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445章 藤甲一二事 李恢不偏私

让张谦最高兴的是,马良思考问题已经不局限于一场战争了。

火烧藤甲兵会不会折寿,张谦不知道,但是对内镇压叛乱,如果过于惨无人道,一定会折损国运,王朝的气数一定会大减。

历史上,诸葛亮征南属于迫于无奈,他没有合适的人手代替,更没有足够的时间,所以他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了结,然后筹备北伐的事情。

现在的张谦,征南也就调动了五分之一的兵力,他有足够的底气。

别说现实的藤甲兵没有演义中那么夸张,那么多的数量,就是真的有,张谦也不怕。

“此番贼寇已经倾巢而出,从滇池来这里行军不过七八日功夫,给你们三天时间思考对策,马良,既然你不赞同火攻,那就由你负责思考对对付藤甲兵的方法,如若不胜,军法从事。”

“喏!”关平看了马良一眼,不由得替他感到悲哀,先生对马良还真是严格啊!

“李恢留下,其他人出去,接下来几日就不要踢球了,把自己武器都给擦亮了,此战当是南中最后一战,若不抓住机会,可就没有再立功的机会了。”

“遵命,我等必全力以赴。”

……

“在下口无遮拦,险些坏了抚蛮大计,还请先生赎罪!”

“德昂,你就事论事,何罪之有,再说,若是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即便火攻之法有伤天和,恐怕我也会不得已而用之。”

李恢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因为他先前被木鹿大王突袭损兵一事,虽然张谦没有怪罪于他,但是论功之时必然大打折扣,所以他才想着建言献策。

“先生,这藤甲兵若论正面对抗,防御并不能超过我军的铁甲,但他强就强在轻巧灵便,遇水不沉,如遇溪流浅泽,可以藤甲渡之。”

行军行军,重在一个行字,北方重马,南方重船。

曹操南下为什么一定要搭建水军?目的就在于胜能乘胜追击,败则避免被人抄了后路。

藤甲兵亦是如此,穿着藤甲,就可以轻易渡过流水沼泽,这样就可以绕到对手的背后,一旦战败,则可以迅速远遁。对手要追,要么搭建浮桥,要么绕到远处,这都是费时费力的事情。

“先生,若是我们能将藤甲兵引到一干旱平坦之处,即便不用火攻,对付起来也不会有太多损耗。”

张谦点了点头,“有德昂这番话,我便放心了。”

“只是这诱敌一事……”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对方已经难上加难,更何况要让对方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做?

“德昂,这便是我留下你的目的,我知道你多少已经猜测到一二,我可以准确的告诉你,你的猜测是对的,所以,你应该知道马良为什么不赞同使用火攻了吧?”

李恢恍然,原来孟获真的如他所想,这样的话,别说木鹿大王和乌戈国王只有几千人,就是让他们人数乘以十,恐怕也赢不了啊!

“多谢先生告知,恢这就派人去查探地形,为几日后的决战做准备!”李恢知道张谦这时候告诉他这些事,就是未免他心生芥蒂。

“不急,我还有一事与你商量,德昂觉得这益州郡平定之后,该派何人为太守为好?”

“先生不准备委任孟获?”李恢表示好奇,虽然孟获是参与雍闿叛乱,不过他及时归降,甚至都类似欺师灭祖了,按理说,封个太守并不过分。

“孟获此番功劳甚大,再说了,此事过后,难免有人起疑,他恐怕也不会想着留在这里,我会带他前去面见主公,委以重任。”

李恢不得不佩服张谦的手段,通过擒拿放纵孟获,不仅打压了怀有异心的南人势力,还打压了孟获的威信,否则真留孟获于当地,张谦一走,以孟获先前的名声,恐怕即便不是太守,一般人也压制不住他。

“那不知先生中意何人?”李恢问道。

“我听说,德昂的姑父爨习曾是建伶县的县令,爨家也是当地的豪强大族,德昂觉得爨习如何?”

李恢不知道张谦是不是在考验自己,他壮着胆子问道:“先生为什么不考虑我呢?”

张谦听闻大笑,“没有人比我更懂德昂的才能,德昂论德、论才、论功都当立于庙堂之上,上辅明君,下佑万民,一郡太守,于他人而言是荣耀,于德昂却是屈才了。”

听到张谦这么高的评价,李恢感动的立刻下拜,张谦自然不会让他真拜下,当即扶住了他。

“此番我入主南中,虽以招抚为主,南中上至豪族,下至百姓,多有获利,然终有不轨之徒,我离开之后定会兴风作浪。”张谦说道。

“诸如此类,不过跳梁小丑。”李恢接道。

张谦点了点头,“德昂所言极是,华夏一体乃是堂皇大势,任何人也不可阻拦,不过这些事情总要派人解决。此处与荆州相距甚远,未免传达军情耽误时间,所以南中四郡,我准备在太守之外,上奏主公,设立三司,都司管军,布政司管民,按察司监管,其中前两者,我准备在当地选拔官吏豪族充入其中,而按察司则由朝廷指派,这第一任我想由德昂担任。”

历史上,刘备入川后,设立了负责管理南中的机构长官叫做庲降都督,是军政一体。

不过成都离南中较近,而荆州则比较远,所以张谦考虑过后,还是要把权力分割开来。

李恢果敢勇毅、张弛有度,在地方上执政积累足够的履历之后,也好委以大任,这是张谦的想法。

“多谢先生,恢定不负所托。”

看到李恢同意,张谦点了点头,又问道:“那益州太守的事情,德昂觉得我的安排合适否?”

李恢思考再三,说道:“我觉得并不合适。”

“为何?”

“非是在下不顾恩亲之情,而是爨氏本就地方一霸,若再委以太守之位,郡内恐再无制衡者,如此年复日久,定然尾大不掉。另外,人之才能,各有长短,故孔子曰‘其使人也器之’。古人‘内举不避亲’,今日我道人之过,亦不避亲,恢之叔父,志大才疏,昔日便因贪婪犯错,而遭前太守免官,恢因之北上得遇先生,今先生委在下以大事,在下唯恐姑父借在下之名作威作福,岂敢再为其讨官封爵。”

“若世人都贤达公正如德昂,朝堂之上又怎么会都是狼心狗肺之辈,奴颜婢膝之徒?这社稷又怎么会变成丘墟,苍生又怎么会饱受涂炭之苦?有德昂在此,南中无忧!”

此番交心,两人大悦!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