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复国 > 第245章 刺杀

复国 第245章 刺杀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4:1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远处小树林旁,突然出现了一只马鹿,这是一只成年的雄性马鹿,它被四面而来的马蹄声吓住了,呆呆地立在树前,眼看着马匹越来越近,这只马鹿突然发了倔劲,朝着最密集人群奔去。

林荣素来佩服太宗箭术,虽说每天政务繁忙,仍然尽量抽空在御花园射箭,当了五年皇帝,箭法并没有荒废。马鹿距离马前不到二十步的时候,林荣从容拉开弓箭,雕翎箭划出一条漂亮的弧线,射在马鹿腹部上。

“万岁!”众大臣和禁军军士全都发出了震天的吼声。

林荣脸上并没有现出得意之色,这一箭原本是要射马鹿的脖子,不料马鹿往前一跃,此箭射中了马鹿的身体,听到四起的“万岁”声,林荣暗叫可惜。

大梁城外十里,有皇家狩猎场,没有田土,全是树林和草地,里面放养了不少大型动物,每年秋季,林荣都要带领着京城百官到这里狩猎。大林朝四面都是敌人,特别是北面的契丹人更是军锋极盛,没有尚武精神则很难自保,从太祖开始,每一年秋季都要在郊外狩猎场举行一起大型的狩猎活动。

林荣见侯云策箭壶还有十几支箭,就道:“侯郎,今日收获如何?”

侯云策也不刻意示弱,爽郎地笑道:“今日收成也不错,射了三只青羊,还有一只狐狸。”

林荣纵马驰骋了半天,只觉秋高气爽天高地阔,心胸为之一阔,心情也略为好转,他回头对宰相范质道:“范爱卿,还是壁上观吗?”

范质恭敬地摇头道:“臣可没有陛下的本事,拉不动这硬弓。只能跟在陛下身后摇旗助威。”

王朴跟在林荣身后,作为枢密使想趁着这次田猎看看禁军的操练情况。一天下来,王朴未发一箭,虎着脸一言不发,好在众臣们已经习惯了人这一幅马脸,也不觉为异。

这一次秋猎,范质、侯云策、王朴和李重进等四位重臣和数十名朝堂官员跟随着陛下。而留守大城的是宰相王薄、殿前司主帅张永德和侍卫司副帅韩通留守大梁城。侍卫司副帅韩通是林荣澶州旧人,既是侍卫军副帅,又兼任大梁城总巡检,负责大梁城内的治安,手中握着侍卫司一部分兵力,也是一位实权派人物。林荣安排这三位重臣留在大梁城,大梁城自是风平浪静。

天晚之时,狩猎队伍就在郊外宿营。负责安全的侍卫军都指挥使李重进精心布置了一个宿营常用的圆阵,以林荣营帐为中心,最里面是林荣和林震率领的五十名禁军,第二圈是范质、侯云策、王朴和李重进四位重臣的营帐,第三圈就是侍卫司禁军。第四圈是殿前司禁军。

这般布置,就算一只老鼠也不能溜入陛下林荣的营帐。

侍卫司都指挥使李重进是一个阴狠之人,侍卫司众将对对其又恨又怕,敬而远之。而殿前司都点检张永德则是一个散淡爱享受之人,他虽是殿前司最高长官,陛下却把整训新禁军之权交给了杨光义,禁军中的骄兵悍将被杨光义恩威并用,收拾得服服帖帖。此时杨光义北上德州,张永德又留在大梁城,殿前司群龙无首。李重进实际掌握了调动两支禁军的权力。

这一次安营扎寨,殿前司诸营被安排在最外围,没有一部人马靠近林荣大帐,营地内圈全是侍卫司的人马。殿前司诸将对此极为不满,脾气最火暴的是王彦升已经借故和侍卫司禁军搞了数次摩擦,若不是林荣在军中,大家有所顾忌,侍卫司禁军和殿前司禁军定然已经大打出手了。

