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114章 君臣相交心 子让有良谋

“子让,我看你心事重重,是不是我刚才说的给了你太大压力了?”

一开始百姓还是挑着不重要的丢,后来气氛被调动起来,几乎所有能丢的都丢了。

刘备趁机又刷了一波声望,表示今日百姓丢的,明天都会奉还!

“主公,些许物资,不过是小事而已!”张谦淡淡的说道。

百姓所丢最珍贵的也不过是一些铁制农具而已,这年头钢铁产量不高,大多又因战乱而被拿去做了武器。

但是张谦还真没放在心上,因为接下来是秋冬季节,没有大规模耕种的需求。而之后就是赤壁大战,只要打赢了曹操,收获的军械铁索完全够用。

“那子让为何情绪低沉?”

张谦想了想就把原因说了出来。

“子让啊,你完全不必把这事怪责到自己身上。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追求尽善尽美者往往容易被挫折打败。你看看你北上邺城,徐母不是救回来了吗?你还闯下了偌大的声望,你知道你离开曹操对他声望造成了多大的打击吗?每每想到曹操气急败坏的模样,我就很欣慰啊!”刘备拍着张谦的肩膀宽慰道。

“主公!”张谦回过头与刘备对视了一眼。

刘备微微一笑,接着说道:“还有进襄阳这事,我和孔明原来只是想让你送个信,能有几人出城追随就不错了,结果你把半个襄阳城都拐出来了。我没有奖赏子让是因为子让功劳太大,我已经拿不出可以封赏的爵位官职了。”

“主公,我在乎的不是这个!”

“我当然知道,你,孔明,还有元直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功名富贵对你们来说唾手可得,能得到你们的追随是我的荣幸啊!子让觉得是自己的错,只要来了五百条船。可是子让你得明白,世间哪有两个人能值五百条船啊?谁要是说我刘玄德值十条船,我就把自己换了去。所以子让啊,这事你已经尽力了,就算是孔明还有元直,都未必能做的有你好,不,是一定没你做得好!”

张谦讪讪一笑,“主公啊,本该是我为你出谋划策的,结果却反过来让你安慰我。”

“子让何须介怀,我们是一体的。再说了,从能力上我和云长翼德都把你当成兄弟,但是从年龄下,不仅是你,哪怕是年长你几岁的孔明,都称的上我们的子侄啊!”

张谦:公若不弃……

张谦五官舒张开来,深呼吸了一口气,终于把这心事放下来。

刘备拍着张谦的肩膀说道:“这就对了!”

“主公,我先前刚去码头的时候看到和你说话的那小孩好像有些口吃,他是哪的人?”

刘备有些奇怪,张谦为什么突然关心这个。

“他是新野本地的,姓邓名范,他的父亲去世的早,他是被村里几个老人轮流带大的。去年冬天大雪,我带着士卒前往各村庄帮着修葺屋舍认识了他们一村子,后来过年的时候,他们村背着粮食来给我送年节,我就送了一部兵法给那小孩。”

“那小孩也是个有志气的人,虽然平时说话不利索,可是一部兵法反复读了数百遍,愣是没有半点磕碜就背了下来!”

邓艾是改过名的,张谦记得好像在哪看到过,但是改名叫邓艾前叫啥他记不起来!

“怎么,子让,那孩子有什么问题吗?”刘备问道。

张谦摇了摇头,说道:“我只是看那孩子眉宇间透露一股英气,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成熟,想来精心培养的话,将来必定会有大用。”

刘备点了点头,那孩子双眼有神,与他对视之时,不卑不亢,有礼有节,是个有大器,成大事的人。

“子让莫不是动了收徒的想法?”

张谦没有摇头,只是想着现在就开始培养接班人,是不是早了点?

也不是非得自己收,这种有军事天赋的推给孔明或者元直都是极好的。

张谦这样想着,嬉笑着对刘备说道:“主公啊,我收徒可是很贵的!”

刘备看到张谦一笑,也是跟着大笑,确实很贵。第一个徒弟换来一个侯位;第二个徒弟换来十五万石粮草……与这两个相比,邓氏的子弟虽然杰出了些,可是还真拿不出拜师礼。

“主公,我突然有点想法,得去找元直孔明商量一下,您忙您的去吧!”想到徒弟,张谦突然说道。

“去吧去吧!”刘备摆摆手,他本就是来安慰一下张谦的,并没有要事。

张谦走出几步,又突然回过头说道:“主公,在我心里,您远远不止十条船那么重。您就是那秤砣,称量的是天下士,是大汉江山!”

听到张谦这么说,刘备一愣,随即脸上也满是笑容,而张谦则已不见人影。

张谦此时则带着石韬,蒯赓找到诸葛亮徐庶。

“子让匆匆赶来,可是有何事?”

张谦用区区数百文钱就让数万百姓主动抛弃辙重的事情,诸葛亮也听说了,这让船只又可以多载一万多人,诸葛亮还是很敬佩的。

张谦拿出舆图,摆在诸葛亮面前说道:“孔明,我还有个想法。”

“哦,子让还有何好主意?”

“我们为什么要把船上的人直接送到夏口呢?”张谦直接这样问道。

张谦已经想过了,历史上,关羽之所以要先前往夏口,是因为他只有几艘船,需要去通知刘琦派船跟他北上。

现在他们本身就有船,只要顺江而下,把船上百姓先送到中途一个安全的地方,接下来立刻调转船头返回,就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诸葛亮听到张谦的说话,觉得很有道理。

“子让觉得运送到哪里合适?”

“竟陵!”

张谦指着地图上汉水一处拐点说道。

竟陵是江夏治下的一个小县城,位于华容道的北面,在后世,它更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天门!

参考地图

“我让蒯赓算了一遍,到竟陵可比到夏口节省一半的时间,随后百姓就地向东向南分散,而船只立刻返回,如果一切顺当,那么返回的船只就可以与走旱路的众人在汉水夷水交汇点——鄀城汇合,即便中途出了差错,也可以在南面的汉津(后来,关羽为了北攻襄樊,在这建立了一座荆城)汇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