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760章 马谡谈江东 张谦过庐江

“白龙马~蹄朝西~

滴个滴个嘀,滴滴、滴滴滴。

滴滴滴滴……”

张谦哼着小曲,走在路上。

马谡一头雾水,他们这不是往东吗?

“先生,去往江东似乎从荆州走水路更快一些。”

“幼常,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做欲速则不达?”

马谡眼珠子转了转,说道:“学生明白了,先生的意思是,先把先生要到江东的消息放出去,让世家的人先惶恐讨论一番,等他们做出了决定,先生就知道到时候该拉拢谁,该敌视谁了?”

“孺子可教也!”

其实张谦想的是,他早一日把江东的事解决,诸葛亮就会早一天给他安排别的事。

虽然他并不抗拒,但一想到,能戏耍诸葛亮一番,让他急上一急,张谦就十分惬意。

是时候让他知道“军师时代”已经过去了,接下来,是“丞相时代”了。

希望诸葛丞相能喜欢自己献上的大礼。

马谡看张谦一脸微笑,疑问的问道:“先生今日,为何这般开心?”

“嗯……咳……”张谦右手握拳贴着嘴巴咳嗽一声,然后找了个理由。

“我为这一路走来鸟语花香而高兴;

也为这一路走来安居乐业而高兴;

更为这即将到来的盛世荣华而高兴。”

“先生大义,学生深感敬佩。”马谡诚心说道。

张谦稍微掩饰了一下,就堂而皇之的收下了马谡的敬意。

张谦的卫队沿着大道路过一片农田,田间的百姓不停的仰望。

如此奢华的仪仗,整齐的军容,到底是什么样的大人物,又将发生什么样的大事?

在张谦吩咐不要惊扰的百姓的前提下,卫队并未与百姓有所接洽, 只是沿途的驿馆值吏才知道这居然是当朝的国公,而且是威名最盛的定国公。

一时间颇为激动,又十分的惶恐。

又行走了一段时间,马谡终于忍不住,向张谦询问道:“先生,学生也看过了江东诸郡的卷宗,如今的江东不仅仅是山越问题,更严重的是民间无禁止的出海行为。茫茫大海,葬送了多少百姓不说,更重要的是,一旦离岸,大汉的律法也很难管控的到,这对于朝廷的统治十分的不利。如此情况,先生准备如何做呢?”

“幼常有何想法?”

“若依我之见,当可效仿北筑长城,将沿海一带设置为禁区,规定片板不得入海,这样便可很大程度上限制沿海百姓外逃。只是学生看了先生写的着作,深知先生重国运,更重族运,这天下非只我汉民一家,若是自缚手脚,便白白便宜了外人,所以先生断不会采纳我的建议。”

“幼常,那你再好好替我想个办法。”张谦微笑的说道。

张谦看着马谡,其实十分的满意,也难怪诸葛亮会那么喜欢他。

他在想,或许马谡历史上会栽那么一个大跟头,是因为马良的原因,导致马谡起点太高,所以只考虑大局,不考虑细节。

这种人,其实不少,比如王莽,他的许多政策堪比后世政治教科书,可惜,终是敌不过盘根错节的现实。

张谦其实也有这毛病,他没有家族,也没有故旧,穿越的极短时间也容不得他从基层做起。他很多事情也都是只顾大局。

不过张谦与马谡的区别是,他能够团结人,而且全新的造物,新的经营方式,能为诸人带来利益,让人们信服他,为他办事。

而马谡,连王平也搞不定。

如果马谡能说服王平和他齐心,就算方法不对,也不至于败得那么凄惨。

张谦其实很想把马谡放到县令的位置上锻炼一下,不过想到马谡急功近利的性格,大抵是不会满足的。

想到有马良这个能人在,诸葛亮也不至于非要依靠马谡不可,马谡就留在自己身边吧。

就充当一下外置大脑就行了。

马谡见张谦这般考较自己,也是脑海翻波,充分的思考。

许久之后,马谡才说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世人攘攘,皆为利往。要解决此事,关键还在一个利字。”

“哦,怎么说?”张谦来了兴趣。

“世人重乡土,轻别离,若得安居乐业,又岂会远跨重洋求生?想那周瑜,也不过是中原争霸无望,又有施展宏图之心,才不得已远渡重洋,求一线生机。但对于现在的江东百姓,他们并没有周瑜这般的野心,也没有周瑜这般的能力。

出海的原因无非有二,一个是在家乡活不下去;另一个则是垂涎海外商品的巨大利益。

只要朝廷日益强大,耕者有其田,民间无恶霸酷吏,地方自然没有活不下去的百姓。

至于第二条,海外的物品多了,利润自然就下去了,至于如先生得到的‘棉花’之类可耕种物品,我大汉土地广阔,高原低谷皆备,他日定可自给自足。

我明白了,先生之所以不急着赶往江东,就是在等时间,等他们意识到这点。”

张谦哈哈一笑,“幼常,你说的很对。不过你应该知道,有很多东西,利润是可以人为提高起来的。”

就比如食盐,如果朝廷敞开制盐,地方上也不限制买卖,食盐的价格可以大大降低。

但是汉末的盐就好像未来的烟一样,它是税,山里人的税是很难收上来的,但是盐是必需品,他们必须得吃。

“先生的意思是,当一部分人把控住出海的通道,就会形成类似北方马匪一般的群体,然后坐地分赃,抬高物价?”

“这是必然的事情。”

从古到今,就没有一直生活在海上的海盗,岸上必然有他们补给点。

还有明清时的海禁,真的是为了防止倭寇吗?

恐怕不全是。

有能力,有远见的君王,希望民间禁航,把远洋的利益紧紧绑在朝廷,甚至是内库中;

而东南的世家显然也看到了其中的利益,他们忽悠继位之君远洋误国误民,然后通过走私,把巨大的利益留在自己手中。

张谦和马谡谈论的时候,前面的卫队长赶来问道。

“国公,前方有两条路,一条经过庐江,一条穿过九江,请问我们走哪一条?”

“从庐江过!”

张谦毫不犹豫的答道。

“喏!”

卫队长一声令下,大军缓缓改变方向。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