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743章 腰缠十万贯 骑马入洛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能因为眼前的苦难就选择放弃,遥想当初南逃赤壁的时候是何等艰难,现在再苦再难,至少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与我们为敌。”诸葛亮掷地有声的说道。

徐庶听到诸葛亮引用张谦的话,不由得心头一震,他内心在想:“子让的内心到底承受过什么?才能说出如此坚强的话,更让他在新野时就如此的豪情万丈。”

“孔明说的对,这天下人再奸,还能奸的过曹操?天下人再多智,还能超过曹操的智囊团?曹操我们都打败了,还有什么我们畏惧的?”

“元直!”

“孔明!”

两人紧紧的握在一起。

人生最大的快意就是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两人深情对视了一会,诸葛亮提到:“关于我们内部的事情,我有两个考虑。”

“第一个,就是收了他人进献土地的,我们先内部提醒,如果他们能主动交代并交出不法所得的,我们可以不予处理,甚至是给予表扬,用朝廷的钱买下这部分土地,他们赚了,而朝廷本来就是要花钱的,也不算亏。但如果有人执迷不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宁可冒着被陛下责罚也要为世家张目的,那我们就只能不念旧情了。”

“孔明可要清楚,就我知道的几家,就有不少孔明的故旧!”

孔明身后跟着的可是荆州集团,刘备夺得天下,获利最多的就是他们。

“我知道!”诸葛亮早有觉悟,“有的人一开始和我们走在一条道上,但未必能一直走在一条道上,朋友也未必一直是朋友!现在让他们明白这点,他们最多是失去我们这个朋友。但如果他们不明白这一点,那日后他们会失去整个人甚至是埋葬整个家族。”

世界上,每一件伟大的事情,都需要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坚定的走下去。

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和商鞅的共同努力;

汉高祖刘邦有三杰;

光武帝有云台二十八将;

唐高祖有凌云阁二十四功臣;

……

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有数以万计的热血国人为之奋斗,为之牺牲。

有的人面对困难放弃了,有的人面对诱惑叛变的,有的人面对利益堕落了,但只有真正坚持下来的,才足以享受最后的荣耀。

结同心,行同道,称同志。

“孔明!”徐庶再一次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诸葛亮拍了拍徐庶,“接着是第二个,那就是我们本身拥有土地过多的问题,陛下的赏赐我们总不可能退回去,所以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公之于众,然后化整为零。”

“何解?”

“既然有心人诋毁我们土地过多,与其让百信暗自悱恻,不如直接告诉他们我们有多少土地。再把数据和汉初的功臣进行比较。另外,我们公布公侯伯子男各级爵位可以获得的土地和特权,以此来鼓励百姓为朝廷效力,为大汉立功。

只要一切摆在明处,就可以瓦解敌人来自暗处的攻击。

另外,因为其家族先前所有,或者陛下额外赠予而超过标准的,必须将土地挂在部曲或者佃户名下,反正我们的土地也是要雇佣他人种的,既然如此,就直接把土地承包给对方,只要对方能够每年按时缴纳粮税,若干年后土地就可以真正归属对方,这样更能刺激他们的积极性。”

徐庶明白了,原来是这么个化整为零。

虽是权宜之法,却也符合政策。

不过。

“孔明可想过如何劝说陛下?”

“陛下会赞同的。”诸葛亮说道。

徐庶有些担心,“孔明可要知道,有些事情,虽无兵谏之名实,却有相同的影响。”

徐庶怕的是,诸葛亮和刘备据理力争,哪怕最后刘备同意了诸葛亮的决定,最后双方也落了间隙。

“放心吧,我会好好想想怎么和陛下说的,陛下这会或许才刚到幽州呢。”诸葛亮平淡说道。

徐庶摇了摇头,刘备带着简雍张飞北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把朝中的大事都交给了诸葛亮。

他们本想劝刘备等春耕过后,以及科举取士结束,不过刘备以视察百姓过冬情况为名,迫不及待的北上了。

明眼人都能看出,刘备有些衣锦还乡的意味,毕竟出息了,涿郡那边多少还有一些故人,是该去看看以前一起遛狗斗鸡的朋友了。

还有迁移祖坟,追封父母……

人之常情。

人之常情!

刘备其实也不想表现这么急的,但是一来他被张谦的行为刺激到了;二来,他留不留在洛阳有什么区别吗?不能影响了诸葛亮和徐庶。

而且也断绝了那些世家的人来向他求情说理,提什么“不要丈量土地”“不要与民争利”之类的。

“孔明,这科举取士一事如何了?”

“陆续还有天南海北的学士赶来,毕竟多数人只能等雪化了再出门,而且朝廷也考虑了地方动员的时间,所以时间定在了六月初。”

科举虽然利远大于弊,不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比如现在朝廷缺少大量干吏,是不能仅靠科举取才的,内部的提拔,外部的察举,都是需要保留的。

科举名扬天下的时候,也必是读书人开始内卷的时候。

“我听说洛阳外城 现在很热闹?”徐庶埋在卷宗中很久了,出门也是直奔目的地那种,外面的繁华还是听夫人说的。

“是啊,盛世的钟声将从洛阳响起!”

久处闹市,会觉得有些烦恼;但是乱世刚刚结束,人们看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还是十分欣慰的。

“我听说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徐庶说道。

诸葛亮知道徐庶不是一个轻易开玩笑的人,有意思的背后必有深意,于是赶忙询问。

“我听说有学子腰缠万贯来到洛阳声称要吃遍洛阳,结果现在已经身无分文,就差流落街头了。”

诸葛亮反应了过来,虽然这年头能参加科举的都不是穷人,不过洛阳的物价和地方不可同日而语,徐庶说的话十有**是真的。

虽然诸葛亮看不起这种不通经济之道,更不知勤俭持家的读书人。但是,头回科举,要是有士子饿死在洛阳,那真的是要留名青史了,绝不能让这种事发生。

诸葛亮掐指一算,觉得蜀中的大事已经完成了,接下来的留给时间就行了。

于是,一封给张谦的信已经在他脑海中打好了底稿。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