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大明嫡长子 > 第882章 商机

大明嫡长子 第882章 商机

作者:皇家雇佣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45:18 来源:泡书吧

望着众人一时错愕的表情,朱厚照反问了一句,“怎么,很难吗?”

顾人仪上前,“陛下,这倒无关难易,只是日本乃不征之国,那等弹丸之地,就算归入版图也无益处。”

“怎么没有益处,朕今日在此断言,将来大明朝的威胁更多是来自于海上,你翻开地图静心看上三个日夜就会发现,大明的海疆之中从北向南都有一众岛屿。

朝廷已经定了按照逐占岛屿,跳跃前进的防御战略,那么日本就是大陆东北方向的大门。日本列岛在手,就是一道屏障,在敌人手就是一个前进基地。”

“然而日本人口众多……”

“有办法。”张璁忽然插话,“大明在与南洋诸国签署合作条约,一旦条约落地,那么短时间内将会集中建设一批港口,此外微臣以为还要占领更多适合耕种的土地,垦荒、种粮也需要人力。而且关于如何把这批人运出去,朝廷同样有办法。”

可不是么,大明本身就正在移民。

朱厚照则冒出了另外一个想法,就是……对上了。

从西方发家史来看,大资本崛起很大程度上就是需要依靠掠夺。

西方人通过黑奴贸易,残酷的压榨几代非洲人,通过各种手段压迫他们成为奴隶,以几乎零成本的方式使用这些人力,从而获得超额利润,狠狠的捞上一笔。

现在的大明情况好一些,因为大明的民间资本本身依靠着大明的贸易顺差地位可以累积实力。

但正常做生意,肯定不如掠夺来得快。

这么想来,大约1500万左右的日本人完美的镶嵌到了整个‘掠夺’的环节里来了。

“皇上……”

“嘘。”朱厚照有一刹那的灵感,“别说话。”

是的,别急,别急,往回想一下,

他现在指挥着大明的军队打下了吕宋的万顷良田,如果正常的充实人口,垦荒种地,实际上只是量变,从根本上来说,大明本身耕地众多,再多一些,也就那样。

但如果有类似黑奴那样的劳动力,像西方人驱赶黑奴进入种植园一样驱赶日本人进入田地里垦荒……

这个成本就低了。

如果再想办法构建起原来开中盐法中的商屯,那么超额利润就会驱使商人进行‘日本人贸易’。

不仅如此,日本战国时代的分裂、相互为敌也为此提供了便利。

非洲的黑奴贸易发起者是西方人,但具体抓人主要并非白人,而主要是黑人敌对部落之间相互抓捕,然后卖给西方人。

虽然事实残酷,但真相就是这样。

“地图拿来。”

朱厚照一招手,尤址立马叫了两个小太监,两人一左一右展开地图。

他指着说:“你们派人去问一下裕亲王,大明与各国的条约要什么时候签。记住,朕问的是什么时候签,不是签不签。签了以后尽快在这些地方寻找合适的港口进行规划建设。其实咱们都忘了一件事了,港口、码头的投资建设,为什么一定都要以朝廷官方投资为主?!

除了军用港口,商用港口全都开放给民间资本,整体委托给他们,让他们参与选址、参与规划、参与建成投用的收益分成,至于他们怎么样把这些建成,朕不管,朝廷也不要管。哪个商用的港口设施齐全,海上跑船的人自动会去的。”

张璁敏锐的抓住了什么,皇帝是听到了他刚刚的话才产生这个想法的。

大兴土木是需要人的,有的时候还需要搭上人命,这不眼前的长城就是如此么?

而人从哪里来?

不言而喻。

“再有,从今天开始朝廷要开始做一件事。”朱厚照转过身来,眼神灼灼的看着几位臣子,“朝廷要在民间培养几个有官方背景的大商贾,也可以理解为半官半商。由朝廷授权他们,在海外继续扩充寻找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都比较好的土地,

建设港口、种植粮食或经济作物,适合干什么就开恳出来干什么,而之所以要半官半商就是朝廷要为其背书,他们代表的是大明的利益,换句话说,他们在那些地方要是被人攻击,朝廷不能不管不顾。”

顾人仪大惊,“陛下不可!真要如此,那我大明的对外政策岂不是为商人绑架?”

