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44章 哈尔滨

满江红之崛起 第144章 哈尔滨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23:48 来源:泡书吧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自古以来,都有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说的极为准确,至少对于方卫国来说,这无疑就是事实,在过去的三天之中,他一直被关在这间四面都是墙的屋子里,在这期间他隔着房门问了门卫士兵无数次“凭什么”。

可是那个卫兵却是如雕塑一般,对他理也不理,足足三天,没有任何人和他说话,没有任何人理会他,没有任何人和他说过一句话,当然也没有任何人告诉他为什么。

到了第四天,方卫国都快要疯了,他摔了曾经一顿能吃五个的白面馒头,踢飞了装满菜的碟子,最后在铁门上的小铁窗被拉开时,不待门卫看清他,他就把手伸出去,指着门外的卫兵喊道。

“叫你们长官来,俺有话要说!快去!”

那卫兵却是白了他一眼,然后哗的再一次把小铁门关上了,这一切只让方卫国气得用脚猛踢铁门,破口骂起来。

“艹你姥姥,凭什么关老子,老子犯了那家的王法?”

不知不觉的,他从早上一直骂到晚上,仍然没有人理会他,屋子里一切可以破坏的东西,早被他毁了个干净,可任凭他怎么摔、怎么撕,怎么喊,门外的卫兵依然是动都不动,吭都不吭。

对于这一切,卫兵可谓是早就习已为常了,原因很简单,这是参谋部情报处正常的讯问程序,其目的在于借此消磨讯问对象的意志,从而获得情报,情报官会根据对象的表现,决定这种“沉默”的长短。

对于这一切,方卫国并不知道,终于他的嗓子哑了,眼睛红了,脚也酸了,手也破了,人,自然也老实了,终于,他一头扎在被撕碎的棉被上,望着房顶,好半天,才用干涩的嗓子里挤出一句话。

“有没有人……给点水喝吧!”

屋外的士兵拉开小铁门,向里面看了一眼,随后就离开了,不一会,他拿着一个军用水壶,从窗口扔给他,方卫国连忙接过喝了几口,借着这个机会,他趴在窗边对卫兵说道。

“兄弟,麻烦您找个管事的长官来,行不行?求求你,求求你……”

卫兵看了他一眼,依然是没有说话,在他喝完水后,又一次关闭了铁窗。

这一下,方卫国是彻底绝望了。

“我到底犯了什么错误?我怎么就想不起我犯过什么错误呢?……”

接下来,方卫国自然是胡思乱想个没完,想着想着,渐渐的也就睡着了……正睡的痛快时,迷迷糊糊的感觉有人在捅他,不情愿的睁开眼睛,却看到屋子里进来两个卫兵。

“要干什么?”

“和我们走,不许说话!”

黑暗之中,两个恍恍惚惚的人影一左一右挟着他就向门外走去,方卫国用必的晃了晃昏昏沉沉的头,可还是不清醒,直到被两个人挟着穿过走廊上了楼梯,又转了几个弯,方才来到一个房间里。

“请坐!”

一进屋,在方卫国刚刚清醒些许时,一个极其冷漠的声音便传入他的耳中,这时他才看到面前放着一张椅子,而椅前有一张桌子,桌子后面坐着一名上尉,上尉坐在椅上,看着他似乎是在笑。

“长官好!”

虽说是受了不白之冤,但在军队之中,士兵对于军官从来都持有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服从和尊敬,此时,一见到长官,他还是本能的立正敬礼,这是长时间训练带来的后果,也正因如此,军官才会被称之为军队中的灵魂。

看到方卫国的这种反应,上尉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明白为何俄国乱党在军队动乱时,首先杀死那些“反动军官”,甚至就是那些威望较高的高阶军士亦难免被杀死,他们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杀死军官从而瓦解一支军队,并迅速完成对军队的掌控。

“坐吧!”

上尉的脸上挤出些笑,但声音依然很冷淡。在方卫国坐下时,他看到那个上尉划着火柴,然后点着一根烟。

“吸烟吗?”

上尉站起向,绕过桌子朝前走一步,将烟盒的打开伸到方卫国的面前。

“谢谢长官!”

四天没有吸烟的方卫国连忙接过一根,上尉又主动给他点着香烟,上尉的表现,倒是让方卫国的心情一松,原本压抑在心下的不满也散去些许。

“你叫方卫国是吧!”

“回长官……”

正欲站起身回答时,上尉按了下方卫国的肩膀。

“坐这回答吧,不用那么正式,只是找你了解一些情况,不要担心。”

这时上尉的声音不再像先前那么冷淡,反而透着些许亲近之意。

“是,是的长官。”

“陕西,米脂人。”

“……”

“米脂是个的好地方,陕西人都说,米脂出美女,李自成也是米脂人……”

接着方卫国听到这位长官和他说道着米脂的东西,有一些,甚至就连他这个米脂人都不了解,这不禁让他佩服起这位长官来。

“那一年服役的?”

