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三十章 大雨倾盆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第二百三十章 大雨倾盆

作者:仙途.cs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06:29 来源:泡书吧

第230章 大雨倾盆

回到长安城,监国的新一任琅琊王刘病已在丞相桑弘羊、御使大夫赵过及其他九卿的簇拥之下出长安城迎接刘进归长安。

看着刘进和小大人一样对自己一板一眼的依照礼仪行礼,刘进心中不禁感慨孩子已经渐渐长大了。

众人簇拥着刘进回了未央宫宣室殿。

在宣室殿上,众人皆在自己各自位置坐下,等着召开刘进回来之后的第一次朝议之事。

众人参拜完毕,刘进方才开口:“此番东巡,朕对大河沿岸诸郡国情况考察一番。

情况有喜有忧。

忧着如河东郡太守身为太守却碌碌无为,不曾居安思危。

喜着如河南郡太守,兢兢业业,未雨绸缪,谋划在前行动在后。

诸辈皆身负万民生计安危,若皆如河东郡太守等,恐匈奴未曾打过来,我大汉百姓也当揭竿而起。

若皆如河南郡太守,心系百姓,有所作为,便是偶有困难却也是疥癣之疾。

此各郡情况随朕东巡之人皆做了记录。

御史大夫。”

赵过一听上前拜道:“老臣在。”

“依照此为官员晋升降职之依据,赏罚分明方可令上下一致,政令畅通。”

“唯。”御史大夫应声。

刘进接着说道:“注意,无论降职者亦是晋升者,皆当考察其背景,传报其所在郡县,令郡县百姓观览,若无人状告,晋升者方可晋升、将职者方罚不加重。”

“唯。”赵过再次应道。

如此方定下来此番东巡的清算程序。

此时,刘进又向丞相桑弘羊问道:“朕东巡时,可有何事发生。”

丞相桑弘羊拜道:“陛下,臣昨日接到信报,匈奴狐鹿姑单于已于近些时日病逝。”

刘进听此,沉默了一下没说过,过了片刻方才道:“狐鹿姑单于在位期间,多与我大汉交锋。

孝武皇帝征和三年,李广利率兵攻打匈奴。

便是这狐鹿姑参与令随李广利出征的七万兵马葬送在匈奴。

先帝在位时,匈奴犯边,重合侯马通、太仆上官桀及闓陵侯成娩兵分三路犯边。

太仆上官桀犯了大错,若非后将军商丘成及时接应,恐重合侯马通及数万将士便要埋骨匈奴了。

朕与其虽是敌非友,但却以为此人乃是豪杰。

大鸿胪何在?”

大鸿胪苏武听此,起身拜道:“臣在。”

刘进道:“此番吊唁匈奴狐鹿姑单于之事你全权负责,该有之敬重当有之。”

“唯。”大鸿胪苏武应道。

说到此,刘进接着便皱眉道:“可知晓接替单于者为何人?”

大鸿胪苏武道:“此老臣知晓。陛下,臣曾说过匈奴继承之人矛盾重重。匈奴人与我大汉虽共祖,然数千年饮毛茹血,早已野化,不知礼。

故单于继位无有定制。

时而兄终弟及、时而父死子继。

狐鹿姑单于在世时,便定下左贤王先贤掸继任。

然临终前却反悔,废先贤掸为日逐王。

便是如此,狐鹿姑单于异母弟左大都尉贤为匈奴贵人所敬重,母阏氏却恐狐鹿姑单于立其异母弟左大都尉为继任者,便派人杀之。

匈奴部在龙城祭天祭祖当各部首领皆汇聚龙城,然因左大都尉之死,左大都尉同母兄并未按时前往龙城会盟。

臣接秘报,狐鹿姑单于临死前,因狐鹿姑单于恐其子不能弹压匈奴各部,权衡利弊,立下其弟右谷蠡王为单于。

然卫律及单于正妻颛渠阏氏密谋,在狐鹿姑单于死后矫诏更立狐鹿姑单于子左谷蠡王为单于。”

刘进一听,眼中冒着光芒道:“若是如此,当差遣间人离间匈奴各部!”

