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祖父汉武帝:开局怂恿我爹造反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达到大宛

第258章 达到大宛

刘进这时候一摆手道:“钱财之事,大司农、少府,你二人回去查阅账目,且看看分别可出多少钱财。

大鸿胪,此邦交之国,朕以为可由你领兵、典属国为辅,相助乌孙。你且与典属国赵充国商议一番领兵多少合适,钱财辎重需要多少。

待计算清楚,了解差额再行考虑补助辎重差额之事。”

大司农霍光、少府公孙遗、大鸿胪苏武、典属国赵充国四人起身对刘进拜道:“唯。”

刘进微微颔首接着说道:“大鸿胪,除计算钱财辎重外,依照朕此前所说,伱且定下控制西域、相助乌孙具体策略。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在大鸿胪具体策略出台后,你等且召集部分有战功之将领,令众人畅所欲言,具体完善,待修改之后报给朕。

朕令尚书台出诏。”

丞相、御史大夫、大鸿胪纷纷应道:“唯。”

刘进接着看向太仆常惠,道:“太仆,战马定然不可缺了大鸿胪的。

除此之外,待众人出发西域之后,你且领兵北上,防范匈奴趁机掠边。”

“唯。”太仆应道。

刘进微微颔首,对众人说道:“诸位且去忙活去吧。尚书令留下。”

众人纷纷起身,向刘进告辞拜道:“臣等告退。”

众臣告退,仅剩尚书令留下,刘进屏退左右对尚书令张安世道:“安世。朕欲纷纷你一任务。”

张安世拱手道:“陛下吩咐,臣万死不辞。”

刘进摆摆手道:“不至于。此番吩咐于你,便是令你选几个家世清白、为人正直、善察言观色及笔墨书写之才的年轻人,在三辅、河东、河南、蜀郡等清查各地名声败坏之世家大族,所犯下的滔天罪行。

记住,令众人仅暗地调查,必要时可寻访苦主。

待调查后汇总成册,送至朕处。”

张安世一听,惊讶的抬头看了一眼刘进,其他啥话没说,只是低头应道:“唯。”

刘进微微点头道:“且去吧。”

“臣告辞。”张安世拜别刘进便去安排去了。

在回去的路上,张安世思索着丞相桑弘羊给刘进进言的“酎金夺爵”及“白鹿皮币”之案例,他猜测了一下,此番调查定然是为防范相助乌孙财力不足而预先坐下的准备。

至于为何仅仅让张安世调查,张安世自己揣思,可能搜刮这些人的钱财仅仅是刘进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非必要不启动,故此令众人隐蔽行事。

猜测到了刘进的想法,张安世心中便有了目标了,当即便遵照刘进的吩咐选了些人手前往各繁华之地去探寻寻访去了。

待众人离开,刘进方才给远在于阗的傅介子使团的副使等人回信。

回信内容粗略为信件已经收到,已经验证了情报的真实性,对众人的处事决断给与激励,已经安排报功了,并强调稳住大宛,不要令大宛也匈奴结盟。

而荒漠之上的傅介子已经到了大宛国都城贵山城。

这大宛国贵山城乃是依山而建的城市,城市四周水草丰美,在广袤的草原上,一批批雨鬣霜蹄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着,看的傅介子直咽口水。

傅介子领着众人来到了贵山城的城门外。

守城人员见是陌生人,十分警惕,赶紧向傅介子等人发问。

傅介子等人见众人武器对着自己,纷纷拔刀对峙。

此时傅介子携带来的译者赶紧说道:“使者莫慌,此人所言为大宛语。其意问我等是何人。”

傅介子一听,松弛了下来道:“你且告诉他们,我们是大汉皇帝的使者,前来此便是求取天马的。”

译者赶紧翻译了一下,那看守贵山城城门守城人员又是震惊又是忌惮,且忌惮之中还隐藏着一丝仇恨,又用大宛语对众人说了什么。

译者再次翻译了一下对刘进等人说道:“他说他前去汇报。”

