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44章 皇帝真正关心的事

大明嫡长子 第844章 皇帝真正关心的事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在朝堂上用些手段拿捏下面的这些人对于朱厚照来说已经是得心应手了。

实际上他的精力主要也不在此处。

官银走私确实是个大事,但稍做处置,就可以逼得张璁自己去解决。

四川巡抚也算是一方大员,可朱厚照在确认以后便是让他来京师掀动风云的麻烦都想避免。

山东的事情,刘健又不是这两天就翘辫子,稍微拖他个几个月更加没有问题。

新疆杨一清也在寻求朝廷的支持,朱厚照可以采纳他的建议,并进一步与他说明未来布局。

宗藩改制也不会有太大的挑战力量。

实际上在这些所有的事情以上,还有更加宏观、也更加具有决定性的大事,是朱厚照真正关心的事。

有好几个。

其中一个就是他要逐步解构传统儒家文化中对于边疆、荒芜区域的某种‘嫌弃’。

与我们现代人想法不同的是,在古代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祖宗们的认知是拒绝把新疆纳入国土之中,理由也很直接:距离遥远、土地贫瘠、驻守成本太高。

仔细想来这并不是完全的错误,毕竟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强行扩张国土,在特别广大的区域里维持军事驻防,一来做不到,二来反而是拖累中央财政的一个举动。

需知帝国的无序扩张之路也是灭亡之路。

现代中国之所以疆域广大,其基础是满清奠定的。朱厚照得思考,如果没有满清,疆域问题该如何解决。

事实上就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明,连河套平原都长期不在其国土之内,那里是什么地方?就是今天的包头市。这还得了。

如果还不够直接,那么可以想象黄河部分区域是国土之外吗?

而即便是满清,也是因为准噶尔部落过于强大,威胁到了他,所以康雍乾三代帝王才与之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

恰好乾隆皇帝又是个好大喜功的帝王,不谈满汉民族问题的时候这家伙比皇汉还要皇汉,所以他是力排众议,顶着朝臣的压力先收拾北疆,再收拾南疆。

尤其是平定南疆,当时大臣们大多是反对的。

然而即便是他,也受了时代局限,比如说哈萨克汗国提出要过归顺大清,但是被他拒绝。

这当然也有其他因素的考量。

但更重要的,就是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瞧不上中原以外的不毛之地。

这是深入骨髓的价值观念。

这个价值观要如何改变?思考并解决这个问题,难道不比抓两个贪官、办一桩案子更重要?而且他已经有了一些结论了。

根本上,解决办法就是‘工业化’三个字。

因为工业化,生产水平才能大幅提高,大量的物资产出,就逼着大明需要快速开拓市场。

那个时候侵略就不叫侵略,而是给落后地区带去现代文明。

所以大明每办一个厂,朱厚照都很重视,他也一直在鼓励天才们能把工业化的面纱早点揭开。

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蒸汽机他是真不会造。

当然,也不是说除了这一点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比如说,朱厚照也曾多次在官员群体中强调过,世界已经进入大争之世,在构建民族概念的基础上,他又提出本民族要在这大争之世中为自己的民族争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这是大明版的睁眼看世界,需要长期的做,也一直在做。但还不够,因为缺乏晚清时的那种危急与迫切。

更为现实的办法是,大明虽然没有工业化,但有一个商业发展带来的市场逻辑。

就是海贸的利益驱动,不过这招在海上好使,因为海贸规模很大,陆上贸易规模因为中亚地区的持续战乱,一直不大。

目前杨一清仍然支持朝廷向外用兵,那是他一向强势,同时部分新疆利益受到影响。

可那点利益拿到朝堂上来放在整个国家的视角下来看,是拿不出手的。

假若真要再向西打,也不是不可以,但打仗么,你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胜利。

对于遥远的中亚地区,按照现在的官员观念,一旦战事受阻,或者仅仅是耗费过大,那问题就来了。

——说到底,他们放弃那里的底线会非常低。

所以朱厚照才绞尽脑汁,用了一个代理人战争的低成本方式。

东南、西北两个方向,两个完全不同的办法,这都是有理由的,而且是符合自身需求、说得出逻辑的理由。

利益驱动除了这商业的一面,还有农业的一面。

中亚地区是荒芜,但若是其他的好地方呢?

大明就真的能一直拒绝吗?

