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灵异 > 镇北王 > 第1732章 天子授课

镇北王 第1732章 天子授课

作者:天香瞳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1-14 19:50:58 来源:泡书吧

朝臣们伏跪在地,有人颌首不起,有人低声啜泣,有人摇头叹息。

似都因没尽到臣子本分自责内疚到了极点。

关宁很是无语,他只是随意问了句,怎么却发展至此?

随即摇头道:“诸位爱卿请起,朕不是问责,只是闲谈而已。”

一言既出,还是无动于衷。

关宁起身道:“不过你们能有此认识,想必已经看到关键所在,不管什么政令也不管好坏,关键就在于两个字……执行!”

“再好的政令执行不下也是无用空谈!”

众人凝神听着。

圣人所出即为圣言,太子关弘昭也侧耳听着,又赶紧拿出了笔记本。

他以前不懂,待监国后开始涉及国策,才真正感受到震撼。

父皇治国之策,史记难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执行二字最难!”

关宁沉声道:“若受阻极大,难以推行,便成了空谈,若用力过猛,矫枉过正,便成了倍之,于民无益,反成其害!”

“暂不提及这些,单说执行就很难,很多问题其实不是制度政令的问题,而是生产力的问题。”

生产力这个词他们不止一次听陛下说过,自知其意。

薛庆等人也顾不得伏跪,皆抬起了头像是学堂稚子,求知欲满满。

“有两点跟不上,制度政令便难实施,其一是通信,其二是交通!”

众臣颌首。

交通不便,通信不畅是制约政令推行的主要原因。

朝廷年初定下一个政令,可到了西北吠州已是三月之后,到北方辽州或已是四五月后,等回禀往返一年之久……朝廷的政令又变了……

政令制度不是一直适用。

而受交通限制,皇权不下乡,朝廷对地方统治力很弱,同时官员们也不去地方。

不走访,不调研,不知民情,又怎能定出利民之策?

陛下常说,外巡外巡才能看到实情。

莫非正是因此,才得治国良策?

关宁又接着道:“其实你们还忽略了一点,南朝能在一年内复兴其实是有一个关键所在……那就是朕之前提到过的基层组织力!”

“基层及最底层。”

薛庆开口道:“就是农庄法和乡里制!”

“没错,正是这两个制度把基层组织力建起来了。”

关宁开口道:“如此才能真正的惠民利民,尔等要择善而从,若我朝廷政令,能直达乡里,我大宁何愁不盛?”

“都起来吧。”

这时,薛庆等人才都是起身,每人拿这着个小本本正襟危坐。

“如此又回到了原先所说的两个制约条件,一是交通,二是通信,这两个相辅相成,交通便利,自然通信畅通,所以接下来的要务就是围绕这两件去办!”

“陛下圣明!”

薛庆眼睛一亮。

陛下又为大宁指明了路。

既然赶上了,关宁便又做了回老先生,给这些中枢重臣们上了一课。

很快陆正渊就能回来,相互探讨学习,自然能共同进步。

陆某人是条好鱼啊!

关宁也不无感叹,竟然让这些人卷起来了。

好事!

他并未问责,更没有喝骂。

朝臣们真的没做什么吗?

大宁新朝建立,至今几经波澜,战事频繁,能有如此强盛就是最好的证明。

治国绝非小孩过家家,征伐更非儿戏。

大秦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是经六代名君,到秦始皇已是第七代如此才一统天下!

关宁想要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写小说……

根基稳固,必将厚积薄发。

相信恢复安定平稳的大宁,会进入快速发展期……

内阁议事结束,随之宣发多文通传九边。

其一,便是前军授封之事,已震动上京,随之还要震动全国!

大宁第一个封王诞生!

这也是最好的力证,陛下曾说过的开疆扩土可封王并非需言……

其二,慕容盛通敌案的案情也彻底公布,开始正式查办,如有牵连者,主动投案可得豁免。

关宁已经交代,把握尺度即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以原谅,不一定要全部惩处,网开一面,给其戴罪立功之机,他是不是干的更好?

慕容盛被全城百姓狂喷,并不是喷他通敌,而是骂他傻吊。

梁国权贵都寻机往大宁跑,你却往衰败的梁国跑,这不是反向跑毒吗?

傻的不能再傻。

因为朝廷还公布了陛下前往的“成果”,其中就包括梁国有多少地方权贵势要投向大宁……

其三,陛下要亲征平叛,收复南朝,缴税可活,不缴税必死!

这些事情很快在上京城传开,引起热议,同时又如风般沿途吹拂席卷,直至到了南朝……

ps:点点催更,抱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