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741章 张松灭亲属 张谦发牢骚

“我怎么感觉家外面多了许多盯梢的人。”张谦回到家,鲍三娘偷偷和他说道。

“我安排的,最近出门的时候记得多带点人。”

张谦可不想壮烈殉国,然后一堆人声势浩大的给他报仇,他还没享受……啊不,他还没为国家,为人民做够贡献。

“那我就不出去了!”三娘嘿嘿一笑,说道。以前,她还挺享受被人注目的,到现在,到哪都被人盯着,羡慕嫉妒都有,久而久之,她也不太喜欢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了。

“真乖!”

鲍三娘吐了吐舌头,然后端出一碗热汤,“喝药,啊不是舀汤喝!”

“啊!”张谦张大了嘴巴,等着投喂。

鲍三娘用勺子舀了一勺。

“换个方式喂我!”

鲍三娘翻了个白脸,丢下碗,说道:“不理你了!”

……

几天后,黄权来信,说雒县的危机已经解决,他询问张谦,如何处置本次叛乱的人。

张谦在回信中的态度:

领头之人,验明正身后,依法处死,家产充公,家人罚做苦役;

中小头领,视情节严重,认罪情况,判处十年以上苦役或者处死;

底层跟随者,凡见血者,至少判处十年以上苦役;未有见血,且态度良好的,罚做苦役三年。

而在此之余,张谦也提醒黄权,在依法严惩犯罪分子的同时,必须给一部分表现良好,配合国家田亩政策的家族以嘉奖。

弓满易折,弦紧易断。

打击一部分人,就必须拉拢一部分人。

几天后,成都那边的消息也传到。值得一提的是,参与叛乱的就有张松的兄弟张肃。

张谦分析,很可能是因为张肃是曹操封的广汉太守,但刘备取得天下后,这个职位自然是泡汤了。

张松在信中表示此事绝对与他无干,并表示一切按照张谦的意思处置。

张谦则大方的回信,告诉张松,他是蜀郡太守,有权力自行处置张肃。

然后,不久后张谦就得到消息,张肃病死狱中了。

张谦想到,历史上张松身死就好像是张肃告的密,这两兄弟,还真是一心为公啊!

不过,古代这种牺牲一方以保全家族的方式并不少见,张松的功绩和前途可不能因为一个张肃而被消耗掉。

张肃作乱的时候没考虑张松,张松能和法正玩到一起,自然也最是小心眼,牺牲张肃以证明自己的忠义绝对是稳赚不赔。

此番叛乱之后,蜀中的丈土分田顺利了许多,一些原本“量错”的土地也突然间被人纠正了过来。

朝廷对蜀中土地的掌握,虽然达不到十成,但至少也有八成九成了。

而张谦也知道,逼世家让出土地这只是第一步,必须让蜀中的百姓知道,新皇登基之后执行的政策,更适合蜀地的发展,能让蜀中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于是,张谦派遣尹默加强了宣传工作。

蜀中各地都能听到“佃户翻身把歌唱”的声音。

蜀中的童谣也传唱着,“新皇帝,坐天下;少纳粮,传佳话!”

当然,比说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到。

涪城原本锻造刀枪的工坊,一部分手艺精湛的工官已经被调去了京城。而剩下的则改为锻造犁头,锄头各种农具。

原本的佃户拿到崭新的农具都十分喜悦,特别是分发农具的田吏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连续三年准时纳粮,这铁制的农具就是他们的了。

于是乎,这些人挥舞锄头都跟拼了命似的。

而洛阳那边,诸葛亮也给张谦送过来了一袋稻谷。

信中,诸葛亮告诉张谦,荆南那边发现了几株高杆大颗粒的稻谷,在荆南那边已经试种了一期,长势非常好。然后荆南的官员就把所得的大部分稻种送去了洛阳,诸葛亮则将这些稻种分予各地进行试种。

张谦得知此消息也是大为喜悦,着急就将此事安排了下去。

涪城的办事厅内。

张谦躺在椅子上拼命的挠头。

“啊啊啊——我明明是入蜀来度假的, 怎么什么事都要干,我与诸葛亮不共戴天!”

听到脚步声后,张谦又立刻一本正经的坐好。

屋外。

李撰小声询问尹默,“你刚听到先生说什么了吗?”

“好像说,要和诸葛亮共举青天?”

“先生都已经是国公,却还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我们也要努力啊!”李撰激动的说道。

“没错,正如先生所说的,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加油啊,钦仲!”

“加油,思潜!”

两人面对面握紧了拳头。

两人进屋后,见到张谦正在翻看账簿。

“先生!蜀郡和广汉郡的春耕已经安排下去了,如今各郡县的百姓都在田间热情劳作着。”

张谦抬起头,给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然后询问道:“你们二人看看,接下来,还有什么要安排的?”

李撰想了想,说道:“倒还真有一事,之前的田税都是各大家族统一收起来,然后交给州牧的。现在要挨家挨户收,各个地方的量斗大小不一,粮食的质量也不一,怕是会有麻烦。我想到这集市之中有公平秤,是不是这算粮的工具也要统一一下。”

用大斗和小斗来剥削百姓,这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张谦虽然不敢说杜绝,但必须从制度和工具将这种情况减到最少。

“你这个事情提的非常及时,不仅是蜀中要统一,而是整个大汉都要统一。”张谦仔细琢磨了一会,然后又面带微笑的问道:“这应该归工部管吧?”

李撰和尹默对视一眼,不知道张谦为啥这么高兴,不过还是点点头,小心翼翼的说道:“应该是。”

其实,两人想的是,这六部都是出自张谦和诸葛亮之手,责任归谁,解释权不还是在你们手上吗?

于是乎,张谦十分开心的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要求他解决这件事,当然,信中也从后世人的角度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必须要保证标准量斗不容易发生形变。

写完后,张谦把信给了李撰,“你把此书信送去洛阳,然后去找护国公(徐庶),他会安排你接下来的工作。”

“喏!”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