菲律宾在现代就是水稻种植国家,吕宋岛的中央平原对于大明来说总是有些吸引力的。

实际上,朱厚照会一直照着这个路数做下去。

拿走一块不毛之地他们无动于衷,若是拿走一块千万亩的良田他们还没反应,那朱厚照只能摊手:我尽力了。

而在南洋地区,除了吕宋岛这块地方还不错以外,不远处还有一个爪哇岛更加富饶。

也就是后来雅加达市所在的那个岛屿。

爪哇岛的面积在那片群岛之间根本排不上名,只有13万平方公里,但这么大点的地方却集中了印度尼西亚全国前四大城市,生活着全国一半的人口。

要知道,印度尼西亚全国一共有19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邻的加里曼丹岛74万平方公里,苏门答腊岛47万平方公里,但这里生活的人口两个加起来都没有爪哇岛多。

为啥?

因为土地贫瘠、自然条件不好。这两个大岛都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即便是大平原,也是水货平原,大量雨水冲刷导致土壤根本没有肥力。即便是现代技术去开发都很有难度,最多搞点观光旅游之类的。

像巴西亚马逊雨林即便是现代也是人迹罕至,它南边的拉普拉塔大平原那才是好地方,而且有五个华北平原那么大。

但现在也只能眼馋。

能够得到的爪哇岛,自然条件也非常好,这个岛上有大量的活火山,火山灰周期性地对土地加肥使得土地非常肥沃。可以种植水稻、玉米、茶叶、花生、蔗糖、木棉、咖啡、茶叶、烟草、橡胶、甘蔗、椰子……这个名单可以继续往后列,只要你能想到。

这是有形的国土概念,实际上在无形的经济空间内,还有另外一种办法能够让中央王朝抬高放弃某一片区域的底线。

就是货币。

货币改革这四个字二十几年来一直萦绕在朱厚照的心头。

这是真正的大问题。

到了行宫之后的第三天,等一些杂事被处理完毕,朱厚照又开始给自己的大臣们烧小灶。

货币问题被重新搬了出来。

在正式的采取什么政策以前,他要先和自己这些心腹大臣达成共识,而且到正德二十年,很多有识之士都能给出更为深刻的建议,这一点,朱厚照已经多次领教了。

所以他并没有现代人的傲慢,这可能也和他不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有关系。

大臣们则习惯了,正德皇帝经常召见大臣,哪怕不为了具体的某个政务,也会时常探讨,大概今天也是吧。

包括内阁的三位阁老,张璁、顾人仪、王廷相。

以及户部尚书姜雍、兵部尚书桂萼、礼部尚书靳贵、吏部尚书王琼、工部尚书张子麟、刑部尚书周铮。

总理外务官严嵩,少府令范玉昌,产业部尚书邢观。

这些人之外,就是侍从室的三位侍从了。

可以说阵容庞大。

至于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都被皇帝留在京师了。

行宫就是可以相对随意一些,包括有些话朱厚照也可以直接说,这些国之重臣在亭子里沿着栏杆边设立的弧形长木椅而坐。

皇帝本人则自由许多,“咱们多年来相处,已是互相了解了,一看这群臣毕至的动静也知道不是为了什么具体的朝务。现如今么也没有多大的事,国家形势算是好的,但朕不想当唐玄宗。”

“皇上勤劳政事,这确是宗社之福、百姓之福。”顾人仪这一点上还是非常敬佩天子的。

在他看来,天子就是无情的政治人偶,其他的许多事都不敢兴趣。

像是有些皇帝喜欢的什么炼丹啊、礼佛啊、书画啊等,皇帝通通很抗拒,最开心的就是又打了胜仗。

“这里不是皇宫,咱们都轻松些,畅所欲言。至于今日这主题么,便是货币一词。朕先抛砖引玉,但事先说好,今天朕、包括你们每个人所说的话,不代表朝廷的政策。虽说金口玉言不假,但国家大事,可不能嘴上说说、拍着脑袋就定了,有这个前提,你们该放心了吧?”

众人听后轻松起来,纷纷表示道,“请皇上示下。”

“其实许多年前,朕也一直说过,大概是要在海禁开驰那会儿了。当时大明缺银,所以我力主开放贸易,让大明的百姓用瓷器、丝绸换得自己缺乏的白银。然而从更高的视角看,物品都是有其用处也就是价值的。可白银、黄金,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要来何用?说得极端一些,发生自然灾害的时候,是粮食有用,还是金银有用?发生战争的时候,是武器及其生产原料有用,还是金银有用?金银或者说货币,究竟要怎样理解?”

这个问题其实有些绕的。

但这个弯,必须要绕得过来,已经正德二十年了,二十年来贸易带来的白银疯狂涌入大明,而且还有日本这个金银岛在手里。

如果再不尝试着采取举措,等到银价贬值,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提高,万一出了什么乱子,那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想要补救,不仅难度更大,而且代价也更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