营帐安置完毕之后。侯云策还是按照在黑雕军习惯,在各个营区四处走了走,也算是查看营帐。侯云策已经看明白李重进扎营的规则,他在营区转了一圈,正欲回帐,回头看见王朴从营区回来,就停下脚步等他。王朴黑着脸来到侯云策身边,两人目光相交,眼光中就有些意味深长,可是两人谁也没有主动开口说话,面对面站了片刻,王朴转身就走。

李重进将安营情况向林荣报告之后,林荣只是“嗯”了一声,未置可否。

李重进退出林荣营帐之后,回到自己的营帐里。他衣甲不解,坐在宽阔的营帐里,侍卫司和殿前司争斗了数年,如今侍卫司总算全面压倒了殿前司,为此,李重进颇有些志得意满,他暗自琢磨:也不知是谁扔了两块石碑到永济渠,如此一来,张永德、杨光义定然会受到陛下的猜疑,而侯云策这个小儿主持修建永济渠,也难逃其咎。

正在得意之时,侍卫军参军王增挑开门帘走了进来。

李重进疑心很重,心下心腹甚少,而王增是少有的几个心腹之一,他神色有些忧虑坐在李重进下首。李重进心中正在得意,见王增的模样,询问道:“王参军为何忧愁?”王增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大祸不远矣,在下如何能够不忧?”李重进原本背靠着胡椅,闻言一下直起腰身,“此话怎讲?”

王增似乎下了决心,沉声道:“陛下英明神武,是少见的明君,在显德元年,力排众议,御架亲征,在高平一战定国,战后整肃禁军,连斩七十余将校,在显德二年不顾绝大多数重臣反对,毅然下诏毁佛,显德三年起,三次亲征淮南,长江以北尽归大林。”

王增口才甚好,说话总是抑扬顿锉、语调铿锵,极有煽动性,他见李重进听得专心,突然语调一转,“大帅想过没有,陛下如此英明神武,为何能够容忍侍卫司和殿前司两军相斗?”

王增不等李重进回答,“依在下看,陛下是有意纵容两军相争,这是相互制约平衡之策,侍卫司和殿前司表面上是仇敌,其实唇齿相依。目前,殿前司两名主帅因为石碑受到猜疑。实是破坏了难得的平衡之局。今晚布防,殿前司禁军被排在了最外围,内层全是侍卫司禁军,如此布置显然违背了陛下平衡之道,若有人挑拨是非,则将军大祸不远。”

王增刚才见到侯云策和王朴都在军营内巡视,两人面色凝重,显是发现了李重进的小聪明。

一语惊醒了梦中人。李重进楞了半响,双手放在冰冷的铠甲之上,使劲搓了搓,道:“事已至此,只有明天再重新调整兵力布置。”

王增拱了拱手,道:“但愿没有人注意此事。”

这一番话王增早就想给李重进说,只是李重进极为自傲,而且心胸狭窄。因此一直忍着未道破此事,目前政局十分敏感,若再不说破,恐怕李重进将莫名其妙地受到连累。

王增见倨傲地李重进居然能够接受意见,暗道万幸,长舒了一口气。

等到王增退下之后,李重进在帐中不停地转来转去,侍卫司和殿前司地种种往事就如满天繁星在脑中一闪一闪,暗道:王增所言不虚。

林荣称帝之时。侍卫司士兵人数众多,有八万之众,殿前司不过万人,殿前司的长官殿前都指挥使的衔位也只相当于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或步军都指挥使,更别说这两个都指挥使之上的马步军都虞候和更在上面的正、副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了。

高平之战后,林荣改革禁军,裁切侍卫司的老弱士卒之后,仍有六万人,而殿前司一再扩充,达到了三万多人,陛下又在显德三年置殿前都点检之职,令寿安公主的丈夫张永德任之,并明确都点检职位在侍卫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之上。

这样一来,尽管殿前司人马没有侍卫司人马多,却因为殿前司主帅地职务却比侍卫司主帅的职务高。两支禁军就这样长期分庭抗礼。

李重进正欲休息,林荣又派人相请。

林荣大帐里燃着几枝大油灯,林荣居中,范质、王朴、侯云策分坐两列,每人桌前都摆着些今日才猎到的野味。李重进进入营帐时带入了一股冷风,吹得油灯火光摇动不止。

李重进位置在侯云策后面.他一脸阴沉在入座,没有正眼看侯云策一眼。在高平之战时。林荣把侯云策从侍卫司调入殿前司。这是林荣的决定,当时侯云策不过是下级军官,哪里有说话的资格。但是,李重进从此就对侯云策记恨在心,尽管侯云策现在已是当朝宰相,他仍然对侯云策从来没有好感。