“如此,我等便稍等一下吧。”傅介子微微颔首。

也不怪他们匈奴一听是大汉使者便面色大变。

太初元年,汉武帝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以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

然初战不利,李广利派遣使者给汉武帝上奏章说:“路程遥远十分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仗,只怕挨饿。兵少,不能攻取宛国。希望暂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汉武帝得知所奏,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李广利害怕了,因而留驻敦煌。

显然依照皇帝所想,定然要令李广利在与匈奴的征战之中打一个胜仗。

他以为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如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大夏之类的国家逐渐瞧不起汉朝,大宛的良马就断绝来汉,乌孙、轮台等国家也将随便难为汉朝的使者,就会见笑于外国。

于是汉武帝又下诏赦免了那些囚徒步卒,征调恶少年和边境的骑兵,经过一年多而从敦煌出兵六万人,继续征伐大宛。

当时轮台国不提供粮食,李广利攻城之后直接屠城,此后西域各郡国再没有敢不供应粮食的。

如此,李广利便率众打到了贵山城下。

显然,傅介子也猜测,是不是此前的那一场战斗中,这守城的人员其亲眷便战事在与贰师将军的对抗之中。

当年大汉耗费了无数的钱财堆起来的李广利的那一场胜利的战争。

仅仅在征伐贵山城的时候,便消耗的无数箭枝,并决开他们的水源,改变其流向,包围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

战争最后的结果便是接受了大宛的许约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李广利等选取,并且供给李广利等人粮食。

此后大宛人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大宛高级官员中过去待汉人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最终李广利烦恼歌器了攻伐进入贵山内城的打算,就结束这场战争撤兵回来了。

而这一战,让大宛国真正见识到了大汉到底有多强大,因此听闻大汉有使者前来,自然也根本不敢怠慢。

大汉使节前来的信息很快便从城门传到了内城的国王耳中。

此时大宛国的国王其名叫蝉封。

当年李广利率军十余万伐大宛,大宛贵族最后被迫杀死国王毋寡求和,亲汉大宛贵族昧蔡被立为大宛国王。一年多后,大宛贵族认为昧蔡过于讨好汉朝,遂发动政变杀死昧蔡,另立蝉封为国王。

国王蝉封经过两任国王被杀,总算是认识到在大宛国恐怕国王便是大宛国贵族的傀儡,从此之后谨小慎微,任由大宛国贵族把持朝政,而他作为名义上的国王,行国王礼仪之事,不再插手朝政情况。

贵山城众贵族听闻大汉使者前来纷纷商议起来,决定让国王蝉封来接待傅介子的使团。

众人纷纷行动起来,确定了迎接人员,并安排了国王接待傅介子使团的相关事宜。

很快,贵山城外城城门大开,而从外城的一群衣衫华丽骑马的人员来到了贵山城城外。

领头之人金发碧眼,下马对傅介子行了一个当地的礼节后,叽里呱啦用大宛语说了一通。

译者赶紧给翻译了一下道:“他说他是大宛国的丞相,欢迎从远方大汉前来的客人。大宛国已经准备好了宴席宴请大汉的使者。”

傅介子点点头道:“你就说我是大汉使者傅介子,此番前来乃是叙述大汉及大宛两国邦交友好。并依照约定,负责将天马带回大汉。”

当年大汉与大宛有约,每年向汉朝进献天马两匹。

这么多年一直也未曾断绝。

当然,傅介子自然也不会白来,虽然仅有一百多人,但却携带者大汉的不少特产。

刘进特批的精制钢刀、玻璃产品、新酿的酒水、纸张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都得需要大宛用当地或者其他地方的特产进行交换。

译者翻译了一下,那大宛国的丞相又叽里呱啦说了一阵子。

译者再次给傅介子翻译道:“他说大家一路车马劳顿,定然辛苦了。国王已经安排好了宴席,请大家赴宴。”

