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51章 分层分区

大明嫡长子 第851章 分层分区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周尚文受天子一路提拔,俨然成了皇帝最为偏爱的大将之一。

不过朱厚照几乎不让他参与政事,像是先前的货币改革,就没有他的戏码。

虽然他至今还没有明文规定,但军政相互之间的隔离其实还是很明显的。

在文人看来,这是皇帝握权,军队他们插不上手,那自然是皇帝想干什么干什么。

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古代那么多聪明人为什么到最后演化出个文人领兵这样的怪胎出来。

道理很简单,

皇帝这个位置,其实就是个独夫,以一人而对天下人,对他来说,确保没人可以动得了他这才是最重要的。

而武人在这方面实在是劣迹斑斑。

文人有孔夫子、有儒家思想先套着呢,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你别说反皇帝了,你在乡里头反自家长辈你瞧瞧。

但武人不读书,脾气又火爆,打打杀杀的喜欢用拳头解决问题,没有那么多的思想框框,高兴起来你是君父,委屈受得大了,什么他妈的君父,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起兵干吧!

从这个方面来说,文臣领兵就是好的。

当然了,对外那肯定是不太好了。

总结起来就是,对内加强统治,稳固皇权,那就重文轻武,对外持续扩张,加强输出,那就提高武将地位。

还是那句话,没有一个制度是完美的、是永远正确的。

就像唐朝的府兵制,厉害的时候那简直了,这群变态就是专门为了杀戮存在的,唐军的战斗力根本不用怀疑。

可因为后勤保障是‘自备’,到最后就开始尾大不掉。

所谓的募兵制,一开始那也好啊,因为招募就有挑选,挑出来的那都是好兵苗子,能打。可募兵制下,将领和士兵长期接触,这样演变下去,最后那支部队就只知将领,不知朝廷。

接着到宋朝皇帝这,就把这俩分开。

将、兵平时没啥交情,打仗时候凑一起出征就行了。

后世教科书当然轻松,上嘴皮碰下嘴皮就批评人家说这是‘将不知兵、兵不知将’,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

这纯粹站着说话不腰疼,人为的就是将不知兵,五代十国时候将倒是知兵,那把皇帝都弄成高危职业了。

正确的制度肯定是契合时代的那个制度。

根据你自己的条件、你要达成的目标建立制度,这就是好的。

到朱厚照所面临的当下,经济货币、殖民意识、思想解放,方方面面大明都要开始膨胀了,那自然就要开始注重对外。

对外,就不能老是战败。

而既然要赢,就得让军人肆意的挥洒才能。

所以他要慢慢转变文人压制武人的这一套逻辑。

当然,并不是说从此以后让武人骑在文人的头上,那还得了,整个成军政府了。

转过来的意思是减少文官对于武将的制约。

至于越国公周尚文听着皇帝所谓的让明军更好一点确实有些不明白,在他看来大明哪里还有什么对手?

“陛下,微臣愚钝,不知陛下能否说得再明白些?”

朱厚照深深看了他一眼,“越国公,朕可以信任你吧?”

周尚文听到这话吓的起身,“陛下何出此言,微臣对陛下忠心耿耿!”

“好。排兵布阵、统兵带兵这些事,你打了一辈子仗,朕肯定没有你懂。不过哪怕朕是个外行,也明白武器的变化对于战争形态的影响。

譬如,一个卫所之中,有几个骑兵、几个步兵、几个投矛手,这都是有说法的。可现在火铳、火炮来了,明军还保持以五千六百人的卫所为基本作战单元,这合适不合适呢?”

周尚文认真起来了,“陛下所说乃是治军之要,绝非是外行不懂之人所说的话。”

“吹捧之话免了,朕就是想表达这个意思。这个事,你带回去仔细考虑。朕以为,火器一定要继续发展,而部队要围绕发挥火器的最大威力进行重新编练。但是目前的大明火器受到的约束明显,长矛弯刀还是主流,骑兵冲锋仍显威力。

所以在一些地方,譬如宽阔的西北,火器运输受限,那么骑兵、步卒就仍然是最大的倚仗,万一打个败仗,剩下的部队没有火器不会打仗了,那便是笑话。

而趁着这个改革,朕还有几个想法想一并实施,今天你在这里,那便与你讲。你是越国公,是朕这二十年下来战功最为卓着的将军,在军中的威望也最高,不与你说,又与谁说?