李重进看着这个昔日的下级,心里冷哼了一声:一个北地贱民,就靠着和陛下的连襟关系,竟然当上了当朝宰相,什么玩意儿。

林荣满脸春风地和四位重臣随意聊天,兴味盎然地吃着野味。但是,从永济渠中挖出地两块石碑,如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了林荣心中,让他内心充满忧虑:林家在大林朝根基太浅,浅得如浮草,大风一刮,或许就会连根吹走。

大武太宗重修家谱之后,颁行了新的《氏族志》,把天下氏族排成了数个等级,而且提出了尚官原则,宰相、知政事等位居三品以上的高官,可提挈到《姓氏录》地第一姓或第二姓,以往地世家,没有在朝中担任高官,则渐渐降低等次。

这种做法,很重要地一个原因是抑低山东士族族望、抬高关陇贵族威望,但是,山东士族在社会上拥有极高的威望,家族极为重视教育,又与新贵们不断联姻,几经沉浮,仍然是大武的一等族姓,以崔氏为例,终大武一代,崔氏十房共出二十三个宰相,数量之多仍然令人咋舌。真正给予世族以巨大打击地是大武内乱以后,武人当道而世族不存。不过,经历了数百年的望族,虽死不僵,仍然在社会上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若不是许多偶然因素,根本轮不到林家来坐天下。林家历来贫寒,太租称帝前,在社会上基本没有影响力。只是在称帝之后,林家才算得上新兴的士族,不过林家人丁稀薄,林荣的三个儿子又丧命于乱世,宗训等子尚年幼,林家的统治根基还远远没有深入到大林朝的土壤之中。

林荣政权中坚力量有两类人,一类是称帝前的旧部,主要是澶州旧人。比如王朴、向训、杨光义、曹翰、郑起、王著等人,另一类是皇亲国戚,比如李重进、张永德、侯云策等人,而永济渠地两块石碑,就牵连到一员重将,一员皇亲。

林荣的目光依次从四位重臣面前扫过,油灯在不断摇晃,昏黄的灯光让四位重臣的脸色阴睛不定。林荣扫视了两遍端坐于下首的四位重臣。放下手中碗筷,收敛了笑容,严肃地问道:“一月之内,永济渠里接连挖掘出两块石碑,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尽管众臣都知道石碑之事。但是此事关系重大,大家只是心知肚明,并没有人敢于公开议论此事,这是林荣第一次以公开的形式来讨论此事。四位大臣都低着头,仿佛地面上绣着花朵一样,不过,陛下已经发话,总得有人要首先回答,三位大臣经过短暂地低头,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负责永济渠工程地侯云策。

林荣也把目光转向了侯云策。

黑雕军在西北发展过于迅速,屡败胡族,甚至打败了兵力强大的契丹人。侯云策在西北声威赫赫,正因为此,变成了不带兵的宰相。当侯云策毫无怨言地回到了大梁之后,林荣对侯云策恩宠有加,虽然黑木盒子和锦书多次密奏侯云策暗中掌握的侯家商铺富可敌国,林荣也置之不理。在林荣心目中,爱钱的大臣总比爱权的大臣更加值得信赖。

侯云策见到众人的目光,道:“依臣的愚见。这件事情肯定有人捣鬼,其用意十分阴险,就是想搞乱朝政。”

侯云策知道第一块石碑的来历,而确实不知道第二块石碑的来历,所以就说了一句费话。林荣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仍然盯着侯云策不转眼。侯云策只好继续道:“任何事情都是有因才有果,这件事情谁能从中受益,谁就最有可能是主谋。”

听闻此语,三位大臣眼睛一下就睁圆了眼睛,紧盯着侯云策。

侯云策不紧不慢地道:“最大的受益者是西蜀,现在我军大兵集结于凤州,西蜀当然希望我们内乱,所以,此事最大可能是西蜀的奸细所为。”

