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从八百开始崛起 > 第809章 新年阅兵(下)

从八百开始崛起 第809章 新年阅兵(下)

作者:汉唐风月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5:50:04 来源:泡书吧

远方的两个冲天烟火就这么被四门炮四发炮弹所点燃,也直接把民众们的热情给点燃了。

相对于前面四个步兵连方阵刀枪如林轰然踏过主席台的气势,炮声震天的实弹射击显然要更直接刺激人类感官一些。

“中国炮兵,好样的!”空场地外,不少百姓挥舞着手中的棉帽欢呼。

没办法,这就是实弹带来的效果。

步兵们展现出的‘有我无敌’的气势,就像是人类需求的深层次精神需求,很感人很能积累情绪,但炮兵们用的却是最简单粗暴的‘生理’刺激,那种爽感来得同样很浓烈。

关键是,炮兵连的炮兵们还挺精准的骚中了老百姓心中的那个点,没别的,就是准!

更何况,炮兵连的官兵们今天可都是清一水的帅小伙,军装齐整精神抖擞把军人气质演绎的淋漓尽致,别说他们了,就连脑袋大脖子粗看着就像伙夫的庞大连长这会儿在不少女人眼中都有种无法言喻的男人味儿。

虽没怎么表现,却一直像颗青松一样带着半个方阵炮兵们挺立在主席台前的程铁首就更不用说,那张原本放在晚上几乎不用怎么伪装就可以隐形的大黑脸,这会儿却是帅的在发光。

虽然没多少人能看清楚其钢盔下的眉眼,但这并不能阻止他成为继冷锋少校之后被询问最多是否婚配的男人。

毕竟,男人味儿十足的庞大连长一看就三十岁往上了,这个年龄段在这样的时代,打光棍的可真不多,尤其是对一名陆军上尉来说。

同时,也诠释了一条真理:男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还是要靠才华吃饭的。

民众们的情绪已经彻底被炮兵连的表演调动起来,嘈杂的声浪几乎盖住了炮兵连收拾装备离开主席台高呼口号的吼声。

包括上校参谋在内,所有人都以为,这已经是四行团阅兵式的**了。

因为,前面的介绍已经很清楚,四个步兵连方阵已然是四行团曾经的前身43军独立营四大主力步兵连了,他们战功赫赫已是无人能敌;而炮兵连更是基本将他们所有装备的火炮都拉出来展示,37毫米可破装甲和工事的战防炮,可以高平两用的机关炮,缴获自日军的70毫米步兵炮、75毫米山炮,别说放在一个团级部队,就是一个陆军师,也足以自傲了。

无论官兵的精气神,还是装备,都是强军的范儿。

光是凭这,四行团今天新年阅兵的效果就已经达到了。

但所有人都低估了唐刀,或者说,低估了四行团。

真正的**,才刚刚开始,远未到达顶峰。

接下来,有工兵、医护兵、通信兵共同组成的特务连方阵,有辎重兵方阵,有从这批500人新兵中抽出的50名新兵方阵,他们代表的不是一线步兵,而是辅助兵和四行团补充的新鲜血液。

虽然没有前面那般激动人心,但这也让人能清晰看到四行团的实力,而且让众人的情绪从激动的不行中稍微缓和了一些。

随后,是30名骑兵组成的骑兵方阵,骑兵们从入口处开始加速,轰隆隆的马蹄声响彻整个会场,将刚刚平缓下去的情绪再度提起。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无论在那个国家,都是王牌,不光是其巨大的杀伤力和速度,更多的是一种气势。

别看四行团的骑兵方阵不过只是30骑,也没有全速,仅是将马速提高至中速,但犹如打雷般轰隆隆的马蹄声和扑面而来的那股子彪悍气势,却是让正对着他们的民众在那一刻不由自主的屏住呼吸。

尤其是当他们抵达主席台方向,猛的一拉缰绳,将马速放缓后,齐刷刷地抽出雪亮马刀放置于胸前的那一刻。

他们在向自己的最高指挥官行骑兵特有的军刀之礼!

可那刀光森然,让距离他们仅只二十米的民众们眼皮不由自主的想跳。

那是人类对凶猛生物源自于本能的畏惧!

哪怕骑兵们无杀意,但被擦得崭亮的马刀却向所有民众们展现着属于它们独有的凶性,那些从风驰电掣马背上挥出的刀锋,绝不仅仅只是雪亮。

那带来的,只能是死亡。

澹台明月的声音在所有人耳边回荡:“这些来自于67军骑兵战士,参加过松江城外侦察及反侦察之战,他们的刀下,倒下过日军一整支骑兵中队,敌寇自少佐骑兵大队长至骑兵上等兵无一幸免。

与此同时,他们参与过四行团所有战斗的外围侦察及反侦察作战,甚至在白鹤港之战中,充当诱饵,诱使日机俯冲攻击,得以使地面上埋伏好的高射机枪重创日寇战机。

他们的战功是辉煌的,但战损却是巨大的,转战千里由北方战场而来的数以百计的东北军骑兵精英,仅余如今的数十骑!”

