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满江红之崛起 > 第167章 变乱之局

满江红之崛起 第167章 变乱之局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30 16:23:48 来源:泡书吧

抗议的人群依还在市议会外抗议着,人们声讨着警察的暴行,群情激愤的人们无不是用尽各种言语诅咒着一切。

而在抗议的人群前方,那一长溜的蒙着白布带着血迹的尸体,却清楚的提醒着所有人,那些警察做了什么,提醒着人们,他们面对的是什么样的暴行。

愤怒,无边的怒火在人们心中激荡着。

理智似乎正在一点点的失去,而在那一长溜尸体之中,那位神情呆滞的抱着满身血迹早已失去生命迹象的尸体的男人,却是甚为显眼,一些记者纷纷将相机的镜头对准他。

“媳妇,等着我啊……”

抱着早已死去的媳妇,于得富的脸上早就没有了泪,或许,这会他的心中只剩下了恨,当他用手帕擦去媳妇脸上的血迹后,默默的为媳妇盖上那白布之后,又抬头看着那边的警察,那些警察的手中拿着盾牌和警棍,在盾牌的前方是碎砖头块之类的物品,那些都是老百姓们砸过去的。

是他们杀了她!

望着穿着警服的警察,于得富却是心如死灰似的挤出了人群,在他朝人群挤去时,人们主动的为这个满身血迹的男人让出一条路来。

“想开点……”

“想开点……”

身边的人们用各种言语安慰着这个失去妻子的男人,可于得富却是神情呆滞的朝着广场的另一端走去,先是在服装店换了一件衣服,十几分钟后,他走进了另一条街道,然后进入了一家枪店,枪店内的展柜内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手枪,在后面还有各种步枪、猎枪。

“给我拿两支手枪!”

杀了他们!

在离开枪店之后,于得富的脑海中却只剩下这么一个念头,他和媳妇的感情是普通夫妻难以企及的,青梅竹马的经历使得他和妻子的感情极深,而现在,失去妻子之后的他脑海中所充斥的却只剩下一个念头——报仇。

“严惩凶手……”

在于得富费力在拥挤的人群中朝着前方挤去的时候,数百名地方警备部队士兵却已经开始从其它入口进入市议会,他们负责接替警察,以维持引处的秩序,在警备部队开始接替警察执行保卫任务时,于得富已经挤过人群。

看到那些警察排着队即将离开时,于得富却依然朝前走去。

“停在原地!”

拿着步枪的警备队士兵看着这个走过来的市民,大声冲他喊道,而于得富却是全未反应的继续朝前走着,在距离那些警察还有数米时,他突然取出了早已上膛的手枪,随之扣动了扳机。

“砰!砰、砰……”

枪声,接连不断的枪声在市议会前的广场上响了起来,在于得富开枪的同时,警备部队的士兵先是一愣,急忙为步枪上膛,而在他们上膛的时候,已经打空了一个弹匣的于得富又取出了另一支手枪,继续射击着。

枪声引发了混乱,整个广场随之一乱,在警察不断被打倒在地时,那些刚刚接替任务的警备部队的士兵出于自保,几乎是本能一般朝着市民开枪。

枪声!

混乱的枪声伴着民众的喊声在广场上响成一片,一时间广场上早已经乱成了一团蜂窝,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初时,一些警察还在那里躲避枪击,可在看到警备部队向民众开枪的时候,同样出于本能,几名警察取出枪向士兵开枪,在这场小规模的冲突因为混乱而产生,更大规模的混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刺耳而尖利的枪声响了起来,密集的枪声,原本在路边店铺内看着热闹的宋明新,一面不安地回头张望着,一面试图想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他却只看到混乱的和发出尖叫声的人流,枪声中,惊恐的市民们到处奔跑着。

下一秒,他惊恐的看到,那些士兵们正在朝着人群开枪,枪声在空气中回荡着。

“不!”

在这一瞬间,他完全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尽管他之前是一个看客,可是他怎么也却没想到这些士兵,竟然会向那些游行示威的平民开枪。

枪声!

没有比这更美妙的声音了!