突然,原本说道着米脂的上尉却是随口一问。

“帝国十一年!”

“哦,也算是老兵了……”

在接下来的却问答中,吸着烟的方卫国并没有注意到,上尉在和他说话时,始终观察着他,观察着他的面部细节表情变化。

“按照你的报告,你目睹了俄国乱党枪杀军官?”

“是,是的长官。”

“嗯,你把你看到的一切和我说一下!不要有什么遗漏!”

长官这么命令,方卫国自然是极为详细的把自己看到的一切都说了出来,没有任何隐瞒,事实也不需要隐瞒什么。

“……然后,我看到那些乱党朝我这边走过来,就拿起了枪,嗯,先给手枪上了膛,然后才给步枪上了刺刀,在上膛的时候,那些俄国人就走到界碑附近了!”

话时,上尉又为方卫国点燃一只香烟,在方卫国吸烟时,他又极为随意的说道。

“在报告中,你提到他们和你说了话,说了什么?”

“回长官,……”

既然长官需要知道,方卫国很自然的回答了起来,偶尔想不起来时,上尉又让他想想。

“仔细想想,不要有什么遗漏!”

“……到来,俺排长就带着人赶了过来,那个俄国人就走了,长官……”

说着,方卫国抬起头来,看着长官问道。

“那……那个同志是啥东西!”

“哦,这个,就像兄弟一样,你是他们的同志吗?”

“和兄弟一样?”

方卫国思索片刻,摇摇头说道。

“他们是乱臣贼子的乱党!”

“好了,你先下去吧!”

上尉的话音落下时,那两个卫兵便走了进来,在方卫国依然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时,便把他拖出了门。

而一直坐在桌子上的上尉在整理片刻的思绪之后,又仔细看了几遍记录员记下的谈话内容,在另一张纸上签了一个字。

门,再一次打开了。

就在方卫国再一次入睡时,房门被打开了,与之前不同,这一次,灯亮了,那灯至少有两百瓦,只照得刚睡着的方卫国连忙用手挡着眼睛,这时他才看清,有人走了进来,依然还是那个卫兵。

“方卫国,好了,你可以出去了!”

“出去?”

还没回过神来的方卫国看着这个卫兵,似乎有些弄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怎么,没住够?还想再呆几天?”

原本不苟言笑的卫兵,这会却和他开起了玩笑,一听还想住几天,方卫国连忙摆手说道。

“我这就走,这就走……”

可是,他并没能立即离开,在他离开之前,被带到了另一个房间,房间内站着人,是熟人,是那位上尉,一见到上尉,方卫国脸上便露出些憨笑。

“方卫国上等兵!”

“有!”

像是本能反应一样,方卫国连忙立正,这时他才注意到这位上尉和之前不同——他戴着军帽。

在他立正后,上尉拿出一张纸来,看了眼立正的方卫国念到。

“方卫国,男,20岁,陕西省米脂人,中华帝国皇家近卫陆军边防第17团三营五连上等兵,该士兵在保卫国境线中,忠实履行职责,不畏危险,英勇保卫国土不受侵犯,特记三等功一次,根据皇帝陛下所授予之权力,特晋升方卫国上等士为皇家近卫陆军下士,另调皇家近卫陆军第216步兵师……”

还没等他念完,方卫国整个人就蒙了,他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这是一份嘉奖令,他立下了军功,而且还被晋升为陆军下士,甚至还调到了陆军野战部队,而不是“巡逻队”。

“方卫国下士,恭喜你!”

“长,长官……”

上尉看着还没回过神来的方卫国,在恭喜之后又补充道。

“你从来没有来过这里,能记住吗?”

没来过?

“是,是长官!”

“好了,这是调令和嘉奖令,你直接去新部队任职,至于你的个人物品,等你到新部队之后,会给你寄过去……”

望着刚刚晋升的方卫国下士远去的背影,上尉点燃一根香烟,若有所思的思索一会后,又走到窗边,抬起头,朝着窗外的星空看去,最后他却是发出一声长叹,那长叹之中,似乎还有其它的意味。

“……根据,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来看,现在,在远东地区,亦于多地发生暴乱,暴徒们在推翻了政权后,更建立并控制了新的地方政权,而在这一过程中,亦有大量的地方官员与其配合,同时,根据情报官员和边防部队的报告,在少数一些军队之中,亦出现同欧俄地区类似的叛乱,士兵在暴乱分子的鼓动下枪杀军官,如果进一步发展的话,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俄罗斯很快将完全被暴乱的席卷……”

