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复国 > 第195章 要务

复国 第195章 要务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4:1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三月初一,是孟殊要回大梁的日子。他起得很早,准备等待节度使晨练结束后便去辞行。

孟殊在中院转了一圈,见到成八郎开始侍弄他的宝贝鸽子,上前询问几句。正谈话间,节度使侯云策走到了内院门口,孟殊和成八郎正在全神贯注地聊着鸽子,没有注意到站在门口的侯云策。

侯云策偏着头摸着下巴站在内院门口,看到孟殊和成八郎在鸽舍旁交谈,就对跟在身后的亲卫罗青松道:“把马奶、羊脚送到书房来,让孟殊也到书房里。你守在院中,不准任何人来打扰。”

亲卫罗青松听到要把马奶、羊脚送到书房时,不禁有些奇怪,这是云帅第一次在书房里吃东西。

在内院书房里,侯云策没有坐在自己铺着熊皮的舒服座椅上,而是在茶几旁和孟殊面对面坐着。

在侯云策示意下,孟殊也端起茶杯喝了起来。

侯云策虽然外表平静,孟殊却敏锐地感觉到什么。

孟殊在大梁商界是大名鼎鼎的大腕级人物,不仅掌握着大梁城最大的商家——侯家商铺,而且还与当世极有权势的侯家和赵家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大梁城内不少耳目灵通的大商家纷纷动起了心思,挑选出自己家族中最漂亮最温柔的女子,希望能得到孟殊垂青。

孟殊却如出家人一样,不为美女所动,婉拒众人好意,依然在大梁城内过着不近女色的单身生活。

在大梁城,二十多岁的富家男子没有妻妾,不进风月场所,就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对于大梁茶楼里那些无所事事地闲汉们来说,孟殊这种身份的人有些毛病,最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就如苍蝇看见了新鲜马粪总会两眼发光是一个道理,闲汉们谈论起“孟殊是不是有特殊爱好,孟殊有没有男人的本事”总是神采飞扬、乐此不疲。

飞鹰堂有专门在茶楼里收集情报的人员,飞鹰堂的掌门人对大梁茶楼里的这种话题自然是一清二楚。孟殊是一个生理上非常正常的男人,只是内心深处站着赵英倩影,特别是赵英在德州万寿寺用弓箭射杀住持的身姿,如侯家刀一般狠狠地砍在他内心的最深处。

孟殊知道这种思念永远没有结果,若任其如野草一样蔓延,最终会害人害已。他数次下定决心抹去心中的飒爽英姿,却无法成功。在这次离开大梁前,孟殊再一次下定决心持慧剑斩情丝,同意了右拾遗杨徵之所牵红线,与著作佐郎刘林的四女儿订下了婚事。

杨徵之和刘林是同乡。在大梁城内南方人很少,同朝为官的南方人更少,杨徵之和刘林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经常在一起走动。在一次极为偶然的机会,刘林谈到了四女儿婚事,杨徵之顺口说起与侯家商铺大掌柜孟殊很熟悉,而孟殊未曾婚配,若有意的话,可为刘家四女儿牵线搭桥。

著作佐郎刘林是个清高的读书人,孟殊虽说富可敌国,在他眼中却是下九流的角色,就如青菜一样永远上不得大雅之堂,当场回绝杨徵之。

刘家大娘子是个河东狮吼的角色。她出生于德州大族,家中田土颇多,而著作佐郎是朝中不入流小官,薪饷微薄,要在大梁维持一家人的生活颇为不易。

刘大娘子从娘家舅舅那里讨来不少钱财,才支撑一家人在大梁城内过起体面生活,还给刘林讨了一房小的。由于这个原因,刘大娘子深悟死要面子活受罪地道理,向来瞧不起窝窝囊囊的丈夫。杨徵之说起孟殊之事时,她恰好在场,听到窝囊丈夫一口回绝了杨徵之的提议,顿时怒火中烧。等到客人走后,刘大娘子揪着刘林的耳朵,逼着他同意四女儿的婚事。

刘林在家中被逼不过,来到杨徵之的府中打探孟殊底细。

杨徵之在郑州之时,孟殊是黑雕军的军需官,为何后来孟殊成为侯家商铺大掌柜,杨徵之却不甚清楚。刘林听说孟殊曾有军职,而且职级还不低,且和赵家、侯家关系密切,这才心中稍安,勉强同意四女儿和孟殊地婚事。

