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717章 文昌阁题字 下山遇故人

“没错,国公欲分田于百姓,看似与百姓分利,实则不然,国公可听说过,普通百姓非受人强逼而贱卖自家土地,自愿化身佃农的?”

这张谦倒是听说过,明朝之后,许多读书人一旦中了举人,就有许多人过来挂靠土地,为的就是免税。

家中有人为官,族人就敢堂而皇之的抗税。但国家从一个地方要收的税收是一定的,有的人交的少了,自然就有的人交的多了。

长此以往,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而朝廷的实力和名声也每况愈下。

“眼下地多人少,世家之人只要不是穷凶极恶,丧尽良心者,都知道善待族中佃农,所定下的赋税远低于官府,甚至于逢年过节还有礼品厚待长者及善耕之人。国公若是强行清丈土地,世家一定会先将这些人推出,到时候,连分得土地的百姓都要忌恨国公,此不为最大之难点乎?”

“可是子敕也应该知道,他们这是在慨朝廷之慷。若不是他们逃避朝廷赋税,又岂能拿出如此大的利益惠及田中佃户。”

“故而圣人言,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是圣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普通人若是苦思,定会扰乱心智,这也是我将许多书籍藏于脚下密洞之中不予寻常学子观看的原因。”

“子敕兄,受教了!”张谦拱手道。

“不敢!”秦宓知道,今日他说出这番话后,与张谦的关系定然不像以前那般无间。不过他本来就是心性豁达,仗义执言之人,虽然他的言论掺杂了个人私利,不过也是为了蜀中的长治久安。

张谦是个很有作为的人,可是很有作为的人更容易犯下大错。

就比如王莽,他在建国元年,就把天下的土地改名王田,也就一切土地国有化,并禁止百姓买卖。

很多政策在后世看来绝对是先进而且睿智的,但是就因此,得罪了太多的利益集团。

从一个“圣人”逐渐变成“独夫”,最后惨遭失败。

“不知国公可愿收回心意?”秦宓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瞒子敕说,我此来一是为刘璋封爵,二来则是忙中偷闲,携内子回家探亲,并无清丈土地之意,尔等多心了。”张谦轻松的说道。

秦宓微微一笑,内心却是不大相信。

“再者,我现在只负责兵部事宜,另外,和子敕一样,管着一个学校,这民间的事,我可以向陛下建议,却不能直接插手。刚才和子敕争论,只是因为心中有所不平,并非要执意分田。”

秦宓还是半信半疑。

“子敕不久就要前往洛阳,不如将刚才与我所说之言写成一份奏折进献给陛下,言说利弊。陛下一向仁义,定会妥善处置。只是——”张谦突然停顿了一下。

“只是什么?”

“只是清丈土地事关陛下登基,年后改元第一道国策,蜀中上下官吏世家或有藏私,但最好不要公开反对,至少要表个态度。”

张谦的意思是,你们至少让官府像模像样来量几亩地。

“国公心怀百姓,洞晓事理,此为蜀中百姓之福也!”秦宓听到张谦这话,最终信任无疑。

“身处凡俗许事烦,难得糊涂少清闲。几分耕耘几收获,几度辛苦几甘甜。”张谦背过身看着山下的一切,不仅吟诵了一句。

秦宓刚想赞誉两句,邓旻已经匆匆赶来,说道:“国公,子敕先生,笔墨都准备好了!”

“哦,那我等就要瞻仰国公的好词佳句了,国公出口成章,想必下手定然不凡。”

“哪里哪里!”张谦摆了摆手,几人一起离开凉亭。

藏书阁门口,桌案笔墨皆以备齐,更有不少学子驻足观看。

张谦摇了摇头,那四句终究不合此时的心境,不配写出,于是笔提在半空,一时愣在那里。

“国公,请!”秦宓开口道。

“好!”张谦答应一声,左右挽住衣袖,一时间笔走龙蛇。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秦宓邓旻两人分别念道。

“好啊,国公爷此句,当为醒世格言,为众学子塌前警句。”又有夫子赞誉道。

张谦看了看自己的字,确实进步了不少,也颇为满意,对着众人拱手致谢。

“国公的两句挂于藏书阁前,不如以后这藏书阁就叫定公阁吧!”有夫子提议道,不少人随即附和。

亦有人开口:“国公尊名,挂于一藏书阁前未免小气,我看不如挂在书院前,至于此处,就叫文昌阁吧!”

“好!”众人呼应道。

张谦此时将自己的名与字发挥到了极致,可是众人极尽夸耀之词,他也无可奈何,只能就此作罢。

“子敕兄,书院定还有许多要事,我就不多耽搁了,等到了洛阳,我一定亲自设宴款待。”张谦怕自己本性暴露,笑出猪叫声,于是拱手请辞。

“国公诸事繁忙,是我等耽误了国公才是,国公一路保重!我等恭送国公。”众人说道。

几人欲送张谦下山,却被张谦阻拦,“此地我并不陌生,况且有护卫一路相送,就不劳烦诸位了。”

“告辞!”

“珍重!”

见天色渐黑,张谦和邓旻及随行之人就快步下山,却在半路又遇一故人。

黄权,黄公衡。

黄权带着长子正于顽石上休憩,见到张谦等人经过,连忙起身致敬。

张谦不由得停下脚步,“公衡先生何故在此?”

“在下特带犬子前来求学,不料在此遇到国公。”黄权连忙拱手。

张谦打量了眼黄崇,开口道:“昔日的稚嫩少年,如今已是偏偏公子,公衡先生生了个好儿子啊!”

张谦才不相信,自己刚刚来到涪城,他就带着儿子来求学, 还刚好有偶遇。

张谦听说过一句话,你所认为的每一次巧合,都是别人的精心谋划。

以张谦的性格,当初黄权屡次拒绝他的橄榄枝,那现在张谦虽然不会刻意针对,却也不会破格给他什么提拔。

天下有才之士多了,不差黄权一个。

不过看到黄崇,张谦决定再给黄权一个机会。

“昔日与公衡先生相谈蜀中之发展,多有补益,不知今日公衡先生可还有治蜀之良策?”

张谦的话里显然是带了一丝讽刺的意味的,不过黄权却甘之如饴:“如蒙国公不弃,权愿效犬马之劳。”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