只不过这其中的改动涉及到一些很敏感的事情,在正式宣布之前,你要守口如瓶,不可透露半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议论。”

周尚文这才明白为什么天子刚刚问了一句能不能信他。

他马上郑重表态,“臣虽然是个粗俗武人,但臣不密则**的道理还是明白的。陛下今日之言,入得我耳,不出我口,臣敢以臣的项上人头担保。”

“你也不必讲得那么严重,朕不想当宋高宗,杀了自己最能打的将军。”

周尚文心情稍宽,

他有时觉得天子更像是当过兵的,每每讲话都能戳到他的心中。

“朕主要的想法呢,有这么几个,首先,军户最好能够取消。理由有三,第一,京师诸多高院你是看到的,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但这个世上人和人的才是不一样的,便如你,你的父亲打仗便不如你。可军户制度下,老子是兵,儿子也是兵,这实在是太粗糙了。

第二,因为吏治不振,贪墨盛行,导致长期以来我明军中军户出生的普通士卒生活困顿,唐人杨炯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可我大明军户呢?怕更多是为人所瞧不起!而我大明的读书人,是宁为一书生,不做百夫长!平日里瞧不上,等到了战场上却叫人家拼命,凭什么?

第三,军户制度之下,兵员世袭而来,既僵化又冗余,还充斥着老弱残兵,越国公不觉得,我大明的军队太过臃肿了吗?”

因为人家是军户,生下来就是当兵的,而且是朝廷规定当兵的,当兵的就得领饷,这就导致明朝的军队规模非常庞大。

现在北方的边军、京师的京营和内地的卫所合计兵员规模超过两百万。

可这两百万,真有那样的战斗力吗?

现在明军实际的情况,就是烂菜地里挑几颗好菜先养着。

“除了军户制度,朕还有一个想法,便是要军务和政务独立开来,民事官员就署理民事,军事官员则一心训练备战,两者混淆,有时候就连朕都会觉得混乱。军务独立以后,简化指挥体系和层级。如此一来,可以建立一支真正的精锐明军,如臂挥使,来去自如,到那个时候才叫横行天下,无可匹敌!”

周尚文听得颇为震撼。

因为明军确实已经没有对手,所以他一向不会去考虑这些问题。

皇帝今天像倒豆子一样说给他听,他如何能不震惊呢?

稍微回神之后,他马上向天子行礼,“臣周尚文,向陛下告罪!臣领兵数十年,及至近年来,自恃每战多胜,不自觉中便有些飘飘然,竟从未没有意识到有如此严重的问题,以至于陛下如此忧虑,请陛下降罪!”

“今天不提功过,说事情便说事情,讲那么多干什么?越国公,其实你自己也应该发现了,为什么你领得七千人总是战无不胜?

因为他们有魂,他们觉得跟着你接连胜利,脸上有光,朕呢也时常给他们奖赏,人人都羡慕五军营,五军营的士兵本身便以自己的身份为荣。一支军队有这样的军魂之时,便是不可战胜的。”

“陛下所言极是。”周尚文自忖,“不过,陛下所说的这两件事,军政分开相对还是容易。但取消军户,则要三思而后行。我大明百姓,人人都已习惯了这套做法,骤然取消,不知影响如何。

不仅如此,军户制度一旦取消。匠户是不是也要取消,从今往后兵员又从何处来?”

朱厚照点头,“你说的是,朕是这样考虑的。兵员来源短期不必担心,实际上,朕还打算着裁减兵力……唔,也不能说是裁减吧,而是要分层分区。”

“分层?”

“大概为三层。首先,是内地的各个小卫所,将一些年纪大、战力弱的兵员放在这里,他们的主要职责不是作战,而是维持地方安稳,平时抓抓小蟊贼,顶了天了,就是去剿匪。平时需要屯田。

这第二层的呢,要放一些有军事素养,打过仗的,但是呢不算锐卒,这些人要放在省城、重要的关隘以及部分防守强度不高的边镇。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有战事,平时则需要屯田。

最后,便是实际上对外作战的部队。他们的所在区域就是西北、长城以及海外的一些控制区域,包括海军。平时不需要屯田,是真正的军人。朕会给他们更好的待遇,让他们受人敬仰。

不同的职能、便对应设立不同的部队,军饷、粮草、武器、升迁等各种资源自然也是有所偏向的。与此同时,设立军区和军团的概念,大明疆域实在广阔,所以要分化出不同的军区,每个军区内组建军团,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

周尚文是老军人,完全听得明白这么改的好处,但他很正经的冲皇帝拱了拱手,“陛下说军政分离,又说军团直接听命于朝廷,那平日里,这些军团的动向如何掌握?”

朱厚照抿着嘴唇,他知道这是啥意思,无人监视的地方武装部队,很容易就会出事。一般而言,可以通过人事调动来规避这一点,就是不让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得太久。

但人的主观因素是最不能相信的,比如说,皇帝一旦信错了人怎么办?

这就是这种改动带来的弊端,其实这个改革之下,军队战斗力的增长会在短时间内就见效,这是一定的,

尤其最后一种纯粹的野战部队。

他们本来就是挑出来的精锐,不事生产,专门训练,半年之后拉出一支五万人的部队出来,从新疆往西转悠一圈,哪个能敌?

可枝干一旦强化了,就容易威胁中央,

这一条几百年来都没变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