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286章 子敬访学室 公安焕然新

“子敬!”诸葛亮露出喜悦的表情,“这子瑜前脚刚走,你就来了,咱们两家关系这么紧密,子敬以后常驻公安得了!”

“孔明莫要说笑,我这次来是有十分紧急的事要找你的!”鲁肃焦急的说道。

“哦,何事啊?莫不是吴侯非得把小妹嫁给子让?”诸葛亮把羽扇贴在胸前,嘿嘿一笑。

鲁肃脸一黑,“皇叔何在,此事必须当面与他分说!”

鲁肃这么说,倒是让诸葛亮有些多心。

“我家主公巡视地方去了,子敬有何话不妨说与我一听!”

“啊!刘皇叔贵为人主,何须亲力亲为,若是沿途遇到匪患,那又该如何是好?”

“唉!”诸葛亮摆了摆手,“我家主公仁义布于四海,即便有那不开眼的毛贼,也是纳头便拜。扶手请降,再说了,还有关将军沿途保护,又怎么会有事呢?”

“不知刘皇叔何时归来?”

“少则三五日,多则十几天!”

“那我便在此等候皇叔归来!”

鲁肃一副刘备不回来,绝不开口的模样,倒是让诸葛亮心中疑心更大,心想着,要不要让刘备多耽搁几天,好让自己派人去东吴打听情况。

……

鲁肃等待的日子,自然没有闲着。

此时距离他上次来到公安也将将一个月时间,只是鲁肃发现,这公安城内外,居然多了许多人。

路过一处学室,鲁肃听到里面郎朗的读书声。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

“周千秋,赵孺聊。爰展世,高辟兵。”

……

“稻黍秫稷粟麻秔,饼饵麦饭甘豆羹。”

“葵韭葱薤蓼苏姜,芜荑盐豉醯酢酱。”

“芸蒜荠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

“梨柿柰桃待露霜,枣杏瓜棣馓饴饧。”

……

(以上出自《急就篇》,系汉代启蒙读物。)

鲁肃发现,里面读书的学生居然有三四十人,而且年龄俱在**岁的模样。

鲁肃驻足许久,这时,边上另一屋内走出一老者。

“阁下驻足许久,不知有何念想?”老者摸着花白的胡子,眉宇之间却精神百倍。

“在下临淮鲁肃,见过先生!”鲁肃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些失礼,连忙拱手致歉。

老者摆了摆手,说道:“原来是子敬先生,老朽黄承彦,这厢有礼了!”

“原来是黄公,失敬失敬!”

黄承彦是沔南名士,诸葛亮出山之前,就享誉荆扬之地,如今这诸葛亮为刘备帐下第一重臣,黄承彦自然又多了一份慧眼识婿的名声。

“不值当,不值当!”黄承彦摆了摆手,“子敬先生在此,不知有何指教?”

“岂敢!”鲁肃躬身一礼,说道:“在下只是为这兵戈乱世,还能听到郎朗书声,感到一丝欣慰。”

听到鲁肃这么说,黄承彦也感叹了一声,确实如此!

“这学室内诸位,莫非是刘皇叔帐下文武的子嗣?”

黄承彦点点头,指了指说道:“角落那位是将军的儿子,关兴;这边这位……”

黄承彦往边上拐了拐,却看到这一角落一男孩居然在呼呼大睡。

黄承彦回屋拿过戒尺,直接走上前,把对方叫起,抽出左手,“啪啪”就是两下。

男孩惊悚的站着,只觉得手心辣辣的痛,小心一转头,却发现关兴正在偷偷的笑。

“这是张将军的儿子——张苞,张将军不在身边,所以这孩子皮了些!”

黄承彦又继续介绍,当鲁肃听到还有城外农户之子时,鲁肃有些震惊。

“哦?那此子家中定然殷富吧?”鲁肃问道,对于寻常农家,除了吃和穿,家中几乎没有别的支出,但一样是拮据的很。

黄承彦又比划了一下,比如哪几个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哪几个家中是比较拮据的。

鲁肃仔细看了看,其实从衣服上也能看得出来。

“启蒙的束修并不昂贵,对于想读书却拿不出束修的孩子,其家人可以以工抵费,字写得好的孩子帮忙抄写一些条例,差一点的学习削一些竹简,也能抵个午饭钱。”

“若是这般容易,又怎么会只有这么几个孩子呢?”鲁肃提出质疑。

“城南的山上还有几间学室,加起来有两百多学生,能在这里读书的,都是资质比较突出的,又或者……”

黄承彦没有开口,鲁肃知道,他的意思是,像张苞这样的官二代。

“莫非这学室只教授蒙学?”鲁肃问道。

黄承彦摇了摇头,“只是经费比较拮据,一时间没有足够的老师还有学生。所以只在城外山上,设立了学子研学讨论之处,既当老师,又当学生。”

鲁肃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词——稷下学宫。

接下来,鲁肃又向黄承彦讨教了许多,鲁肃出自地方巨富之家,相比于军事,其实更精通政治,他能明白老百姓更需要什么,一是吃饱饭,其二,就是希望自家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这蒙学的费用如此低下,几近免费,恐怕普及之后,普通百姓就是拼了老命也会让自家孩子去学室读书。

大浪淘沙,长此以往,刘备麾下会多出多少人才?

刘备诸葛亮现在已经想好了,不和东吴争一时之长短了吗?

鲁肃感到一丝惧意。

不多时,鲁肃又看到一少年手捧着书本走到了学室前面。

“他不是学生吗?”看到下面的孩子起身向少年问好,鲁肃疑惑道。

“不,他是老师!”黄承彦说道。

鲁肃此时的表情很是奇怪。

这时,他就见少年在学室前面的灰色墙壁上开始书写。

“孔明和我说,这是西边人所用的记数之法。”

“这我在东吴见过!”鲁肃点了点头,“1234”这样的数字传到东吴,有人称赞是计数上的绝对进步,但也有提出是画蛇添足,奇技淫巧。

而鲁肃之所以得知,是因为徐庶诸葛亮的原因,军中常用这种计数方式,周瑜似乎也特意研究过。

少年并没有讲许多深奥的东西,而是只讲解基本的运算和列式。

鲁肃能看得出来,少年一开始有些紧张,不过讲到后面,就语言通顺了许多。

鲁肃更加感兴趣的是,少年手中拿着的不是炭笔,写出来的更是白字。

鲁肃好奇询问,不过黄承彦只说这是军中生产交给他的,具体他也不清楚。

鲁肃点了点头,又询问少年的名字。

“孔明他大姐家的!”

鲁肃正思索诸葛亮大姐嫁给了谁,又听得黄承彦说道:

“对了,他还是文昌侯的弟子!只可惜文昌侯去了你们江东,老朽未曾一见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