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复国 > 第126章 杂事

复国 第126章 杂事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4:1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赵英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用手试了试大姐的鼻息,没有任何反应。她这才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情,张着嘴,药丸落在地上,呆看没有丝毫动静的大姐。

“大姐,大姐。”赵英发出嘶心裂肺呼喊,扑在大姐身上。

林荣面色惨白,一把抓住太医王守愚,红着眼,吼道:“快救皇后,快救皇后!”

赵英正在一把鼻涕一把泪地痛哭之时,忽然被人狠狠拉了起来。侯云策冷静地对赵英说道:“皇后或许还有救,别压着皇后。”

“快救啊。”

“放平皇后,头部稍向后仰,看有痰没有,有痰就吸出来,用嘴吸。”

赵英看姐姐喉里真有痰,顾不得脏,拼命吸。当吸出一口痰后,侯大利又道:“按压人中,用力。”

“太医,快准备老参,捣成水,越快越好。”

这是当年黑城的抢救之法,被抢救者有可能生,也有可能死。此时皇后危险,不管是否有效,先抢救再说。

太医早有准备,备有老参水,直接送入皇后口中。

慢慢地,赵皇后开始了微弱呼吸,又慢慢睁开眼睛。林荣上前一步,握住妻子的手。林荣和赵皇后对视一会,眼中都涌出泪花。

宗林根本不知道安阳宫内发生了什么事情,依然在宫女怀中睡得香甜。宗训不过三岁,本来在院中欢快玩耍,似乎意识到母亲出了大事,痴痴站在院子中间,惊恐万状地看着赵英俯在母亲身上。

等到林荣抓住妻子的手时,宗训抗议般大哭起来。赵英想过去抱宗训,宗训平时里很喜欢赵英,这次却用小手推开姨母,径直来到母亲身边,“哇、哇”大哭了起来。

赵皇后身体极为虚弱,见宗训哭得伤心,还是吃力抬起手来,为儿子擦眼泪。

七月正午阳光颇具热度,林荣额头上有一些细碎汗珠。他松开妻子的手臂,对跟着王守愚进入安阳宫的太监和宫女道:“你们侍候皇后回宫,动作轻一些慢一些。”然后回头用锋利的眼光扫了太医王守愚一眼,斥责道:“你们这些太医枉称神医,今天若不是侯郎在此,险些酿成大祸,真是没用。”

王守愚即羞且愧又怕,衣服全部被汗水打湿,长跪在地,不敢抬头。

林荣知道王守愚医术在太医中也算好的,见其惶恐不安的样子,口气稍缓,道:“你们几个太医,轮流到皇后宫候着。随叫随到。不能稍有差错。”他又对侯云策道:“刚才侯郎救太后所用的方法,真是神技。”

王守愚听到陛下此语,抬起头,看着侯云策。

“臣这一招学自肃慎族,肃慎部族常年与猛兽为伴,被猛兽伤后,常用这个方法来急救。”

“侯郎镇守西北,平时难得相见,今天请你到安阳宫,本来准备好好聚聚,皇后这一病,这顿午饭吃起来也就没有味道了,改天朕单独宴请侯郎。”

侯云策见林荣面色沉郁,显然心情不佳,于是告辞而去。

太医王守愚的医术其实颇为高明,是赵皇后相对固定的三个太医之一,待遇较之一般太医自是丰厚不少。但是,伴君如伴虎,赵皇后是陛下的心肝宝贝,作为赵皇后太医,其压力并不比为陛下治病小。

王守愚心里明白,若能侥幸医好赵皇后,荣华富贵自不必说,若赵皇后有所不测,陛下肯定第一个拿他出气。

王守愚从侯府回到皇宫外地住所之时,浑身衣衫全部被打湿了。

“太医,王夫人送来一些西瓜,说是从南方快马运来的,又沙又甜。”王守愚贴身使女把西瓜切好,放在盘子里,小心翼翼送了上来。

王守愚吃了几块瓜,感觉冒火的嗓子似乎好了一些。

西瓜确实不错,料想产自郑州,只有在郑州中牟县西蔡河边的沙地上,才产这种味道的西瓜。王守愚对王夫人的心思一清二楚。彰德军节度使、巢国公王饶的三女是待嫁之身,在大林地盘上,若论最好女婿,谁比得上当令陛下。在这繁华大梁城内,无数人祈祷赵皇后平安百岁,更有无数眼光热切盼她病情加重,王夫人无疑是第二种人。

