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复国 > 第234章 楚州

复国 第234章 楚州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4:1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了因尸体找到之后,大梁府二尹郑起从维护大梁城稳定的角度出发,立刻为了因之死定性:这是一起丑陋的情杀案。

大梁各大寺庙或多或少听说过了因的劣迹,而城中和了因有染的贵妇对此事更是心知肚明,因此,大梁府为此事定性之后,了因便彻底从大梁城里消失,就如从来没有存在一样。

郑起和东、西、南、北四城尉并没有就此罢休,这一伙杀手既然能越过高墙轻易杀掉了因,当然也能神不知鬼不晓地杀掉许多重要人物,因此,绝对不能让这伙杀手安然呆在大梁城内,说不定哪一天就会闹出更大的事端。

城尉王真命令手下把天静寺二十多名僧人带到衙门,还没有审问,二十多名僧人突然同时上吐下泄,不到半个时辰,僧人们七窃流血而亡。郑起得知此消息,惊得手脚冰凉。僧人们一死,了因之死就成为永远不能揭开的悬案,而死在衙门内,更把大梁衙门陷入了极为不利的位置。

侯云策听到此消息却并不吃惊,当日他的心中也产生过如此杀机,只是审问了因,知道在天静寺里只有了因和被杀的知客僧两个人是西蜀奸细,其他僧人并不知道内情,这才放过了天静寺众僧人。这一次众僧人被毒杀,定是与了因有染的贵妇为了掩盖丑闻所为。

王朴知道了天静寺惨案,勃然大怒。城尉王真就成为替罪羔羊,被捕于狱中,等待陛下最后裁决。

至此,了因事情也有了一个不是结束的结束,侯云策对于这样的结局自然也感慨连连。

大梁城为了这些鸟事弄得满城风雨,在南线战场上,大林禁军苦战楚州不下,伤亡惨重,将士们的鲜血染红了宽阔的护城河。

林荣被迫命令增兵楚州。

二月六日,一支军队从大梁出发,直奔淮南而去,中军旗帜上绣着一个大大地“侯”字。

在大梁城内无所事事的呆了近一个月,其间还发生了春兰墓地被掘的事件,想到躺在棺木中永远不会苏醒的春兰。人死如灯灭,所有对与错、悲与喜,对于春兰来说都成了过眼云烟。

接到圣旨以后,侯云策带着一万援军离开了这令人厌恶的大梁城。

楚州西面是大湖,又扼着槽运之地,位置颇为重要,是南唐与大林争夺的一个焦点。若楚州一失,南唐在长江以北也就大势去矣。反之,若楚州不失,南唐就可在江北拥有一席之地,随时威逼大林。

南唐楚州防御张彦卿是南唐国主亲选的坚毅之将,率军死守楚州,让楚州几乎成为了寿州城的翻版。从显德四年底一直到显德五年二月。林荣数次亲自上阵,仍然没有攻破城墙坚固楚州城,大林军折损极大,不得不第二次增兵淮南。

禁军主将多已随林荣亲征,另有一部分北上防御契丹人,林荣就亲命赋闲在大梁的侯云策为援军主帅。

禁军是大林朝军中精税,成为精锐有四方面的理由,一是禁军武器装备皆由中央负担。军费充足自不在话下;二是禁军选人有优先之权,军中骁勇之辈着实不少;三是陛下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总是以禁军为主力部队,禁军可以说是一支百战之师;四是禁军将领升职极快,从侍卫司、殿前司升职出去的节度使也有好几位了。

有了这四个原因,禁军自然成为大林军精税,军中将校们皆是眼高于顶、目空一切。

援军由殿前司、侍卫司各一部组成,殿前司所部由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指挥,侍卫司一部由侍卫司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张光翰指挥。王审琦是杨光义义社十兄弟之一,张光翰则是侍卫司主帅李重进的亲信,他们两人本身有矛盾,但是,在如何对待侯云策问题上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一句话——敬鬼神而远之。

侯云策对此心知肚明,却也不说破。一路上,三人互相维持着和平,经过二十天行军,二月二十六日,援军来到了楚州城下。

王审琦、张光翰各回本部,侯云策则被留在林荣身边参赞军务。援军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二月二十七日,大林军再次猛攻楚州城,攻城战在北城和东城同时进行,林荣亲自督战东城,而由杨光义率军强攻北城。

楚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春秋战国时期,楚州先后属吴、越、楚等诸侯国。

秦统一后建淮阴县,楚州部分地区属淮阴县。

隋大业(605~618年)初,去淮阴县入山阳县,不久复置。

大武武德四年(621年),置东楚州,治山阳县。八年,裁西楚州,东楚州改称楚州,仍治山阳县。

南唐和大林交战不断,楚州作为接近大林的重镇,设置了防御使,加宽加深护城河、加高加固城墙,设置了巨大的粮仓,调配了最忠勇的将军,作好了充分的守城准备。

五米深、十米宽护城河,十五米高、基座达十米厚的城墙,成为大林军难以攻克的堡垒,大林军拥有数量众多的投石车、床弩、飞云梯、冲车,武器精良远非南唐军所能相,而且号令齐整,禁军将领大多亲冒箭矢冲锋在一线,军士们更是悍不畏死。