几乎是在听到无锡的警察和警备队向市民开枪的消息之后,对于沉寂多时的那些反对派的领导者来说,这枪声似乎是美妙的,似乎是他们等待多时的“好消息”,这会改变许多事情,会改变这个国家,会引起民众的激愤。

坏消息从来都比好消息传的更快,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几乎是在无锡的枪声响起的第一时间,消息即通过长途电话,先是经由记者后又由普通市民,一直传到了南京,传到了这个国家的心脏。

人们最初为这个消息所惊诧不已,一开始,他们并不相信这是真实的,甚至于他们认为这个消息是虚假的,毕竟,从帝国建元至今,无论是军队或是警察,都从没有向平民开过枪,即便是在任何时候,军队也好、警察也罢,总能够保持理智,他们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解决问题,而不会选择开枪。

可是现在——无锡的枪声,却让他们为之惊诧,为之怀疑,可接连不断的消息,却让他们不能再质疑,不能再怀疑,而在不再怀疑之后,代表最初的质疑却又是前所未有的愤怒,一种愤怒的情绪在人们的胸膛中萦绕着,怒火在吞噬着他们的理解。

青年、大学。

帝国建立十二年来,取得最大进步的就是教育,在过去的十二年间,通过强迫教育法,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仅以大学为例,在帝国十二年的中国,全国一百九十五所大学之中有超过六十万名大学生在大学中学习。

而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更是云集着十三所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在这些大学校园中聚集着大量的年青的、好冲动的青年学生,他们其中的许多人原本就对帝制不怀好感,这或许同校园中宽松的教育氛围不无关系。

多年来,大学一直都是“共和分子”的大本营,有许多教授原本政治倾向就倾向于共和,自然的其学生也深受其思想影响,三年前,当这个国家卷入战争的时候,当这个国家暴露出贪腐案的时候,尽管他们未能阻止战争,但是数万名青年学生却依然用游行示威改变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在过去的三年间,放松管制、减少政斧干预的特殊经济政策正在一步步的退出历史的舞台。

尽管青年学生们付出了上千人被强征入伍的代价,可是通过那一次事件,人们却意识到,在这些青年之中,贮藏着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改变这个国家的力量。

“同学们,无锡的枪声响了起来,成百上千名市民惨死于警察、惨死于军队之手……”

在南京帝国大学的校园内,几十名无锡籍的学生在校园内发表着演讲,他们无不是添油加醋的讲述着“道听途说”的的“无锡惨案”,声讨着无锡地方政斧、警察以及军队的暴行。

“……我们准备前往国会请愿,要求严惩元凶……”

“请愿、游行……”

在学生们因暴行而悲愤填膺之时,在帝大的教授联席会议室内,十几名教授却是皱着眉头商讨着正在大学内上学的这一幕,对于发生在无锡的暴行,他们固然极为愤慨,可是同样,源自于三年前的那次变故,却不得不让他们谨慎应对。

几乎是在会议刚刚开始,发言就显得有些零乱,这些教授们在一方面声讨暴行的同时,更多的却是关心自己的学生,关心这所学校中学生的未来,并为此议论纷纷。

“如果发动游行示威的话,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要是万一再闹出乱子来,如果到时候法院再把学生们强征入伍,送上前线,你我如何向他们的父母交待?”

“就是,原本对于一些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有大学生无需征召的特权,估计那些早就想把那些有共和思想的学生送上前线了,要知道他们可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一闹,且不就从他们之愿了?”

“从他们之愿?现在我们能阻止学生吗?”

“发生这样的惨案,如果学生们不有所动作,恐怕才是最奇怪的!”

“学生读书固然要紧,可国家却更加重要,如果学生们不表达自己的声音,任由此事发展下去,未来,这个国家还真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子。我们可以不参加示威游行,但是,阻止学生游行,却没有道理!”

“无锡地方政斧倒行逆施,天怒人怨,咎由自取。学生声讨暴行,无可厚非!”

“我看这事儿想管也管不了,恐怕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算啦。”

这时又有人侃侃道来﹕

“诸位,依我说,这古代的太学生,就有关心国家大事的传统。远的不说,就拿1902年来说,清政斧向沙俄出卖中国的权利,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就上《抗争俄约疏》,到执政斧后,政斧为争取外交优势,更是多次发动游行,并出资印发大量传单,由学生到处散发,抵制洋货。帝国初期,那一次外交突破,不是由学生开始的,多年来,一代代同学们不为名利,只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这一点即便是陛下,也是多次肯定的,怎么,现在这政斧暴行,学生声讨一下,大家就顾虑颇多了……”

说这话的,显然是一位思想有共和倾向的教授,或许,思想开放用于中国的大学无疑是最为合适的,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这里的思想从来是没有禁区的,甚至就连同社会主义思潮亦有一定的空间存在,对于信奉“先有自由之思想,后有自由之学术。无思想自由,即无学术之自由”的中国大学来说,思想的开放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身上,同样体现在这些教授身上,尽管这些国立大学接收着国家的教育经费,可是能对大学的用人制度指手划脚,大学从来都是教授治学,即便是一些教授倾向于共和,只要他在学术所取得成就足以征服他人,通过教授的投票,亦可进入教授联席会议参与于学校的管理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内思想的自由从来都没有止境的。