陛下和皇后恩爱无比。在大梁城的贵妇中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可是赵皇后身体不好,屡次犯重病,这就给许多有待嫁之女的贵妇留下了不少想象空间。

王守愚有些厌烦王夫人却不敢得罪于她,彰德军节度使、巢国公王饶和王守愚是同族,王饶在家乡根深叶茂,王守愚需要仰仗王家的地方着实不少。尽管皇室成员身体状况属于秘密,王守愚还是采用非常隐晦的方法把赵皇后地病情暗示给王夫人。

王夫人通过太医王守愚把赵皇后起伏变化的病情掌握得一清二楚。当赵皇后再次病重后,她心中的希望之花又开始绽放,三女儿一定能成为皇后。

大梁侯府。管家听说节度使和赵娘子还没有吃饭,立刻跑到厨房亲自安排饭菜,厨房人来人往,很快就高速运转起来。不一会,一阵阵美味便从厨房里飘了出来。

侯云策坐在小厅,脑海中不断回想着赵皇后惊险的一幕,思绪不断翻腾。赵家长女是皇后,赵家享有富贵,若是赵家长女去世,很多事情就要变,甚至有大变化。

赵英换好衣服后来到了小厅。

侯云策见妻子眼圈微红,知她换衣服时候又哭过。此时任何劝解都是苍白无力的,他站起来,把妻子拥在怀里。

赵英把脸埋在侯云策的肩膀上,泪水很快渗透了丈夫衣衫。

侯云策轻轻拍着妻子的后背,道:想哭就大声哭吧。

赵巨再也忍不住,在丈夫怀里放声大哭。

这是侯云策第一次见到赵英痛哭流涕,痛惜地把妻子搂在怀里,任其在怀里哭泣。

赵英痛痛快快哭过之后,郁积在胸中的闷气也随之散发了出去,擦了眼泪,道:“大姐曾经说起过,杨光义向姐夫提亲,他的弟弟杨义仁想聚六妹。”

上一次赵皇后病得历害的时候,曾向赵英提起过杨光义提亲之事,赵皇后病情减轻后,赵英几乎忘记了此事,这次大姐遇险,又记起了此事。

“陛下同意了吗?”

“大姐病重之时,曾想让陛下娶六妹。”

侯云策并不愿意杨义仁娶赵家六妹。杨光义深得林荣信任,是大林朝掌握实权的大将。若杨光仁也成为林荣连襟,无疑会进一步提高杨家兄弟的地位,这是侯云策所不愿意看到的。他背负复国之命,尽管如今在林荣治下已经渐无复国念头,可是对于其他实力派人物却有天生警惕。

“你在想什么,怎么不说话了?”赵英见郎君没有说话,而且神情怪怪地,问道。

“希望大姐能完全好起来。”侯云策说的是真心话。

赵英很温柔地把脸颊贴着丈夫,道:“杨义仁丧妻不久,就想到另聚新欢,想来是生性凉薄之人,还是姐夫和郎君最好。”

“我可没有你说得这么好。”

“不,我的郎君是天下最好的郎君。”

“我有很多不能说的隐秘。”

“谁都有隐秘。”

侯云策肚子忽然响起了一阵“咕、咕”的声音,紧接着,赵英肚子也发出了“咕咕”声。因为赵皇后突然生病,两人错过了安阳宫午餐。此时早已过了吃饭时间,两人情绪稍好,肚子自然出来提抗议。

这数声“咕咕”来得如此突然且不合时宜,赵英羞赧地道:“郎君定是饿坏了,走,我们吃饭去吧。”

走到屋外,院外阳光满地,赵英心中有些惭愧,大姐病重之时,自己竟然还有心思吃饭。

侯云策和赵英出了门,远远候着的管家紧走几步。道:“大厅里有一个人自称是右拾遗杨徽之,说是节度使旧识,已在大厅里等了好一会了。”

“快请。”

侯云策又向赵英介绍道:“杨徽之是老朋友了,我在郑州开办书院之时,他便负责书院的具体事务,现在官居右拾遗。”

赵英道:“杨徽之也是大梁城有名的人物,我怎么会不知道呢?”

