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五十章 在皇帝亲耕仪式上的讲话

第250章 在皇帝亲耕仪式上的讲话

桑弘羊说完,众人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纵然是有几个人,刘进明显能够看出来其眼中带着些遗憾,但人员却并不多。

而此时此刻的刘进突然想到了汉高祖刘邦与惠帝刘盈的一段故事了。

高祖称帝后,其于吕后嫡长子刘盈被册封为太子。

然高祖觉刘盈仁弱,刘邦觉得不像自己,因此起了换太子的心思。

时将戚夫人正得宠,且刘邦与戚夫人之子,刘如意酷肖刘邦,刘邦以其类己,故常欲易太子。

高皇帝九年,赵王张敖坐罪废黜,刘邦更立刘如意为赵王。然却让刘如意作为赵王,常留长安,遥领爵土。

戚夫人知晓刘邦有易储之心,因此刘邦回归关东,戚夫人时常跟从,日夜啼泣欲使刘如意代刘盈为太子。

人一旦年龄大了,颇容易固执。

刘邦易储的心思越来越强烈,且将这种心思转化为行动了,下廷商议,结果群臣纷纷反对。

其中御史中丞周昌反对最强烈,刘邦问其原因。周昌由于为人口吃,且又盛怒,于是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后世有个成语“期期艾艾”其来源的一半便是此。

刘邦见此状,欣然而笑,罢置此议。事过之后,吕雉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见到周昌时,下跪致谢说:“若非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刘邦仍怀易储之意,吕雉惶恐不知所为,有人对吕雉说,张良善于画计,且一向为刘邦所信重。于是,吕雉令建成侯吕释之找到云游四海的张良,对他说:“您作为陛下的宠臣。陛下欲易太子,你怎么还能高枕而卧?”

张良说:“当初皇上数陷于危难,采用我的计策。现在天下安定,皇帝喜欢才要易太子,这是骨肉之间的事,即使像我这样的,再有一百个也没用!”

吕释之强行道:“不管怎样,您得给我想个办法!”张良道:“这个难以口舌之争就能达到目的。皇上有想招而不得的贤人,有这样四个人,就是商山四皓,年纪都大了,皆因皇上傲慢慢侮人,所以不愿汉臣。但皇帝偏偏以此四人为高人,如果你们能够不吝惜金银财宝玉帛,并让太子亲自致书,言辞肯切谦卑,用安车和辩士固请,应该能请得动他们。他们来了后,以宾客之礼相待,并且使他们时时随太子入朝。这样皇帝必然要问,就告诉皇上。

于是吕释之令人持太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抵达后,客居在建成侯吕释之的住所。

此后高皇帝十一年,英布谋反,刘邦生病了不想前去打仗,准备令太子刘盈为将征之。商山四皓对此分析了一番,觉得他们来就是为了巩固太子之位。太子带兵出征,事情不妙!

因此四人前往去吕释之去了,四人对吕释之说:“太子带兵出征,有功对他的太子之位不能增加好处;无功反受其害。且给太子的那些兵将,皆是追随皇上打天下的枭将,让太子带领他们,无异于羊领群狼!这样他们肯定不会尽力,此去必然无功。我们听说,母亲爱儿子是常抱着的,现在戚夫人日夜服侍皇上,而刘如意又常被皇上抱于膝上,并说‘我一定不会让不肖子居于爱子之上’,这明显的是一定要易立太子。你们赶快让皇后对皇帝说英布乃天下猛将,擅长用兵,现在的士兵、将领都是陛下的故旧,如今派太子统领将士,无异于让羊来驱使狼,如果英布知道了,一定士气大振而向西进攻。现在陛下虽然生病,但勉强在辎车上,躺着监督军队,这样各大将领也不敢不尽力。陛下虽然苦了自己,但却保全了妻子儿女。”

