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改革历来凶险

王翁须一听,有些愕然的看着刘进,斟酌了片刻说道:“夫君,辛夷是你的人,若令其抛头露面前去行医,且巫医百工之人世人皆对其有偏见,是否会对你有影响?”

刘进一脸不在意的说道:“能有何事?父皇摆明了不愿册封我为太子。即便是有些许舆论,父皇还能削了我王位?

且医者救死扶伤,挽救病人于痛楚危亡,责任重大,使命崇高。

即便是世人有偏见,我等乃是辛夷家人,更亦当正视医者之伟大,令其得到宽慰。”

王翁须听此,点了点头,开口说道:“夫君之言甚是。”

刘进也微微颔首道:“其实不仅仅辛夷,府中妇女若有何技能的,若有想在除琅琊王府,在外也想有所发展的,也可予以支持。

不,不仅仅是妇女,男性亦可。

当然定要管控他们,不可依仗琅琊王府的声势做出什么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损毁我琅琊王府形象的事情。

或此事你可安排一下。”

王翁须听此,眉眼一横,白了刘进一眼道:“如此说来,我本舞女出身,舞姿颇为妙曼,也可出门去做舞女咯?”

刘进一听,嘿嘿一笑,将王翁须搂入怀中,对王翁须说道:“夫人,舞女当然做的,但为我一人舞蹈足矣!”

王翁须抬头看着刘进,娇嗔“哼”了一声。

刘进见王翁须媚态十足,忍不住了,一把将王翁须抱起来说道:“夫人,吾等进屋,你且为我舞上一曲。”

……

翌日,刘进早早出了府,便前往了大司农府上前去找大司农赵过。

待禀报之后,赵过赶紧前来大司农府迎接刘进。

“老朽见过琅琊王。”赵过拱手向刘进拜道。

刘进拱手还礼后,摆摆手道:“不必如此多礼。”

赵过起身,伸手引导道:“琅琊王,且进如府中说吧。”

两人进屋,有人奉上茶水,分尊卑主次坐下。

刘进开口道:“此前陛下吩咐,令我等继续负责农业改革、农民新政之事。

此前行代田法,能增加粮食产量,对众人皆是有利,因此阻力颇小。

然即便是如此,代田法在推行过程之中依旧有不少阻力。

接下来的改革乃是按照物价推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此定冲击粮商的生意,甚至有可能令粮商损失惨重。

因此定然是阻力重重。

大司农,此必要有所准备。”

大司农听此,认真的点了点头:“琅琊王殿下说得对。正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此举便是断了我大汉粮商的财路,其人定然有所反应。”

刘进开口道:“大司农此言得之。我以为当先统计我大汉各地大粮商,当对各大粮商知根知底。

然后待我等推行过程之中暗中观察,哪些粮商阴奉阳违,哪些粮商使阴招。

待抓住真凭实据之后,连同其背后势力一起揪出,用重刑。杀鸡儆猴!”

大司农赵过附和的点了点头。

接着刘进叹息一声:“自古改革者不得善终居多。商鞅变法,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令秦国一西部边陲小国,一跃而起,成为战国后期强国。

后秦国遵循商鞅之法,奋六世之余烈,至始皇帝时一统天下。

然商鞅其人却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

吴起在魏、在楚,皆行变法之事。尤其在楚变法,更是令楚强大起来。然得罪楚国贵族却至也被车裂肢解。

我等农事改革,虽反对力量依旧强盛,但却不可能令我等落得吴起、商鞅之下场。

吾今日言此,乃是万望大司农且不可掉以轻心,否则我等身死不足为虑,但我等改革之心血却令人废弃,此方才令我等即便身死亦是抱憾。”

大司农赵过一听,心中宛如黄钟大吕,震动非凡,他此前以为改革便是改革了,从未向刘进一样想的如此之深。

今日听刘进之言,大司农赵过方才察觉他行的事情竟然如此凶险,然影响如此深远。

当即大司农赵过起身,整了整衣冠对刘进躬身拜道:“殿下肺腑之言,赵某感触良多。请殿下且放心,我定当此如履薄冰之心态,行勇勐刚劲之手段,便是身死亦令新政持续下去。”

刘进摆摆手道:“大司农也不必如此担心。父皇支持我等,且外有匈奴虎视眈眈,令大汉百姓寝食难安。

我等行的乃是强国固本之法,对大汉无论士农工,皆颇为有利,除粮商受损之外,再无其他人受损了。

只要盯好大粮商及其背后之势力,定然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大司农赵过点了点头没说话。

他也知道,变法后果惨烈的那番话方才是刘进说的肺腑之言,而后面刘进所言虽然也是有理,但不乏安慰之语。

但大司农赵过心中却想了“大丈夫,生不能食九鼎之肉,死亦当九鼎而烹”,已经下定决心要进行变法。

而且不但要变法,还要按照刘进的安排对农业的变法更加的深入,即便是九死其犹未悔,定要史书留名!

说完此次变法的严重性和后果,下面该讲的便是具体当如何去做了。

刘进开口道:“核定物价,此当平淮令可行之事。大司农,平淮令可是你的人,此人颇为关键,若非你的人,物价核定稍有差错,便可能令百姓损失无算,也极有可能造成我大汉国库损失惨重。”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史书中记载:“大司农属官有平准令丞,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贵贱相继归于京都,故命曰平准。”

可见平淮令乃是一个专门的核定物价的关键官职。

大司农听此,思索了一番道:“平淮令乃是我的人,但平淮令丞,我且尚不熟悉。”

刘进一边点头一边说道:“我等行事责任重大,切不可出现一丝一毫之纰漏。既然平淮令丞非是你的人,不如调离此官位,令你的人坐上去。以确保核定物价之事万无一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