显德二年初,侯云策带着富巩、陈猛、陈猛等人到大名府迎娶赵英,杨徽之也在迎亲队伍中。杨徽之到了大梁后就停下了脚步,参加当年科举考试,结果中了甲科,同时登第者十六人。

此次科举考试,因为主考官的问题受到了众多非议。林荣听到流言后,亲自面试登第的十六人,面试后,只有杨徽之、李覃、何严、赵邻四人被林荣选中,严说、武允成、王汾、闾邱舜卿、任惟吉、周度、张慎徽、王翥、马文、刘选、程浩然、李震等其余十二人被林荣以艺学未精为名,一起勾落,令其苦学之后再来。

这在当时是轰动天下的大事,杨徽之、李覃、何严、赵邻四人因被林荣选中而名扬天下,杨徽之一飞冲天,成为众多读书人的榜样。

杨徽之先任集贤校理、著作佐郎,深受宰相范质器重,升任右拾遗。右拾遗是个七品小官,是专为监督、规范皇帝行为而设立地谏议官员,但是因其长期跟随在皇帝身边,位小而权高,右拾遗的发展前途不言而喻。

有客人来,赵英自去用餐。

侯云策进入大厅,见到杨徽之,高兴地道:“一别近两年,仲猷风采依旧,可想煞为兄了。”

杨徽之是建州浦城人,家世尚武,少年以文才闻名于江南,是文武双全之人。他眼高于顶,看不上据有江南的李氏,来到中原后却生活所迫揭了书院地招贤榜,也算投到侯云策帐下。

侯云策率领黑雕军在西北进行系列战斗的时候,林荣正率军南征,全朝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南方战场,侯云策在西北的战绩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

杨徽之作为陛下亲随,知道侯云策稳定西北的重要性。

侯云策出现在大厅之时,杨徽之站起来,恭敬地作了一个长揖,道:“节度使镇守西北,先败大蕃再挫回骨,扬我大林军威,保我边境平安,仲猷不能跟随左右,实是人生撼事。”

侯云策是突然崛起的新贵,根基甚薄,在朝堂中几乎没有故交老友,真正私交甚好的不过两人,一是王朴,林荣征南时,王朴曾任东京副留守,极得林荣信任,另一位就是曾跟随自己的杨徽之。

与杨徽之喝了一次酒,侯云策感到挺开心。他在郑州、凤州说一不二、一呼百应,每日里忙里忙外,众多事情等着他最后拍板,虽说累点忙点,日子过得颇有成就感。 到了大梁有半个月的时间了,每天悠闲无事,日子并不好过。 赵皇后病情日渐加重,不仅侯云策明白赵皇后恐难痊愈,稍稍知道内情的人,都猜到赵皇后的日子不多了。赵皇后是赵家的一个绝对重要的人物,卫王赵川赶到大梁城,侯云策自然也就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

杨徽之离开不久,孟殊进府。

孟殊是侯府常客,来到府中,管家直接把他带入小厅。

孟殊进门的时候,侯云策正在翻看那本烂熟于胸的《太白阴经》。这本书是大武人所写的兵书,武器装备、战略思想等内容都符合西蜀、南唐、北汉及大林军队的实际情况,侯云策在黑城生活多年,对胡族武装极为了解,看此书是为了增加对中原其他军队的了解,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孟殊行罢礼,汇报起最近收到南征之战的情报:“殿前司禁军又提拔了一批年轻将领。近年来升官最快的都是杨光义的旧部和他的十个结义兄弟,殿前司要害职位都是杨光义的人,其它将校对此也颇有意见,包括赵文。”

侯云策点头道:“陛下亲命杨都指挥使整顿禁军,安排自己熟悉的人担任要职,也算是人之常情,这样一来,杨都指挥使在殿前司禁军中就根深叶茂了。”

“都点检张永德极为信任杨光义,基本不管具体的事。都点检虽说是殿前司最高长官,殿前司实际上是杨光义说了算。殿前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和杨光义格格不入,颇有矛盾。”孟殊说完后,从怀里取出薄薄的一张纸,道:“这是殿前司和侍卫司两支禁军的编制情况和校尉以上军官名册,校尉以上军官的基本情况也在上面。划了圈的是新近提拔的。”