范质是资深宰相,处事极为老道,他赞许地看了一眼侯云策,心道:若因为两块石碑而大动干戈,轻无数人头落地,重则引起朝堂动荡,侯云策把此事推到西蜀身上,倒不失为一条妙法。侯云策能快速崛起,看来也有些真本领。

李重进也暗自松了一口气,王增之言让李重进第一次认识到侍卫司和殿前司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在两块石碑锋芒都指向殿前司,这让李重进有一种做贼心虚的感觉,虽然他对侯云策不满,可是对于侯云策这种解释还是很极为欢迎地。

侯云策的解释,也正是林荣最想要的答案。

当林荣的目光转向范质地时候,范质接着侯云策的话题道:“西蜀的离间计就如南唐的手法如出一辙,他们打不过我们,就妄图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其心可诛,只不过这等小儿般的离间计,怎么能够骗得了英明的陛下,从这一点我们也看得出,西蜀对战事毫无信心。”

范质眼睛余光见林荣脸色平常,知其没有反感,又道:“石碑事件,朝廷应当淡而处之,正所谓见怪不怪,其怪必败。至于挖出石碑的民工则全部处死,免得他们四处播弄谣言。”

林荣也不想因为两块莫名其妙地石碑破坏北伐大计,道:“范相所言是老成谋国之道,石碑之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后大家再也不准提及此事。”又对着李重进道:“李将军,此事就由你来办,凡是知道石碑的村民,悄悄集中在一起,全部处死。”

侯云策命令飞鹰堂在河中投放石碑之时,只是想到如何赶走杨光义,并没有考虑到会连累到如此多的河工,此时林荣话已出口。皇帝金口玉牙自然无法更改。

回到营帐之时,侯云策想着无辜被处死的河工,心里不免有些内疚。虽然并不是自己下令处死河工,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河工也是由于自己而死。侯云策并非婆婆妈妈之人,此时知道事情已无法扭转,稍稍有些难过之后。也就把此事抛在了一边。

按照惯例,侯云策坐在帐中练习《天遁功》,他练习此功法已有五年时间,虽说一直没有练成传说中的内功,身体却受益多多,耳聪目明,侯云策初期也没有感受到此功法的妙处。随着功力日渐加深,侯云策对天遁功理解的越来越深。

天遁功开篇引用了老子地一句话:“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

侯云策原本对此并不是真正了解这些“道”之类的话, 可是练习天遁功后,侯云策每日精力旺盛,可以说是百病不侵。他对于“道”仍然没有深刻的认识,却从天遁功中切切实实感受到道家“整体”理论地妙处。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道家需要始终从整体出发。天遁功并没有针对特有的疾病,但是固本强源,也就间接对付了所有疾病。

侯云策来到中原已有六年多时间,岁月似乎没有在其身体上留下丝毫痕迹,甚至比六年前的身体状态还要好一些,侯云策知道这要归功于天天习练的天遁功。正因为此,对于陈抟这类神神秘秘的高人,侯云策也有那么一丝高山仰止。

正在灵台空明之时,一阵细微的脚步声音传入耳中,若不在练功状态之中,这类细微的声音侯云策也听不到。侯云策仔细分辨了一会,这是两人的脚步声,而且这个脚步声和巡逻军士的脚步声音不同,巡逻军士十人一组,脚步声既响又有节奏,而这个脚步声音细微且无节奏,料是夜行客所发出地脚步声。

平常时候,侯云策及众位大臣在距离林荣如此近的时候,都是不能拿武器的,只是在狩猎期间,所有的近臣都充许带武器,侯云策随身武器是一张大林禁军制式长弓和百炼刀。

林荣以及几位重臣的营帐都有前后两道门,前门是大门,后门是小门,小门也就是预留地安全通道,只能从里面打开。侯云策轻轻地拉开小门,通过一条小缝向外观察,在林荣大帐外围,四支火把照亮营帐四周。

侯云策观察了好一会,这才看见伏在草地上的夜行人,这两人均穿着禁卫军灰色军服,伏在草丛中,躲在火把阴影处极难发现,显然经过了精心准备。

侯云策心里打了一个激灵:这两人怎么通过重重禁军防线,来到了林荣帐前,莫非是李重进要反?