孟殊虽是大商人,却对商家女儿没有兴趣。杨徵之给他牵线之时,孟殊听说是著作佐郎刘林的四女儿,想来家教甚严,稍稍迟疑一会,这才痛苦地把这门亲事答应了下来。

孟殊在离开大梁之前,按照规距找媒人到刘府提亲,合了两人生辰八字,送了丰厚彩礼,把亲事之定下之后,他就向灵州城出发。

孟殊定下亲事之后,尽管心中有着深深的失落,那一块大青石却被卸掉了,特别是从大梁到灵州奔波千里,秀美山川让其心胸为之一宽,积郁在心中的莫名情感也总算发泄在黄河沿岸。

侯云策和孟殊喝着茶随意谈了一会清水河边恶劣的天气,等到马奶和羊脚送上来之后,侯云策道:“孟郎,尝尝同心羊脚,这可是正宗地清水河出产的灰羊子,羊腥味重得很,党项人最喜欢这个味道,吃惯了同心羊脚,大梁的羊脚就实在没有滋味,你这次回大梁的时候,给赵娘子捎一些回去,也不知她是否喜欢这个羊腥味。”

孟殊听到赵英的名字,心窝深处又被看不见的羽毛刺了一下。他随即平静了下来,拿起一根羊脚,大口大口地咬着。

在军队生活了两年多,孟殊早就适应了这类羊脚骚味,津津有味地啃完一根羊脚,又喝了一碗马奶,道:“云帅,我准备在巳时出发,顺着马岭水先到盐州,再到庆州、泾州和颁州,把各地商铺分店再看一遍,平时总是窝在大梁城里。难得有机会实地看一看各地分店,从大梁到灵州沿途看了不少分店,发现了不少问题,我限令这些分店必须再最短的时间把问题解决掉,这次就顺便查看问题解决得如何。”

孟殊掌握的富家商铺和飞鹰堂是侯云策的钱袋和耳目,侯云策当然不能忽视。只是灵州、同心有一大摊子事情,他实在没有精力管得太细,道:“侯家商铺已遍及各地,来往的钱财着实不少,管理这么大的商铺必须要有一套办法,各个商铺只要按照这一套办法施行,大体上都能保持良好地经营状态,总铺也便于控制、考核各个分店。这就和朝廷的制度一样,各地都必须按照朝廷的制度执行,这才能保证政令畅通。”

孟殊对管理侯家商铺颇有心得。运行侯家商铺两年多来,他也遇到了不少问题,许多问题都是和赵英一起商量着解决的,听侯云策说起管理分店的问题,道:“赵娘子很重视商铺的管理方式,商铺的帐簿管理、掌柜选任、分帐汇总、钱币交接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要求,赵娘子还根据东西南北不同的地区,制定了各自不同主货品要求,这些杂七杂八的制度,若叠在一起装订成册,估计要超过太白阴经的厚度。”

侯云策面带微笑地看着孟殊,心里想到了赵英在一个月前送来的一封家信,赵英在信上提出了另开一家商铺的打算。一个理由是侯家商铺过于庞大,每天流入的钱财让她心中发慌,另一个理由是让孟殊掌握如此巨大地财富是一件让人担心的事情,虽说孟殊忠心耿耿,却也不得不防。而且,限制孟殊的权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保护孟殊。

侯云策的家信都是通过飞鹰堂来传送,侯云策和赵英有另外一套通信办法,除了侯云策和赵英两人外,没有一个人能读懂他们的家信。

赵英接手侯家商铺以来,把侯家商铺打造成了大林朝的第一大商铺,侯云策已经充分相信赵英经商之才。侯云策接信后,同意了赵英的想法,新商铺的经营主业以及与侯家商铺的关系,由赵英全权处理。

侯云策没有过多关注侯家商铺的经营方式,思路很快转到飞鹰堂。

昨天孟殊详细汇报了飞鹰堂脱离侯家商铺的各项事宜,侯云策当时就感觉飞鹰堂经费运作方式有些不妥当,但是侯云策也没有考虑清楚,经过几天思考,他还是决定要改变飞鹰堂的管理模式。

“孟郎,飞鹰堂管理方式必须要改变,现在各地飞鹰分堂的经费均是由当地侯家商铺分店承担,总堂半年审一次帐。这种做法有问题,飞鹰堂各分堂既然和侯家商铺分店分开了,就要分得彻底,尽量不要让侯家商铺插手飞鹰分堂的具体事务。各地飞鹰分堂的经费由侯家商铺分店提供,则分堂活动很难彻底瞒过分店,这就有泄密危险。同时,飞鹰分堂的经费由各地侯家商铺分店来提供,容易让分堂和分店揽到一起,时间久了,各地分堂和分店的利益就会紧密联系起来。极易形成地方派系,这对于飞鹰堂全局极为不利,你考虑到这个问题没有?”