率领骑兵方阵的,是原67军的一名上尉骑兵连长,吕三江只是骑兵阵列中的一员。

原本,他只是将刀举在自己胸前,面色冷峻的随着骑兵阵列缓缓向远方退去。

雪亮的刀光在冬日的映照下反射出他越来越成熟的脸庞,骑兵少尉早已褪去两月之前初入战场的青涩,足够坚毅的眼神和下巴颏下已经有些坚硬的胡茬无不显示出他已经越来越像一名老辣的军人。

松江城外之战,是他身为新科骑兵时期最辉煌的时候,由他和老班长亲身当诱饵,将近百名日军精锐骑兵诱入包围圈全歼,两人也因此被营部记功并报请军部批准,并最终荣获宝鼎勋章。

当澹台明月说到这些,吕三江眼神没有骄傲。

荣誉,对于已经逐渐成熟的骑兵少尉来说,原没有他曾经走入军营之时想象的那般重要。

因为他想老班长了,如果让他用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换回老班长的命,他一定毫不犹豫。

所以,当澹台明月说起白鹤港一战时,刚才还坚毅的骑兵少尉终于绷不住了。

老班长,我做到你曾经教我的了,没有畏惧,精神高度集中,握紧马刀,插入敌人胸膛,绝不恋战高速离开!

我活了,敌人一个个倒在我的刀下,可你却没办法看到这一切了!老班长,我想你了!吕三江在心中迸发出呐喊!

泪水顺着眼角,肆无顾忌的在脸庞上流淌,伴随着坐下战马马背的起伏,滚落在马颈上。

战马早已和战友心意相通,感受到战友心中浓烈悲切和思念,放缓脚步,仰首望天长嘶!

那是马儿在告诉坐在自己背上的战友:不要难过,我会陪你,直到生命的终结!

一声马嘶,带起的一群战马齐声嘶鸣!

直到骑兵连士兵将马刀重新插回刀囊,跳下马儿,拍着战友的脖颈轻声安慰,躁动的战马们才算是安静下来。

或许场外围观的民众们不懂骑兵们和战马之间那种奇妙的联系,但他们却隐约能感觉到战马长声嘶鸣的悲壮,那是特属于骑兵们和战马的战斗模式。

人在马在,马亡人亡!

骑兵们马蹄卷起的灰尘铺天盖地,导致其后方进场的方阵人影都被灰尘遮掩。

只是,这人影有些太过于少了吧!

当灰尘逐渐被风吹散,出现在所有人面前的这个阵列,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一共只有三人!

两名上尉军官并肩缓慢的走在最前,一名士兵跟在他们身后。

而随着三人阵列逐渐走近,两名上尉军官步伐虽然坚定,但依然缓慢,仿佛行走不便一般,而那名士兵,却是一名少年兵,稚嫩的脸庞绝对不超过十六岁!

这是什么意思?

全场人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直到澹台明月的声音轻轻响起:“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原川军21集团军145师麾下第七步兵连合第九步兵连全体官兵组成的方阵!”

全场猛然一静!

两个步兵连,就算兵员再如何短缺,也绝不会少于200人吧!为何仅三人?

而就算智商再如何不在线的人,也知道在如此重要的场合,四行团那位女解说员也不会犯下这种致命的介绍错误。

那只有一种可能,两个步兵连,仅剩三人。

“该二连因奉命配合我四行团死守老鼠山阵地,并扼守老鼠山3号高地阻击日寇,日寇以两个步兵大队兵力并配合重炮攻击3号高地一昼夜,该二连全体官兵死守不退,毙伤日军千人,并在高地最后陷落之时,呼叫我炮兵无差别轰炸......”澹台明月深吸一口气,压抑着自己内心的激动,竭力讲述这个她已经烂熟于心的战例。

“是的,当我军于深夜支援3号高地并搜索幸存者,只找到一人,就是你们现在看到的两名连长之一,弹坑里,他被他的士兵用身体压在身下,他侥幸存活,只是,他的兵几乎都死掉了。

做为连长,他在最后时刻拨通电话请求无差别炮击,保住阵地,尽了他身为阵地指挥官的责任,他的士兵,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身体守护自己的长官,尽了士兵的责任!

