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游戏 > 复国 > 第61章 书院

复国 第61章 书院

作者:小桥老树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04-25 16:14:17 来源:69书吧1

搜猫阅读(soumal),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商队从郑州出发后,侯云策便开始筹备建嵩山学院。嵩山学院以太学为蓝本,目的是培养属于侯云策自己的人才。

没有自己的班底就没有属于自己的实力,这是从挫折中悟出来的痛苦道理。

建学院第一个问题是选址,侯云策最看好的是开元寺那片地。只是占了开元寺,影响太大,他便放弃这一想法。左挑又选,最后在南城选中一块地,此地最为难得的是有一块约四亩地大小的水池,且只需拆除三间民房。

侯云策定下原则以后,扫除障碍就交给梁守恒,只提了一个要求,不能过于侵民。

梁守恒办事老成,是处于民政的好手。处理完嵩山书院选地等问题,侯云策回了家,见到春兰秋菊,他觉得气氛有点不对。两女表情都怪怪的,似喜,又似别有隐情。

秋菊出门时,春兰悄悄对侯云策说:“秋菊有了。”

“有了,有什么了?”

“郎君,秋菊有身孕了。”

“啊。”

“真的,大夫看过了。”

“有身孕了。”普普通通的四个字,让侯云策感慨颇多。以前在黑城之时,太师一直想让侯云策早点有后代,结果不能如愿。此时,侯云策在不经意间也将有自己的后代了。这原本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侯云策最初不在意。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心情有了些异样,异样的原因是自己将要有后代,人生多了些牵挂。

秋菊亲自端着菜走了进来。

侯云策宣布道:“往后,秋菊不能干活了。叫两个使女来照顾你,平时可让春兰陪着走一走。早上要有鸡蛋,每天蔬菜足够,想吃什么,就叫人去买。”

见侯云策关心自己,秋菊甚为高兴。秋菊刚刚知道自己怀孕的时候,不知道即将与皇后妹妹大婚的郎君是什么态度,总是忐忑不安,现在终于放下心来。

嵩山书院基础工程迅速动工。由于是官府征房,三间民房很快被拆除。本来房屋主人正在屋中悲泣,官差意外地送来赔偿,赔偿价格还算合理,足以在另外的地方重修房子。房屋主人不认为是应得的赔偿,而感觉是天上掉下了横财。全家人一致决定赶紧搬家,以免官家反悔。

书院应该办成什么样子,侯云策有自己的考虑,并没有参照传统意义上的儒家书院。他心目中的书院并非为了科举,而是用于军中、地方民政和商铺。

为军中培养人才,侯云策想得更多。他准备办两个班,一个是初级班,主要面向十七八岁的农家子弟和郑州军军士,教他们识字,进行训练,学成后充实到部队中去,担任低级军官;另一个是高级班,从郑州军队里选一些有前途的低级军官,进行训练,提高其眼界和军事素质,低级军官必须到书院学习后才能升职,要把这作为郑州军的一条硬性标准。

至于最基本教育,目前只能依托以前的模式,书院暂时还无法兼顾。

另外还有一些小班用于将作营,主要是将一些技术用于军事和民政。

当前最大的难题是没有教师,纯粹儒生难以胜任当前书院的任务,除了儒生之外又极度缺乏人才。

侯云策亲自拟出了招贤榜:郑州新办嵩山书院,招贤纳士,凡懂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武艺及各种能工匠,均可到郑州衙门来面谈,凡进入嵩山书院者,管吃住,每月钱五十贯。

侯云策的招贤榜让梁守恒等人目瞪口呆。城内儒生暗自嘲笑:这是招的什么人啊。

招贤榜早已在各地张贴开来,冲着优厚待遇,不断有人揭榜而来。侯云策在衙门里的一间侧房内,亲自考察了揭榜的九人,结果大失所望。九人全是腐儒,鹦鹉学舌一样照搬圣人之言,对政治策论、军事策略、天气地理等等一无所知。

侯云策选了一名稍稍年轻的,作为初级班识字教师。

招贤纳士如此之难,让侯云策伤透了脑筋。招贤榜贴出第五天时,侯云策又打发走了几人。正在失望之际,军士带进一名揭榜之人。

揭榜之人似是南方人,个子不高,衣着朴素,肤色微黑,脸颊虽瘦,却神采奕奕。进入侧房后,向侯云策作了一揖。

“先生请坐,上茶。”待来人坐下,侯云策又道:“看先生相貌,应是南方人吧。”

揭榜之人答道:“我姓杨名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

侯云策问道:“先生从南方而来,游历甚远,一定见多识广。先生从那一条线路过来?”

“我从建州出发,先到杭州,然后从杭州出海,到了青州,最近才到郑州。我见到招贤榜,着实奇怪,嵩山书院不教四书五经,不请儒学之师,却请旁门左道之士,有违常理,不知能否招到学生。”

侯云策听到杨徽之选择的路线和商队的路线一致,心赞其眼光不错,又问:“既然如此,先生为何而来。”

“我自幼刻苦为学,最喜行万里路,虽不能说见多识广,可对儒学、天文、地理也略知一二。”

“好大的口气!”