从飞鹰堂地历史发展来看,飞鹰堂脱胎于侯家商铺,最初的飞鹰堂没有设分堂,人员、经费和活动场所全部由商铺分店提供,因此,飞鹰堂和侯家商铺密不可分。飞鹰堂和侯家商铺正式分家以后。各地的分堂和侯家商铺分店都还保持着密切联系,孟殊即是飞鹰堂的堂主,又是侯家商铺的掌柜,在他心目中,也没有把飞鹰堂和富家商铺彻底分开。

孟殊没有马上回答,想了一会才道:“这个问题我疏漏了,我回到大梁就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以后飞鹰堂分堂的所有经费都直接由总堂拨付。住所也从商铺搬离,只是飞鹰堂的人员不能变动得太多,否则无法开展工作,只有慢慢地进行调整。”

侯云策见孟殊地思路很清晰,又道:“各地飞鹰分堂都要以一个合法身份,隐入市井间,融入到当地生活中去,你可以根据各地需求,选配合适身份的飞鹰分堂主。堂主可以是商人,可以是读书人,可以是朝堂官吏,这些细节就由孟郎具体办理,我管不了这么细。”

他又指着鸽舍道:“飞鹰堂各地分堂距离遥远,必须要有大量的鸽子,使信息在总堂和分堂之间交流无碍。你回大梁后,侯家商铺还要花大力气训养了一批鸽子,不仅仅是黑雕军需要,飞鹰堂也同样需要。”

“清水河畔土地肥沃,可耕可牧,党项房当人被赶走之后,这些土地就空着了,你这次回中原之后,暗中把这边的情况讲一讲。那些没有土地的人家若愿意到灵州和同心城来,都可以分到土地、种子和农具。”

“这事情好办,今年黄河在大野泽和陕州都决了堤,难民不少,节度使以前在郑州安置了大量难民,在百姓间口碑极佳,只要放出风声去,定然会有不少人家愿意到灵州来,我还可以在沿途用寺庙、商铺等各种名义设一些粥场,发一些干粮给难民,让他们能顺利到达灵州。” 孟殊对西部地广人稀有着深刻印象,一路走来,出了京兆府,村庄、城镇都渐渐减少了,到了灵州,更是一片又一片荒芜的土地。

侯云策听孟殊安排得十分细致,暗道:四年时间,孟殊真是脱胎换骨了,一点没有当初在寒风中发抖的书生模样了。

说完这些琐事,侯云策便沉默了一会,下决心要把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交给孟殊办理,这件事情已经要触及侯云策的核心机密了。

侯云策端起茶杯,细细地啜了一口,放下茶杯后,脸色变得极为严肃了,用锐利眼光逼着孟殊,一字一顿地道:“还有一件事情需要孟郎去办,飞鹰堂除了收集朝堂的变化以外,收集情报要有一个重点,就是监视杨光义、李重进和张永德三人,他们三人的行动以及他们家族、亲信部属的行动,事无巨细都要细细地记载下来,作为绝密级资料放在暗室里,你要记住,禁军是大林朝武力核心,若大林朝将来有异常变动,领头者必定是这三个人中的一人,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这个要求是侯云策对亲信手下第一次提出来,石虎、郭炯、钱向南等人都不知道。复国之事可以行,也可行不行,但是必要的准备得有,否则会全面被动。

孟殊原本以为今天早上只是一场例行的谈话,谁知道却谈了许多具体的事情,比前几天谈的事情都重要,特别是侯云策最后几句话,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李重进、张永德和杨光义都是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李重进和张永德是皇亲,杨光义在淮南屡立功劳,是陛下的亲信大将,侯云策监视他们地用意何在?

孟殊不敢深想,他只觉得后背的贴身衣服已被汗水打湿了。

侯云策说完最后几句交底的话,就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孟殊的表情。

孟殊虽说尽量保持着脸色平静,可是内心的震惊却无法掩饰。他拿起一杯泡好的茶,慢慢地啜着,放下茶杯的时候,茶水却洒了一些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