但是,在楚州南唐军的奋力顽抗之下,却也奈何不了这楚州坚城,几轮强攻之后,城墙下、护城河里。留下了许多相叠在一起的大林军尸体

攻城战持续到下午,东城、北城一无所获,损兵无数,眼见天色渐晚,林荣才下令收兵。

中军帐前,林荣阅读一堆来自各地的战报,脸色沉静如水,看不出喜怒哀乐。范质、侯云策、李重进、张永德、杨光义等重臣、大将立在两旁,等待陛下发话。林荣看完了最后一个战报,这才抬起头来,问范质道:“范相,今日损兵多少?”

“阵亡四百,伤者无数。”在攻城战中,城下军士可以说人人带伤,所以无法准确统计出受伤人数。

林荣每日处理大量政务、军务。还要亲自在一线督战,眼中隐有一丝倦色,道:“在楚州城下,我军打了两个多月了,前后阵亡军士有二千多人。还有许多断手断腿军士,失去战力的军士总计不下万人,这一仗禁军啃上了硬骨头,堪比寿州之战。”

范质是宰相。虽在前线,仍是一身紫色蟒袍,腰上挂了一个金鱼袋,显得格外整洁,他上前一步道:“楚州不过弹丸之地,久围必破,陛下可遣一名上将,只须统兵万人。半年即可困死张彦卿。”

范质并不赞成林荣久在军中,毕竟一国之君,要处理的政务太多,这些征伐之事,交由大将办理就行了,因此从侧面劝阻。

范质谏言议事,向来直言不讳,独独对于林荣亲征一事,从来没有力劝。此事缘于显德初年的一件事:当时,林荣新登帝位。北汉、契丹大军来犯,老相冯道极力劝阻林荣亲征,冯道用语过激而为林荣不喜,林荣北上迎敌之前,把五代不老翁冯道贬为山陵使,冯道为此一病不起,一年后病逝。

范质深知此事地来龙去脉,知道陛下有亲征的特殊爱好,所以向来亲征一事避而不谏,这一次围攻楚州两个多月,范质这才委婉提醒林荣。

林荣听出了范质的话中之意,取过一份战报,轻描淡写地对众将道:“侍卫马军都指挥命韩令坤已攻破扬州。”

林荣三征淮南,战事主要集中在淮水两岸,寿州、楚州、泗州、濠州等城,皆为淮水岸边之坚城,但是,楚州以南的扬州,却是长江沿岸地城池,这预示着大林军已越过淮水,向长江北地发起了攻击,而楚州孤悬于淮水,已成瓮中之鳖。

众将闻言,均脸露喜色,纷纷向陛下道贺。

林荣此时才露出笑容,对范质道:“就令韩将军暂时知扬州军府事,要时刻提防南唐军北上。”林荣挨个扫视众将,最后把目光落在杨光义身上,道:“杨将军可有破城良策?”

杨光义身材强壮,方面大耳,看起颇有幽燕老将之风,上前一步,道:“既然我军攻破扬州,断了楚州唐军的退路,不若采用攻心之术,将捉拿而来的扬州军士带到楚州,让他们向城上喊话,让楚州军知道大势已去,动摇其军心。”

林荣不置可否,转向侯云策,道:“侯相,你有何计?”

侯云策来到楚州城以后,也暗自寻思破城之策,南唐军和党项军、回骨等等军相比,驻城技术、守在的战术都要成熟悉得多。他设想过无数破城方法,均觉没有成功把握,就老老实实地道:“杨将军所言有理,可以一试。”

林荣没有继续征求意见,下旨道:“速令韩将军送来两百南唐降兵。”

楚州城城墙之上,防御使张彦卿、兵马都监郑起业带领众将来到南城门上,城下护城河外站着一群丢盔卸甲的南唐军士,扬州兵马都监正在向城下喊话劝降。

城上众将得知扬州陷落,均面露惧色,几名指挥使小声嘀咕着。

长得白白净净的兵马都监郑昭业耳尖,听到几人所言,大声骂道:“养兵千日,用在一时,现在国家有难,正是用人之际,岂能轻言投降。”郑昭业全家老人都在杭州,若不战而降,只怕全家无一人能活,因此,他早存和楚州同生共死的念头。

步军指挥使淳于良是楚州人士,向来瞧不起文官出身的兵马都监,手握刀柄大声道:“泗州、濠州、扬州皆破。楚州独木难撑,不向大林军投降,徒死无益。”

大林军三次南征以来,凡是投降的南唐军不仅能活命,往往还能在大林军中混个一官半职,而城内百姓也不受侵扰,淳于良并不想拼个鱼死网破。

张彦卿眯着眼并不说话。

另一名步军指挥使张彦宏骂道:“淳于良,你这个胆小如鼠地小人。”

淳于良和张彦宏素有矛盾,抽出腰刀,怒道:“张彦宏,老子和你没完。”

