁的前面,实在没有意义,治国的思路也显得不伦不类。

而这当然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王、杨两人一走,张璁终于凭借推动天下清田令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至此也迎来他意气风发的这几年。

当然了,踩着尸山血海上去,肯定是骂声一片。

而且他登此位时年仅四十四岁,是先前众多宠臣都不曾有过的际遇,也容易遭忌。

但他并未辜负皇帝的重信,否则又凭什么立足朝堂。

正德十三年天子改革大明南洋公司,张璁鼎力支持,之后征讨叶尔羌,张璁作为首辅居中调度,全力备足粮草。

可以说,正德皇帝勤政不假,但这几年并没有特别困难,因为很多事都是张璁替他做了。

除了会办事以外,张璁也如机器一般勤勉。

似移民入川、移民入台、推广新疆种棉,振兴棉纺织业,推动科学项目的历年评选,确保三司会考顺利举办,且其制度一年较一年完善,帮助皇帝设立田长制,严格防范宗室、宦官侵占田亩,限制土地兼并,甚至是这几年对宗室的迁移……

这诸多事项之中无一不见他的身影。

而做事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权力扩张的过程。这一点在现代管理学上也有明证,比如一个企业要用一个核心员工,你让他干的项目越多,自然而然的给的权力就越大。

张璁也得用人。

防范土地兼并,他要派自己的心腹,

组织三司会考,他得让人盯着,

推动棉纺织品出口,他也得找个得力之人……

如此才能和皇帝禀报出个一二三来。

朱厚照又是很有政治敏感性的人,你不可能前脚用张璁,后脚找个给他添乱的办事之人吧?因而用人的权限必定要下放,有时候就得用他推荐的人。

这是政治和权力运行的内在逻辑,

与张璁这个人是什么性格没有关系。

载壦所看到的就是这一点,至于说有些龙鳞摸不得……清流渐退,朝堂上涌现了一大批道德底线不高的官员,出事大概也非偶然。

张璁的府邸内,四川巡抚姚玉林来的急递也送到了。

那张轻飘飘的纸条,如柳条一样弯弯曲曲的几行字,却有如千钧之重。

而跪在他面前的人,则瑟瑟发抖,怆然泪下,一如丧家之犬般可笑可怜,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当今通政使司的通政使路忠铭是也。

这些人原是无名小辈,因有三两得用之处,得张璁赏识推荐,至今也有五个年头了。

张璁已过天命,精力仍算旺盛,骂起人来也算中气十足,“自己有胆子做,那就要有胆子扛!老夫平日里不是没告诫过你们,可你们都当了耳旁风,现在再来讲这些,老夫难道还有职责为你们养老送终不成?!”

路忠铭满脸惨色,“阁老您千万别这么说,您要这么讲,属下们就只能以死谢罪了!您也知道的,我们……我们这些人都得倚仗您呐!”

边上,吏部尚书王琼倒么那么慌,这一瞧就是牵涉不深,不过也是有些忧虑的。

张璁得势之后,似他这样‘底线不坚定’的人,早就和张璁混迹在一起了,如果张阁老倒了,那么他即使无罪,磕政治生命则要到头了。

所以当然还是在想办法,他将那张指头翻开来瞧了瞧,说道:“照四川巡抚姚玉林所讲,这份奏疏已经叫他给拦了下来,再稍微稳个几日,撤了这个叫夏言的,也就好了。事情,也并没有到那种不可挽回的地步嘛。”

“不仅仅是这样!你瞧瞧咱们搭的这个戏班子,今天窗户漏风!明天屋顶漏雨!风吹雨刮的,早晚是要墙倒屋塌!而且,皇上已经知道这件事了。”

张璁说道最后语气带着沉闷。

路忠铭则大为震惊,两条退一下子就软了下来,“皇上……皇上知道这件事了?!皇上是如何得知的?”

“陈朝瑞禀报的!”张璁说起来也是有些咬牙切齿。

“什么?!”王琼惊得从椅子上弹了起来,“他不是有意与阁老交好吗?!怎么会做出这等事?而且出了事,他难道能逃干系?”

