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APP
搜猫阅读 > 历史 > 神话版三国 > 第三千六百零三章 观念的变化

神话版三国 第三千六百零三章 观念的变化

作者:坟土荒草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1-12 09:39:41 来源:23小说

“老大,我想去奉高啊。”伍习第一时间举手招呼道,“东郡这边没啥意思啊,虽说吃的多,但没奉高好啊,兖州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泰山郡奉高了,那边才叫繁华啊。”

伍习当年去过奉高,那边的繁华给伍习留下了很深刻的记忆,故而在东郡乱逛的时候,伍习就建议李傕他们也去奉高转转。

“奉高啊,那边有些远啊。”李傕咂吧了两下嘴,他是不怎么介意的,但是去奉高的话,是不是离青州有些近,万一遇到了长公主,面子上不太好啊,再怎么说他也是西凉铁骑的大脑,需要考虑一下的。

“老大啊,好不容易回来一次,不在国内逛逛吗?”伍习继续撺掇着,而李傕也没挣扎多久,毕竟手下的士卒想去,犹豫了几下之后,就决定放任这群人过去。

于是原本三天的假期改成了八天,一群人先在东郡玩了几天,然后骑马跑到了奉高,打算在奉高也玩上几天。

“奉高还真是繁华啊,东市和西市真的是什么奇奇怪怪的东西都有啊。”李傕叼着画风完全不对的龙须酥,一副感慨的神情,他们在西凉的时候,什么时候见过这么繁华的情况。

“是啊,在凉州的时候,我除了见过风沙,基本没见过别的了。”郭汜左顾右盼,伸手买了点小吃倒到嘴里,“不过这次回来,凉州那边居然也变化了不少。”

“凉州百姓居然在大规模摘花,我真的笑了。”樊稠乐呵呵的说道,实际上他们回来的时候凉州百姓正在摘棉花,然而樊稠这个蠢蛋是不认识棉花的,就以为是在摘花。

“管他们的,摘花就摘花吧,我们干我们的架就是了。”李傕浑然不在乎的说道,“感觉这边真的是什么都便宜。”

樊稠和郭汜闻言点了点头,确实,各种生活物资的价格,便宜的让这哥仨有些眩晕,当年在长安的时候,要是卖这么便宜,哥仨能将未央宫抵押出去,可惜,当年太贵了,米都吃不起。

“咦,这不是张二吗?”伍习左顾右盼,挑挑拣拣,准备找点吃的,然后就看到了张勇背了一个箩筐,在买东西。

“张二!”伍习远远的招呼道,张勇没听到,倒是旁边的另一个张二转头看向伍习,发现不认识,然后很自然的转头,伍习也不尴尬,直接跑过去抓住张勇,“张二,你小子不认识我了啊。”

张勇扭头,先是一愣,随后一喜,“这不是伍哥吗?好多年没见了,走走走,我请你下馆子。”

“请我一个有什么意思,你等着,我们一群人。”伍习笑呵呵的说道,然后招呼着其他的战友,然后很快一群人就将张勇围起来,再之后李傕几个家伙也跟过来了。

毕竟是七八年前的西凉百夫,李傕这票子人还都是能认识的。

“你小子当年说跑就跑,真不是东西啊,居然改名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李傕端着酒碗对张勇说道,“这名字不错,比之前那好多了。”

张勇嘿嘿一笑,当然中午饭最后还是没让张勇请客,毕竟张勇就算有点闲钱,也顶不住请五百人吃饭,这不是一点生活费。

“结婚之后,我老婆给我改的,我觉得挺不错,所以就用这个名字了。”张勇嘿嘿直笑,“老大你们现在还在葱岭那边啊。”

“那边比这边好啊,你要也来,不过你现在这个素质有些虚了,来的话,当不了百夫,得从队率干起。”李傕朗笑着说道。

“还是算了,我老婆刚给我生了个儿子,现在正在教我长子念书呢,不去不去。”张勇摇头,虽说挺想去和人厮杀,但家室为重,当年花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经历死缠烂打才娶到了老婆,现在不能去。

张勇这批人,说起来便是当年陈曦让蔡琰帮忙组织的相亲,然后从中成功的案例,张勇当年遇到他老婆走不动道也是因为,他老婆并不是这年头和他门当户对的村妇,而是正儿八经的小小姐。

就像当年陈曦说的,世家的庶女天然的对这些士卒有吸引力,而各大世家也想借由这些练气成罡的士卒,加强自身和有潜力的中低层军官的影响,再加上出的都是家族的庶女,惠而不费的事情,所以双方都很满意,成功了很多。

陈曦当年就考虑过这个问题,而事情的发展就像陈曦估计的那样,那些嫁过来的世家庶女一开始还有些不太清楚谁是干,谁是支,但时间久了,生了孩子之后思想就转变过来了。

try{mad1();} catch(ex){}

我为什么要回娘家去被指手画脚,我指挥我老公不也挺好的吗?我老公就算比不了我身后的那个家族,但养我没有任何的问题啊。

练气成罡的实力,放在当年那个时期,万里挑一都不止,而哪怕是后世,任何一个万里挑一的男性,别的不说,养他老婆是真的没问题的,再加上嫁的都是中低层的将校,自身的出身对于这些人极具吸引力,就算有些小摩擦,几年下来,也磨合好了。

故而等生了孩子之后,这些庶女的脑子就转的差不多了,反正自己也就是一个庶女,在娘家的地位也就那样,还不如少去,在家里要什么,自己老公也会尽可能的解决。

当然这些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母亲对于子嗣施加的影响,理论上讲,只要母亲没有过早去世,是不可能存在母亲识字,而子嗣不识字的情况,因为幼年期母亲和子嗣待在一起的时间会远远长于父亲,教育有时候会是一种言传身教。

加之母亲本身也会将自己所能掌握的技能和知识习惯性的教授给自己的子嗣,而汉末这个时代,还不是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这个时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