侯云策仔细看了看这份名单,良久,抬起头,赞道:“飞鹰堂真是不错,孟郎你功不可没,只是在名份上亏了你。若你留在凤州,剌史之位是跑不掉的。”

侯云策所说打中了孟殊心中的一个小伤疤。他是读书人出身,光宗耀祖思想根深蒂固,执掌飞鹰堂和侯家商铺虽说权钱皆有,可在社会上的名声肯定不如刺史、将军等职位好听,以前的同事们一个个官升数级,他看在眼里也谗在心里。可是,孟殊知道飞鹰堂和侯家商铺这两个职务对于侯云策来说,远比剌史或是将军重要,成、阶、凤、秦四州,剌吏和将军各有数个,而飞鹰堂和侯家商铺都是独一无二的。

孟殊年轻脸庞有着淡淡书卷气,黑黑的眉毛微微上扬,又带着军人特有的阳刚之气。他对侯云策一直存有报恩之心,真心实意地说道:“节度使对孟殊一家有救命大恩,孟殊虽死不能报。女为悦已者容,士为知已者死,孟殊一介寒生,得到节度使看重,这是孟殊荣幸。”

侯云策点了点头,道:“赵娘子还有一些事找你,你过去一趟吧。”

孟殊行了礼,轻轻带上房门。

这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阳光已把大地照得有些过分亮了,孟殊从书房走出来,眯了一会眼睛,才适应屋外光线。他整理了衣服,快步向赵英主院走去。刚到院门就听到赵英清脆又有些温柔的声音:“宗林,过来,到妈妈这边来。”

院门没有关,半掩,院墙根种着一些绿油绿油的娇柔的小草,在阳光照耀和昨夜雨水的滋润之下,这些小草拼尽力量,绽放出一片片金黄色花朵,微风一吹就如翩翩起舞的美丽蝴蝶。

孟殊在门口静静地站了一会,深深吸了一口气,再扣住门环,“叮、叮、叮”敲了三下。进入内院,见到赵英,一阵心跳。

赵英穿得淡雅而别致,上身是白色窄袖短衣,下身是紫色长裙,一条丝绸腰带松松地束在腰间,在阳光下,就如圣洁的仙女一般。

“到侧房,我随后就来。”赵英见到孟殊,吩咐道。

这是侯家商铺每季度例行汇报,前几天帐册就送了过来。进院后,孟殊迅速把十几个主要数据在脑海中过了一遍,跟随使女来到主院侧房。

孟殊在侧房坐了片刻,听到几声清脆的玉佩碰击声,赵英出现在眼前。赵英换上了一件略有些灰暗的窄袖上衣,白晢挺直鼻梁上有几粒微小汗殊,胸口露出一小块洁白。坐在胡桌前。她见到挺胸抬头坐得极为规距的孟殊,轻笑道:“孟掌柜,这里又不是军营,你这样坐着就如穿了一身铠甲,怪累的。”

孟殊并没有转换姿势,一本正经地道:“这个季度侯家商铺总的来说不错,南来北往地货都销的比较好,铁货仍然是供不应求。”

赵英道:“孟掌柜好记性,这么大一串数字丝毫不差。”

孟殊道:“赵娘子记性更好,这些数字每天都在我脑中转悠,想忘记都难,难为赵娘子几天时间,也记得清清楚楚。”

赵英抿嘴笑笑,道:“这几月来,凤州经营额倒增长得很快,陈州、蔡州方向总经营额度却不断在下降,北面和前几个月差不多。”

“凤州现在是众商云集,向西的所有货物都在凤州中转,我估计下半年还要增长,淮南战事不断,这没有办法,下半年能维持到现在这个状况都不错了。利润最高还是要数河陇一带的马匹,不过,我们需求量大,价钱也慢慢在开始往上涨。”

孟殊说这些句子的时候,声音有些低沉,他的后背渐渐浸出一些汗水,空气中淡淡的花香,让他颇有些心慌意乱。

赵英没有注意到孟殊的窘态,用纤细手指翻动暗灰色帐册,帐册上呆立着数字在赵英眼中,都是鲜活而有生命的,里面有许多让人高兴或沮丧的故事。

“沧州,你到过沧州的。郎君就是在沧州组建黑雕军。”赵英对沧州故事总是百说不厌,在沧州一个小商铺里,她偶遇侯云策,她当时怎么也没有想到,那个看上去黑黑的粗壮军人,竟是自己的郎君。