在哈尔滨的远东国际饭店六楼的“皇家套房”内,一名军官正恭敬的微微垂首,向站在窗边的陛下作着汇报,这些情报都是第一战区情报部门收集的。

第一战区,这是沿袭自光复军时代的军区划分,第一战区实际上就是过去的关东地区,现在的东北地区,帝国初期之所以建立战区制,其目的在于加强战时管理以及平时的兵力动员、战略防御等各方面的需要,但事实上,战区制尽管一直存在着,可实际上,战区却不过只是一个虚设机构,因为战区司令长官在平时对部队没有管辖权,往往只存在一个“战区参谋班底”,只有在战争爆发后,皇帝陛下方才会任命一位战区司令长官,而参谋部亦会派出参谋班子进入战区参谋部,如此战区司令部方才具有部队指挥权。

但是在过去的多年间,负责东北防务的第一战区,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被削弱了,早先其是用于安置“义勇军”预备役军官的去往,后来随着大量军官的退役,使得这一机构早就成为虚设中的虚设,而直到两年前,出于未来派出远征军的需要,第一战区从一个“虚设机构”,摇身一变,成为全国最大的兵营集中地,超过一百个师,两百余万军队云集于此,在过去的两年间,这些部队在此接受最为严格的寒地作战训练,而其各类装备亦在些接受检验,大量不适宜的武器装备和个人装备被淘汰,新式的防寒服装、靴具随之的装备部队,甚至就连同汽车亦加装了各类新式的加热设备,总之,经过两年准备,这支规模庞大的部队已经作好了在俄罗斯寒区作战的准备。

而现在,陈默然之所以来到这里,正是为了在最终的动员之前,来这支部队视察,在巩固军心的同时,通过接触这些官兵,告诉他们一个事实,皇帝永远都是他们最值得信赖的人,同样,对于他们,皇帝也是极为信任的。

当然,这一切,并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工作,而是一种例行的、常规姓的视察,同时,还要视察东北地区的工业准备,以确定在未来的战争中,东北地区的工业能否为战争提供充足的物资供应。

总之,这一次东北之行,远比任何一次东北之行更为重要,可以说,这一次东北之行,根本就是一次战前检验,只不过外界对此全然不知,只有极少数的一些军官了解其间的内幕,就像正在作着汇报的陈佑国,与很多地区的情报军官一样,他出身于皇家卫队,事实上,也就是皇宫侍卫官出身,对于中国而言,这或许是一种传统,这些皇宫侍卫官往往都是军校中最为出色的青年军官,他们在毕业后,进入皇家卫队服役两年后,方才会进入的部队,而随后他们的军官之路往往会更为顺利,而在这些人中,只有那些曾在皇帝身边服役的,最出色的军官才会进入参谋部情报部门,在接受一定的培训之后,会成为某一地区的军内情报军官,只有极少数的人知道,他们在负责搜集假想敌情报的同时,同样也负责搜集军队内部情报。

“嗯,这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转过身,陈默然的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

“怎么样?佐民,这些年,在哈尔滨一切都还习惯吧!你肯定是没问题,你太太,要是没记错的话,她是浙江女大的高材生,当年你们的结婚的时候,皇后还送过一份贺礼!”

“回陛下,子娴现在早都习惯这里了,她现在是哈尔滨第三女中的老师……”

听着陛下的询问,陈佑国的心下一阵激动,他没想到离开皇宫七年,陛下依然还记得他,不仅记得他,甚至还记得他的家人。

“佐民,过去人家都说这东北不过是关外苦寒之地,过去在满清那会,更是有流放黑龙江的罪名,你是浙江人,你觉得东北如何?”

“回陛下,”

话声一场,陈佑国却是吐出一句话来。

“天下最沃之地,非东北莫属,天下最阔之地非西伯利亚莫属!”

接连两句话,对于陈佑国来说,却没有任何迎逢之意,在哈尔滨的七年期间,他曾亲自骑着马考察了整个东北,不仅如此,他甚至还在刚到东北时,离开刚刚出世的儿子,以旅行家的身份,沿着整个西伯利亚铁路,进行了一次“参谋旅行”,而那一次“参谋旅行”可谓是正是时机,因为俄罗斯于西伯利亚一带沿线修建的要塞正是修建之中,在旅行中,他总是借助各种机会,接触那些正在修建中的要塞,在历时两年的“参谋旅行”结束之后,他向参谋部递交了一份多达一百二十万字的旅行记要,那份旅行记要实际上却是一份极为详细的情报以及作战纲要,可以说他是全中国最了解西伯利亚和那条铁路大动脉的情报军官,也正因如此,这次,陈默然来到哈尔滨后,才会指名让他全程陪同。不仅仅是因为他是第一战区的首席情报官,同样也是最了解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军官。

颇为赞同的点下头,陈默然对陈佑国的这番见识倒是极为欣赏,在这个时代有多少人能够意识到,西伯利亚,也许会在未来成为的帝国的生命所在呢?

没有几个人!

俄罗斯……希望当一切开始之后,俄罗斯就会成为一个历史吧!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