吕释之入宫见吕雉,吕雉至刘邦处按照“商山四皓”所说声俱泪下泣诉,刘邦骂道:“我就知道这小子派不上用场,还是老子亲自去吧!”于是,刘邦亲自带兵出征。

刘邦攻灭英布返回长安,病情愈发严重,易储的想法也更加强烈。张良劝谏,不为所动。

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佯作答应。

最后,“商山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羽翼已丰,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

此后,刘盈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了。不久,刘邦驾崩,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

虽然当年高皇帝面临的易储的问题,而目前刘进是面临的立储的问题。

但看朝臣几乎是一边倒的希望立刘病已为太子。

刘进知晓便是额刘病已虽然还不到十岁,但是在众人的心目之中,已经是继承人了。

不立刘病已为太子,恐怕要面临和当年高皇帝一样的形势,整个朝廷,甚至整个大汉的百姓恐怕都不满意刘进的决策。

为皇帝者,虽唯我独尊,但刘进却也知晓民意不可违,他方才点点头道:“丞相言之有理。奉常张贺何在?”

“臣在!”奉常张贺站出来。

刘进开口道:“此前朕曾吩咐过伱,令太史令观测天象、根据历法,每年年末定下来年年初一整年良辰吉日之事,也省的日后每每均需龟甲占卜,费时费事。

你且回去后与太史令定下一良辰吉日,准备皇太子册封之仪。”

众人一听尽皆惊喜。

张贺也面带喜色,对刘进拜道:“唯。”

刘进微微颔首,没在多说什么。

而在刘进旁边的刘病已已经**岁了,在其母王翁须、其太傅蔡义的灌输下自然知晓立太子是什么意思,也不禁嘿嘿高兴的笑起来。

此事定下,众人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此议题结束,众人也纷纷开始讨论其他议题。

有汇报匈奴又犯边了的,有汇报何处何处又发生了什么灾害的。

刘进根据各部所提及的策略认真分析并祭祀根据情况安排相应的处置人手。

待朝会散去也不管刘病已是不是能听懂,将为何如此安排思路再教给刘病已。

一天忙忙碌碌便结束了。

很快便到了二月初二。

粮食安全从古至今都是华夏头等重视的大问题。

刘进也不例外,他也是依照惯例进行了亲耕仪式。

虽然去年的时候刘进已经亲耕过了。

其仪式无非是皇帝及参与亲耕的众臣子提前沐浴斋戒,当天的时候来到在城外的籍田上。

到达籍田之上有宗庙神职人员主持仪式,皇帝亲自耕种,由天子以耒耜翻一下土,然后太子、诸侯王等三公以上级别的翻三下,卿九下,大夫二十七下,最后“庶民终于千亩”将籍田全都耕完。

然而刘进觉得,不能就这样做做样子罢了,来都来了,事都做了,不说点啥表个态实在是不应该。

待仪式结束之后,众人都还没散。

当然刘进没走,众人也不敢散。

在籍田边上刘进对着众人开口道:“诸位。昔日文皇帝曾下诏‘农,天下之本也。其开藉田,朕亲率耕……’此后天子亲耕便为惯例。

亲耕为何?其目的为积贮。

自朕登基以来,素来将粮食增产作为朕最关系的头等大事。

昔日御史大夫时任搜粟都尉,其潜心研究出代田法,令粮食增产三成以上。

此后朕又将田赋恢复至孝文皇帝时的税率。

后又行耕牛、农具租借;

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等策

目的便是鼓励农桑。

也正是我大汉上下齐心,去岁粮食增收远超以往。

然粮食产量却仍未恢复至孝景皇帝之时。

朕以为仍当多加努力。

对此,朕希望未来朝廷诸部署当做好如下事务巩固粮食丰收之态势。

其一、当效仿赵过,继续研究粮食增产之耕作法。

若有新成效者,朕不吝封侯!