“沧州田庄收成逐渐在下滑,问问富巩这是怎么一回事。富巩是聪明人,吃了这么一个大亏,应该记住教训了。”

“富巩倒是卖力,再不好好干,把这个饭碗弄丢了,他一家人日子也不会好过。这次不怪他,沧州久旱无雨。欠收是肯定的。”孟殊尽量客观地解释道。

“现在商铺生意做得这么大,各地产业相距那么远,不可能事事亲为,只怕是有些商铺和田庄的掌柜腰包已经鼓鼓的,要想一个妥善解决的办法。富巩的事情是个教训,要时时记在心里。”赵英知道沧州旱情,她实在有些不放心富巩。

孟殊着实有些佩服眼前这位柔柔的小女子,每次看过帐册,总会发现一些要害的问题,赵英提出的问题也恰好是孟殊绞尽脑汁想要解决地问题。他已经有些想法,不过还没有成熟,“我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正在想办法解决。不过具体怎么办还没有定策,侯家商铺最大的问题是太大了,侯家商铺就如南方大象一样,已经是庞然大物了,大梁总铺动辄出入成千上万的银两,稍有不慎,损失就会让人难以接受。”

赵英皱着眉头,一时也想不出好主意。道:“按照规距。各地商铺留足了本钱后,近的地方每隔三个月。稍远地地方每隔半年,就要把赚到的钱送到大梁总铺来,这运送费其实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这些事情还真不好解决。”

“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侯家商铺太大了,大梁总铺除去马夫、厨师等干杂事地仆人,真正做事的不过一十四个人而已,杂事太多,每天连轴转也忙不过来,前几天,总铺最年轻的小伙子小九,累得趴下了。”

孟殊把飞鹰堂和侯家商铺分得很开很清楚,飞鹰堂用侯家商铺的作为掩护,可是侯家商铺真正的管理者绝不参与飞鹰堂的任何活动,只管专心致志做好商铺的事情,这一点,得到了侯云策和赵英的同意。

“总铺人少,可以再从各地商铺选一些聪明、忠厚年轻人过来。”

“增加人手是一个办法,我还想到以前的办法,侯家商铺东、西、南、北四处都有,不同地方的环境、物产和风俗又相差很大,总铺指挥时常有不切合实际的地方,不如在东、西、南、北四个地方重新设大店,管理当地各个分店,总铺精力用来抓大店就行了。”

当初赵英设了几个大店,后来发觉大店权力太大,几番调整,还是将大店权力收到总店,由身边的孟殊直管,仅仅保留几条商道,吴二郎等人主要跑商道,不再管大店。

赵英没有马上回答孟殊,翻了翻手边帐册,又站起来,侧房右墙上挂着一幅地图,这幅地图出自黑雕军狮营之手,绘制得极为详尽。地图上有一些特别加了红色小点,那是侯家商铺在各地分店,四十七个红色小点分布在大林版图的东南西北各地。赵英神情专注地用右手食指点着地图,纤细食指从大梁出发,沿着几条官道掠过许州、凤州、泽州、青州、大名府、京兆府等城市。

孟殊一直端坐着和赵英面对面在讨论,赵英起身后,其挺直腰身才稍稍松了一下。他惊奇地发现,赵英看地图的方式和侯云策十分相近,特别是用食指在地图上行进的方式,两人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身着紫色长裙的赵英背影如此优雅,头发上轻轻晃的小小玉雕,如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充满活力。而侯云策站在地图边,给人感觉就如一把正在寻找食物的饥饿长刀。

“孟掌柜想法有道理,只是以前分成大店问题不少。我一下子想不清楚,你回去再仔细斟酌斟酌,把方方面面的问题考虑周到。”

赵英最后仍然没有下定决心。

离开侯府,孟殊靠在马车上,随着马车轻微颠簸,车厢窗框掀了起来,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眼前慢慢地晃过,孟殊回想赵英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随口哼着家乡小调,莫名其妙高兴起来。

架车老把式是极解人意的中年人,听到孟殊极为难得地哼唱小调,知他心情不错。拐过街角就有一个烧饼店,老把式有意放慢了马车的速度,回头对孟殊道:“孟掌柜,前面是和记烧饼店,停不停?”