而之所以你们还能看到该二连还有最后一名士兵,是两个连残余的弟兄们用抽签的方式,选出这名不足十六岁的士兵护送先前已经受重伤的另一位连长离开!

所以,请不要小瞧这个微型方阵,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全部!

但请不要怜悯他们,四行团团部已经决定,在不久的将来,将会重建这两个步兵连,名将其命名为钢七连,铁九连!”

随着卫东来和蔡勇冠二人侧首向主席台行礼,唐刀还礼,上校参谋庄重还礼,三人方阵昂首挺胸,就像前几个步兵连一般齐声怒吼着‘祖国万岁!中华民族万岁的口号!’踏步向前。

仿佛不是三个人,是三百人!

全场寂静,所有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激情豪迈的三人。

掌声犹如雷鸣般响起!久未停歇。

竟然比炮兵连用实弹炮击点烟火还要更炽烈几分。

不少人这时已经隐约明白,四行团这次阅兵,并不只是在展示勇武,更多的是一种纪念,纪念牺牲。

新年,是华夏民族最传统也是最隆重的节日,他们希望在天上的兄弟们,也能看到。

但,真正掀起四行团阅兵式**的是最后一个入场的方阵--行将退役士兵方阵。

是的,四行团有一批即将退役的伤兵。

实在是因为他们的伤,没办法再让他们服役了。

四行团从未抛弃过伤兵,不管伤有多重,宁愿物资武器不要,也必须得有人抬着伤兵离开。

这是独立营成立之初唐刀亲自下的一道铁令,凡不遵守者皆以战时军法论处。

或许会有很多人对这条军令有所诟病,认为这是血腥战场最无用的善良,但只有那些普通士兵知道,正是有了这条军令,他们敢于赴死。

因为他们最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重伤之时被无情抛弃,连死亡都无法自己决定的绝望有多么无助,他们亲眼看见过不少,被日军用战马活活踩死的伤兵,被日军用刺刀架起生生疼死的伤兵......

没有人想成为那一幕场景的主角。

伤兵们被运到后方医护队救治,很幸运的,他们活下来了,但很多人却失去了腿和胳膊,无法再服役了,根据军规,他们必须退役。

唐刀承诺他们,他们的退役仪式将会等四行团到达目的地再举行,想回老家的发放足够的路费和抚恤金,不想回家的,唐刀也会就近给他们进行安排,这个得看他们的选择。

一般来说最后入场的方阵就是压轴的,也是荣耀的象征,现在唐刀就将这个荣耀,留给了这些不得不要退役的伤兵们。

没有人反对唐刀的决定,这些伤兵,哪怕因伤退役,也永远是四行团的兵,是四行团的一份子,从未变过。

这个由二十六人组成的方阵,没有先前的士兵们走得那般齐整,虽然他们已经很努力的保持齐整。

有的拄着拐,有的缺了胳膊,身体上的残缺制约了他们极难将动作完全保持一致。

可是,当这个最后方阵入场的时候,观看人群集体保持安静,整个训练场里,只有这帮伤兵方阵并不是特别整齐的脚步声和他们为了保持队列整齐还稍显辛苦略微粗重的呼吸声。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即将退役士兵方阵,对于他们,无需多余介绍,他们身上的伤痕就是他们功勋的证明。在这里,我代表我四行团全体将士将一句话送给他们:老兵,不会死去!”

这次,不是澹台明月在解说,而是唐刀亲自站到了话筒前,金属质的声音通过音响传遍全场:“全体都有,向战友,敬礼!”

“唰!”的一声,在场所有的军人,全部举起了自己的右臂。

没有等伤兵们先行敬礼,在场的上校、中校、少校......到还没有佩戴上军衔的新兵,全部向伤兵们行起了军礼。

“老兵不死!”站在远方没有资格参与这场阅兵式的小何老师不由自主的重复唐刀的这句话,向站在她身边的澹台云舒叹息道:“澹台先生,贵千金眼光真是眼光,竟能觅得如此文武双全之夫婿啊!”

“那里!那里!”中年大帅哥抚着自己颏下长须谦虚,用眼角余光瞟瞟自己这位才华过人的小同事,心下却是犯起嘀咕。

别人不知道眼前这位小女子的厉害,他却是知道的,不光家世不弱于他澹台家,在华清大学物理系那一级更有第一天才学生的美誉,那位叶教授对自己的得意弟子评价更是让人动容。

称其:若能学业上再进步,必能成为中国物理研究持一方牛耳之人物。

这也是打动金陵大学校长将其聘为学校讲师的理由之一,否则,中国第一大学怎么会轻易让一个不过20岁的年轻女子担任如此重要院系的专业教师。

还是得尽快让两个年轻人完婚啊!中年帅大叔前所未有的有了一种危机。

这倒不是说阅尽千帆的老澹台心眼小,而是唐刀这货真的是太优秀了,越接近他,越能感受到他的世界之深邃,仿佛,这天下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难题。

