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都市 > 权力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 > 第878章 举城欢庆

王鸿涛在酒店和咸城市的同志们推杯换盏,主要是为了安抚人心,毕竟咸城人连家都快没有,要投入到别人门下,按照常理,大家多少要有些恋恋不舍、故土难离的离别愁绪。

没想到多虑了,最起码对这些市级领导来说,只是挪个窝继续当官,好像咸城的死活、好坏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但是,全市的干部群众可不一样了,当参会领导们把王书记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传播出去后,消息像病毒一样在咸城蔓延,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全市人民知道了王书记言而有信,承诺过的那些话都会实现。

两城相隔二十公里,长安的变化大家看在眼里,馋在心里,说不羡慕、嫉妒、恨是假的。如今,95%的医保报销大伙马上能享受,家里的孩子能参加长安好学校的统招、定向,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迎来了曙光……

一切感觉是如此的美好!

以前,咸城人最担心的是400多万人口,2区2市9县,如果长安只要咸城市区,其它落后地区怎么办?又合并到其它市,搞的四分五裂。长安你不能只要GDP好的地区。

现在大家的担心消失了,是整体并入,好的、不好的一股脑人家全要。

“并城”在网上开始发酵,有人欢喜便有人忧,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太多了。有外地网民评论:人的感情上是不能接受的。咸城的名字已经有2350多年了,公元前350年,秦孝公命名咸阳。长安明朝洪武二年命名长安,两者相差多少年了,历史影响力,咸城比长安久远。咸城再不存在了,那秦省会逐步被人遗忘的。

咸城网友反驳:支持尽快长安合并咸城!请不要拿历史的一点点“包袱”束缚自己,这是老秦人的短板。只有做大做强城市才能带动周边发展,试问一个长咸如此之近,招商引资不协同考虑,长安会让着咸城吗?咸城有什么优势和长安争?合并后,就不一样了,咸城会越来越好。

长安网友表示:这种说法有些狭隘了,咸城和长安都是历史名城,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可是我们不能为了守着过去的历史而限制将来的发展。固步自封的做法严重限制了秦省的发展,在思想观念上就已经落后人家了,长咸一体化势在必行!

也要恋恋不舍的咸城人:“我家住在人民路上,听爷爷说,我们家有家谱,至少从宋朝起,我们就住这里了。所以,称得上是一个咸城土着吧!大学去了上海,毕业在当地留了两年,后来回到长安,工作、买房、成家。在咸城土生土长了18年,在外六年回到咸城后第一感觉就是这座第一帝都并没有什么变化,如今,我又经历着长咸一体化对咸城的剧变时间,在漫长的僵持中终于迈进的实质性的一步。”

网友们开始吐槽:“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的鼓吹,才使得咸城要被长安吞并了,长安是你们的大爷吗?这么巴不得合并!连家都没了,改名了!丢咸城人的脸!”

咸城网民:生我养我的地方,无论我如今在哪儿,它都在我心中排第一,但这丝毫不能让我将它的落后合理化。长安能给我们好的医疗、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孩子会拥有更美好的未来,原谅我,咸城!

咸城市人民群众其实对咸城的发展很不满,用一个词总结:安于现状。

讲一个细节,咸城的房地产一直不温不火,不少楼盘烂尾或者延期,原因是:在咸城买房的年轻人太少了,很多年轻人在咸城无法就业,没必要买房,你总得给他们一个买房的理由吧?

如果说西安存在人才流失的现象,而咸阳,更严重。准确的说,咸阳的年轻人流失严重。

而留在咸城,想过的舒服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身在国企事业单位,一般的企业,规模太小,工资太低,五险一金更是凤毛麟角,想过的舒服太难。在这样的结构中,自然诞生的是随遇而安与自满自足。

2004年左右,咸城获得了全国十佳宜居城市,西北第一,秦省唯一。但十三年之后的今天呢?不仅经济一般,环境也每况愈下。冬天霾、夏天土,与咸城体量接近的成仓、渭阳反而环境越来越好。

