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 第87章 阅卷

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 第87章 阅卷

作者:冬眠中的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1:01 来源:泡书吧

站在身旁的人看到王茂平停笔后,就继续向前走去,王茂平这才抬头,看到此人头戴四角方巾,身穿团领青袍,看起来并不像是蓝阳社学的社师。

不过也顾不得多想,已经有一些人答完呈交卷子了,这个时候的学生大部分都会比拼交卷速度,相互攀比炫耀,以体现自己的才思敏捷。

王茂平虽然没有兴趣攀比,但也不想落到最后几名,将自己的卷子从头到尾检查了一遍,看到没有什么问题后,便起身呈交试卷,出了蓝阳社学的大门。

要等到五天后才会有最终的考核结果,王广顺两人便在客栈又住了一宿后,赶回了家里。第二天,朱云兴看到王茂平来学堂连忙问道:“茂平,怎么样,考进蓝阳社学了吗?”

“哪有那么快,要四天后才能出结果呢!”王茂平有些好笑的说道。

周秀才对王茂平也很是关心,让他将自己的卷子默写下来,周秀才看着王茂平的卷子半响满意的点了点头:“嗯,答得很不错!”

听到周秀才这么说,王茂平的心也放了下来。

与此同时,蓝阳社学的社师阅卷也正式开始。即使是一个社学的考试,卷子也是弥封阅卷,看不到考生的姓名、地址。

社师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大部分考生在第二题都选择了以《迎春诗》为题赋诗一首,毕竟这个题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想写的出彩却是很难。

尤其是在看过齐元信作的诗后,再看其他考生作的诗味同嚼蜡。可能有人会问,不是都封着卷子吗?怎么知道哪个是齐元信的卷子。

那是因为齐元信作诗水平相比于其他考生来说要高出一截,再加之齐元信现在已经是上阳县有名的神童,所以很容易就能通过笔迹和所作的诗句判断出,哪个是他的卷子。

这边的社师看诗看的疲困乏累,那边社师批阅制艺题看的头痛,有的制艺题答得通篇空泛无物,有的制艺题答得通篇歌功颂德,还有的不说题答得怎么样,字写得歪斜不正,杂乱无章,看的人头晕眼花,疲惫不堪。

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便又开始批阅起来。这次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十分工整的卷子,上面的字迹让人赏心悦目,俗话说见字如见人,一个人的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品位。

社师不禁赞叹道:“这字,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着实是不错!”

听到他的夸赞,其他阅卷的社师也围了上来:“这字写的颇有韵味,应该是出自哪个书香门第,从小临摹大家书法才能写出这一手好字!”

“书香门第的孩子怎么会来社学读书?”虽然蓝阳社学在上阳县及附近的县城都小有名气,可书香人家都有私塾或家塾,不会将孩子送到社学读书。

“也许是县城的哪个富户人家的子弟吧,可惜现在不能拆开看看。”看过了字让阅卷的社师心情大好,开始批阅制艺题。

渐渐的他发现这个考生不但字写得好,就连制艺题答得也是引经据典,切合题意,观点明确,文笔流畅。

社师不禁在卷子上写了个“上”字,原本以为这个考生会选择赋诗,正准备将其卷子转给下个社师评阅,没想到他答得还是制艺题,而且答得有主题,有次序,有条理,文从字顺。

能够看出这个考生的基础很扎实,就是在文章的韵律上稍显不足,其实这点从他选择制艺题而非赋诗上就能看的出来,不过,在他们这个年纪,这题答得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社师还是在卷子上写了个“上”字。批阅完的卷子会交由专门的社师再次进行复核的。阅卷工作在三天后结束,较为优秀的三张卷子,也交到了县教谕的手中。

教谕是县学的教授,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负责县一级的教育事业,社学,作为官府设立的教育机构,自然也会受到教谕关注。蓝阳社学作为上阳县治下最大,也最有影响力的社学,每次的招生考核,阮教谕都会亲自到场。

如果王茂平在这里就一定可以认出,考试时出现在自己身后的人正是这个阮教谕。

“教谕,这是蓝阳社学这次考核的卷子,请您过目。”

阮教谕拿起其中一张卷子看了起来。

“吕坚,写的华而不实,倒是挺会寻章摘句。”阮教谕笑着摇了摇头。随后又拿起了另一张卷子开口说道:

“齐元信,诗写的不错,倒是有些才华。听人说现在已经有神童之称了?”

“听说这个齐元信七岁就能作诗,在北泉镇已经算是小有名气,后来跟随北泉镇的高秀才学习,高秀才对他很是看重,喜欢带他参加诗会,渐渐地齐元信神童的名号也就传开了。”谢炳安说道。

“嗯。诗不错,可这文章写的却着实是中规中矩,并不出彩,和他的诗差距颇大啊!”阮教谕无奈的摇了摇头拿起了桌上的最后一份卷子。

“王茂平,原来是他啊,当时在考核现场就觉得这孩子的字流畅温润却又暗藏劲骨,看来是下过苦功夫的,文章做的也不错,有直致处,有曲折处,文笔流畅,紧扣主题。虽然有些缺点,但瑕不掩瑜嘛!”阮教谕对王茂平的文章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个王茂平和齐元信一样也是北泉镇的人?”阮教谕问道。

“嗯,这个王茂平跟随北泉镇的周秀才学习,周秀才和我是同窗好友,因此也听他提起过,这个王茂平出身农家,但却写得一手好字,平时学习十分努力刻苦,为人也谦和有礼,谦虚谨慎。”谢社师说道。

“看来你这个同窗好友对他这个弟子评价很高啊!”阮教谕笑着说道。

“的确,但也总是抱怨他这个弟子,沉重寡言,少年老成,没有一丝少年该有的朝气和锐气。”谢社师也有些好笑道。

“依你之见,这三个人把谁排在第一名最合适?”阮教谕突然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