就像现在,一个小小的阅兵,竟然被他演绎的如此波澜壮阔,不管是百姓还是见过大世面的‘名流’都在按照他的节奏在走,不少人是眼圈红了又红,尤其是当退役士兵方阵走出之后,脸上的泪水流出来都尔自不知。

是的,那些连路都走不稳的军人,值得所有人尊重,他们有了少了一条腿有的少了一条胳膊,看似艰辛,却依旧目光迥然,虽是蹒跚,却依旧高昂着头。

“向战友敬礼!”老兵方阵领头的拄着拐杖挂着六等宝鼎勋章仅剩一条左胳膊的少尉眼中闪着泪光,厉声吼道。

与此同时,少尉将拐杖狠狠夹紧并努力抬起了自己的左手,行了一个并不算很标准的军礼。

那已经是他竭尽所能的标准了。

年轻的少尉很多人都熟悉,那是冷锋所属一连的一名排长,在青龙岭防御战中被日军步兵炮击中身边三米,一条胳膊被炸飞,另外还搭上了大半只脚掌,治疗好之后听说自己因无法战斗甚至连后勤工作都无法完成需要退役,哭的不行,誓死不离开,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接受。

站在远处向来冷峻的冷锋脸上更是犹如一块冰冷的石头,但钢盔帽檐阴影遮挡住的眼睛里,却是泪光隐现。

他怎么能不难过,那是他跟随他时间长达三年的兵,从上等兵到下士,再到因战功晋升少尉排长,最终还是他出面和少尉谈了一夜,终于劝服他接受退役这个事实。

他必须得泪光莹莹,26名退役士兵中,他一连的兵虽然最少,只有3人,可那是因为,他的兵大多都是因为重伤不治,青龙岭受重伤的16人中,只有7人能最终活下来,4人能重新拿起心爱的枪。

虽然少尉所行军礼看着有些别扭,但不少女人的眼睛里却和他一样闪烁起了泪光。

从他的泪光中,没有人怀疑其中代表的决心,所有人都相信,如果有需要,他将会如同他刚劲有力举起的手一样,拿起钢枪。

而让更多人泪目的是,是方阵中同时举起的手臂。

有右臂的举起右臂,没有右臂的举起左臂,有右臂但没有手的,也搞不犹豫的举起光秃秃手臂放在眉际,有两个士兵原本是用右手拄拐,但在听到“向战友敬礼!”命令的时刻,毅然将拐杖交予左手拿着,右手高高举起的同时,用单腿在队伍中艰难的跳跃前行。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这又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啊!

他们的脚步声虽然没有像步兵那样轰天动地,他们的手上虽然没有像先前步兵一样刺刀闪亮钢枪如林,他们亦没有炮兵营那般可摧毁一切的战争之神。但是,高举的带有残缺的手臂却仿佛比钢枪更要令人畏惧,独腿跳跃的脚步声却仿佛天外一声炸雷,炸在人的心间,让你无比战栗,浑身的细胞都在为此战栗。

这一幕,让不知多少人脸上挂满了泪珠而犹不自知。

也不知道是那位人士带的头,高举着手臂纵声狂呼:“中华,必胜!”

“中华,必胜!”所有在场四行团官兵们跟着一起狂呼。

“中华,必胜!”全场百姓一起跟随。

澹台明月在这一天的战地日记中的结尾中如此写道:

在看着两名即将退役的伤兵以右手行礼,而用仅存的左腿跳跃前进,右腿空空的裤脚随着跳动的风空空如也的摆动时,我的眼泪也终于忍不住了。

他们的躯体虽然残缺,再无法像曾经那样勇敢战斗,但他们就像他们的团座长官所说的那样:老兵不死!

残缺的是躯体,不死的是精神,若国家民族需要,他们依然会重新拿起枪,无论前方是什么样的枪林弹雨。

传遍四野的‘必胜’口号,一直响彻了足足十分钟,至声嘶力竭!

那一刻,再无军人、名流、百姓之分,他们只有一个身份,中国人!

因为这些士兵,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战败噩耗中终于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他们从未如此坚定的相信,中国会赢得这次战争的胜利。

就连那些藏在角落中的阴郁目光,在这一刻,看着纵情高呼的上万军民,也不由短暂失去焦距。

这,就是四行团阅兵之目的!

阅的,不是武勇,是抗战之精神!唯有精神,是枪、炮、飞机、舰艇打不跨炸不烂的。

PS:这一章有些长,也有些难写,所以晚了些,见谅!

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