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开局替徐庶北上,曹老板爱死我了 > 第809章 刘备的想法 南汉的后续

“陛下,太子龙章凤姿,年少有礼,将来定是一位仁义之君。况且如今陛下犹壮,于治国之道尚可以悉心教导。”

“孔明说的我自然知道,阿斗他将来一定不是一个残暴的人。若是这天下只有中原这一块,朕大可以将皇位传给他,文有孔明,武亦有关平魏昌他们,可是这天下,朕治理尚且吃力,何况阿斗一直长于深宫之中呢?”

“陛下的意思是?”诸葛亮知道刘备这么说定然是有了深意。

“孔明走的这些天,朕一直苦读子让留下的书籍,所以内心有个想法。”

听到这话,诸葛亮大感恐惧,“陛下,连子让本人也说,这些书籍百年内不得见于人,陛下切勿从燕王哙旧事啊!”

秦灭六国,燕国的典籍几乎被毁于一旦。

不过《史记》中还是记述了燕国两大昏君,一个是燕王哙,一个是燕王喜。

姬哙本不该成为昏君,因为他是一个非常仁义的国君。他崇尚节俭,忧国忧民。

可惜了,战国的纷争太激烈,姬哙认为自己的治国能力不合格,在苏代的忽悠下,把大权让给了子之,后来更在毛寿的忽悠下把王位禅让给了子之。

后来齐国一举攻破了燕国,若不是当时各诸侯相互掣肘,燕国怕是就亡国了。

“孔明不要多想,朕再不济,也不会公然让出太阿。”刘备安慰道。

“朕已经想过了,你们丈量土地,清点人口,把世家的隐藏能力全部解放了出来。但也因此,功勋与皇室的特殊性让世人颇为垂涎。

如今朕不过生有四子五女,宗室尚未形成累赘,功勋之臣皆是明理晓情之人,正好定下规矩,也免得连累后继之君。”

“陛下的意思是?”

“朕从子让的书籍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名与器虽然不能假手于人,但权力是可以隐藏起来的。

朕有意,把一切军务从兵部独立出来,连同各地军校,成为五军都督府,一切军政要务,归天子一人统领;一切人事要务,也归天子一人任命。

凡是功勋武将,皆归五军都督府辖制。其名下田产超出部分必须溢价卖给国家,然后购买边境内地要隘的关税股份,自此,家族兴旺与国家安危紧紧捆绑在一起。

而军务之外,包括吏、户、礼、刑、工,皆对丞相负责,丞相由天子提名,朝中千石以上官员举手表决,有一半以上同意者,则接受任命。自此,真真正正做到天子坐朝,丞相理政!”

“不可,绝对不可!”诸葛亮都惊呆了。

这一想法一旦流出去,外界怕是都要传出诸葛亮逼宫了。

“孔明认为不妥?”

“陛下试想,若是户部卡住粮饷,到时候底层士兵还能听继位之君的吗?”

刘备犹豫了一下,同诸葛亮说道:“孔明帮我想想解决之策。”

“陛下,这根本没有完美的解决办法。陛下再想想,这丞相一人掌握了吏、户、礼、刑、工,若他真有异心,难道不能另起一支大军吗?

天子坐朝,丞相理政,这只是理想的状况,事实上,人皆有私,一旦彻底掌握了手中的权力,就会追求更大的权力。所以古人云,国之重器,不可半寸假手于人,便是这个道理。”

刘备叹息了一声,说道:“其实,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不仅仅是为了阿斗,更为了将来。自古皇权交接之时,多是国家最为薄弱的时候,臣子犯上尚且小事,外敌入侵方是大患。若是能形成皇帝——丞相双轨制度,国家就会承平许多。”

听到刘备这么说,诸葛亮知道刘备已经考虑很久了,于是便说道:“容臣思索几日。”

“去吧!对了,记得去看看士元!”

“士元他咋了?”诸葛亮疑惑。

“唉,自从和魏延洽谈过后,士元就沉迷修道,朕无论是为其加官,还是晋爵,都被他拒绝了。”

诸葛亮自然知道,以庞统的性子,事情哪怕只差最后一步没做好,也肯定不会受赏的。只是想到功名心炙热的凤雏去修道,诸葛亮突然就想看看是什么模样。

……

回到现代。

洛阳博物馆。

张谦看到刘备和诸葛亮研究出来的皇帝——丞相双轨传承制度,不禁感叹,这两人的胆子是真的大。

这项制度最大程度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皇帝只掌握了兵权和丞相的提名权,兵权方面,只能对外主动发起战争,内部只能平乱。

丞相提名上,由皇帝选人,然后大臣表决,赞同人数达到百分之五十则通过;若是皇帝接连提名三人都未通过,则由皇帝直接掌握丞相之权。

不过丞相人选必须有在地方和边境任官的经历,后来更多了一条,必须是科举出身,避免皇帝用人唯亲。

至于丞相,任期四年,最多担任两届,以防止权力过大。

另外,关于军费方面,丞相必须保证赋税优先供应军队,在限定的比例内,达到一定的数量,若是完不成,则为渎职,这点,倒和未来的职业经理人大为相像。

当然,为了保证丞相可以放心执政,避免卸任后被打击报复。法律设了明文,只要是完成任期,正常致仕,丞相便可豁免一切罪名,包括谋反,其子孙三代以内,任何罪过,不行株连。

这项制度被称为封建王朝的一大创举,诸葛亮是第一任丞相,不过他并没有连任,而是以制度出来前就担任了多年丞相为由拒绝了。

诸葛亮之后,丞相的位置落到了法正头上。

可惜,法正在担任丞相七年之后,就因病而死。

再之后,担任丞相的依次是石韬,马良,邓旻……皆在史书上有一席之地。

因为这项制度,南汉诞生了许多历史名臣,许多学子怀揣着施展抱负之心刻苦读书,主动请命前往最危险的边境,南汉国力蒸蒸日上。

后人点评,虽然刘备的后代皆是中庸之才,但因为这项政策,其作为仍大大超过了许多有为明君。

可惜,这项制度传承了两百多年后,丞相的权力不断放大,连任四五次者亦不在少数,甚至一度影响到天子继位上。

后来的衍圣帝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收拢权力,又借助张谦的名声开始收拢权力。

彻底废除了皇帝——丞相双轨制,衍圣帝在位超过60年,南汉国力达到巅峰,时称万邦来朝。

可惜,之后因为贪腐横生,南汉国力终究逐渐衰退。

张谦看到这,唏嘘不已。

果然只要给刘备和诸葛亮一个机会,处处是激荡人心,荡气回肠。

治国丝毫不亚于战争。

只是诸葛亮,你确定提出这个制度,不是为了早点退休?

张谦很想回去问一句!

……

咳咳,今天就两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