杨徽之见侯云策身高体壮,说话谈吐间,虽然平和,但眉目间却带杀伐之气,想必是一名经过战阵的军官。他家世尚武,自幼苦学武艺,成年之后未遇敌手。他这次到大林来,是想到大林参加科举,但到了郑州后,盘缠用尽,见到招贤榜上待遇优厚,有心在侯云策面前显露两手,以折服侯云策,谋得这个职位,以解燃眉之急。

“你是军官吗,如是军官,我愿讨教讨教。”

侯云策对揭榜之人颇有好感,见他突然挑战,想必有点真才实学,笑道“刀枪无眼,我不愿伤到先生,比比拳脚如何?”

“可以。”

两人来到后院,听说揭榜之人要与防御使比武,杜刚等长期跟随侯云策的亲卫来了兴致,簇拥着两人来到衙门后面的小院子里。亲卫知道侯云策近来武艺突飞猛进,吴二郎如此历害,竟被杀得无还手之力,就用看笑话的心情围观两人比武。

摆开架式,侯云策采用最简洁的直拳猛击杨徽之面部。

侯云策出拳干净利落,没有一点花哨的动作,确实是军中之技。杨徽之潇洒地往旁闪开,对准侯云策脚踝踢去。

两人来来往往交手五六回合,侯云策卖了一个破绽,把胸口露了出来。等到杨徽之伸掌击向自己胸口时,侯云策微退,趁其拳劲用尽之时,抓住其手腕,轻巧发力,将杨徽之摔在地上。

杨徽之被侯云策以迅捷手法摔在地上,爬起来后,看着侯云策,愣了好一会才道:“你这是什么手法,是角骶之技吧。我十年未曾一败,不料败在你的手下,请问尊姓大名?”

侯云策笑道:“胜负乃兵家常事,不必太在意,我姓侯名云策。”

杨徽之原本只道侯云策是防御使手下军官,得知和自己交手之人就是防御使侯云策时,吃一惊,长揖道:“原来是防御使,早就听说防御使英雄了得,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今日一见,果然令人心折,我输给防御使,也不算丢脸。”

今日比武与战阵中性命相搏不同,比武会留手,拼命则是尽最大全力。眼前杨徽之明显没有经过真正的血战。若是在军阵之中,侯云策有把握一招杀之,而不是比武之时的五六回合。

众亲卫早知是这个结局,笑着离开。

杨徽之文武双全,更关键是行万里路后,颇有见识。这是发出招贤榜后,侯云策遇到的第一个满意之人。

就在侯云策正在全心全意开办书院之时,比部侍郎王朴悄悄来到郑州。

侯云策成为郑州防御使以后,林荣不断接到弹劾,弹劾侯云策私放军粮、飞扬跋扈、敲诈勒索、私扣难民、擅杀军将。对这些弹劾,林荣并不在意。他令王朴到郑州来,一来核实弹劾之言是否属实,二来查看侯云策政绩,考察其能否当起一方大员之职责,三是最后再看侯云策的风评,是否能娶赵家小娘子。

王朴来到郑州后,没有直接来找侯云策,而是穿便装,在郑州各地走了五天,待心中有数之后,才去见侯云策。

侯云策听到王朴到来,连忙出门迎接。

王朴到衙门来时,已换上正式官服,神情严肃地道:“奉陛下令,特来查验郑州诸事。”

侯云策本来兴致勃勃来见老朋友,还想来个热情拥抱,见王朴一本正经,赶紧收起笑容,按官场规矩行事。

因为王朴是代表林荣问话,侯云策不敢马虎,将郑州诸事,择要点向王朴道来,王朴不时提一些问题,侯云策一一照实回答。终于等到问完话,王朴才换上笑容。

侯云策见王朴突然间笑容可掬,道:“老兄,你可真吓得我流了一身冷汗。”

王朴道:“我已来了五天,天天在郑州街头巷尾转悠。侯郎口碑不错啊。高平之战后,各地难民甚多,我也到了不少地方,郑州难民安置得最好。不过,这样一来,若以后难民都到郑州来,郑州可接受不了这么多难民,而且其他诸州要弹劾郑州强夺人口。”

侯云策拍马屁,道:“陛下天纵奇才,难民只会越来越少。我们明年要利用西蔡河做淤田,成功之后,可得良田万顷,到那个时候,我还担心种田的人手不够。至于强夺人口之说,完全是一拍胡言,不必理会。”

王朴点头道:“淤田之法,古来有之,选择合适的河流,可使斥卤变为良田,做成此事,是郑州老百姓之福。”

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侯云策确实是人才,且此人最大好处是只抱皇帝的大腿,不与其他权贵之人勾搭。更关键的是皇帝林荣励精图治,正是急需用人之时,侯云策是军政两方面都不错的务实之人,被大用只是迟早之事。

侯云策和杨光义,必将成为大林朝的两颗新星。

(第六十一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