“你给他说,恭敬不如从命,感谢贵国的招待。”傅介子又对译者说道。

译者翻译了一下,众人便在丞相的带领之下,进入大宛国国都贵山城的中城及内城。

到达内城的王宫时候,大宛国国王蝉封已经在门口等着呢。

大宛国的丞相及大宛国国王蝉封交接了一下,国王蝉封对傅介子含笑叽里呱啦说了一通。

译者翻译道:“使者,还是欢迎我等前来。”

傅介子点点头将手中节杖递给自己身边人,上前对大宛国国王蝉封作揖行了一礼道:“大汉使者傅介子持节前来拜访大宛国。”

说完便直接起身,并双手将大汉国书捧着托至国王蝉封面前,并道:“此乃我之国书。”

大宛国自然也有译者,译者翻译了一下,大宛国国王点点头吩咐了一下。

接着便有人出来走到傅介子的身边,对傅介子行了一礼,并将傅介子的国书双手接过来,重新送至大宛国国王蝉封处。

译者又看了一遍,贴在大宛国国王的耳边说了些什么。

大宛国国王点着头,有开口对傅介子说了些什么东西。

译者给傅介子翻译道:“他意思国事稍后再说,邀请你前去宫中先赴宴。”

这话没毛病,傅介子欣然同意了。

在大宛国国王的盛情邀请之下,大宛国国王、丞相陪同傅介子前往宴席之处。

待到达宴席之处,众人分主次分别坐下。

大宛国国王拍了拍手,没多久,一群衣着艳丽,明眸皓齿,金发碧眼,极具异域风情的女子训练有素,端着许许多多的当地特产美食送至屋中。

很快,充当餐桌的餐布上满满当当的全是食物。

这时候那大宛国的国王举起酒杯,叽里呱啦的有说了些什么。

译者正想翻译,傅介子一摆手道:“这个我知道,他可是在向我敬酒?”

译者一愣,点了点头。

傅介子笑着说道:“人家盛情邀请,岂能不喝?告诉大宛国国王,我干了,他随意。”

说完,傅介子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看傅介子如此豪爽,他们大宛国也不能认怂,国王及丞相也陪着一饮而尽。

待喝完,傅介子便主动说道:“国王殿下。大汉与大宛世代友好。近些年来,大宛于大汉关系不断走近,大汉皇帝对于大汉与大宛的邦交及其重视,故特意安排我来述大宛于大汉兄弟之情。希望大汉于大宛的这份友情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大宛国国王听着译者翻译的傅介子的这一番套话,有点蒙了。

什么叫大汉与大宛世代友好?

刚刚过去还没有二十年呢,大汉当年出兵差点将大宛给灭了,打出来的交情?

什么叫与大汉关系不断走近?国王的儿子还在大汉为质子呢。这叫关系不断走近?

对与大宛的邦交及其重视。呸,他那是重视的大宛的邦交吗?那是惦念大宛的马!

什么叫希望大汉与大宛的这份友情能够传承下去?意思就是说大宛别断了大汉的贡呗。

然大宛国也只能在心中默默吐槽,但脸上却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叽里呱啦用大宛语说着什么。

“他说。使者之言极是。大汉与大宛相距两万五千多里。但使者来往却从未断绝,此便体现了大汉与大宛的深厚情谊。

愿意继续加深大汉与大宛的关系。”

然也不知道大宛国国王说错了什么话,那丞相拼命给大宛国国王使眼色。

大宛国国王看见了,及时闭嘴。

傅介子虽然不通大宛国的语言,也明显察觉出来这一对君臣的关系颇为微妙,其他什么话也没多说,而是举起又倒满的酒水说道:“诸位,为了大汉与大宛的友谊,饮胜。”

说完傅介子举起酒杯,将杯中酒水一饮而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