这是一座咸城人最热爱的城市,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它步入“夏虫语冰”的境地。

是的,现在的咸城就像“夏虫”,大张旗鼓、自以为是地向外界谈着从未见过的冬天如何可怕,拒绝很多根本性的改变。

偌大咸城,只能拿一碗汇通面作为现代的谈资,乐此不疲的以此为傲时,这将是咸城最后的一点颜面。

谋事在于谋人,下好大长安这盘大旗,首先要用好人,当务之急是安置好咸城市的干部,尤其是市级干部,他们都是过客。把他们处理掉,剩下的全部内部消化。把人的问题处理好,“并城”便顺理成章,不会有任何的阻挠。

其实,咸城这些市级领导也很无奈,官当的好端端的忽然窝没了,还得流离失所、重新开始,要是给的位置还行那就啥也不说了,在哪干都是干。万一新岗位还不如以前,谁会甘心?都会有情绪。能上能下针对的是不履职、不尽责、胡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因为“并城”让他们受到损失也说不过去。所以,王鸿涛不打算亏待他们,尽可能的给他们找个好去处,结个善缘。各市目前空那么多岗位,除了和迎江市委书记达成了协议,其他市必须由省委统筹安排,也就是要由自己主导。

第二天一早,王鸿涛来到省委书记陈家忠办公室,汇报人事工作。

“鸿涛,听说你昨天下午去了咸城,讲话深入人心,效果非常好,安抚了干部群众的情绪。”

“书记,讲了一些政策。有时候群众焦躁的情绪来源于政策的不透明,一些干部老是把政策装在兜里,生怕大家知道,还不是私心作祟?唐毅书记讲话中说过,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权力的运行加以监督和节制,我认为很有道理。”

陈家忠感叹道:“是呀,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口号喊了多少年,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有些干部屁本事没有,伸手要钱、要权、要官的能力一个顶俩。这次去咸城,那些市级干部有没有对你提要求?”

“书记,其实他们有诉求情有可原,毕竟干的好端端的,一夜之间根据地丢了。虽然是大势所趋,但我想妥善的把他们安置好还是很有必要,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及时消解‘不良情绪’,让离任干部‘离岗不离心’,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法热。”

陈家忠点了点头说:“嗯,你说说思路吧。”

“关于两个主要领导,我给书记汇报过,昨天和他们也谈了。市长刘军去民政厅,市委书记宋仲豪愿意接受组织库存,还是想进步。我个人认为可以理解,毕竟咸城在全省也是大市,总不能因为‘并城’就对他降格使用。还请书记统筹考虑,推荐他担任副省长或者公安厅长。”

“嗯,这个问题我已经向德明部长汇报,并和公安部部长沟通,因为问题不大,就担任公安厅长吧,下一步看能不能兼任副省长。宋仲豪这人搞经济工作一般,但是原则性比较强,公安厅长很适合他,也是个台阶,不委屈他。”

王鸿涛继续汇报:“书记,关于市级领导班子,我和市长分头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对于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的安置,就以长安为主,适当的让省人大、省政协出一些力,安置两个班子成员。”

“好,你去沟通。”

“咸城市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副市长被双规,只能说是坏事中的好事,也省的我们费心费力给他们找出路。咸城市纪委书记,我和刘佗书记沟通,让他去省纪委任职;宣传部、统战部、政法委还有几个副市长,调任其他市任职,原则上高于现在的职务,没入常的考虑进常委,宣传部可以调整去组织部,诸如此类。现在各市还空缺26个市级领导岗位,能协调的出来,尽可能的让他们对新岗位满意一些。至于下一步新提拔的干部,可以从最基础开始做起。”

陈家忠点了点头说:“嗯,你考虑的比较周到,我原则上同意。”

“书记,咸城市委副书记能力不错,已经介入了‘并城’的一些工作。我想推荐他担任长安市委组织部长,这样一来,咸城的干部们心里就踏实了,名义上安置干部的是他们的老领导,情感上不会有被打压的想法。”

“长安内部的事你看着处理,鸿涛,还有省直部门领导班子也要配齐,这样一来,秦省的干部队伍就能趋于稳定,能好好的休养生息。我这里有份名单,你参考一下。”

王鸿涛结果名单,仔细了看了会,涉及了12名干部,有些是处长,有些是常委单位下放的干部。

书记的指示肯定要放在第一位,必须全盘接受。

喜欢权力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请大家收藏:搜猫阅读

权力巅峰:从基层公务员开始搜猫阅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