大鸿胪苏武拱手拜道:“陛下,臣已经在做此事,已经与左贤王、右谷蠡王接触,其二人心中有归附大汉之心。”

刘进点点头道:“此事你尽力去做,缺人给人,缺钱给钱,定当要搞出一些成效来了。”

“唯。”大鸿胪应道。

匈奴大单于病逝之后的一些动作和布置便已经商量好了。

刘进又继续问道:“可还有它事?”

大司农霍光出列,起身对刘进拜道:“陛下曾在巡铁匠工坊时候提出炼焦以充燃料之事。

且改进橐龠为风箱,令铁匠工坊所产钢材质量、产量皆涨幅明显!”

因刘进曾言不允许有人对他拍马屁,因此夸赞刘进的话霍光未曾说,但眼中的崇拜之色却是如此明显。

刘进一听,嘴角也不禁露出一丝自得的笑容道:“如此便好。

切莫忘记,蒸汽机的研制定然需要不少钢材。

朕研判,狐鹿姑单于死后,立储纷争令匈奴各部离心离德。

便是最近数年,恐匈奴无心与我大汉为敌。

因此,钢材当以供蒸汽机研制为主,改良军械为辅。”

“唯。”霍光应道。

除此之外,奉常张贺又提到了祭祀之事、少府有汇报了此次东巡花费的钱财。

其他九卿等也有些许事情向刘进汇报了一番,刘进一一作答,朝会方才结束。

此后,朝政有条不紊的进行,刘进也知晓,为政不能不折腾,但也不能总折腾。

《礼记》有言,“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因此,为政也当张弛有度。

刘进上位数月,已经接连推出未来五年远景目标、考成法,并东巡视察了黄河各郡沿岸情况。

已经够令众臣子紧张了,也足够令大汉官员忙活一阵子了。

再安排新事情,恐怕要令大汉诸官因事情完不成懈怠了。

因此接连数月,刘进仅仅是针对此前推出的相关事情督导督促,并未颁布什么全新的政令。

此等情况一直到六月。

开元元年六月初一天上一直下着瓢泼大雨。

雨势极大,甚至不少老者直言,他们那么大岁数,唯有当年黄河决口的时候见过下那么大的雨,雨势之大甚至长安城渭河上的桥都快被淹没了。

众百姓虽然冒雨抢收了一部分粮食,但终究还是减产不少。

然这都不是当务之急,当务之急便是避免发生冲垮堤坝的情况。

刘进立刻下了诏书,令太守知县等郡县最高长官亲临一线,视察各郡县黄河干支流沿线堤坝情况,对于有溃坝危险的要求第一时间安排人手行加固之事,务必令各郡县不可再出现大规模溃坝现象。