其二、当继续防范谷贱伤农,且不可令百姓废力侍弄天地,令粮食增产却导致粮食卖不上价格,反倒不如非丰年之时收入。

其三、当保护小农贫农,且不可令小农贫农因疾病、吊丧、婚育等诸多事情致使无钱可用,不得已而卖祖宗传下来的土地。如今已是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且不可令贫者一丝活路不留。

……”

此时此刻,刘进上一世讲话能力突然觉醒了,对着下面的众人长篇大论的说起来。

部分和农业不甚相关的大臣听得是昏昏欲睡,不少人心中已经腹诽“陛下为何如此能说?”

“……朕今日便讲到此。

安世。”

“臣在。”尚书令张安世站出来应道。

刘进点点头道:“《大汉日报》明日便刊发今日朕亲耕之事及朕今日讲述之内容。

且回去之后根据朕之讲述令相关部署拿出具体可行的鼓励农桑之策,且去施行。

御史大夫赵过。”

“臣在。”御史大夫赵过站出来应道。

“相关部署拿出具体可行的鼓励农桑之策后,你且安排人手监督其落实策略情况。

若有未曾落实到位之部之人,当惩处之。”

“唯。”张安世及赵过两人应道。

吩咐完毕,刘进方才点点头道:“回宫吧。”

众人一听方才算是松了一口气,心里想着“可算是说完了”。

然而对于刘进的这个情况,众人颇有些不适应,去年亲耕的时候刘进并未整那么多的幺蛾子,今年这是咋回事?

众人一个个觉得刘进颇为莫名其妙。

然刘进却知晓,一些政策的安排并非说是安排了就完了。

在安排之后,尚且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跟踪去提醒去督导。

而参与活动之时,便是督促督导的最好契机。

且作为皇帝更多的时候其发挥的乃是引领、领导的作用。

而安排具体事务不是说皇帝没有这个职权,而是若由皇帝再去安排具体事务,那引领、引导作用定然就得不到充分发挥了。

因此,许久之前,刘进就已经想好了,未来定然要转变作为一个皇帝执政的方式。

将原来的推动具体事情变为引领具体方向,令下面的官僚推动具体工作的进行。

第二日的大汉日报又引起了众人的热议。

尤其是那句“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更是引的不少失地百姓共鸣。

一些因为土地丧失而不得不从事商贾之事的百姓在看完之后想着当年被逼迫无奈便宜将土地卖给当地豪强地主家庭的悲惨往事,忍不住写下来,开始给《大汉日报》送信。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正是他们的信件引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清丈行动。

没过多久,《大汉日报》报社便收到了对于“皇帝刘据在二月二日皇帝亲耕仪式上的讲话”反响内容。

其中竟然有不少是富豪土地兼并过程之中的悲惨故事。

尚书令张安世针对这样的事情他是不敢隐瞒的。

刘进曾经做过要求,对于百姓反映的疾苦,若存在共性定然要反馈至他处。

而这种情况便是有共性的百姓疾苦。

报至刘进处后,刘进不禁皱眉,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张安世说的:“难道天子脚下,首善之地也有如此无法无天之事发生?”

说完,刘进想了想开口道:“令大司农霍光来此。”

“唯。”接着便有小黄门应了一声,前去通知大司农霍光去了。

没多久,霍光便到此了,对刘进拜道:“大司农霍光见过陛下,不知陛下诏臣前来可有何事?”

刘进将《大汉日报》收到的读者来信递给了霍光道:“大司农且看一下。”

霍光一听,双手接过刘进递上来的内容翻看起来。

这一翻看,霍光脸色一变道:“天子脚下竟然有此恶劣之事。

陛下,臣以为当严厉惩处。”

刘进一听瞥了大司农一眼道:“惩处?当依据何律令惩处?朝廷是禁止卖田了,还是禁止购田了?”

霍光一阵语塞。

刘进接着说道:“惩处之事先放一放。你回去后且查询一下,我大汉土地名册之上交易后名册数据可曾变更,是否与来信内容相符合再说吧。”

“唯。”霍光一听,赶紧应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