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487章 曹植作七步 九品中正出

曹植并非不知轻重,父亲在位之时,他言论稍有过失,不过引来几句痛骂,但此时……

曹植给了自己一巴掌,喝酒误事啊!

曹植一脸憔悴,披头散发的见到了曹丕。

“植,特来请罪!”

“我与汝情虽兄弟,但义则君臣,汝怎敢恃才傲上?”

兄弟两人四目相对,曹植败下阵来,头磕倒在地。

“近日外面谣言四起,国事糜张,你不思上报国家,反附以谣言,酗酒乱事,此非不忠不孝乎?”

曹丕说完这话,华歆等人便纷纷站出指责曹植的过失。

曹植不敢再辩,只做一副慷慨赴死的模样。

“昔日先生在世,你常以文章夸耀世人,我深疑有他人代笔,今天,我限你于殿内七步成诗一首,若成,则免汝一死,如若不成,则从重治罪。”

“能否?”

“请命题!”

紧接着,在华歆等人的环伺之中,曹植一步一句,吐出了千古留名的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句一出,曹丕心中突然一痛,在场之人亦为之动容。

就在曹丕即将说话的时候,他身旁的一个小内侍提醒道:“大王,我听说昔日逆贼张谦于襄阳祭月典礼上曾以兄弟为名戏耍蔡氏兄弟,公子曹植向来仰慕逆贼张谦,此诗怕不是早就做过。”

小内侍侍奉曹丕久矣,他以为曹丕早已存了杀曹植之念,因此有意卖弄自身。

哪知曹丕一听,勃然大怒,“此乃国家论政之处,焉有你开口的地方?左右,与我拖出去,乱棍打死!”

“大王,不要啊,大王,小的知道错了!”

曹丕毫不纵容,起身大喝道:“自即日起,严禁宦人干政,宦人为官,官阶不得超过诸署令,如有违者,国法不佑。”

众人一听,连忙称赞。

紧接着,曹丕又以先王敛丧期间,曹植饮酒习乐为由将曹植贬谪他处。至于他的宾客丁氏兄弟等人则是纷纷下狱。

看着离去的曹植,曹丕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嫉妒。

“父王虽然把王位传给了我,但是却把爱留给了诸弟。”

“父王啊,你临死前说的那些我不是不懂啊!你说王没有回头路,所以你把回头的机会留给了四弟,也把保存曹家火种的机会留给了他。但是父王,我会用行动告诉你,你这一手你错误的,是多余的,我会继承你,超越你,我曹丕不需要回头路。”

这一刻,曹丕的眼神中十分的坚定,再不似曹操面前之时的唯唯诺诺。

曹植的身影完全消失之后,曹丕才重新落座。

“诸位爱卿,今我初登大位,有意效仿历代贤君圣主,选贤举能,兴盛大魏,不知诸位可有良策?”

……

不久之后,九品中正制横空出世,朝野议论纷纷。

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

大中正由州郡推选,必须是在朝官员且德才兼备者;小中正则由大中正任命。

之后,各地大小中正根据朝廷下发的人才调查表,评判各地知名人士,无论出仕与否。

表内详记年籍各项,分别品第(共分九品: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并加评语。

朝廷在根据这份调查表,对官员进行升迁贬谪,对人才予以聘请录用。

刘备得到这个消息后,自然又要找众人前来商议。

张谦此时还沉浸在七步诗当中,他甚至坏坏的想,若是自己在襄阳之时,就提前把七步诗写出来,那曹植又该如何是好?

不过没点故事,诗词又怎么能流传千古呢?

张谦可不想因为自己抄的太多而埋没了许多好诗词。

绝对不是因为见过曹植,不好意思在当事人活着的时候抄!

至于曹植的遭遇,张谦倒不怎么在乎,也不可怜。想比这位在曹丕称帝时公然哭泣汉献帝,时常给曹丕上眼药的大才子,某位为曹操出身入死,却因为舍不得借一点小钱而入罪的骠骑将军可就可怜太多了。

张谦见到刘备的时候,法正正在给刘备推荐许靖。

“重用许靖,以眩远近”的许靖。

《三国志》记载,法正对刘备说:“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因为许靖与堂弟许邵曾一起搞月旦评,名声大震。

董卓专权时,以周毖为吏部尚书,与许靖共同商议,举贬升降天下的官员,韩馥的冀州牧,刘岱的兖州刺史,张咨的南阳太守,孔伷的豫州刺史,张邈的陈留太守等等都是许靖提拔的。

结果周毖与许靖提拔的官员一上任就开始反过来指责董卓,这导致周毖被董卓怒杀,许靖开始流亡各地,辗转到了刘璋处。

因为许靖曾与法正有恩,所有法正充分发挥了一饭之恩必偿的精神,让刘备把许靖当一块“马骨”,用来招揽四方贤才。

“既然是孝直倾力举荐,那我有什么不准的呢?”刘备并不喜欢夸夸其谈之辈,但是秦昭襄王都知道给范雎一个面子,他又有何不能的呢?况且许靖可比郑安平,王稽好太多了,最多只是能力差了一点。

“谢主公!”刘备这么说,法正也可以放心的给许靖回信了。

谈论完许靖的事,刘备见张谦也已到来,就询问道:“我听人说,曹魏那边兴起了一句话,叫做‘定品寻良骥,中正探人杰’,不知道诸位对于九品官人制如何看待呢?”

张谦的历史,仅陷入中学水平,对于九品中正制,只知道这个制度把人才分成了三六九等,后世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也是从此诞生出来的。

张谦真正了解这个制度,也是和刘备一样,从曹丕那边传过来的消息理出来的。

不过张谦也不是光靠史书吃饭的,多了两千多年的见识,又知道未来的发展。

张谦自然能对这个制度评头论足一番。

而刘备问这些,其实也是在询问日后他治国的人才选拔制度。

毕竟,先前的察举制已经被玩烂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