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灵异 > 镇北王 > 第591章 元武大炮

镇北王 第591章 元武大炮

作者:天香瞳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4 19:50:58 来源:泡书吧

测量由关宁亲自来做,只有他才能确定合不合格。

众人神情紧张,眼前这个大家伙,这么多人可是连着忙碌了五六天才完成,就连陛下也时常陪同。

如果检验不合格,那之前的付出也就白费了。

检验模具是常规工序,也是必经的过程,事实上检验不合格的问题时有发生。

模具不合格,造出的东西自然会有问题,这时也只能毁坏重做。

关宁也很紧张。

模具是纯手工制作,而且还是这么大的物件,并且还是中空模具,这很难保证绝对的精准度。

当然也不是不能有一丝误差,只不过是在很小的范围,火炮可不是菜刀,它本身就是个危险物品,因要装填火药,使得其要求很高。

关宁开始了测量,所用的就是新标卡尺。

这火炮是他设计,因而对每个重要部位的数值都烂熟于心。

他是参考了明清时期,乃至国外的各类型火炮又结合了当前实际条件进行的设计,算得上先进……

炮管长,炮壁厚,而且炮口到炮尾逐渐加粗,符合火药燃烧时膛压由高到低的原理,因而对技术的要求很高。

“炮口部分合格!”

“炮尾部合格!”

“炮中部……也合格!”

听着关宁每次开口,工匠们的呼吸就松懈了几分。

“合格!”

“合格!”

关宁一一检查,过了片刻,他惊喜道:“这个模具完全合格,可以进行下一步!”

“好!”

“好!”

工匠们都欢呼了起来。

合格就意味着他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这是关宁都没有想到的。

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大家用心了。

而且有准确的卡尺,在制模过程中就能精准测量严格把关。

欢呼过后,众人的神情又凝重了起来。

第一步完成了。

接下来的就要浇注了,这也是较有难点的地方。

到了这时,也该由铁匠上场。

浇注之前,要炼料配料。

关宁准备用的料是生铁,其实用铜是最好的,以铜为材质虽然不易炸膛,不容易出现气孔,甚至寿命也比较长等等优势,但费用太高是一个致命问题,铜是铸币金属,价格昂贵,因而只能用更便宜的生铁。

因为他有更先进的冷却法,能使铁炮的耐久程度也大大增加。

对于冶造局的熟手匠人们来说,做这一步并不难。

都要先进行提炼,然后浇铸成三五斤一块的薄片,等着浇入大炉内铸造用。

接下来就是化铁浇注,将精炼的铁放入预先用砖砌好的灶池形化铁浇注炉内,然后用大火将铁催化成汁,再逐渐添铁。

等到铁汁全部化清,如油如水,上面冒起金花绿焰之时,便引出铁汁,渐渐放入模内,等注满木模,就算浇铸完毕。

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极难。

需要长时间保持高温,在地炉的工匠们在此地劳作,可以说是相当的艰辛。

因太热而发汗能让衣服瞬间湿透,但又因温度太高使得汗水瞬间蒸发。

如此循环往复。

对人来说简直就是煎熬。

不过关宁发现大康在冶铁方面的技术水平挺高,所使用的是排水鼓风机,也就是利用水力代替人力……

“陛下,您快出去吧,这里面实在太热了。”

兵部尚书贯丘给关宁端来一碗水。

“没事。”

关宁开口道:“跟在地炉边上的工匠们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确实不算什么。

他虽然也在这里,但离得位置很远,而那些工匠却就在地炉边上,不但经受着炙烤还随时有生命危险。

应该提高一线工匠的待遇。

只有亲眼见到才能体会到疾苦。

关宁也是佩服这些工匠的毅力,整整持续了几个时辰,也能坚持下来。

浇注顺利完成。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冷却,也就是关宁所说的冷却法,也是为什么采用中空模具的原因。

在里面通入大量冷却水,这样的话,就可以让铁材料的炮身从内向外凝固,使得更加耐久,实用性更高。

有了准确的方法,只需要规整的操作就行。

关宁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因而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就这种冷却法,就已经超过了明朝时期。

待冷却之后,把模子上的泥打去,并清扫干净,炮身就铸好了。

这还没有结束。

接下来,还要对膛内进行检查,查看膛内是否光润,只有光洁的才是好炮。

然后就是齐口,炮铸好后,炮口凹凸不平,必须齐口,使炮口齐整光滑。

之后是鋐膛。将镟刀扦入炮口,把火炮内膛镟得极为光滑。

一步一步的进行下去。

漆黑油亮的火炮逐渐成形。

整个过程,花费了有二十多天。

这让满朝文武们都很奇怪,陛下竟然每天都往工部跑。

到底是做什么?

值得如此?

哪怕是目前最重要的户部,可都未亲自去过一趟。

这般行径无形中抬高了工部的地位。

越到最后,关宁越要亲力亲为,因为都是比较细致的活。

比如钻火门,比如加准星等,这些都需要经过严密的计算才能。

除了他没人能够做到。

明清时期火器应用广泛,为什么后来停滞不前,反而败在了洋炮手里。

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西方人对科学知识的应用。

他们将熟悉的数学知识转变成一些仪器,然后将这些仪器作为工具,推动科技进步。

而明清没有这样的基础,只能用经验来发射大炮。

造出的火炮有很大的缺陷,而关宁就是要弥补这些缺陷。

增加准星,可通过星门增加命中率,在火炮底座增加机械机构,能自由调整火炮的仰角,和旋转方向。

另外建造炮车用于承载火炮,能够直接用马拉,增加其机动性,改变火炮长于攻城,拙于野战的弊端。

关宁做的很细致,每天都会抽空来冶造局对火炮进行加修,同时也详细记录各项数据。

他要为冶造局做出一个模板来,第一个做出来,以后就能做出来更多。

火炮逐渐完善。

工匠们也将之称为元武大炮。

这天,关宁像往常一样准备去工部,公良禹前来禀报,南方那边出现了事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