陈朝瑞是当朝贤贵妃的堂哥,皇三子载垚的表舅,有利益掺杂其中,也就不管什么表不表了,实际上就是舅舅。

这帮人自然是和福、裕两位郡王尿不到一个壶里。

裕郡王先不谈,福郡王身边聚集了不少清流,这些人动辄隔三差五的给皇帝上奏疏,要天子早立太子,就算被打了回来,也是聚于府邸,暗中密谋。

而他张璁又是这些清流的眼中钉,毕竟他和王琼用人不偏向清流。

当了人家的进身之路,这可是天大的仇恨。

顺着这个逻辑下去,陈朝瑞原本是和张璁等人关系不错的,反正老大老二不要的人,老三要。而且还是当朝首辅。

否则这帮人还真的是学会了什么神通,能从海外孤悬的岛上神不知鬼不觉的倒腾出银子?

骗鬼呢!

“他怎么会有干系?他所谋的岂是这些银子?你们偷偷弄出来的这些东西,有几两是进了他的口袋的?不进自己的口袋,到时候到皇上面前底气就足,无非就是一个失察之罪!”张璁指着路忠铭,真正是怒其不争,“瞧瞧人家,亏你还是两榜进士出身!”

其实贤贵妃是有亲哥哥的,但是天子不用,而是用了这个堂哥。为什么?

不就是看中此人有些胆识和机敏,不是寻常之辈么?

路忠铭则可怜巴巴的解释说:“陈朝瑞总督日本,屁股下面坐着金山银山,他不拿……我等也以为是他吃饱了,同时也是对阁老一份诚意。”

对,其实在他们两方之间,更需要讨好的是陈朝瑞。

皇三子在排序上,实在是有些吃亏。

不管怎么排,都排不到他。

张璁这样的聪明人,即便是发现福、裕郡王对他不满,他也不会把自己捆在皇三子这颗树上。

第一,风险大。

第二,没必要。他是皇上的人,干嘛要在皇子之间做选择?

更重要的是,犯忌讳。

其他人的都可以去寻靠山,烧冷灶。

唯独他张璁不可以,张璁也不偏好这些东西,所以都没收。

“什么诚意?老夫没拿过他一两银子!”

实际上如果不是日本总督位置关键,他都想开罪这个人。

但总之,也就是相互之间都有需要,所以将这个微弱的平衡维持了下来。

“阁老,气归气……如果皇上知道了这件事,那还是得想想该怎么解决。”王琼略微冷静些,“还有这陈朝瑞,他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应该算是一个警告。”

张璁脱口而出。

“警告?”

啪!

张璁拍着书案,怒哼道:“不为我所用,即为我所杀。他主动向皇上吐露此事,这就先保自己。就算咱们这个时候去皇上那边揭露他,也是无用,皇上不会信的。就是信,为了几两银子,也不会破坏睿郡王的根基。可他上报的奏疏之中语焉不详,似是而非,就是将刀递到了我脖子边,逼着我了。”

王琼眯着眼睛,“福郡王办差归来,得皇上褒奖。他这是要我们在关键的时候,不同意皇上立储。”

“不错,老夫若不倒,这就是他捏住的软肋,但这只是其中的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就是他耐心估计也快耗尽了,如果我始终不受招揽,那干脆就联合起来把咱们这些人送走,到时候岂不方便?”

“这有些短视了,万一上来的人支持福郡王,那他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困兽之斗,本就是冒险而行,他又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况且……”张璁手握成拳抵在脑门之上,同时闭上眼睛,“福郡王已二十岁了。”

他得想一下,

时间不多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天子就会立储。

不过上次说的秘密立储制……是什么意思?

会不会皇上的圣意不在福郡王?

这样的话,皇长子、皇次子倒是不足为虑,会是皇三子吗?皇上可挺宠贤贵妃的。

可皇上极少将儿女私情带到国家大事上来。

信息杂而乱,就是张璁也有些隐隐的脑袋疼。

书房里稍微安静了好一会儿……

“忠铭,你起身吧。这件事老夫会先回复四川巡抚,要他们小心行事。而陈朝瑞所奏官银走私之事,想必不会瞒过福郡王那边,他们的人肯定是想方设法把这项罪名落在我们的人头上。

等捉到老夫的错处,他们是绝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这……并非小事哇,老夫这条命,或早或晚都会折在你们手里,还是送给你们算了。”

说到最后竟有几分悲伤。

“属下等惭愧,实在是对不住阁老!”

张璁深深叹气,“我入朝为官,志在匡扶社稷,回首望去,青丝白发,却不意为局势推到此处。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古人,诚不欺我。”

烛火的光线不断飘动,照着他的脸也忽明忽暗。

“记得吏部,是不是有个主事叫楼天英。”

王琼不明所以,“确有此人,阁老怎么会忽然提到他?”