在楚州城内,存在着地方派和杭州派的争端,淳于良是地方派的领军人物,防御使张彦卿和兵马都监郑起业都是杭州派,淳于良等地方派在楚州军中多受压制,今日大林军破了扬州。断了楚州军的退路,淳于良便跳将出来,和杭州派唱起对台戏。

张彦卿的儿子张保刚满二十岁,是楚州军亲卫队伍长,认识城下的扬州兵马都监。见其被俘,心中颇为惊惧,就对身前的父亲道:“不若降了大林军,或有一条活路。听说寿州刘仁赡降周后,当上了郓州节度使。”

突然,张彦卿眯着眼一睁,一道刀光闪过,淳于良已是人头落地,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又是一道刀光,张保人头也飞落于地。这两刀极为利落,张保人头飞出以后,身体还保持着站立姿态,喷涌而出地鲜血就如一丛盛开的红色杜鹃花。

众将被这两刀所震摄,目瞪口呆地看着张彦卿。张彦卿提着刀,刀尖上还在不断滴血。他看着众人,道:“我等世受李家厚恩。如何能降大林军。从现在起,如果谁敢说一个降字。他们两人就是下场。”

兵马都监郑起业素知张彦卿最受此子,见其毫不手软地杀掉了张保,知其要和楚州共存亡,抽出长刀,道:“楚州城高墙坚,粮食充足,我们和大林军决战到底。”

张彦宏是张彦卿的族人,毫气冲天地道:“楚军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城墙上众将齐呼:“誓死不降大林军,决不投降。”

郑起业看着张彦卿地眼光也有了些敬意,南唐国主是个多疑之人,在各军中派出都监,作为自己代表,监视着将领行动,而这些都监的家人全部集中在杭州城内,若哪一军将领投降了大林军,则都监的家人必死无疑。

由于都监代表着国主,又身负监视职责,许多根本不懂军阵的都监掌握了各军大权,大林军兵锋刚至,这些权倾一时的都监也就顾不上南唐主子和家人,投降得最为迅速。

郑起业是这些都监中少有的正直之人,初到楚州之时,和张彦卿产生了尖锐冲突。张彦卿最为痛恨都监制度,他无法改变朝廷地决定,因而对新到的郑起业极为冷淡,把他当菩萨供起来,却不让他经手具体之事。郑起业当然不愿意成为傀儡,两人针锋相对较量几个回合之后,都知道对方不是易与之辈,各自退后一步,这样才总算没有两败俱伤。

可是,张彦卿今天的举动,让心高气傲的郑起业也大为折服。郑起业看城下有十数面黄龙旗随风飘展,对身后两人道:“你们到城楼去,痛骂林荣,给我狠狠地骂。”又对身后亲兵道:“把张保地尸首收敛好,下去准备一口好棺木。”

张彦卿听到了郑起业的吩咐,他仍然全神贯注地看着城外,眼角悬出一颗浊泪。

两位受命骂阵的军士是军中最有名的传令兵,也是著名大喉咙,两人来到城楼上,挺胸站立后,深吸一口气之后,就如骂街妇人一般,酣畅淋漓地把林荣的女性家属问候个遍。

林荣等大林君臣听到如此难听下流的辱骂,脸色顿变。林荣突然扭转头,指着两名骂人地军士,对身后的马仁瑀道:“马将军箭法无双,今日就让三军领教将军神箭吧。”

马仁瑀骑着一匹不起眼的五花马,走到护城河边,他取下两支弓箭扣在手中,稍稍看了看角度,开弓便射,两支箭如流星一样飞上城楼,分别射在两位大喉咙的咽喉上,咒骂声噶然而止。

大林军精神大振,万人齐呼。

侯云策在高平之战就认识神箭手马仁瑀,当日黑雕军击杀北汉第一骁将张元徵之时,马仁瑀正守卫在林荣身后,他跃马而出,连发十箭,箭无虚发,让北汉军为之丧胆。此时,马仁瑀在百步之外射杀敌军,力量之大,箭法之精,让侯云策也暗自咋舌,心道:马仁瑀的箭法不输于刘黑狗和贺术海东。

正在这时,侯大利身后也跃出一骑,来到护城河边,拉开弓箭,拉弓便射,二支铁箭直飞护旗军士,两箭如闪电,楚州护旗军士根本没有反应过来,就被射倒在地。

大林军军士再见神箭,大感过瘾,呼声雷动。

此人正是黑雕军神箭手刘黑狗,他见到马仁瑀箭法了得,手心发痒,也出阵射了两箭。大林军军士呼声未停,侯大利背后又跃出一骑,正是贺术海东。

贺术海东发了两箭,这两箭却是射向高高飘扬地楚州军军旗,由于距离过远,贺术海东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就连发了两箭。城里、城外的军士都眼睁睁地看着楚州军军旗,只见雕翎箭飞过,军旗晃晃悠悠地掉了下来。

张彦卿等诸将面如死灰,楚州军三军集体噤声。

(第二百三十四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