而此时,对于学生们要发动游行请愿的举动,这些教授们虽说有的担心,有的同情,有的支持,但出人意料的是,却没有一人反对,这种没有反对的担心,往往意味着纵容。

而在联席会议的教授们讨论着如何应对学生们的游行请愿之举时,在南京帝大五个分院的公告栏里,同时贴出一张内容相同布告,通知帝国大学全体同学,以及首都各校学生代表,于今晚七时在三院大礼堂召开紧急会议。

几乎是在布告贴出的第一时间,刹那间,布告跟前挤满了人,那些看着布告的学生和教授们都纷纷交头接耳着,对于即将发生的事情议论纷纷,每一个人都能够预感到将有重大事变发生。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云翻滚雷声急。

与此同时,南京高校的许多激进组织,也在暗中召集会员,对于这些深藏于学校之中的激进组织来说,他们大都是倾向于共和思想,或许多年来,共和派倍受打击,可是他们却从没有放弃过那个梦想——关于共和的梦想,也正是这一代代青年学生的传承,使得那种思想得以传播下去,或许,他们是少数派,但是,正因为少数,所以他们才会变得越发激进。

在无锡惨案发生的第一时间,这些激进组织就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摆在他们的眼前的一个有可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机会,他们立即开始着拟定行动计划,布置特殊任务。

在帝国师范大学,“民权会”,在这所大学中,一直都是一个隐密的存在,多年来,一直利用着所谓的“学生社团”来掩盖其真实的面目,多年来,其几代成员,一直秘密的传播着共和思想,在他们看来,共和才是真正的未来,才是属于中国的未来。

在午休时间,几名“民权会”学校内的领导者聚在一起商量事情。四人相约来到学校的艹场,沿着跑道一面散步一面交谈。

“章新君,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到时候各校的学生代表,一定会向国会递交请愿书!”

望着远处的同学们,易克年轻声说道。

“没错,这是惯例。”

罗章新点头答道,递交请愿书,这是学生游行示威的习惯或者说一个传统,而这个传统却是从执政斧时期传承下来的。

“冯山君、厚德君,你们觉得,这次他们会制造什么样的请愿内容吗?”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要求严惩凶手、彻查真相。”

思索片刻李冯山回答道。

而梁厚德则又补充道。

“估计还会有一些工权的要求。”

易克年点点头,工权,无锡惨案的导火索正是工权。

“咱们可以在这上面看看做一些文章,比如要求工人有组建工会的权力。”

“还应该再加上工人社会保险缴纳的要求,在企业主承担时,不应降低工人收入”

一边补充,梁厚德一边分析道。

“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可以争取到一些工人的支持,过去,咱们的游行,不过只是学生参于,可是市民参与的却很少,这一次,咱们可以借助争取工权的方式,把工人争取过来的!”

李冯山却在一旁提醒道。

“工人,如果争取工人的话,万一工人要是失去控制,请愿变成“工人运动”到时候局势,可就不是咱们所能控制的了!”

或许是因为长时间来对俄国暴乱的宣传,所以他们或多或少的对于“工人运动”总有一些恐惧情绪,毕竟“工人运动”给俄国带来的只是混乱和暴行。

“可如果没有工人参与的话,咱们又能干什么呢?”

梁厚德反问一声,随后又似自嘲的说道。

“大家都知道有一句老话,叫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这自嘲的话语却让易克年把眉头微微一皱,但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无论是作为学生的他们,还是那此已经进入社会的学长们,他们总有这样那样的顾虑,或许,这正是共和派始终沉寂的真正原因吧。

“工人或许有力量,但是……”

停下脚步,梁厚德看着身边的同学说道。

“但是他们却需要领导者,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完全可以领导这些工人,只要我们掌握了工人,就掌握了这场游行的主动权,进而安全掌握局势的主动权?”

“可,单凭我们,能做到吗?”

李冯山反问道,他可不相信,单凭他们可以做到这件事。

“别忘了,还有明煮立宪党,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是他们争取权力的好机会,你以为他们会错过这个机会吗?”

在梁厚德出声提醒之后,易克山深思片刻后说道。

“那……就这么办吧,不过,咱们可不要乱来一气!否则,国民就不会相信我们。”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