“曾托了几层的关系来拜访过老夫,明天将他找来。能不能过此关,就要看他了。”

“他?一个主事?”

“去吧。”张璁略有无奈,也很是疲惫,“人人都说体谅皇上圣意,可有几人真正能懂?我张秉用不是泥捏的,之所以屹立不倒,自是有我的理由,管他皇长子还是皇三子,能耐如天大,也得办差办到皇上的心窝子里去才行。况且皇上青春年盛,龙体康健,等到他们耀武扬威?那还早呢!”

路忠铭听了这话,心中才算放心。

要说抓皇帝的心思,张阁老确实是一绝。

“还有派人盯着点,明天我们赶在福郡王之前递条子入宫!”

……

……

翌日,紫禁城。

天子在湖边的凉亭内用了早膳,还是和皇四子载基、皇五子载壡一起。

之后说了几句话,敬贵妃便将他们带走了。

大约一个时辰之后,张璁先来,说了一会儿话,载垨和载壦便到了。

因为是春天,暖意洋洋的,朱厚照就从屋子里搬出来,整日在里面也闷的。

倒是这外面有湖景、有凉亭,有绿植,还有春风,真叫身体上的每个毛孔都打开了。

皇帝此时手中攥着一本奏疏,像是刚和张璁谈论了什么。

不过天子与臣子论政事,这也没什么出奇的。

“儿臣参见父皇!”

“喔,你们也来了,”朱厚照招招手,“来来来,一起坐。”

载垨偷偷瞄了一眼张璁,张璁也只是例行公事的与他见礼。

朱厚照并不知道他们在‘背地里’都发生了什么,还以为这两日清闲无事,因而随意问道:“这才歇息了两天,就忍不住了。朕猜,你们联袂而来,是来问朕要差事的吧?”

载垨回禀,“父皇料事如神,不过儿臣和二弟讨差事也是想给父皇分分忧,以使父皇能够少些案牍劳形。”

“好,难得你兄弟二人有这一片孝心。”

载垨开始了,“父皇,此次儿臣入宫除了要讨个差事以外,还听说了一件事,觉得事关重大,不可不向父皇禀报。”

“何事?”

载垨跪了下来,“儿臣要参奏内阁首揆、建极殿大学士张璁张阁老!”

朱厚照眉头一挑,有些讶然,这是闹得哪一出啊?

他眼神微微斜瞄了一眼张璁,这家伙上手交叉放在身前,老长的眉毛耷拉着,一动不动。

载垨身后的载壦也有些意外:自己的劝诫难道有用了?

不过转念一想他是明白过来了,应当是舅舅又去充当了说客。

“载垨,君前奏对,可不能胡说八道啊?”

“儿臣明白,儿臣并没有糊涂,父皇,据儿臣所知,张阁老这些年来避君子、用小人,且放纵属下,贪赃枉法,敛财无数,更加闹出日本国银山所产的官银走私一案,其所涉金额甚大,仅近三年,已私吞官银千万两以上,望之触目惊心!

再者,数年以来,张璁排除异己,凡不从者,则命人罗织罪名,名为事君,实为窃国之柄,如此,怎能利于国?父皇深居九重,左右蒙蔽,未知之耳。如王琼、路忠铭之辈,入则密谋揽权,祸乱朝纲,出则如虎横行,吞噬无厌,其害不可言矣!天下官员摄其手段,瞻前顾后,不敢直言。儿臣今日在此所奏句句属实,乞父皇将张璁及其一干朋党革职拿问,以振人心!”

载垨这段话说完,朱厚照直接震惊了。

这处凉亭边的僻静之所一时间是落针可闻,所有人也都摒着呼吸。

大约过了五息。

张璁转身,面对皇帝跪了下来,说道:“皇上,日本官银数目不对一事,已由总督陈朝瑞一一详奏。臣正奉旨意密查,福郡王所说数额巨大,确属实情。且所涉人数众多,其中不乏臣所举荐之人。臣用人不当,受人蒙蔽,此臣失职,愿领陛下责罚!”

载垨一急,一句用人不当就想脱了干系?

“父皇!高达千万两的白银,这等数目若无张阁老默许,一些微末小臣,岂敢行此丧心病狂之事?!张阁老说用人不当,竟是这么简单的吗?!”