“理论上是这样。不过做起来却不是这样。”

“微臣不解,请陛下明示。”

朱厚照不知道怎么解释,这是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如果是出海的商人,在真正做出可能会遭致攻击的决定时,难道不先和朝廷打好招呼吗?这样愣头青,做什么生意?所以最终的控制权仍在朝廷手中。就算有一些意外,这个世界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圈地占领运动,朕这么做,也是适逢其时罢了。”

其实殖民过程就是这样的。

现在大明这样肆意的豁出去,就是放虎出山,这些有朝廷撑腰的大明官商就会疯狂的掠夺他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

……

……

正德二十一年开春以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人也为了自己开始了新一年的奔波忙碌。

江南杭州城里现身了一名衣着华贵的公子哥,不过二十多岁的年纪,但前呼后拥几十人,场面宏达。

此人便是大明南洋公司一把手顾佐的次子顾柄同。

现如今的杭州城也算是高楼林立,商铺繁盛,个个雕梁画栋,什么新怪的玩意儿都能找到。

不过与寻常人的刻板印象不同,顾柄同今日携手出游可不是为了饮酒作乐,更非寻花问柳。

实际上是召集了几位生意上的‘好友’,所为的就是一样事——粮食。

有明一代,有几个大事是统治者从来都很重视的,其中一个就是漕运。

北方粮食不足,但皇帝、达官贵人都在北方,所以南粮北运是千万乱不得。

但这两年情况开始有变,从杭州到松江、从苏州到湖州,因为海贸兴盛,丝绸、棉纺业大量需求生丝和棉花,

导致这两种原材料的价格一路走高。

这就促使大量百姓改稻为桑,或是改稻为棉。

顾柄同知道,是因为他还是王守仁的学生,他早在几年前就听自己的老师讲过这份忧虑。

这个事情的影响在当地还看不出来,因为老百姓改种其他作物以后,有钱,可以买粮。

但是江南地区本身也是京师的粮食供应来源,南粮北运的源头被掐,这就是个大事了。

当然,这不是说京师就没粮了。

不至于。

因为军屯清理以后,每年光多出来的籽粒数就有七八百万石。

这其中其实有个粮食过剩危机被化解了,即以前京师粮食只有南方一个来源,但后来则多出一个军屯的来源。

漕粮的数额在那么几年里逐渐下降。

这个趋势正好契合上主粮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粮价的降低当然也是促使老百姓改种作物的缘由之一。

然而,就算市场本身完成了这一次的生产与供应调节,但江南这样的人口稠密地区,粮食需要依靠外来输入这个格局形成了。

尤其在今年,北方严重的旱灾,使得那几个省份又从周遭地区调粮,一下子又打高了江南的粮价。

如此一来,信息充分、头脑清醒的人会捕捉到一个规律性的商业信息。

既当中原地区或是其他某个相邻区域粮食生产不顺,江南的粮价必定会难以抑制的上升。

顾柄同在最好的酒楼醉仙居的六楼找了个最好的包间,叫上了自己平时的这些朋友,里外三人都隔绝了人后,他说:“可靠消息,今年朝廷将会大举兴兵征讨日本,圣旨想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明发天下,到时候大军出动,船只、粮草必定大量聚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诸位,我先前说的情况现在终于出现了。

南洋公司今年也必定会遵照朝廷的统一指挥,从台湾、吕宋、占城等地大量购粮,输入中原。你们也不必再畏畏缩缩,不敢动作了。当务之急,还是赶紧南下,置地、聘人,好一点赶上春播。到时候要么赶上江南粮价上涨的契机,要么有南洋公司统一收购,怎么会不赚钱呀?”

包间里,

在座的诸位都是当地有些实力的大商人,他们开始接触到顾佐的公子,基本上关系都还可以了。

尤其顾柄同商业嗅觉敏锐,这几年来,每年年初各路商人都争先恐后的成为他的坐上席,以便一窥今年的商业风向。

“这么说来,今年之关键,在粮食。”

另外一人则打着商量,“顾公子,南洋公司今年是否有包收购的活儿?若您点点头,我们兄弟几个二话不说,这就到南洋当农民去。”

顾柄同手执白色酒壶,自己给自己倒酒,“京里有一个声音,说是大明要和列国签订区域贸易的协定,你们可有听说?”

“略有耳闻,略有耳闻。”

“有了这个协定,你们还不明白?朝廷这是要铁了心的促进与一众属国的贸易,可你们仔细想想,那些蕞尔小国,能卖给咱们什么?至于说统收的事,你们乐意,本公子为何拒绝?”

众人面色又犯难起来,统收价格必定给的低,这能不纠结?

顾柄同则面色淡然,但心里则一直心思急动。

其实他说的是半真半假,真的就是他确实预料到今年南洋公司会有收购粮食的任务,假的是他不是为了这帮人赚钱。

他是为了自己老爹能任务完成的漂亮,即便他预料出错,也能够平抑江南的粮价,而这却对他的老师有好处,这样稳赚不赔的事,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呢?

其实他觉得南洋公司这个任务逃不掉的,一旦粮食形势趋紧,任务肯定第一个压到南洋公司这里来,因为它有船有人,太方便了。

现在的大明还有个趋势,不缺银子了,坐拥银山,挖就是了,但是银子可以挖出来,物资可挖不出来,这就要从其他区域补充。

这个过程,不就是商机?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