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415章 五服朝贡论 诸葛谏议书

《桓帝初天下童谣》:小麦青青大麦枯,谁当获者妇与姑。丈人何在西击胡,吏买马,君具车,请为诸君鼓咙胡。

童谣讲述的是西北游牧民族威胁三辅的状况,其中更揭露,朝廷对西北凉州一带已经充满恐慌。

东汉共有三次放弃西凉的讨论。

第一次是光武帝时期。

时任陇西太守的马援上书:破羌以西城多完牢,易可依固;其田土肥壤,灌溉。

帝然之。

然后,

设置长吏,修缮城郭,建筑坞侯,开凿水渠,劝民耕牧。

第二次发生在安帝永初四年(公元110年)。

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

时任郎中的虞诩向太尉张禹进言,直言:祖宗之土不可弃,弃则有违孝道。

汉代以孝治天下,背离孝道会动摇朝廷统治的合法性,弃凉州乃祸国殃民之策。

第三次发生在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会西羌反,边章、韩遂作乱陇右,征发天下,役赋无已。司徒崔烈以为宜弃凉州。诏会公卿百官,烈坚执先议。

时任议郎的傅燮坚决反对,其上书: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之右臂。

东汉三次放弃西凉的争论虽然都都没有通过,但东汉的对外政策已经逐渐的转为收缩和防守,这和汉武帝之时是迥然不同的。

汉武帝时,帝国的态度是怎样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

“所以,公琰说这些也是不赞同弃地的?”

“在下不赞同放弃任何土地。不过在下心中也有疑惑。”

“请讲!”诸葛亮伸出手。

“谢先生。祖宗之地当然不可遗弃,可若是因一地之困而使万民受累,这是否值得呢?是否可以考虑暂时舍弃,而待以后呢?如光武,如邓骘,如崔烈,其心中亦未尝没有留地之心,只是劳民伤财,损耗颇多,不得已而上书?我听说先生随主公南下时,亦曾有言论——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否是一样的道理呢?”

“公琰能说出这般话,说明心中已经存了爱惜百姓之念了,实在是难能可贵。”诸葛亮赞许道,“只是襄阳与边塞之地不同,襄阳处于汉室疆域腹心,另外,曹操名义上亦是汉臣,所以襄阳无论是落入我主,还是落于操手,附近百姓对朝廷的认可都不会减少,可是边塞之地则不同,其与化外之民,异国之人多有往来,若弃其境域,必生异志。而且,襄阳乃是必争之地,凡有称霸之心,必然存收服之意;然边陲之地,一旦有弃地之举,终其一朝,恐再难收服。”

蒋琬一副受教的模样,然后又请教道:“先生,可若是不弃地,如凉州羌汉深恨苦仇之地,又该如何解决呢?难道要坐看朝廷赋税为此虚耗吗?”

诸葛亮摇了摇头,“凉州之所以百年来一直动荡,是因为从光武之初,它的政策便是错的,抚则过柔,伐则过刚,羌氐不敢信,汉人不可亲,越演越烈,终成大患。”

“那敢问先生,这西凉之地该如何解决呢?”

“凉州有名士赵昂,你可以去请教一下文昌侯出汉中后的种种策略,另外,《国语·周语》中有关于五服的言论,你可以去读一下。”

“谢先生。”

“不必言谢,今日公琰讲的这些对我多有启发,你可整理在籍,我会帮你呈给主公。”诸葛亮话语里的意思是要在刘备面前重推蒋琬。

蒋琬深鞠一躬,已经在思考如何把今天所讲的写精彩了。

……

蒋琬离开后,诸葛亮沉思片刻,开始落笔.

“汉秉威信,总率万国,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臣妾。”

“先人开拓土宇,劬劳后定。先有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后有世宗拓境,列四郡而发西南。而今吾辈岂能惮小费,举而弃之?”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孟子》曾有言: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若已推而内之沟中。主公贤君之后,圣之任者,自当效仿尧舜,宏中国之志,泽被天下之民,功莫大焉。”

“另有王节信(东汉王符,自节信)曾言:失凉州,则三辅为边;三辅内入,则弘农为边;弘农内入,则洛阳为边。推此以相况,虽尽东海犹有边也。今南中之地亦然,南中不定则蜀中自危;蜀危则祸及汉中,荆襄之地亦复其后。”

“臣亮有感于此,恳求主公发王师而定南中,则蜀中之危立解,南中百姓犹始能定。文昌侯张谦,诗文传于天下,武略达于世人,其志坚,其心诚,其怀义,其情柔,必能上应君心,下顺人欲,攘除外患,诛锄内奸,不负公之所托。”

“南中非为不毛之地,百姓非为不使之民。《国语·周语》有言: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甸服者祭,侯服者祀,宾服者享,要服者贡,荒服者王。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王畿以内五百里的地方称甸服,王畿以外五百里的地方称侯服,侯服以外至卫服以内的地方称宾服,宾服以外的蛮、夷地方称要服,要服以外的戎、狄地方称荒服。】

【根据与王畿距离的远近有不同的效忠方式。从近的甸服要每日一报,侯服要每月一报……远的,要服一年一供;最远的王服,一辈子上报一次就够了,一般是在继位的时候。】

“《中庸》亦言: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故而南征益州,永昌,牂柯,越嶲四郡,非以兵强,当辅以圣人之道。南中隔绝荆楚,与中原少有往来,是故耕种,文化,百工皆有所不如,王师所至,当镇压不服,而所顺着,当委之以职,授之以业,教之以技,传之以法。至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臣亮浅薄寡识,深言至此,望主公察之。”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