侯云策立刻否定了这个想法,现在侍卫军聚于林荣大帐四周,如果李重进要谋反,林荣和众大臣都是瓮中之鳖,毫无还手之力,根本用不着派人暗杀?想通了此节,侯云策立刻大喊道:“有刺客。”

守卫在林荣帐前地军士有五十人,领队的是林震,他是林荣的一个远房侄子,孔武有力,被选来做林荣的护卫,林家人丁一直稀少,因此,林荣也有栽培林震,先让他在自已身边充当护卫,等立有功勋之后,再委以重任。

两名刺客见行迹暴露,跳将起来,发声喊,朝林荣帐前奔去。帐前亲卫听到喊声之后,正在惊疑地查看刺客,因为两位刺客趴在草丛中,又恰在火光的阴影之中,亲卫们一时没有发现刺客,此时刺客主动跳起来,反而暴露了目标,亲卫们立刻围了过去。

林震见到只有两名刺客,也就放下心来,大喊道:“一火迎敌,其余人围住大帐。”

火是大林军最小编制,一火十人,以十名百战余生的军士迎战两名刺客,料来没有多大问题,此时林震最担心的是刺客还有后援。

侯云策手持大弓已从大帐后门走了出来,他怕被亲卫误伤,就着在自己的大帐外看亲卫和刺客对峙,侯云策看到林震临危不乱,暗自赞叹:林震颇有临机应变之才。

亲卫们作战经验极为丰富,并不冒进,围成一个极小半弧形,等着刺客进攻。两名刺客运刀如飞,转眼间便刺伤了三名亲卫,却没有冲破亲卫们的防守。

一名刺客左手一扬,黑暗中也不知是什么暗器,一名亲卫惨叫一声摔倒在地,另一名刺客见状再次攻上,在火光中,只见刀光闪烁,一柄普通的腰马竟如游龙一般,亲卫们一时手忙脚乱。外围的刺客接连出手,又有三名亲卫惨叫着倒在了地上。

眼见两名刺客就要攻破亲卫们的防线,突然“飕、飕”两声响,在外围正准备扬手的刺客只觉后背一阵锥心之痛,眼前的火光突然变得异常刺眼,刺客一咬牙,用最后的力气扔出飞刀。

侯云策气定神闲收了弓,用眼搜索四周。

林震下令道:“捉活地。”

十多名亲卫把负隅顽抗的剌客团团围住。刺客眼见难以得手了,放弃了抵抗,长笑一声,把腰刀扔在地上,然后就站着不动,由于林震已下令活捉刺客,一名亲卫见刺客扔掉腰刀,一个虎扑,抱住刺客双腿,把其摔倒在地。

林荣、侯云策快步来到刺客身旁,第二名刺客露出一幅似笑非笑地表情,口角有一丝鲜血,已服毒身亡。这种表情侯云策极为熟悉,在郑州过地第一个中元节,刺杀侯云策的刺客自杀身亡之时,正是这种表情。

林震跪在林荣面前,“小人无能,没有捉到活的。”

林荣突然怒道:“混帐,赶快起来,让军士们搜索现场,除了几位大人,不要让其他人进来。”

话音未落,营帐外的平地上,突然跃起一名灰衣人,他手持一张上好弦的手弩,抬起手弩对准林荣,事起仓促,林荣已来不及闪躲,跪在身旁的林震正在起身,听到数名军士的惊呼,他虽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假思索地扑到了林荣身上,后背已中了一枝弩箭。

发完此箭后,灰衣刺客也露出似笑非笑的神情。

等到随行太医箭开林震的军服,箭伤处已是一块黑色,太医急对徒弟道:“箭上有毒,快去取解药。”由于陛下站在一旁,徒弟就有些惊慌,道:“取哪一种解药。”有数种毒药会让伤口发黑,太医一时也拿不准应该用哪一种,侯云策见状,道:“此伤应是乌头毒。”

(第二百四十五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