“那福郡王说是臣指使,可有实证?”

“这还不简单?将你的那些党朋抓来,一问便知!想来这等小人也不是什么硬骨头!”

此时的朱厚照还一句没说,

可自己的心腹大臣已经和皇长子吵了起来。

这事来得突然,朱厚照得细想,走私的银子到底怎么出来的?

载垨是什么目的……他又该怎么处置……

……

边上,尤址看天子一直不说话,便上前,“皇上,昨日叫了少府令范玉昌入宫,现在已在外面等着了。”

少府令原来是顾人仪。

现这个人已经入阁了。

范玉昌是原来王炳的孙女婿,是天子特意简拔入侍从室的人。

因为当初是给人选夫君嘛,自然是选了个性格方正,道德高洁的人。

所以这范玉昌还真是朝中为数不多的清流。

他也是二甲进士出身,入侍从室待了几年,后来外放为一省布政使,两年前调到京里担任少府令。

至于少府这个机构,最初起家的时候是需要一些商业头脑的,毕竟你得知道怎么把一家粮商从无到有的建起来。

但它比南洋公司更加具有行政色彩,而且它的触角主要在国内,这就是垄断,所以少府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反而是政治机构的色彩更加浓重。

粮商、船厂,一些皇庄、皇店这样的商业内容在少府中属于一小部分。

少府更多的是管着重大的项目,比如当初的两京官道,还管着几个不夜城。

还有如京师规划司、企业管理司等,这都是行政职能了。

所以少府令并不需要多么有商业头脑,只要懂得行政管理就足够了,当得好布政使,就能在少府令上试一试。

再有,少府令是很容易滋生贪墨的地方,

让范玉昌这样的清流管,多少还能节制少府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而这几年来,少府也经历过不止一轮的机构变动。

实际上就是因为有大明南洋公司,少府原先的一些商业职能逐渐有些尴尬,自然是要改掉。

朱厚照则是逐步了强化少府的行政色彩,一些新兴业态不知道归属哪个部门的,都会被他划入少府当中。

企业管理司,就是典型的一个。

因为民间商业大兴,各种各样的作坊都出来了,为了加强对这些行为体的管理,企业管理司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的大明,你只要到开门做生意,那是一定要到县衙注册领取独立编码的。这是少府向下派发的职责,相当于知县多干一件事,多一本账,倒也不难。

这些编码和许多都联系起来,比如商品过海关、比如缴纳赋税。

而且你和人发生交易,这个少府的证明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的话,你的财产可不受保护,换句话说被骗、被抢那也只能自求多福。

这使得交易人也很注重对方的来路,不小心的话,被骗的倾家荡产可就惨了。

第二个比较大的部门,就是京师规划司,这是专门负责规划京师发展的,不必多言。

除了这两个,还有国资处置司,便是船厂、军器局、火炮局以及一些皇庄皇店等。

之后便是项目管制司。

项目管制司最早是为了管理朝廷设立的大项目,可到了后来主要是私人资金筹备的大项目要接受少府的审批管辖。

最后还有一个部门被少府给合并了,便是盐铁管制司,实际上茶也在其中,只不过名字就先这么叫了。

全国各地的盐商也要受少府节制,当初定好的拍卖啊、行盐啊,都属于少府的份内职责。

所以说,少府虽不像大明南洋公司直接开展什么生意,但是它的权力可也不小。

尤址这个时候提到少府令,也是有眼力见,给皇上打个岔。

不过载垨有几分大胆,大胆又很容易变为鲁莽,他既已进攻,便要一气呵成,“儿臣所奏之事,父皇若是不信,可宣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等前来询问对证,再遣官赴山东、南直隶、浙江等沿海省份,看看是否有儿臣所说的官银走私之事!”

朱厚照眨巴着眼睛还是一句话没说,他的食指也在奏疏上轻轻磨出一阵‘沙沙’声,不久范玉昌走了进来,见到有人还有些意外,

“臣少府令范玉昌见过陛下!见过福郡王、裕郡王,见过张阁老。”

“平身吧。”

朱厚照脸色沉静,虚抬手臂,而脑海之中亦是有了决断。

===

还是六千字一起发。

写这些内容我还行,但是写战争,两千字都能把我憋死,而且真是辣眼睛(捂脸)。

对了,月票双倍了,又是月底,不要浪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