“我不下车了,你去买十个烧饼。”侯家商铺总铺开在大梁后。孟殊大部分时间就住在大梁,他和妹妹孟真相依为命,孟真自然也就跟着来到了大梁。孟殊是谨慎的人,他亲眼目睹了富巩由富贵的高峰摔下低谷,他不愿走富巩的老路。没有重要事情,他一般不带随从,只是带着这个老把式。

老把式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他是大林朝曾经最有名的震远镖局的“五虎上将”。大名叫段伏虎,显德二年冬天,震远镖局总镖头率自带着他的五虎上将,押送一起贵重货物,不想中了敌人算计,在青州以北,经过一场血战,总镖头战死。五虎上将只剩下段伏虎拼死冲出了包围。

身受重伤的段伏虎快马奔了数十里后,终于不支倒地,被大雪盖住。孟殊和吴二郎恰从青州回大梁,孟殊见到倒卧路边的段伏虎,不禁想起了自已和妹妹孟真当年的经历,于是救下了段伏虎,醒来后的段伏虎灰心丧气之余,就留在孟殊身边。段伏虎的大号从此在江湖中消失。孟殊身边多了一位武艺高强的老把式。

老把式虽说名义是马夫,孟殊给的价钱却是保镖的价钱。还把老把式的一家人从密州接到了郑州,老把式无了后顾之忧,忠心耿耿护卫着孟殊。

孟真是侯家大院内当然的小公主,她今年不到十七岁,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在她的脸上留下多少印迹,她每天开开心心地在院子内进进出出,院内不时会响起她清脆地笑声。但是,早年生活的不幸,特别是万寿寺血淋淋的一幕,却在她的心头烙下了深深烙印,在没有人的时候,她的脑海中总会出现姐姐孟清惨白的面容、万寿寺和尚破碎的肉块以及熊熊燃烧的大火。

孟真亲自泡了一壶好茶,端到前厅。

这是哥哥孟殊从南方带回的上好茶叶,哥哥每天回到家,不论有多晚,总有泡一壶好茶,坐在窗前慢慢地喝。

“喝茶吧,陈大哥。”孟殊低声地对着陈猛说道。

陈猛微微点头,仍然看着一面院墙发呆,孟真顺着陈猛眼光看过去,院墙极为普通,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陈猛穿着束了腰地黑色长衫,头发一丝不乱,原本健康饱满的脸孔显得极为削瘦,两眼隐隐约约有血丝。

孟真知道小莲子姐姐的事情。

在出事之前,陈猛常把小莲子念在嘴里,她耳朵早就听老茧了。小莲子出事后,孟真看到沉默寡言的陈猛心里不禁一阵紧缩。失去亲人的痛苦至今让她刻骨铭心。她看到陈猛如石像般一动不动,突然间,眼泪濛住了她的双眼。

孟殊提着一包烧饼走进大院,看见坐在大厅上的陈猛,有些惊奇,脸上却没有显露出来,“事情,办完了吗?”

陈猛没有回答,轻轻点点头。

“节哀顺变吧。”孟殊拍拍陈猛肩膀,又道:“总算大仇得报,想开点,男子汉大丈夫,提得起放得下。”

陈猛苦笑道:“叫我如何放得下。”

陈猛笑得比哭还难看,孟真强忍不让泪珠流下来,转身向内院走去。她听到哥哥喊了一声:“小真,烧饼,和记烧饼店地烧饼。”

孟真没有回头,快步走回房间。关上房门之时,她已泪如泉涌,为小莲子,为姐姐孟清,也为早逝的父母。

“若你真想干点事情,那我给你一个任务,太原商家郭大郎来找过我,想把侯家商铺开到太原去,北汉与大林是世仇,此行有风险。”

陈猛并不在乎危险,淡淡地道:“南边打仗,北地马贼横行,到处都有危险,若怕危险,只有在家呆着。”

“好,陈郎真是一条好汉子,我马上调集人手,准备货物,你准备在哪一天出发。”

孟殊也有和陈猛相似的心理经历。妹妹孟清惨死在万寿寺以后,他投到黑雕军军中正是拼命做事来抵挡可怕的痛苦,也正是因为他拼命做事才得到侯云策青睐。陈猛现在的心态和当时自己的心态可以说是一模一样。

陈猛干脆地答道:“准备工作做好以后,我就出发。”

(第一百二十六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