而这时候,刘进一番东巡视察黄河沿线的效果便出来了。

正因为刘进对黄河堤坝的修建进行了东巡,各郡县都害怕刘进真的查出什么问题,因此皆大兴土木对堤坝进行重建、修缮。

不少地方若是如此大的雨水,在以往定然发生溃坝情况的发生。

然堤坝加固、修缮之后,竟然完全抵挡住了汹涌的河水冲击,没发生什么例外。

而众臣子此刻真的是开始佩服起来刘进的东巡视察黄河上下堤坝之事的先见之明。

刘进心中也暗自庆幸,幸亏那一日看到了关于黄河水变黄的奏疏,也幸亏在奏疏结束之后有了这一次的东巡视察。

若没有这次视察,这个六月大汉不可能平安度过,大概率要溃坝决口的。

到六月下旬,雨水方才渐渐消失。

已经十几天未曾得见的太阳又回到众人的眼中,众人纷纷觉得那依旧挂着水一般的太阳是那么样的美丽。

然受水灾影响,数个郡甚至颗粒无收。

这种情况之下,很多人今年的吃饭都成问题。

这等事情从来都是头等大事,因此谁也不敢怠慢。

刘进也下达了诏书安抚百姓,并提出了具体的赈灾措施。

首先是缴纳税赋问题。

刘进大笔一挥,将受灾的各郡县免了赋税。

其次便是受灾百姓的生计问题。

一来农田受此等大雨,一家人皆颗粒无收,颇令人心酸。

二来百姓无有生计,为求保命,什么事情做得出来。

对此,刘进特意下令,令各地粮仓放粮以供销售。

另外安排粮食向百姓发放贷款,令众人以便可以恢复生产。当然刘进自然也想到了以工代赈。

最后便是恢复生产之事。

低价粮种、低价工具、低价的贷款等各种政策工具尽皆开展以帮助农民及时补种其他粮食。

又专门开放了园林山川等,并对适合种植的皆令众人可以开荒。

其中开仓放粮,低价贷款鼓励补种、免除税款等工作皆是按照以前处置赈灾时候的常规政策。

然刘进所言的以工代赈,众人却是从来未曾见过,纷纷希望刘进说一说。

朝堂之上,听得有人询问,刘进自然便准备解释一番道:“所谓以工代赈,便是以劳动力换取口粮之事。

具体一些便是我大汉朝廷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钱财和粮食,以此取代直接赈灾。”

“此以工代赈好啊!”众人纷纷说着。

说来确实如此,通过以工代赈至少有三个好处。

其一,通过组织赈济对象参加工程建设,使赈济对象得到必要的收入和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达到赈济的目的。

其二,在政策实施地区形成一批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长期发挥作用。

其三,可在一定程序上将可以造反的主力人群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利于社会稳定。同时,还可以激发百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摆脱“等、靠、要”等消极意识。

总之好处多多。

以工代赈定然要多出来很多工人。

这多出来的人谁都想要。

那大司农霍光上前起身对刘进道:“陛下,自陛下提出通过炼焦提温之后,铁匠工坊需要不少人手。

希望陛下将以工代赈的人数给大司农府划上一些。”

然将作大匠却也站出来了说道:“陛下,近些时日,帝陵的修建因水患耽误了工期,臣亦想申请一笔人手。”

又如太仆借口养马人不足等不一而足了。

总之大家都希望赈灾的工人能多分一些。

然而可能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这些人,刘进有自己的想法!

看着众人吵的不可开交,刘进方才呵斥道:“肃静!”

众人一听方才闭嘴。

刘进训斥道:“怎么,汝等若无如此多工人,事情便不可如期完成了?

如此多工人朕有大用处。”

众人一听这话,发现众部门的人员皆有些好奇,刘继想干嘛。

刘进也不卖关子,开口说道:“诸位,朕欲往修缮秦朝留下来的铁路!”

所谓的铁路,便是如今天一般的“铁路”。

此前曾说过此。

刘进说完,众人如同炸开锅一般纷纷讨论起来。

刘进并未立刻说话,而是等着众人说完。

刘进方才说道:“怎么,诸位可有何意见?”

一个人站起来对刘进拱手拜道:“铁路已经年久失修,且占据良田甚多。

臣以为铁路不宜修建。”

刘进摆摆手道:“此非理由。正因为铁路年久失修方才需要大修。占良田?朕以为是开垦良田占据铁路的颇多吧。”

“好了,不多说了。朕意已决,若无其他意见当昭告今日之诏书吧。”

“唯。”众人纷纷向刘进拜道。

此前,曾经介绍过。

华夏在秦朝时候便有了铁路。

秦始皇的“铁路”是用木材铺设的。做轨道的木材质地坚硬,枕木却较为软。可以和夯筑得非常坚硬的路基密切结合,从而使轨道平稳。

经过严密的设计,秦始皇的“铁路”,枕木之间的距离正好和马的步子合拍。

马匹一旦拉车到了轨道上,就不能不飞快奔跑,几乎无法停下来。

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车站,在车站枕木之间由木材填充平整,因此马儿到了车站,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

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

这是一种效率极高的方法,能日行六百里。

然,后来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给铁路网造成了极大破坏,汉朝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也逐渐被荒废了。

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没能流传下来。

自从刘进知晓有铁路之后,刘进一直便惦记着这个事情。

如今正好各地有水患,他觉得是时候重新修整秦朝铁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